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癌nm 2 3 H 1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与肺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Southern印迹杂交检测 3 9例肺癌及其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nm 2 3 H 1缺失情况。结果 nm 2 3 H 1杂合性缺失 (LOH )率为 3 6.1% ( 13 /3 6) ;ⅢB Ⅳ期的LOH发生率 ( 5 5 .6% ,10 /18)高于Ⅰ Ⅱ ⅢA期 ( 16.7% ,3 /18)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有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肺癌LOH发生率 ( 60 .0 % ,9/15 )高于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者 ( 19.0 % ,4/2 1)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nm 2 3 H 1杂合性缺失与肺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 ,nm 2 3 H 1基因在抑制肺癌的侵袭转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nm23-H1基因表达与鼻咽癌的早发转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产物的表达与鼻咽癌早发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95例鼻咽癌组织蜡块进行nm23-H1检测.结果nm23-H1的阳性表达率为47.4%(45/95),早发转移组nm23-H1阳性率(26.7%)低于无转移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23-H1表达与临床分期无关.结论nm23-H1阴性表达与鼻咽癌早发转移有关,nm23-H1的表达水平可能是预测中晚期鼻咽癌远处转移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Gao L  Zhu W  Li L  Hou M  Ma L  Zhao Y  Zhou Q 《中国肺癌杂志》2010,13(10):928-932
背景与目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基因调控肺癌细胞转移潜能的确切机理尚未明了,本研究旨在探讨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和转染nm23-H1基因的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nm23-H1)的差异表达蛋白,为阐明肺癌转移的分子机制、发现早期诊断肺癌转移的分子标志和新的治疗靶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L9981和L9981-nm23-H1细胞株的总蛋白,对25个差异明显的蛋白质点进行质谱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研究观察到nm23-H1基因转染使人L9981细胞株蛋白质组的表达谱发生了明显变化:5个蛋白质表达缺失,9个新的蛋白表达,16个蛋白质表达下调,12个蛋白质表达上调。这些蛋白质主要涉及细胞骨架蛋白、信号转导蛋白、细胞代谢相关蛋白、发育增殖相关蛋白及肿瘤侵袭相关蛋白。结论 nm23-H1基因转染L9981后,蛋白质表达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差异蛋白质可能是逆转肺癌侵袭转移的生化基础,本研究结果可能为阐明肺癌转移的分子机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nm23-H1基因已被证明是一个肿瘤转移抑制基因,但其相关作用机理仍不明确。本研究通过比较nm23-H1基因转染前后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生物学行为的变化,探讨nm23-H1基因影响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生物学行为的可能机理。方法应用细胞体外增殖活性检测(MTT法)和体外侵袭力检测(改良Boyden小室法)技术分别检测nm23-H1基因转染前后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L9981-pLXSN和L9981-nm23-H1肺癌细胞株体外增殖活性和侵袭力的变化;同时加入PKC特异抑制剂Calphostin C作用后,再次观察三株细胞株抑制剂作用前后细胞侵袭力、增殖力的变化。结果nm23-H1基因缺失的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和L9981-pLXSN体外侵袭力和增殖活性明显高于转染nm23-H1基因的L9981-nm23-H1肺癌细胞株(P<0.001);L9981和L9981-pLXSN细胞间体外侵袭力和增殖活性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用PKC抑制剂Calphostin C处理L9981、L9981-pLXSN和L9981-nm23-H1肺癌细胞株后,细胞体外侵袭力和增殖活性下降(P<0.001),而转染nm23-H1基因的L9981-nm23-H1细胞体外侵袭力和增殖活性仍低于L9981和L9981-pLXSN(P<0.001),L9981和L9981-pLXSN细胞间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nm23-H1基因可明显抑制L9981肺癌细胞株的细胞增殖力和侵袭力。nm23-H1基因对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可能与其抑制PKC信号传导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对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特异性识别总ERK1/2(p44/42 MAP kinase)和双磷酸化ERK1/2(phospho-p44/42 MAP kinase)的抗体及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L9981(缺失nm23-H1基因的原代肺癌细胞株)、L9981-nm23-H1(转染了nm23-H1基因的L9981细胞株)、L9981-PLXSN(转染了空载体的L9981细胞株)中总ERK1/2和磷酸化ERK1/2的水平.磷酸化ERK1/2活性应用非放射性免疫沉淀和Western blot法以及p44/42 MAP kinase分析试剂盒予以检测.结果 L9981-nm23-H1细胞株中磷酸化ERK1/2的水平,以及ERK1/2活性均显著低于L9981细胞株和L9981-PLXSN细胞株(P<0.01),L9981和L9981-PLXSN细胞株间磷酸化ERK1/2水平和ERK1/2活性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个细胞株间总ERK1/2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nm23-H1基因可明显靶向地抑制人高转移肺癌细胞株L9981中ERK1/2的转录表达和ERK1/2的活性.