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TCT)结合高危型 HPV -DNA 检测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筛查和预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自2013年1月到2013年6月期间,在我中心妇科门诊进行体检的女性7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0例,采用TCT和高危型HPV-DNA检测, TCT使用TBS报告系统,凡ASCUS以上和(或)高危型HPV阳性者均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确诊;对照组500例,采用传统的巴氏涂片法,对细胞学阳性者同样进行宫颈活检。最后对比不同筛查方法在宫颈病变的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结果对照组阳性总检出率1.6%,诊断总符合率37.5%,癌前病变诊断符合率12.5%;观察组阳性总检出率31.6%,诊断总符合率62%,癌前病变总诊断符合率56.96%。其中TCT结合HPV检测的诊断符合率100%、癌前病变诊断符合率75%。结论 TCT和(或)高危型HPV-DNA检测方法优于传统的巴氏涂片法,提高了宫颈病变的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 TCT联合HPV-DNA检测又大大减低了漏诊率,明显提高了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符合率,其在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和预防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初筛和液基细胞学分流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高新医院进行宫颈癌筛查的8 318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均行高危型HPV检测和液基细胞学检查,其中任何一项为阳性均召回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异常者行多点活检。以病理学结果为诊断标准,分别评价高危型HPV初筛、液基细胞学分流(A方案)和液基细胞学初筛、高危型HPV分流(B方案)这两种方案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A方案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08%、44.17%、98.13%,B方案为21.28%、37.60%、87.3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9.510、4.520、28.278,均P0.05),而两方案的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高危型HPV检测进行初筛,之后选择液基细胞学进行分流管理是一种安全、可靠、费用较低的宫颈癌筛查模式,适合于经济欠发达和细胞病理学医师匮乏地区的宫颈癌大规模筛查。  相似文献   

3.
宫颈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检查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对590名妇女采用传统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查结合高危型HPV-DNA检测进行筛查,初筛异常和临床高度怀疑病变者进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或颈管内诊刮,以组织学病理结果为确诊标准。结果590例样本中,细胞学及HPV均阴性者无高度病变发生,细胞学阴性、HPV阳性者中大于等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的检出率为10.1%,细胞学阳性及HPV阳性同时存在的病例中大于等于CINⅡ的检出率为39.4%,而仅细胞学阳性、HPV阴性者CINⅡ检出率为12.3%,无CINⅢ及以上病变发生。结论细胞学检查结合高危型HPV检测准确、快速、敏感,可用于大规模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且阴性预测值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检测及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5月在山东省沂源县进行宫颈癌筛查的4 596例妇女为研究对象,均行TCT和高危型HPV基因检测,对TCT结果为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以上、高危型HPV基因检测结果阳性者均进行阴道镜检查,必要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TCT检查、高危型HPV基因检测及两种方法联合实用在宫颈癌筛查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指标。结果高危型HPV基因检测联合TCT检查的灵敏度、准确率及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单独TCT检查及单独高危型HPV基因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单独TCT检查的特异度高于单独高危型HPV基因检测及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而TCT的阳性预测值为22. 9%,高危型HPV的阳性预测值为21. 3%,TCT联合高危型HPV基因检测的阳性预测值为18. 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随着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高危型HPV感染率增加。结论 TCT检查联合高危型HPV基因检测灵敏度及准确性较高,是目前临床上宫颈癌筛查的较为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测与宫颈癌前病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禹虹  王华  谢琼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11):1478-1480
目的探讨杂交捕获第二代技术(HC2)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DNA(HPV—DNA)与宫颈癌前疾病的关系,评价该技术在宫颈癌前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妇科住院的262例慢性宫颈炎患者进行薄层液基细胞学(TCT)、HC2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分析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HC2检查的262例患者中,正常与炎症组、CIN1、CIN2、CIN3和宫颈癌组HPV感染率分别为21.5%、66.7%、90.0%、98.3%、100%;各级宫颈病变HP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以20岁一组HPV感染率最高(62.9%),各年龄组HP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2、TCT及联合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分别为89.4%、53%、92.4%;特异度分别为78.5%、97.7%、76.9%;阳性预测值为80.8%、95.9%、80.3%:·阴性预测值为87.9%、67.2%、90.9%。结论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密切相关,其感染率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增加而升高。育龄妇女是高危型HPV筛查的目标人群。