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在极低出生体重儿机械通气后撤机的临床应用。方法:29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机械通气撤机后采用头罩吸氧(对照组),33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机械通气撤机后采用NCPAP(治疗组),比较两组患儿撤机失败例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慢性肺疾病、腹胀、早产儿视网膜病、动脉导管未闭、脑室旁白质软化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撤机失败例数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明显减少(P﹤0.05),腹胀、早产儿视网膜病、动脉导管未闭、脑室旁白质软化等发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极低体重儿机械通气撤机后使用NCPAP,可以显著降低撤机失败可能,减少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情况及相关高危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于本院出生且接受RO P筛查的282例早产儿,统计其发病情况,分析胎龄、体质量、吸氧时间、机械通气、妊娠方式、出生方式等对RO P发病的影响。【结果】282例患儿均完成全部检查,检出RO P 73例,检出率为258.9%;RO P组的胎龄和出生体质量显著低于非RO P组( P <00.5),吸氧时间和机械通气则明显的高于非ROP组( P <00.5),两组在母体的妊娠方式及出生方式方面并无明显差别( P >00.5)。【结论】早产儿出生时的胎龄、体质量、吸氧时间、机械通气是RO P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
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视网膜病高危因素,并提出护理干预对策。早产儿低胎龄、低体质量,长时间和高浓度吸氧,频繁呼吸暂停,辅助通气使用是早产儿视网膜病的高危因素。护理干预措施为规范管理早产儿用氧,提高护理人员早产儿用氧的安全意识,合理喂养以提高患儿体质量,给予对症护理,建立规范的早产儿视网膜病筛查和随访体系,早期干预和积极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39例早产儿视网膜疾病均逐步好转,无1例致盲。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早期筛查、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2009年1~12月在我院出生的210例早产儿,进行眼部筛查、治疗及护理,将护理要点进行总结.结果 210例早产儿中,有15例发生ROP,发生率为7.1%.出现阈值病变需进行激光治疗者8例(16只眼)占3.8%.出生体质量≤1000 g组的ROP患病率显著高于出生体质量>1000 g组,孕周≤32周组的ROP患病率显著高于孕周>32周组,吸氧浓度≤96%组的ROP患病率低于吸氧浓度>96%组.无ROP与有ROP的早产儿吸氧时间相比差异显著.结论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低胎龄、低出生体质量和高浓度、长时间吸氧关系密切,应及时筛查,早期进行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高危因素。方法:将100例早产儿分为观察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对照组(支气管肺发育正常),分析两组患儿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感染、胎膜早破、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及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平均胎龄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肺感染、胎膜早破、动脉导管未闭、机械通气时间长、吸氧时间长、出生体质量低、胎龄小均是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高危因素,需根据危险因素基于针对性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收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符合眼底筛查标准的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ROP组和非ROP组,比较并分析11种高危因素与ROP的关系。结果胎龄≤34周或出生体质量≤2,000g的早产儿共231例,ROP发生率为14.3%(33/231),需要激光或冷冻治疗的患儿占2.6%(6/231),经随访,无玻璃体切除和失明病例。ROP组在出生体质量、胎龄、氧疗时间、双胎或三胎等因素上与非RO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氧方式、吸氧浓度等7种因素与非RO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规范用氧的情况下,早产儿ROP的发生与出生胎龄、体质量、氧疗持续时间、双胎或三胎有关。  相似文献   

7.
早产儿不同吸氧方式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萍  殷勤 《护理研究》2004,18(13):1135-1138
[目的 ]探讨不同氧疗方式对早产儿呼吸和经皮氧饱和度(SpO2 )的影响 ,选择较适宜的氧疗方式。 [方法 ]选取不同型号头罩、面罩及箱式吸氧方式 ,并给予不同氧流量 ,利用NAXO2NODELON—2 5AE型氧浓度测定仪分别测试氧浓度 ,根据用氧公式计算鼻导管吸氧的氧浓度 ;另选取 2 0例早产儿 ,根据头罩、面罩测试的安全范围给予不同方式氧疗 ,并监测经皮氧饱和度及面色。 [结果 ]采用不同型号的头罩吸氧其氧浓度高 ,容易发生氧中毒 ;使用面罩吸氧时 ,面罩距离患儿鼻面部 5cm、氧流量 1L/min时 ,SpO2 维持在 94%~ 98% ;氧流量 0 .5L/min时SpO2 维持在90 %~ 95 % ,用氧浓度2 1.6%~ 45 .8% ;箱式吸氧和鼻导管吸氧时浓度较低。 [结论 ]面罩吸氧适合低出生体重儿 ,可替代头罩吸氧 ,是早产儿理想的供氧方法  相似文献   