推测nm23-H1基因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了MAPK/ERK信号传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中nm23-H1基因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乳腺癌nm23-H1基因的表达情况与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 SP法,研究了156例乳腺癌中 nm23-H1基因的表达。结果 nm23-H1基因的表达与病人年龄,组织学类型无明显关系(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术后生存期有明显关系(P<0.05)。结论 检则nm23-H1基因的表达可作为乳腺癌研究中的重要指标,对乳腺癌的预后判定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Che GW  Zhou QH  Zhu W  Wang YP  Qin Y  Liu LX  Chen XH  Sun YL  Sun ZF 《癌症》2005,24(3):278-284
背景与目的:nm23-H1基因已被证明是转移抑制基因,转染野生型nm23-H1基因可以逆转肿瘤的恶性转移表型,但是nm23-H1基因抑制或逆转肺癌转移的分子机制却知之甚少,我们在建立转nm23-H1基因的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nm23-H1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nm23-H1基因抑制肺癌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MTT法和改良的Boyden小室法分析转基因前后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及体外侵袭力的变化,体内实验分析转基因前后细胞在裸鼠体内的成瘤性及肺转移能力的改变,同时应用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中转移相关基因β-catenin、E-Cadherin、CD44S、CD44V6、MMP-2、TIMP-1、VEGF、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转基因细胞株L9981-nm23-H1的体外增殖能力[(0%vs.(19.5±2.9)%]、克隆形成能力(10.3±0.7vs.21.7±1.3)及侵袭力显著低于L9981细胞(31.0±3.0vs.151.0±6.3)(P<0.01);(2)nm23-H1基因在裸鼠体内的抑瘤率显著增高(82.6%vs.0%),且转染nm23-H1基因的L9981细胞裸鼠体内移植瘤肺转移显著降低(0%vs.100%)(P<0.01);(3)nm23-H1基因能够上调β-catenin、E-Cadherin、TIMP-1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VEGF、CD44V6和MMP-2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P<0.01);(4)nm23-H1表达上调CD44S基因mRNA表达(P<0.01),而对其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稳定、高效、低毒的基因转染方法将nm23-H1基因导入该基因缺失的人肺大细胞癌株L9981,从基因及蛋白水平鉴定nm23-H1基因转染肺癌细胞的建立。方法:以JM109为宿主菌,转化质粒载体PCMV-neo-Bam-nm23-H1,制备nm23-H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利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介导,将nm23-H1基因导入L9981细胞株。采用RT-PCR技术检测转染后nm23-H1基因的表达,并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转染后nm23-H1蛋白的表达。结果:转染后的L9981细胞株中可检测到nm23-H1 mRNA及nm23-H1蛋白的阳性表达。结论:建立表达nm23-H1基因的肺癌细胞株L9981,为研究nm23-H1对肺癌恶性转移表型的逆转作用作基础准备。  相似文献   

9.
nm23-H1表达预测大肠癌转移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大肠癌预后取决于是否存在肿瘤转移,目前尚无肯定的观测大肠癌细胞恶性潜能的生物学指标。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nm23-H1作为预测大肠癌转移指标的潜在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亲合物素蛋白—生物素酶标(SP)方法对58例存档大肠癌标本进行nm23-H1蛋白表达检测,用SSPS统计软件包对nm-H1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大肠粘膜和大肠腺瘤nm23呈阳性表达,62.1%大肠癌组织阳性表达。nm23表达与肿瘤分级、淋巴结及肝转移负相关(P值分别为0.0100,0.2087,0.00376)。nm23阳性表达的大肠癌患者预后好(P=0.0002)。结论 nm23-H1是预测大肠癌细胞转移潜能和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对肺癌细胞整合素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转染前后integrinβ1、integrinβ3基因的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前后integrinβ1、integrinβ3基因的蛋白表达。结果:转染后细胞株integrinβ1、integrinβ3 mRNA与蛋白表达下调。结论:nm23-H1基因对肺癌细胞株L9981 integrinβ1、integrinβ3 mRNA与蛋白表达具有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稳定、高效的基因转染方法将nm23-H1基因导入nm23-H1基因缺失的人肺大细胞癌细胞株L9981,探讨nm23-H1基因是否具有逆转肺癌恶性表型的功能。方法:利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nm23-H1基因导入L9981细胞株;利用细胞生长曲线、克隆形成率、Boyden小室法等方法研究转染前后细胞体外增殖、黏附、侵袭、转移能力的改变。结果:转染后的L9981细胞株中有nm23-H1基因mRNA和蛋白的阳性表达;转染后细胞株体外增殖速度减慢,克隆形成率降低,黏附性以及侵袭性均降低。结论:nm23-H1基因对肺癌细胞株L9981的体外生长、侵袭、转移具有负调控作用,表明nm23-H1基因具有逆转肺大细胞癌恶性转移表型的能力,为应用nm23-H1基因治疗肺癌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杨琰  卢实  李敏芳  王泽华 《癌症》2009,28(7):702-707
