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眼肌麻痹是神经内科、眼科、神经眼科的常见体征。根据病变部位,血管病相关的眼肌 麻痹可分为核上型、核型、核间型、周围神经型,不同型别的眼肌麻痹有不同的病因。核上型、核型 及核间型眼肌麻痹多见于卒中,其中核型眼肌麻痹以动眼神经核受累最常见。周围神经型眼肌麻痹 病因众多,如糖尿病性眼肌麻痹、动脉瘤、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等。糖尿病性眼肌麻痹多累及动眼神经, 瞳孔受累较轻,一般数周后开始恢复;动脉瘤和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所致眼肌麻痹需行数字减影血管 造影(digital subraction angiography,DSA)明确诊断;垂体卒中所致眼肌麻痹症状严重,需紧急处理; 海绵窦血栓形成所致眼肌麻痹多由感染所致,以抗感染治疗为主;眼肌麻痹性偏头痛多见于青年女 性,多为良性病程。临床对眼肌麻痹患者需仔细询问病史,予以适当的辅助检查,及时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曲霉菌病性痛性眼肌麻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导致痛性眼肌麻痹的曲霉菌病的病例特点及诊断。方法:对1例患者进行临床相关资料分析和文献复习。结果:曲霉菌病是痛性眼肌麻痹的原因之一,导致痛性眼肌麻痹的曲霉菌病起病急骤,病变进展迅速,可累及海绵窦、鼻窦、眶尖、颈内动脉,而出现眼肌麻痹,眶后、眶周疼痛,视力障碍,偏瘫等临床表现。活检可确诊曲霉菌病。结论:导致痛性眼肌麻痹的曲霉菌病容易误诊,通过病史及体格检查,并结合CT、MRI、活检可以确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血管病相关性眼肌麻痹的病因、临床特点与预后。 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2年12月-2016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 科就诊的血管病相关性眼肌麻痹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体格检查、既往史、实验室 和影像学检查结果,随访并记录其眼肌麻痹的缓解时间,对眼肌麻痹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与预后 进行分析。 结果 研究共入组126例患者,结果显示:①微血管缺血性(microvascular ischemic,MVI)病变为血管病 相关性眼肌麻痹最常见的病因(81.7%),其次为脑干梗死(13.5%),动脉瘤、眼肌麻痹性偏头痛、海 绵窦动静脉瘘相对少见。MVI病变和脑干梗死患者中血管危险因素常见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糖 尿病和酗酒。②MVI病变累及眼球运动神经比例依次为动眼神经(57.3%)、外展神经(26.2%)、滑 车神经(16.5%);脑干梗死所致核性眼肌麻痹以动眼神经核最常受累(70.6%)、其次为内侧纵束 (17.6%)。③49.5%血管病相关性眼肌麻痹MVI病变患者可伴有头痛或眼眶周围疼痛。④88.5%血管病 相关性眼肌麻痹MVI病变症状可以缓解,其中50%约在3个月内缓解,75%在6个月内缓解。 结论 MVI病变为血管病相关性眼肌麻痹最常见病因,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糖尿病、酗酒是MVI 病变常见危险因素,治疗后大部分MVI病变患者可在半年内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伴疼痛症状的眼肌麻痹病例,探讨海绵窦病变引起眼肌麻痹的因果关系。方法回顾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4例伴不同程度疼痛症状的眼肌麻痹患者,对颅脑MRI、MRA、MRV进行分析,研究海绵窦相关病变的不同影像表现与眼肌麻痹的因果关系。结果伴疼痛症状的眼肌麻痹可由不同病因引起,海绵窦相关病变是引起眼肌麻痹的常见原因。MRI检查海绵窦相关的异常影像可为病变诊断提供依据。结论海绵窦病变是引起眼肌麻痹的常见原因,其引起的眼肌麻痹可伴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MRI及增强检查是诊断海绵窦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以眼肌麻痹为唯一或主要表现的脑干梗死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表现、预后及探索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0年-2016年间在我院神经内科经临床和影像学诊断证实的20例以眼肌麻痹为唯一或主要表现的脑干梗死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眼肌麻痹的类型、伴随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病灶特点、责任血管、危险因素及疾病预后。结果 20例以眼肌麻痹为唯一或主要表现的脑干梗死患者的眼肌麻痹表现为:核下性(1例),核性(9例),核间性(10例)。核性眼肌麻痹以动眼神经不全麻痹最常见(78%);核间性眼肌麻痹以前核间性眼肌麻痹多见(60%)。孤立性眼肌麻痹患者6例,伴随症状以头晕最多见(55%)。18例(90%)患者伴颅内多发腔隙性病灶,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显示与梗死灶相关的血管狭窄或闭塞有14例(70%),常见为大脑后动脉狭窄12例(60%)。13例(65%)在住院期间眼部症状消失,消失时间以发病后2 w内最多见(50%)。经随访,14例(70%)患者在发病后3 m内眼部症状消失。比较孤立性眼肌麻痹组(n=6)与非孤立眼肌麻痹组(n=14)临床、影像特点及实验室指标方面差异,非孤立眼肌麻痹组空腹血糖值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干梗死引起的眼肌麻痹可有各种表现,以核间性眼肌麻痹最常见,核性眼肌麻痹以动眼神经不全麻痹多见。多数患者伴后循环大血管狭窄或闭塞。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眼部症状多在发病后3 m内消失。高血糖可能导致更广泛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6.
