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新品系昆明-无毛小鼠在正常、照射及接种肿瘤情况下的生物学指标。 方法 ① 测定正常昆明小鼠和正常昆明-无毛小鼠的各项生理指标;②将昆明小鼠和昆明-无毛小鼠同时接种上肿瘤(肝癌H22、白血病L1210),观察其生长情况;③昆明小鼠和昆明-无毛小鼠接受137Cs源γ射线照射后,观察白细胞、胸腺系数、脾系数等各项生理指标。 结果 昆明小鼠与昆明-无毛小鼠正常指标之间无显著差异,只是昆明-无毛小鼠的胸腺略小一些;昆明-无毛小鼠和昆明小鼠接种上两种肿瘤后,肿瘤生长情况均较好;昆明小鼠和昆明-无毛小鼠接受137Cs源γ射线照射后,白细胞计数、胸腺系数、脾系数等各项生理指标均明显下降。 结论 作为纯系小鼠的昆明-无毛小鼠具备昆明小鼠的生物学特性,可应用于科学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磁疗对小鼠S180肿瘤的治疗效果。 方法 30只S180荷瘤小鼠随机分两组,15只用强磁场处理,15只作对照。10d后称瘤块湿重及作病理检查。 结果 磁疗组肿瘤湿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病理检查提示磁疗组肿瘤坏死明显。 结论 磁疗有明显的抑瘤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探讨肝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发病机制和为实验治疗提供动物模型。方法采用人肝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术中新鲜组织块植入裸小鼠肝实质内,观察原位移植成瘤率和移植瘤的侵袭、转移,并进行形态学(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血清学(AFP、乙型肝炎HBsAg、LDH)、染色体核型和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在裸小鼠体内建成了一株人肝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原位移植模型(命名为HLBL-0102)。移植瘤的病理组织学为肝原发性(非霍奇金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D19、CD20、CIN5RO、CD79a阳性,CD3、CD7阴性,血清学AFP阴性,HBsAg、HBsAb、HBeAb及HBcAb均为阳性,LDH 1267.5U/L。染色体众数范围55-59条;移植瘤细胞DI值1.57~1.61,均为异倍体。目前该瘤株在裸鼠体内生长3年,已经传至37代,共移植裸鼠283只;肿瘤的移植生长率和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为100%。人肝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在裸鼠肝内自主侵袭性生长,瘤细胞侵入并破坏临近肝组织和门脉区内胆管及静脉.无其他组织、器官侵犯及远处淋巴结累及。原位移植瘤组织经病理学和超微结构观察,流式细胞仪DNA含量测定及染色体核型的分析,结果表明与来源人肝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细胞相一致。结论HLBL-0102是首次建立成功的人肝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模型,完整地模拟了人肝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过程,为研究肝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生物学和实验治疗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二乙基亚硝胺(DENA)对诱发SD大鼠肝硬化多步癌变模型的影响.方法 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将5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5只及实验组45只,再将实验组大鼠采用同样的随机方法分为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各15只.用DENA溶液分别按每周70、50和35 mg/kg的剂量对实验组大鼠灌胃10周,对照组大鼠灌注生理盐水.从第11周起,采用上述随机方法对照组每3周取1只,实验组每周取1只行MR检查,并对可疑结节取材,进行病理观察.计算各剂量组死亡率.采用Pearson Chi-square检验比较不同剂量组间癌前病变不典型增生结节(DN)所占比例的差异.结果 该模型的病变发展经历了从肝硬化再生结节(RN)至DN,最后到肝细胞癌(HCC)的过程.2只中剂量组、4只高剂量组大鼠因HCC破裂出血于第25周死亡.实验组中,低、中、高剂量组的DN所占比例分别为20.7% (6/29)、30.6% (19/62)、14.3% (9/63),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4.901,P>0.05),但中、高剂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11,P<0.05).结合MR图像,中等剂量(50 mg/kg)是较合适的诱发剂量.结论 中等剂量的DENA溶液灌胃法较适用于诱发可用于影像观察HCC癌前病变的大鼠肝硬化多步癌变模型.  相似文献   

5.