背景与目的:nm23-H1是一种多效性基因,其抑癌作用有一定的组织特异性。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nm23-HI对不同宫颈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作用。方法: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nm23-HI转染入宫颈癌细胞,Transwell小室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侵袭性改变。M1Tr法绘制生长曲线,比较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改变。结果:与亲本细胞Caski、SiHa和空载体转染细胞Caski-3.1、SiHa-3.1相比.pcDNA3.1-nm23-H1转染细胞Caski—N和SiHa—N的侵袭力和增殖受到明显抑制(P〈0.05),G2/M期和S期细胞比例降低(P〈0.05),而G。/G.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nm23-H1对HeLa细胞增殖、侵袭及细胞周期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nm23-H1对不同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等细胞表型可产生细胞特异性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PTEN及nm23-H1基因均被证实是肿瘤转移的抑制基因,目前大多数研究都停留在基础研究上,本研究通过检测PTEN及nm23-H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以探讨它们的临床意义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TEN及nm23-H1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NSCLC无淋巴结转移组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9.31%,高于NSCLC伴有淋巴结转移组41.9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淋巴结转移组nm23-H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2.76%,高于NSCLC伴有淋巴结转移组45.1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N和nm23-H1蛋白表达在NSCLC中一致性较好(Kappa=0.4366,Z=3.3905,P<0.01),两基因可能有协同作用。结论PTEN及nm23-H1蛋白表达均与NSCLC的淋巴结转移有关,PTEN和nm23-H1蛋白均可作为预测肿瘤转移的重要指标,对两种蛋白进行免疫组织化学联合检测,可能更有利于肺癌预测淋巴结转移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对90例NSCLC组织标本进行nm23-H1表达的检测.结果 NSCLC的nm23-H1阳性表达率51.1%(46/90),和NSCLC不同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PTNM分期、性别、年龄及远处转移无关(P>0.05);nm23-H1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1),与NSCLC患者术后生存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 nm23-H1可作为预测NSCLC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 磷酸化活性是nm23-H1重要的生物学活性,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位点的突变对nm23-H1磷酸化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野生型nm23-H1研究对照,采用放射自显影的方法检测nm23-H1野生型(WT)和4种突变型(P96S,H118F,S120G和S44A)原核表达蛋白的自身丝氨酸与自身组氨酸磷酸化活性,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RP-HPLC)检测上述蛋白的NDPK激酶活性.结果 野生型和突变型nm23-H1蛋白的自身丝氨酸与自身组氨酸磷酸化活性由大到小依次为P96S、WT、S44A、S120G和H118F,而NDPK活性由大到小依次为:WT、S120G、P96S、S44A和H118F;经线性相关分析,自身丝氨酸与组氨酸磷酸化活性呈正相关(r=0.983,P<0.01),但NDPK活性与自身丝氨酸和自身组氨酸活性均无相关性(分别为r=0.458,P>0.05;r=0.482,P>0.05).结论 不同位点的突变对nm23-H1自身丝氨酸、自身组氨酸及NDPK激酶活性影响不同,NDPK活性与自身磷酸化活性并不完全关联.其中118位组氨酸是nm23-H1激酶活性的关键氨基酸;96位脯氨酸可能与nm23-H1的磷酸转移能力有关;而120位丝氨酸可能为自身丝氨酸和组氨酸磷酸化位点;44位丝氨酸可能为另一具有NDPK激酶的氨基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nm23-H1、p53基因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乳腺癌组织中nm23-H1、p53基因蛋白及增殖指标k i-67的表达,结合临床及病理指标,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乳腺癌组织中nm23-H1、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8%(61/120)和60.0%(72/120),nm23-H1蛋白的表达与增殖程度(k i-67)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k i-67低增殖组nm23-H1阳性表达率为68.0%(49/72),而k i-67高增殖组nm23-H1阳性表达率则为25.0%(12/48),差异有显著性(P<0.05)。无合并淋巴结转移组中nm23-H1阳性表达率为72.2%(39/54),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33.3%(22/66)(P<0.05)。p53蛋白表达与雌激素受体有关,雌激素受体阳性组p53阳性阳性表达率为55.8%(47/86),阴性组阳性表达率为73.5%(25/3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nm23-H1和p53基因均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有关,检测它们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可用来评估肿瘤是否具转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稳定、高效的基因转染方法将nm23-H1基因导入nm23-H1基因缺失的人肺大细胞癌细胞株L9981,探讨nm23-H1基因是否具有逆转肺癌恶性表型的功能。方法:利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nm23-H1基因导入L9981细胞株;利用细胞生长曲线、克隆形成率、Boyden小室法等方法研究转染前后细胞体外增殖、黏附、侵袭、转移能力的改变。结果:转染后的L9981细胞株中有nm23-H1基因mRNA和蛋白的阳性表达;转染后细胞株体外增殖速度减慢,克隆形成率降低,黏附性以及侵袭性均降低。结论:nm23-H1基因对肺癌细胞株L9981的体外生长、侵袭、转移具有负调控作用,表明nm23-H1基因具有逆转肺大细胞癌恶性转移表型的能力,为应用nm23-H1基因治疗肺癌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