HC2检测高危型HPV是筛查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有效方法,联合TCT检查,可有效指导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多种检测方法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为子宫颈癌筛查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子宫颈癌高发区江西省修水县大桥乡妇女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研究,对已登记的2499名年龄为30~49岁农村已婚妇女分别做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新柏氏薄层液基细胞学(TCT)、醋酸染色后肉眼观察(VIA)、碘染色后肉眼观察(VILI)以及电子阴道镜检查。全部检查方法均以独立、双盲方式进行。对VIA、VILI及电子阴道镜三项检查中任何一项存在子宫颈可疑病变的妇女行子宫颈活检;对以上三项检查均未发现可疑病变,但子宫颈脱落细胞HPV阳性或TCT结果阳性(ASCUS以上级别)的妇女,2周后给予子宫颈活检。观察HPV、TCT、VIA、VILI、电子阴道镜等筛查方法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进行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筛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宫颈组织病理诊断均经国际癌症研究所病理确诊。筛查时将病理诊断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级(CINl)纳入阴性结果,将CIN2以上(包括CIN2)病变纳入阳性结果。宫颈细胞学按TCT(thinprep cytology test)标准制片,细胞学诊断按照2001年TBS(The Bethesda System)细胞病理分类标准判读诊断。结果2499名受检妇女中,2432名纳入研究(67名妇女因HPV或TCT阳性未行活检故未列入统计),其中HPV阳性妇女387例;TCT阳性妇女153例。宫颈活检病理诊断共检出CIN及子宫颈癌99例,其中CIN237例,CIN359例,宫颈癌3例。HPV、TCT、HPV+TCT、VIA、VILI、VIA+VILI、阴道镜检等筛查方法的敏感度分别为96.67%、89.47%、97.98%、56.57%、36.36%、63.64%、39.39%。特异度分别为85.00%、96.91%、86.97%、94.60%、96.23%、92.97%、98.14%。结论HPV+TCT用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敏感度高于其他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不同细胞学检查方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探讨宫颈癌筛查的适宜技术,以便做到早诊、早治,有效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方法: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技术(LCT)及传统宫颈细胞涂片(巴氏涂片)法,分别对2005年10月~2007年6月1 091名及4 784名受检者进行宫颈癌筛查,根据细胞学结果阳性的受检者,在阴道镜下取活体组织检查(活检)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传统细胞学涂片和液基细胞学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符合率分别为:44.44%、83.33%、30.00%、90.32%、77.95%和92.10%、88.37%、77.78、96.20%、89.52%;液基细胞学对子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91.67%)高于巴氏涂片(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基细胞学检查敏感性明显高于传统宫颈细胞涂片法,能大大提高检出率,尤其是对LSIL和HSIL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 E6/E7 mRNA检测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异常女性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就诊患者同时行TCT检测、高危型HPV DNA检测及脱落细胞学HPV E6/E7检测,其中TCT异常且高危型HPV DNA阳性或者HPV E6/E7阳性患者252例进一步行阴道镜检查,必要时行宫颈活检。结果随着宫颈组织学病变的加重,HPV E6/E7 mRNA阳性表达率随之增加,病理组织学诊断≤LSIL组(包括宫颈炎及LSIL)中HPV E6/E7 mRNA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病理组织学诊断≥HSIL组(包括HSIL及宫颈癌),病理组织学诊断≤LSIL组中HPV E6/E7 mRNA的阳性表达率低于HPV DNA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病理组织学诊断≥HSIL组中两者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HPV E6/E7 mRNA检测预测组织学诊断≥HSIL病变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HPV DN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而两者的灵敏度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 05)。HPV E6/E7 mRNA、HPV DNA对诊断≥HSIL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777、0. 594,HPV E6/E7mRNA检测≥HSIL者的准确性高于HPV D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高危HPV E6/E7 mRNA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病变级别呈正相关;在TCT异常患者中,结合高危HPV E6/E7 mRNA检测对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与HPV DNA相比它具有更高的特异度及阴性预测值,更有助于宫颈病变的筛查。  相似文献   

9.
冯颖  秦丽艳  王晶 《中国妇幼保健》2023,(24):4816-4819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用于基层宫颈病变初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0月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汉沽分中心进行妇女病普查和门诊自愿筛查妇女5 682例为研究对象进行HPV分型检测,对其中4 557例进行HPV和液基细胞学(TCT)双项检测,结果为高危型HPV单一或多重感染或TCT检测为非典型鳞状细胞以上病例进行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并进行病理学诊断。结果 5 682例筛查者中,高危型HPV感染651例,感染率为11.5%;多重感染较单一感染的危险度显著升高,HPV 16、18、33、52型感染诊断宫颈病变的危险度升高;HPV初筛和TCT筛查方法比较,其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更高,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稍低。为提高筛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建立“初筛-分流-复筛”的分层筛查模式,比较不同筛查方法筛查效果的ROC曲线下面积显示,16、18型+多重感染分层筛查方法效果更优。结论 高危型HPV初筛16、18型分层筛查方法较HPV联合TCT筛查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在HPV初筛16、18型分层筛查基础上,增加多重感染病例直接转阴道镜检查,...  相似文献   

10.
