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纳他霉素理化性质的研究,建立了纳他霉素粗提工艺。以甲醇做提取剂,调节固液比为1∶5、混合溶液pH值调到9.5、室温提取3次。并通过大孔树脂吸附的进一步纯化分离提取发酵液中的纳他霉素。该分离提取方法的回收率为82.12%,纯度为91.20%。  相似文献   

2.
纳他霉素高产菌株发酵罐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察溶氧量、补糖及pH值等因素对纳他霉素高产菌株发酵罐生产纳他霉素的影响。以摇瓶发酵结果为依据,确定了发酵罐发酵的最适条件为:控制溶氧在30%~35%,补糖控制在发酵液糖质量浓度约为2g/dL,在纳他霉素大量合成阶段,维持发酵液中的pH值在5.2~5.4。该发酵条件下纳他霉素产量从分批发酵的3.01g/L提高到5.32g/L。  相似文献   

3.
采用甲醇萃取法提取发酵液中的纳他霉素,并运用响应面法优化了萃取条件.结果表明,萃取pH值、搅拌速度和萃取液料比3个因素对纳他霉素的得率都有显著性影响(p<0.05),pH值和萃取液料比的交互作用极显著(p=0.0103),但pH值和搅拌速度、搅拌速度和液料比的交互作用不显著;优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pH值为10.2,搅拌速度420r/mm,液料比5:1,此时得率为81.13%.得到的纳他霉素再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管碟法效价检测,结果显示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4.
纳他霉素效价测定方法的改良及含量的快速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确定固体发酵过程中纳他霉素含量快速测定和生物效价准确测定方法,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管碟法测定了同一批褐黄孢链霉菌固体发酵产物纳他霉素的含量。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纳他霉素固体发酵产物含量分别为2351.52 mg/L和1979.87 mg/L,前者结果准确而稳定。后者测定准确率为96.97%(以高效液相色谱的测定结果为100%计)。适用于固体发酵过程中的纳他霉素含量的快速测定。管碟法测定纳他霉素平均效价为1979.87 mg/L。改良管碟法采用正己烷封盖纳他霉素溶剂甲醇后,测定的平均效价达到1990.29 mg/L,准确率由84.20%提高到84.64%(以高效液相色谱的测定结果为100%计)。采用正己烷封盖能有效控制纳他霉素溶剂甲醇的挥发性并提高管碟法的准确性和测定的浓度范围,而正己烷本身不具有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5.
发酵液中纳他霉素含量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纳他霉素的各项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外分光光度法,确定甲醇+1%冰乙酸(pH3.4)为提取剂,配比为1:9,303nm为检测波长,以纳他霉素标准溶液做标准曲线,求得线性回归方程为Y=0.1066X-0.0069,R^2=0.9995,纳他霉素回收率超过99.9314%。紫外分光光度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基本一致,以高效液相色谱为基准,紫外分光光度法的相对误差为0.17%。最终确定高效液相色谱法作为检测发酵液中纳他霉素含量的方法。检测波长:303nm;流动相:甲醇:水:冰乙酸体积比为70:30:2;流速:1.00mL/min;检测器Waters2996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线性回归方程为Y=12500X+12600,R^2=0.9995,精密度试验结果:平均RSD为0.753%。当信噪比为3时的最小检测限为31ng。  相似文献   

6.
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发酵液中纳他霉素含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液中的纳他霉素的含量,选定了测定波长为303nm及参比波长为290nm,对测定方法的线性及线性范围、精密度、准确度、检测限及定量限等进行了方法学上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法在0.5~6μg/mL之间相关系数为0.999,回收率为100.6%。实验中同时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平行测定同一纳他霉素真实发酵过程的产物浓度,结果表明,2种方法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纳他霉素在软质乳酪和于酪成熟过程中的降解以及在乳酪表面的渗透情况。纳他霉紊在乳酪中的残留量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实验表明,纳他霉素不影响到乳酪的后熟,只停留在乳酪的表面,并在乳酪的发酵后期逐渐消失,纳他霉素的降解速度取决于乳酪的种类及不同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国内外纳他霉素含量测定使用HPLC方法,对仪器和操作人员要求高,生产过程又需要快速测定其含量的实际情况,比较了用甲醇溶液、1%乙酸的甲醇溶液、丙二醇溶液三种萃取剂对含纳他霉素样品的萃取效果,最终确定以丙二醇溶液为萃取剂,萃取时间可选择9min,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在303nm作为它的检测波长,来测定纳他霉素含量.制作的工作曲线相关系数r=0.9998,回归方程为y=0.1057x+0.0074.UV法与HPLC法的测定结果经统计检验,认为无显著差异(α=0.05),回收率为99.54%~99.74%.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分析过程对人体健康危害轻,可在生产中快速测定纳他霉素含量.为了防止纳他霉素在紫外线下降解生成的四氮烯纳他酸干扰UV法测定,使用该方法测定时必须定期用国家标准HPLC法来对照、校正.  相似文献   

9.
考察9种大孔树脂对纳他霉素的静态吸附行为和解析效果,探讨吸附过程中树脂静态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过程,并研究大孔树脂在Streptomyces natalensis HW-2发酵液中对纳他霉素的原位吸附效果。结果表明,HPD300和HPD450树脂对纳他霉素的吸附与解吸效果较好,吸附率分别为83.47%,96.14%,解吸率分别为95.22%,85.42%,吸附量分别达到0.63,0.72mg/g干树脂,HPD450适合对纳他霉素的吸附和解析。根据HPD450树脂的等温吸附动力学,HPD450树脂对纳他霉素的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主要为单分子层吸附。在发酵48h时添加4g/30mL的HPD450树脂进行原位吸附,使发酵过程中纳他霉素总产量提高了66.27%。  相似文献   

10.
韩德权  王艺  孙庆申  吴桐 《食品科学》2010,31(23):314-316
研究纳他霉素对酸菜发酵过程中所污染霉菌、酵母菌等杂菌的影响及对酸菜感官品质的影响。将不同质量浓度的纳他霉素添加到酸菜发酵液中,通过微生物生长情况考察纳他霉素对不同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纳他霉素用量达到20mg/L 时,乳酸菌的生长没有受到影响,但是抑制了杂菌的生长,使酸菜的感官品质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