8.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致病因素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发生的高危致病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12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和深圳市眼科医院就诊的胎龄≤34周或出生体质量≤2000g的早产儿进行眼底检查,并对ROP高危致病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完成筛查的219例早产儿中,21例(42只眼)发生ROP,占9.6%,其中阔值病变6例(12只眼),占2.7%。发生ROP的早产儿体质量较轻,且孕周更短,吸氧时间较正常眼底早产儿长,且贫血的发生率高于正常眼底早产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OP的发生与早产儿出生体质量、孕周、吸氧时间及贫血有关,护理中注重避免孕妇早产并合理规范用氧是干预ROP发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早产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98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发生BPD将其分为BPD组(23例)和非BPD组(75例)。对BPD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病率为23.47%;两组早产儿的胎龄、出生体质量、胎膜早破史、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感染、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总吸氧时间、应用静脉营养时间、吸气峰压、呼气末正压、平均气道压力、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最高氧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体质量、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静脉营养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最高氧浓度是机械通气早产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降低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最高氧浓度,及控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率能有效预防NICU机械通气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对128例完成整个诊疗随访过程的早产儿例行眼底检查,对ROP发病的相关因素进行临床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在完成随访的128例早产儿中,确诊ROP为13例,均为双眼同时发病,占10.1%,其中11例2 w后复查ROP好转、消退,嘱定期随访,2例转为Ⅱ期.13例患儿均有吸氧史,其中1例转为Ⅱ期的ROP患儿胎龄29 w,出生体重1 140 g,间歇吸氧时间达429 h,其中使用机械通气及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给氧时间达226 h,另1例转为Ⅱ期的ROP患儿胎龄30 w,出生体重1 350 g,间歇吸氧时间达343 h,其中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给氧时间达186 h.结论 早产儿低体重、低胎龄是ROP发病根本原因,氧疗与ROP密切相关,其危害程度主要取决吸入氧浓度、吸氧时间、吸氧方式.早期实施护理干预,对降低ROP的发生率和致盲率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杨慧玲  熊师  郭燕  陶丽娟  王平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292-2293
【目的】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进行筛查和临床分析,了解ROP的高危因素和发病情况。【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在本院门诊筛查视网膜病变的350例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周小于32周、体重低于2000g及氧疗时间长的患儿ROP的发病率显著增高;ROP组与正常眼底组的出生体重、胎龄、吸氧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不规范吸氧、出生体重低及胎龄小是ROP形成的高危因素,临床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ROP危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原因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瑜  凌华  徐敏 《护理研究》2007,21(11):941-942
介绍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主要病因,认为早产、低出生体重是ROP的根本原因,氧疗与ROP密切相关,其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吸入氧浓度、用氧持续时间和用氧方式,并提出了具体的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瑞安市人民医院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发生率和高危因素。方法2005年8月1日至2008年8月1日对瑞安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住院并符合筛查标准的540例新生儿进行了ROP筛查。结果在接受筛查的540例新生儿中,44例发生了ROP,发生率为8.1%。Ⅰ~Ⅲ期病变分别为35、7、和2例;其中2例需激光治疗,无失明病例。结论ROP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孕周、出生体重、吸氧时间、呼吸窘迫综合征是ROP形成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4.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捷  刘三梅  唐晶  樊映川 《华西医学》2010,(9):1659-1661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12月2008年12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市妇幼保健院、成都市妇产科医院住院的85例体重≤2000g或有严重疾病的早产儿,自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开始筛查,至周边视网膜血管化。结果 85例早产儿中,有9例发生ROP,发病率10.58%。其中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ROP发病率为17.07%,孕周〈30周的早产儿ROP发病率为40%。结论低体重、胎龄小、吸氧为早产儿发生ROP的重要危险因素;尽早进行眼底筛查是早期发现、诊断及治疗ROP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07—2018年浙江省义乌市新生儿出生体重变化趋势,并与不同标准进行比较,制订和更新适合目标人群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曲线。方法利用义乌市妇幼保健信息平台的数据,提取2007年1月至2018年6月记录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分析出生体重变化趋势以及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发生率变化情况。 采用LMS方法计算出胎龄别出生体重百分位数参考值,运用GAMLSS模型绘制出生体重曲线;将本研究的胎龄别出生体重百分位数参考值与国内外研究进行对比。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68 358名新生儿,其中男、女婴的平均出生体重分别为3 373 g和3 257 g。 男、女婴早产的比例分别为6.01%和5.04%,男婴早产比例显著高于女婴。 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分别占3.84%和7.43%。 出生胎龄33 ~ 41周的男婴出生体重均显著大于女婴出生体重。 随着出生胎龄的增长,出生体重也相应增加。 男婴出生胎龄为37 ~ 41周的胎龄别出生体重均大于2015年全国标准;33 ~ 41周的胎龄别出生体重均大于INTERGROWTH-21st的百分位数参考值。女婴出生胎龄为38 ~ 41周的胎龄别出生体重均大于2015年全国标准;33、35 ~ 41周的胎龄别出生体重均大于INTERGROWTH-21st 的百分位数参考值。结论2007—2018年义乌市男婴出生体重呈逐年下降趋势,女婴出生体重随年份变化趋势不显著。 本次研究提出了义乌市新生儿胎龄别出生体重参考值,分性别绘制了出生体重曲线参考。  相似文献   