60例眼肌麻痹患者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分析眼肌麻痹的病因。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60例眼肌麻痹住院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 颅内动脉瘤最多,占21.7%(13/60),其次为颅内炎症20%(12/60),糖尿病性眼肌麻痹15%99/60),血管性(脑梗死和动脉硬化)11.6%(7/60),肿瘤11.6%(7/60),痛性眼肌麻痹10%(6/60),其余为少见的病因。单纯动眼神经麻痹以颅内动脉瘤最多见,外展神经麻痹及多颅神经损害多见于炎症、肿瘤和痛性眼肌麻痹。结论 眼肌麻痹病因复杂,应仔细分析临床特征,作进一步检查,以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7.
偏头痛病人除发作性头痛、恶心、呕吐等特征外,各型偏头痛发作前期、头痛期及间歇期尚可出现各种神经功能及高级神经障碍:前者有视觉症状、嗅觉障碍、眼肌麻痹、体感障碍、运动及反射障碍、脑干及小脑综合征、植物性障碍、卒中等;后者包括意识障碍、情绪改变、记忆障碍、神经心理测验的异常等。文中将介绍各种障碍的表现并简介其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8.
15例痛性眼肌麻痹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痛性眼肌麻痹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治疗,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总结15例住院痛性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15例患者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绝大部分有头痛和眼肌麻痹,累及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个别患者视神经、面神经也受累;经头颅CT或MRI排除其他疾患,3例出现海绵窦病变;全部患者采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加强对海绵窦、眼眶和蝶鞍等部位的动态MRI检查很重要;及时就诊,把握最佳治疗窗;在使用激素治疗时应注意需要合适的剂量和维持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外伤性核间性眼肌麻痹的临床表现.方法 对外伤性脑干出血引起的双眼同向性水平运动异常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讨论前、后核间性眼肌麻痹的特征.结果 颅脑外伤引起的双眼同向性水平运动异常伴眼震,同时辐辏存在,第一眼位正位,无复视,属核间性眼肌麻痹.结论 外伤性脑干损伤可引起核间性眼肌麻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简称THS)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7例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例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对激素治疗效果好.结论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可能因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相关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一定价值,激素治疗敏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Tolasa-Hunt综合征,THS)的临床特点、病因、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效果,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病因未明确,诊断时应慎重,需除外可引起头痛伴眼肌麻痹的其他疾病.结论 肾上腺皮质激素对THS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2.
眼肌并非由单一神经支配,而且眼肌与其支配神经的解剖关系复杂,所以临床上正确分析眼肌麻痹的受累神经。并寻找原发病因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近年来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3.