温热疗法与化疗对小鼠S180肿瘤治疗协同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温热疗法结合化疗对小鼠 S180肿瘤协同治疗效果。 方法  4 5只 S180荷瘤小鼠随机分 3组 :热疗 +化疗组 ,单纯化疗组 ,单纯热疗组。每组 15只。处理后 10日处死动物 ,分离瘤块称湿重 ,并作病理检查。 结果 各组肿瘤湿重各为 (0 .6 7± 0 .2 9)克、(0 .78± 0 .37)克和 (1.2 4± 0 .4 3)克 ,热疗 +化疗组肿瘤湿重低于其余两组 ,其与单纯热疗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1)。病理检查见热疗 +化疗组及热疗组肿瘤存在明显坏死。 结论 实验结果提示热疗、化疗双因子联合应用具有更好的抗癌效果。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简称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列第三位,肝癌患者愈后较差,其重要原因是多数患者发现时已无外科手术指征。如今,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为主的介入治疗已成为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认识到其间存在诸多基础理论和临床问题,必须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来证实和解决。为研究改进介入技术,延长介入治疗患者的生存期,需要对相关动物模型进行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三维适形放疗照射野数量对肝脏肿瘤的剂量学特点和正常组织保护方面的差异.资料与方法 选取18例肝脏肿瘤放疗患者的CT图像,每例图像分别实施2野、3野和5野治疗计划,评价靶区适形度(CI)、剂量均匀指数(HI)、95%和100%处方剂量覆盖的靶区体积及肝脏、胃、右肾和脊髓接受的照射剂量体积.结果 2野、3野和5野组95%和100%处方剂量覆盖的靶区体积分别为(95.37±136)%和(95.17±0.76)%、(96.51±1.03)%和(95.19±0.69)%、(97.42±1.32)%和(95.20±0.62)%(P=0.0000和P=0.8912);靶区适形度和剂量均匀指数分别为0.430±0.117和1.096±0.018、0.530±0.065和1.077±0.018、0.610±0.105和1.073±0.026 (P均<0.05).正常组织接受的照射剂量在低剂量区及脊髓接受的最大剂量以2野组最优:高剂量区5野组占优势.结论 肝脏肿瘤放疗处方剂量覆盖的靶区体积、适形度和剂量均匀指数及高剂量区5野组最好;低剂量区则以2野组最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剂量辐射对小鼠种植肿瘤的生长及红细胞免疫、SOD活性的影响.方法昆明种雄性小鼠右后肢腹股沟皮下接种S180肉瘤细胞,接种前6 h X射线全身照射75 mGy,照射后5 d观察肿瘤发生率,隔日测量肿瘤体积,绘成生长曲线.15 d后杀鼠,测量肿瘤重量,病理切片观察肿瘤坏死面积、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同时检测荷瘤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SOD活性变化.结果与直接荷瘤组相比,低剂量照射组肿瘤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肿瘤坏死面积、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增多.低剂量组红细胞免疫功能、SOD活性明显高于直接荷瘤组(P<0.05).结论低剂量辐射可明显提高机体抗肿瘤的作用,提高红细胞免疫功能及SOD活性,可能具有肿瘤治疗的潜在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DWI监测单次不同剂量照射下兔VX2肝癌的改变,并与病理比较。方法:40只兔VX2肝癌待肿瘤直径≥1 cm时,随机分为2组行立体定向放疗,放疗剂量分别为10 Gy、20 Gy,单次放疗,放疗后不同时间点1d、5d、10d、15d分别行 MR扫描,测量VX2肿瘤、肝脏感兴趣区(ROI)的ADC值,并计算两者比值。标本采用DNA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计算凋亡指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0只肝癌模型共发现48个病灶。放疗后1d、15d 10Gy组与20Gy组ADC比值、凋亡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5d、10d 10Gy组与20Gy组ADC比值、凋亡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20Gy组ADC 比值显著高于10Gy组。结论:DWI 可以从分子水平监测不同剂量放疗后VX2肝癌的动态变化,适当提高放疗剂量可以使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坏死、崩解更彻底,但有可能增加了放疗毒性。