16.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 is a disorder of retinal–blood vessel development that is potentially blinding. ROP is the number one cause of blindness in infancy and the second leading cause of childhood blindness in the Unites States. The exact etiology is not completely understood and many factors appear to contribute to the pathogenesis and progression of the disease. These factors may include prematurity, low birth weight, genetic predisposition, oxygen, hypoxia, ischemia,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sepsi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rocess of retinal development, the pathogenesis of ROP and how oxidative stress, infection and inflammation may contribute this pathogenesis.  相似文献   

17.
目的确立柳州地区17-羟孕酮(17-OHP)对早产儿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筛查的cut-off值。方法新生儿出生72h后采集足跟血,滴于规定滤纸上,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17-OHP浓度。结果收集1721例早产儿,正常体质量(≥2500g)早产儿749例,17-OHP浓度的95%、99%分位数值分别为26.4nmol/L、38.1nmol/L;低体质量(〈2500g)早产儿为972例,17-0HP浓度的95%、99%分位数值分别为37.7nmol/L、67.0nmol/L。低体质量早产儿17-0HP浓度与正常体质量早产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体质量早产儿17-OHP浓度cut-off值为30.0nmol/L,低体质量早产儿的17-OHP浓度cut-off值为40.0nmol/L。结论早产儿17-OHPcut-off值确定,对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筛查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PICC插管技术在早产儿及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方法对在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及危重新生儿130例,使用PICC插管技术,经贵要静脉穿刺80例,腋静脉40例,肘正中静脉5例,头静脉3例,窝静脉2例。结果置管成功129例,失败1例。平均留置时间为18 d。发生机械性静脉炎5例,堵管13例,因堵管拔管1例。意外拔管1例,导管尖端异位5例。结论 PICC置管为危重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提供了可靠安全的中长期静脉通道,保证药物及营养的供给,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减少因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疼痛刺激,是有效抢救极低体重儿、超低体重儿不可缺少的技术。  相似文献   

19.
婴儿抚触防治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秀良  曾华英  庄小星 《护理研究》2004,18(12):1074-1075
[目的 ]探讨婴儿抚触对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的防治作用。 [方法 ]选择2 0 0 2年 7月— 2 0 0 3年 6月住院的 63例低出生体重儿作为观察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选择性实施抚触按摩。将 2 0 0 1年 7月— 2 0 0 2年 6月住院的 61例低出生体重儿作为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 [结果 ]抚触组 63例低出生体重儿仅 2例发生呼吸暂停 (3 .1% ) ,低于对照组呼吸暂停的发生 (3 1.1% ,P <0 .0 0 5 )。 [结论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对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实施婴儿抚触 ,能有效防止呼吸暂停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塞式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在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85例极低出生体重NRDS患儿,随机将患儿分为nDuoPAP组45例,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40例,主要观察两组使用无创呼吸支持后1 h、12 h、24 h的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PaO2/FiO2)、失败例数等。结果 nDuoPAP组无创辅助通气1 h、12 h、24 h评估PaCO2、PaO2、OI与nCPAP组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DuoPAP组与nCPAP组上机失败率(4.44%vs.22.50%)以及呼吸暂停发生率(13.33%vs.3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DuoPAP组与nCPAP组无创通气时间[(3.61±0.97)d vs.(3.44±1.18)d],发生气漏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ROP)、脑室内出血(IVH)及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DuoPAP治疗NRDS,与nCPAP相比更能改善氧合,减少CO2潴留,减少有创机械通气比例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