陆宏  周桂华 《实用预防医学》2013,(10):1234-1236
目的 研究薄层液基细胞学(TCT)和高危型HPV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联系和价值. 方法 收集2012年5-7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同时做了HC2-HPV DNA检测的患者451例,对于其中任一检测结果为阳性的病例或临床症状疑似的患者做阴道镜检查,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了解两者的联系及应用价值.结果 451例受检者中,TCT结果异常的有254例占56.3%.ASCUS 96例,LSIL 75例,HSIL 57例,SCC 26例,分别占21.2%、16.6%、12.6%、5.7%.254例细胞学异常的受检者中高危型HPV阳性率68.1%,其中ASCUS、LSIL、HSIL、SCC高危型HPV阳性率分别为42.7% (41/96)、76.0% (57/75)、85.9% (49/57)、100% (26/26).显示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地增加,HPV的感染率也相应增高. 结论 TCT联合HPV检测更能有效的发现和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提高诊断的准确率,降低漏诊率,为临床防治宫颈病变提供更加可靠的科学依据,是目前最好的筛查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危人乳头瘤病毒DNA(HPV DNA)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技术(LCT)对宫颈癌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3月收治的患者365例,分别进行LCT、高危HPV DNA筛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测,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比较2种筛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HPV阳性106例,其中病理检查结果阳性84例;LCT阳性[≥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178例,其中病理检查结果阳性的121例;HPV和LCT均为阴性的143例中病理活组织检查阳性2例。LCT诊断宫颈癌癌前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1%和84.9%;HPV诊断宫颈癌癌前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5.6%和74.1%。2种方法联合检测宫颈癌癌前病变(其中一项阳性即诊断为患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7%和98.6%。结论:联合应用高危型HPV DNA检测与LCT方法可以增加宫颈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可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LCT)联合第二代基因杂交捕获法(HC-Ⅱ)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台州市中心医院门诊就诊患者1 500例,分为LCT组、HPV-DNA组和LCT联合HPV-DNA组,各500例。三组患者分别进行LCT检查、HPV-DNA检测和LCT联合HPV-DNA筛查,同时进行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或宫颈管诊断性刮宫(ECC)检查。结果 LCT联合HPV-DNA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LCT组和HPV-DNA组,假阴性率最低。LCT联合HPV-DNA筛查阳性检出率均高于LCT组、HPV-DNA组(P均<0.05)。结论 HPV-DNA联合LCT进行宫颈病变筛查,可有效准确地提高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LPT)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检测在子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94例在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常规行宫颈液基细胞学及HPVDNA检查,以活检的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结果: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作为标准,液基细胞学检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约登指数分别为89.66%、90.49%、90.45%、0.801,HPV-DNA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约登指数分别为79.31%、91.90%、91.29%、0.712,并联液基细胞学检查和HPV DNA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约登指数分别为94.83%、89.70%、89.95%、0.845,串联液基细胞学检查和HPV DNA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约登指数分别为87.93%、95.16%、94.81%、0.831。经过ROC曲线下面积比较,串联或并联液基细胞学检查和HPV DNA的诊断价值均较高。结论:LPT联合HPV-DNA检测进行宫颈癌筛查可以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辅助液基薄膜细胞学检查(LCT)进行宫颈病变筛查,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辅助液基薄膜细胞学对宫颈病变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自愿接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和液基薄膜细胞学检查的妇女550例,进行高危型人轧头瘤病毒辅助液基薄膜细胞学检查,与病理活检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50例筛查者中LCT检查异常者为267例(48.55坳,高危型HPV阳性者为196例(35.64%),对比二者的筛查结果,发现高危型HPV阳性率在LCT阴性者为29.3%.ASCUS或AGUS为34.3%.ASCUS-H为46.2%,LSIL为65.0%、HSIL为85.7%、SCC为100%。各结果间比较,X^2=54.5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危型HPV和LCT双阳性者在鳞癌或腺癌患者中占100%,CIN-III患者中占78.9%,CIN—II中占71.4%,CIN-I中占64.8%,而在活检正常或炎性反应者中仅占5.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31.44,P〈0.05)。