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胃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和实验治疗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将 11例胃恶性淋巴瘤新鲜组织移植裸鼠胃粘膜下层 ,观察原位移植成瘤率 ,移植瘤的侵袭和转移 ,及其形态学特征 (光镜 ,电镜 ,免疫组化)。从 11例胃恶性淋巴瘤标本中筛选出 1株人胃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高转移模型和 1株人胃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模型 ,分别传至 36代和 2 7代 ,共移植裸鼠 32 9只。自第 3代起移植成瘤率及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为 10 0 %。出现淋巴道、血道及种植转移。原位移植瘤的病理组织学、超微结构、DNA含量测定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均与来源人胃恶性淋巴瘤相似。人胃恶性淋巴瘤在裸鼠胃内自主生长 ,浸润破坏胃壁各层组织结构。表明此模型可用于胃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机制、侵袭、转移及实验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99Tcm-2-(2-甲基-5-硝基-1H-咪唑-1-基)磷酸乙酯(MNLS,甲硝唑磷酸酯)乏氧显像监测荷瘤小鼠肿瘤放疗后乏氧状态变化的可行性.方法 (1)建立荷H22肝癌细胞小鼠模型,待肿瘤直径约1 cm时,注射7.4 MBq 99Tcm-MNLS后进行显像,观察注射显像剂后30 min,1、2、3、4、6和8h(各时间组小鼠均为6只)乏氧显像情况并确定最佳显像时间.显像后处死荷瘤小鼠,计算各时间点各组织% ID/g.(2)放疗组及其对照组荷H22肝癌细胞小鼠行即刻、24 h、48 h 99Tcm-MNLS显像(各组小鼠均为6只,放疗组小鼠肿瘤部位给予25 Gy放射治疗,对照组不予放疗),应用ROI技术测定T/NT(对侧部位),肿瘤标本行HIF-1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探讨放疗组及对照组T/NT与HIF-1α表达量的相关性.(3)应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最小显著差异t检验、两样本t检验及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1)99Tcm-MNLS在肿瘤组织摄取早,2h显像最佳,99Tcm-MNLS主要通过肾脏排泄.(2)放疗后24 h显像组T/NT(2.65±0.27)、HIF-1α表达量[(50.62±3.78)%]低于即刻显像组[3.35±0.19、(85.32±0.94)%,t=5.640、6.701,均P<0.05],高于48 h显像组[2.23±0.52、(21.69±0.75)%,t=7.674、4.911,均P<0.05];放疗后即刻显像组T/NT比值、HIF-1α表达量均较相应对照组[2.74±0.29、(28.26±1.70)%]增高(t=4.235、3.473,均P<0.05);放疗后24h显像组T/NT比值、HIF-1α表达量较相应对照组[2.98±0.16、(58.45±0.9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25、2.043,均P>0.05);放疗后48 h显像组T/NT比值、HIF-1α表达量均较相应对照组[3.15±0.88、(67.64±3.55)%]降低(t=7.902、3.258,均P<0.05).放疗组不同时间点各显像组T/NT与HIF-1α表达量呈正相关(rs=0.793,P<0.05),对照组不同时间点各显像组T/NT与HIF-1α表达量呈正相关(rs=0.756,P<0.05).结论 99Tcm-MNLS肿瘤乏氧显像可以评估荷瘤小鼠肿瘤放疗后乏氧状态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中下段食管癌放疗中5野调强计划与7野调强计划的差异,寻找布野最佳方案.方法 分别为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12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设计5野调强计划与7野调强计划,计划设计中要求95%的计划靶体积达到处方剂量.在每个病例中,分别比较两种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统计数据、剂量均匀指数、剂量适形指数.结果 两种方案中,7野调强计划的靶区剂量适形度较好(t=2.681,P<0.05);两种方案的剂量均匀指数、脊髓受照剂量、心脏受照剂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野调强计划的双肺V5、V10、V15较低(t=-7.938、-12.055和4.859,P均<0.05).