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ABS,牌号为0215 A)为原料,加入阻燃剂、增韧剂及分散剂硅油,可制备阻燃ABS树脂。结果表明,在ABS树脂中,加入以四溴双酚A与三氧化二锑为复合体系(二者质量比为2∶1)的阻燃剂,当体系含溴质量分数大于10%时,试样阻燃性能满足UL 94 V-0级要求;阻燃ABS树脂的最佳增韧剂是ABS接枝粉料,当其加入量为9%~19%(质量分数)时,试样的冲击强度达到150~200 J/m;在相同配方及操作条件下,以溴代环氧烷为阻燃剂制备的阻燃ABS树脂,其耐候性优于以四溴双酚A为阻燃剂者。  相似文献   

2.
采用乳液接枝-本体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掺混工艺可制备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从乳液聚合制备大粒径聚丁二烯乳液,橡胶相质量分数的控制,乳液接枝聚合条件,共混技术等对ABS树脂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世界ABS树脂主要生产商、生产技术和产品牌号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在ABS树脂通用产品质量升级过程中,需要对聚丁二烯乳液、ABS接枝粉料、SAN共聚物等制备工艺进行深入研究,开发综合性能优异的ABS树脂,增加产品附加值;具有增韧、耐热、低挥发性、高流动性、高光泽度、高抗静电等特殊功能的ABS树脂将逐步占领市场。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ABS树脂主要生产技术,包括乳液接枝-本体丙烯腈/苯乙烯树脂(SAN)掺混法和连续本体接枝聚合法,总结了国内ABS树脂生产企业的生产现状、国内ABS树脂的供需情况和消费结构,提出了ABS树脂行业的发展方向,指出了进一步提升ABS专用料的性能、不断开发高性能的ABS新牌号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更换现有抗氧剂、在掺混挤压单元补加抗氧剂的方法,对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生产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的抗氧化体系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在ABS乳液聚合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2%的抗氧剂Wingstay—L,能延长ABS粉料的氧化诱导期;在掺混挤压单元,以补偿的方式加入抗氧剂,能有效地降低ABS树脂的黄色指数,且抗氧剂619F的效果优于抗氧剂2246。表明新型抗氧体系能降低产品黄色指数,且产品其他性能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5.
文中设计新的合成工艺制备耐热ABS树脂,通过乳液聚合法合成大分子量专用相容剂SMN及带有耐热官能团专用ABS粉料,再与专用SAN树脂在相关助剂的作用下掺混制得耐热ABS树脂。并讨论了相容剂苯乙烯—丙烯腈—氮苯基马来酰亚胺共聚物含量及组成对耐热ABS树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ABS树脂通常是指聚丁二烯橡胶与单体苯乙烯和丙烯腈的接枝共聚物,其中A代表丙烯腈,B代表丁二烯,S代表苯乙烯。该产品采用乳液接枝—本体SAN掺混工艺生产,具有刚性好,冲击强度高,耐热、耐低温、耐化学药品性,机械强度和电器性能优良,易于加工,表面光泽,容易着色等特点,还可进行喷涂、电镀、焊接和黏接等二次加工。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汽车零部件、文教用品、生活用品和工业零件等领域。  相似文献   

7.
谈敦礼  张庆国 《石油化工》2005,34(Z1):647-649
基于传统塑料改性方法,采用ABS接枝粉直接或间接地改性丁苯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氯乙烯(PVC)合金及ABS/聚碳酸酯(PC)合金的性能,突出了ABS接枝粉作为一种有效的改性剂,其使用上的方便灵活性.  相似文献   

8.
二苯胺与PCl_3(摩尔比1.00:1.05)的混合物于210~220℃反应6~8 h,生成一种螺磷杂吖嗪化合物,即10,10′-(5H,5′H)-螺磷杂吖嗪氯化物(化合物Ⅰ),收率为35%。将化合物Ⅰ作为阻燃剂掺入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树脂中,得到阻燃型ABS树脂,考察了化合物Ⅰ加入量对ABS树脂的氧指数、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不加阻燃剂的ABS树脂相比,加入质量分数2.0%的化合物Ⅰ时,ABS树脂的氧指数提高5.4%,而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变化不大;用NaOH处理时,化合物Ⅰ失去HCl得到内盐10,10′-(5H,5′H)-螺磷杂吖嗪,该内盐对ABS树脂的阻燃性能的影响与化合物Ⅰ相似。同时提出了10,10-(5H,5′H)-螺磷杂吖嗪氯化物可能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9.
以嵌段溶聚丁苯橡胶(b-SSBR)为增韧剂,采用连续本体工艺制备出高抗冲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ABS-SSBR)。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旋转沉降粒径仪分别观测了ABS-SSBR树脂的微观结构、橡胶粒子的粒径及其分布,考察了b-SSBR用量对ABS-SSBR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与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LCBR)增韧的本体ABS树脂(ABS-LCBR)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橡胶用量相同的情况下,与ABS-LCBR树脂相比,ABS-SSBR树脂的冲击强度高,橡胶粒子的粒径主要集中在0.8~1.1μm,适宜的橡胶用量为8.1%~8.5%(占聚合总单体量的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0.
秦凯 《炼油与化工》2014,(1):6-9,60
文中应用乳液接枝—本体SAN掺混法制备出高流动高抗冲ABS树脂,分析了高流动高抗冲ABS树脂与通用级ABS树脂的差别,讨论了高流动高抗冲ABS生产中特种SAN制备数据,PB胶乳生产数据,接枝胶乳生产数据,以及SAN与ABS粉料掺混配方,为高流动高抗冲ABS树脂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