我院2005年治疗疼痛性眼肌麻痹(painful ophthalmoplegia)16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16~60岁,平均50.5岁. 1.2 临床表现 头痛和眼肌麻痹同时出现10例,先有头痛,数天后出现眼肌麻痹16例,左眼9例,右眼7例.眼球前突5例,眼睑水肿3例,初病时周围白细胞增高>1万者仅4例,血糖均正常,脑脊液压力均正常,眼眶CT均正常.CT显示右侧上颌窦慢性炎症1例,MRI检查6例在海绵窦区显示长T1,长T2信号.1例5 a前因脑积水已安装有脑室腹腔引流管,头颅MRI对照未见其他异常信号,此例进行CTA造影,头痛侧海绵窦前显示有异常血管,经北京宣武医院会诊为先天变异影.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以眼肌麻痹为主要表现的脑干梗死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病因以及疾病进展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脑干梗死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眼肌麻痹的类型、伴随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责任血管和病灶、病因、病情进展的相关因素.结果 32例眼肌麻痹患者分为:核下性(2例)、核性(21例)、核间性(4例)和混合性眼肌麻痹(5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蝶切除垂体腺瘤术后继发眼肌麻痹的原因,提出防治措施。方法 分析8例经蝶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术后继发不同程度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结果 8例均在术后3日内继发眼肌麻痹。经保守治疗,2例眼肌麻痹恢复正常,5例不同程度改善,1例术后2年加重。经长期随访,垂体腺瘤临床治愈4例,缓解3例,复发1例。结论 继发眼肌麻痹属少见的经蝶手术并发症,多为暂时性,主要与手术时直接损伤、继发鞍内血肿、鞍内填塞过紧等原因有关。随着术者经验的积累、技术的熟练和提高,这一并发症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接触蛋白相关样蛋白2(contactin-associated protein 2,Caspr2)抗体与眼肌麻痹的相关性.方法 报道1例眼肌麻痹合并抗Caspr2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文献复习对眼肌麻痹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为中年男性,亚急性起病,缓慢进展,以复视为主要表现;神经系统查体发现双眼睑下...  相似文献   

17.
正眼肌麻痹是神经内科常见临床症状与体征,主要表现为眼睑下垂、复视、眼球活动障碍和瞳孔改变,可发生于大脑皮质、脑干、海绵窦和眶上裂至眶内的任何部位~[1],分为核下周围性、核性、核间性和核上性眼肌麻痹,其中,因核上通路受双侧大脑皮质支配,且大脑皮质支配眼球协同运动,故核上性眼肌麻痹仅表现为协同运动障碍,即凝视麻痹~[2-3]。1951年,Bickerstaff和Cloake~[4]报告3例以眼肌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脑干病变与眼部症状的关系。方法 :对 39例脑干病变患者的 MRI、 CT及部分病理的临床分析。结果 :眼球垂直注视麻痹 ,会聚麻痹对中脑病变有定位意义 ;核间性眼肌麻痹对中脑、脑桥病变有定位意义 ;眼球水平运动障碍 ,双侧凝视麻痹对脑桥病变有定位意义 ;延髓病变无眼球运动障碍 ;眼球震颤对脑干病变诊断有一定意义。结论 :眼部症状对脑干病变有诊断意义 ;MRI对脑干病变定位、定性有价值 ,CT对脑干病变诊断有局限性 ;病理对脑干病变定性准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人眼肌麻痹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8例眼肌麻痹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病因及不同病因下眼肌麻痹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性眼肌麻痹13例(34.2%),高血压动脉硬化9例(23. 7%),脑干(腔隙性)梗死8例(21.2%),颅内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4例(10.5%),非特异性神经炎2例(5.2%),颅内肿瘤(垂体瘤)1例(2.6%),重症肌无力1例(2.6%)。结论:老年人眼肌麻痹病因复杂并不同于青中年人群分布,直仔细分析临床特征,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以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20.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的临床和脑脊液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 (Cerebrospinalfluidcytology ,CSF C)及其临床进行研究。方法 :临床确诊的10例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患者的起病情况、脑神经受损的表现、CSF C以及辅助检查结果作出了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主要以眼肌麻痹为主综合征 ,CSF C及神经影像学可有异常发现。结论 :可能的病因为与免疫反应有关的非特异性炎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