结论 在中下段食管癌放疗中,与7野调强计划相比,5野调强计划可以减少肺部的低剂量受照体积,同时提供可以接受的计划靶体积适形度,有助于减少肺部辐射损伤的发生概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局部照射肿瘤实验动物模型进行改进以提高肿瘤放疗增敏药物增敏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方法分别在小鼠腿上皮下(传统方法)和小鼠脚背皮下(改进方法)接种肝癌H22细胞,使其生长成实体瘤;用5Gyγ射线照射肿瘤后,每隔1d测量肿瘤的长、宽、高并计算肿瘤体积,连续观察24d。结果将肿瘤接种于小鼠腿上皮下时,照射组的肿瘤体积和质量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0.70,P均〉0.05);而将肿瘤接种于脚背皮下时,照射组的肿瘤体积和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25,P〈0.05;t=3.14,P〈0.01)。结论肿瘤接种于小鼠脚背皮下的方法,操作简单、方便、易行且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4.
用99Tcm-rh-Annexin V检测放疗或化疗后肿瘤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验证99Tcm直接法标记的重组人膜联蛋白V(99Tcm-rh-AnnexinV)用于早期评价放化疗后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状态的可行性.方法 将小鼠肝癌细胞(Hca-F25)接种于实验小鼠右腋下,8 d后当肿瘤生长至直径约1 cm时,将模型鼠分为A(化疗组,13只)、B(放疗组,10只)、C(荷瘤对照组,12只)3组.其中A、C组按注射示踪剂后不同时间(1、4、6 h)各分为3个亚组(A1组3只,A2组4只,A3组6只;C1组3只,C2组4只,C3组5只);A组接受环磷酰胺单次化疗(按体重150 mg/kg,腹腔内注射),C组腹腔内注射同等量生理盐水,20h后A、C组鼠尾静脉注射99Tcm-rh-Annexin V 3.7MBq(0.5μg)/只.B组按不同吸收剂量(2、5、10 Gy)分为3个亚组(B1组4只,B2组3只,B3组3只),放疗后1 h注射与A、C组相同剂量示踪剂,6 h后显像.小鼠模型显像后即刻处死,取组织(肿瘤、血、肌肉)称重后,测量放射性计数,并计算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及肿瘤(T)/肌肉(M)、T/血液(B)放射性比值,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百分率.结果 A、B组小鼠肿瘤组织中凋亡细胞百分率[(11.16±3.83)%、(17.40±5.20)%]均明显高于C组[(2.11±1.51)%,F=56.414、94.748,P<0.001];A2、A3及B组肿瘤组织%ID/g均明显高于C2及C3组(F值分别为14.307、7.074、28.672,P均<0.05),且与凋亡细胞百分率呈明显正相关(A2、A3组r=0.813,P=0.002;B组r=0.780,P=0.004),而C组肿瘤组织%ID/g与凋亡细胞百分率无相关性(r=-0.238,P=0.229).结论 接受放疗或化疗后,小鼠肝癌组织对99Tcm-rh-AnnexinV的摄取明显增加,且其摄取程度与肿瘤组织内凋亡细胞量呈明显正相关;应用99Tcm-rh-AnnexinV显像可较准确地反映治疗后早期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SD大鼠诱发性肝癌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亚硝基二乙胺(DENA)诱发SD大鼠肝癌模型的方法,为肝癌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浓度0.95g/L的DENA水溶液供140只雄性SD大鼠自由饮用,10周后停止饮用此水溶液。第11周时行MR检查,以筛查大鼠肝脏肿瘤发病情况;首次影像检查结果阳性者进入后续处理,阴性者继续饲养、观察,并于4周后复查;其中64只大鼠于处死前行血管造影以了解肝肿瘤的血供情况;最后获得的组织标本按不同的目的分别保存备用,分别于光镜下和电镜下观察;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源性和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的表达水平。结果肝脏成癌时间最早11.0周、最迟20.0周,中位成癌期13.9周,至20.0周末72只存活动物100%成癌;肝脏单发肿瘤占9.7%(7/72),多发占90.3%(65/72),多发者中有肝硬化背景者占87.7%(57/65);远处转移占18.1%(13/72);血管造影提示肝肿瘤血供丰富且以肝动脉供血为主;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实肿瘤组织属于肝细胞源性,且肿瘤标志物AFP呈强阳性;光镜下鉴定组织学类型:肝细胞肝癌占92.0%(66/72),胆管细胞癌占4.0%(3/72),混合型占4.0%(3/72);电镜证实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细胞器异常。