结论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随患者宫颈病变级别越高,高危型人轧头瘤病毒辅助液基薄膜细胞学检查的结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越高。二者检查异常的病例配合病理检查,能及早发现宫颈癌的早期病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液基细胞学技术与传统细胞学涂片在宫颈鳞状细胞病变检测中的差异。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1月采用液基细胞学技术及传统细胞学涂片对1 880名妇女进行筛查,并对筛查阳性病例以阴道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作为阳性对照,评估液基细胞学技术对宫颈不同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液基细胞学筛查出非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 mined significance,ASCUS)及以上病例282例,阳性检出率为15.0%;传统细胞学涂片筛查出巴氏ⅡB级及以上病例84例,阳性检出率为4.5%。液基细胞学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细胞学涂片,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阴道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液基细胞学筛查符合率为73.40%,传统细胞学涂片筛查符合率为53.5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基细胞学技术筛查宫颈鳞状细胞病变明显优于传统细胞学涂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系统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及The Bethesda System(TBS)细胞学分类法在妇女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809例健康育龄妇女随机采用传统宫颈细胞涂片/巴氏分级法和液基薄层细胞涂片/TBS分级法检测,进行宫颈病变的早期筛查,并对细胞学阳性病例在阴道镜下行活检,比较与评价传统宫颈细胞学/巴氏分级与液基薄层细胞/TBS检测系统对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效果。结果传统宫颈细胞学检查对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液基薄层细胞/TBS检测结果 ,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基薄层细胞/TBS检测系统是早期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敏感而准确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7.
应用巴氏涂片检查与液基细胞学筛查宫颈癌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帅金 《现代医院》2010,10(9):55-56
目的探讨巴氏涂片检查与液基细胞学在普通人群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对2008年7月~2009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体检的已婚女性进行巴氏涂片检查4638例和液基细胞学检查4250例,细胞学诊断采用TBS(2001)分级报告系统,对细胞学检查结果异常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并在阴道镜指导下行宫颈活检,送病理学诊断。结果 4638例巴氏涂片检查中异常者309例,阳性率为6.66%,其中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155例,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124例,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29例,鳞癌(SCC)1例。经组织活检病理学诊断阳性符合率为87.06%;4250例液基细胞学检查中异常者617例,阳性率为14.52%,其中ASCUS392例,LSIL162例,HSIL58例,SCC3例。经组织活检病理学诊断阳性符合率为92.22%。结论相对巴氏涂片,宫颈液基细胞学可明显提高宫颈疾病的检出率,值得在体检中向已婚妇女人群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的筛查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分析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328例妇女宫颈细胞筛查结果。结果传统巴氏细胞学检查病理阳性13例,检出率2.18%;液基细胞学检查病理阳性44例,检出率2.54%。传统巴氏检查微生物阳性28例,检出率4.71%;液基细胞学检查微生物阳性113例,检出率6.52%。传统巴氏检查的灵敏度是50%,液基检查的灵敏度是75%,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基细胞学检查方法在微生物阳性检出率、灵敏度等方面优于传统巴氏细胞学检查,筛查效果明显改善,将其用于子宫颈癌筛查在基层医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在2010年8月10日~2011年10月1日期间厦门市第二医院有做细胞学、HPV-DNA分型和活检的患者分析了解细胞学、HPV-DNA分型检测在宫颈癌初筛中意义。方法:细胞学筛查:所有进入研究的患者均采用泰普生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的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TCT)产品进行检测。细胞学诊断标准采用TBS分类法。HPV-DNA分型检测:所有进入研究的患者用凯普公司点杂交的采样工具包从宫颈管采集标本,并由主管技师进行点杂交检测操作并做出分析,检测目前已知的21种致癌型HPV DNA(即13种高危HPV及8种低危和中国人常见亚型HPV)。所有进入研究的妇女使用深圳金科威公司的SLC-2000型电子阴道镜,并由专门的妇产科医师进行检查操作,对可疑病灶进行镜下定位活检。结果:细胞学与HPV-DNA分型检测联合筛查总敏感度是91.82%,均高于2种方法单独检测时的敏感度,尤其是CIN2及以上的病变敏感度高达100.00%,因此细胞学与HPV-DNA分型检测联合筛查,是最稳妥的宫颈癌筛查方案,可以把漏诊率降到最低。结论:细胞学目前还是最可靠的宫颈癌初筛方法,HPV-DNA分型检测只能辅助细胞学进行初筛,还不能完全取代它。对于细胞学AS-CUS的处理,HPV-DNA分型检测是最好的一个办法,可以有效地分离出ASCUS中高危人群。细胞学与HPV-DNA分型检测联合筛查与单独做细胞学相比敏感性有所提高,但是筛查成本大大增加,建议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使用这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