结论DENA可诱发较理想的用于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研究的大鼠肝癌模型,MRI是较简捷而有效的动态监测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放化疗联合治疗与单纯化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5例不能手术的NSCLC患者,分为单纯化疗组(A组)30例、放化疗联合组(B组)35例,A组给予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化疗两周期,B组同A组并给予同步放疗方案。对比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A组治疗有效率、1年生存率分别为36.7%、30.0%,B组分别为65.7%、54.3%,B组较A组明显提高(χ2值分别为10.581和9.339,P<0.05)。患者治疗后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肝功能异常;A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33.3%、3.3%和56.7%,B组则分别为36.6%、10.0%和60.0%,两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2.011,0.007,2.206,P>0.05)。结论 局部晚期NSCLC放化疗联合治疗优于单纯化疗,不良反应能耐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3种调强放疗技术在早期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8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12例早期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女性患者,年龄32~50(42.4±6.8)岁。分别设计基于固定角度适形调强放疗的混合调强(3DCRT+IMRT)、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混合调强(3DCRT+VMAT)和切线弧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计划(t-VMAT),并比较3种放疗计划的计划靶区、危及器官剂量参数以及治疗效率的差异。组间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结果 3种调强放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和危及器官受量均能满足临床要求。3DCRT+IMRT和t-VMAT两种计划相比,3DCRT+VMAT的靶区剂量学指标适形性指数(0.84±0.05对0.74±0.06对0.79±0.06)和均匀性指数(0.10±0.03对0.14±0.03对0.13±0.03)最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01~6.47,均P<0.05);3DCRT+IMRT对患侧(左)肺的V5[(35.92±8.01)%对(49.33±12.05)%对(60.58±12.94)%]、V10[(25.50±6.91)%对(26.92±7.23)%对(41.25±10.37)%]、Dmean[(10.14±2.43)Gy对(11.07±2.88)Gy对(14.52±3.32)Gy]和健侧(右)肺的V5[(0.50±1.45)%对(2.17±3.76)%对(3.00±4.94)%]、Dmean[(0.55±0.21)Gy对(1.79±0.58)Gy对1.75±0.70)Gy]及健侧(右)乳腺的V5[(0.17±0.58)%对(1.92±4.10)%对(8.25±8.61)%]、Dmean[(0.86±0.38)%对(1.65±0.45)%对(2.46±0.86)%]的保护最好。3DCRT+VMAT的心脏V30[(4.50±2.88)%对(5.00±3.25)%对(8.42±2.78)%]、V40[(2.50±2.11)%对(3.25±2.53)%对(4.58±2.07)%]明显优于3DCRT+IMRT和t-VMAT,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11~3.45,均P<0.05)。3DCRT+IMRT的平均机器跳数最小(280.90±52.18),t-VMAT的治疗时间最短。 结论 3DCRT+IMRT在低剂量区(<20 Gy)对健侧肺、患侧肺,健侧乳腺等危及器官的保护比较好,3DCRT+VMAT在提高靶区的均匀性和适形性方面有明显优势,且在高剂量区(>20 Gy)对患侧肺及心脏保护更好,t-VMAT缩短了治疗时间,提高了治疗效率和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