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水稻免耕抛秧(直播)示范推广情况和效益1.1 推广面积2004年我市水稻免耕抛秧(直播)示范推广面积达9860亩,其中早稻免耕1500亩,中稻8260亩,二晚100亩。免耕抛秧面积达3400亩,免耕直播面积5100亩,落实在高家、浯口、接渡、众埠、十里岗等12个乡镇,30个村委会。1.2 产量情况经对高家、浯口、接渡、众埠等乡镇示范点的测产验收,早稻免耕抛秧平均亩产389kg,较翻耕抛秧的368kg,亩增稻谷21kg,增长5.7%,共增稻谷3.15万kg;中稻免耕直播平均亩产525kg,较直播田的502kg亩增稻谷23kg,增长4.6%,共增稻谷18.998万kg。全年共增稻谷22.148万kg。1.3 效益分析实践证明,推广水稻免耕抛秧(直播)技术具有“四省两增“的特点。四省  相似文献   

2.
我县的水稻免耕抛秧示范推广工作在省农技推广总站指导下,从2001年开始进行水稻克无踪免耕抛秧试验以来,面积逐年扩大。2002年进行小面积示范推广,2003年推广免耕栽培5.2万亩,其中免耕抛秧示范2200亩,2004年免耕栽培8万亩,其中免耕抛秧2.3万亩,从单一克无踪药剂发展到用克无踪、百草枯、免深耕、草甘磷等多种药剂进  相似文献   

3.
水稻抛秧增产原理与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开展了水稻抛秧与常规手插秧等不同栽培方式对比研究,探索出一套水稻抛秧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并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全区水稻抛秧栽培面积6816.3 hm2,平均亩产455.6 kg,比常规手插亩增40.2 kg,亩增收节支81.21元,累增稻谷总产411万kg.  相似文献   

4.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是水稻免耕技术和水稻抛秧技术的有机结合,是水稻栽培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我县于2002年开始了水稻免耕抛秧的试验示范,2003年推广面积达1000亩,平均亩产虽同常规栽培方法持平,但每亩可节省成本50元,故颇受农民欢迎。2004年在省总站的统一安排下,我县免耕抛秧面积达6500亩,少耕面积达2万余亩,现将水稻免耕抛秧工作及技术总结如下。1 水稻免耕抛秧示范推广过程及效果我县是江西省最大的山区产粮大县,常  相似文献   

5.
2004年我县根据省农技推广总结的实施计划方案,承担了水稻免耕抛秧示范项目,我们把水稻抛秧和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列为重点适用新技术进行试验示范,抛秧面积达35万亩,免耕抛秧成为水稻生产的主要栽培模式,且呈强劲的发展态势。水稻抛秧技术的全面推广应用为我县粮食生产的节劳降耗、增产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1 实施概况在省农技推广总站下发的《2004年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示范推广实施方案》中,要求  相似文献   

6.
1 试验目的为探索水稻免耕抛秧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根据省农技推广总站的安排布置,兴国县农技推广中心会同永丰乡农技站特于2004年开展晚稻免耕抛秧不同密度对比试验。2 试验安排试验在兴国县永丰乡旗岭村农户杜晓飞的责任田进行,面积1.4亩,肥力中等,土质均匀。试验品种为中优2067,采用434孔秧盘育秧。亩用种1.5kg,亩用秧盘60只。3 试验设计试验设亩抛1.8万蔸、2.0万蔸、2.2万蔸、2.4万蔸。4个处理,重复3次,每个小区50m~2,随机排列,四周留隔离带。  相似文献   

7.
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是指收割完上季作物后,未经任何翻耕犁耙作业的稻田,通过除草剂处理后,直接进行抛秧的一种栽培方法.该技术可以节省犁耙田成本、节约水资源,省力、省时,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广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于2001年开始在全区早稻田开展试验示范,当年有56个县、市(区)开展了试验示范,试验点达263个,示范应用面积达19095亩.2002年早稻试验示范区扩大到64个县、市(区),应用面积达72000亩,2002年广西全年示范推广水稻免耕抛秧技术面积超过30万亩.为了研究水稻免耕抛秧的配套技术,广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在全区各地开展了不同栽培因素对免耕抛秧稻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现就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免耕抛秧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的结果总结如下,为大面积推广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水稻免耕抛秧将水稻生产推向一个轻松愉快的轻型化生产的更新境界,是水稻栽培技术的重大突破,是抛秧技术的升华和飞跃。我县是全省免耕抛秧项目重点示范县,我们把项目工作定位于中心工作,在两年技术探索改进的基础上,优化组合四项技术,推广免耕抛秧五万亩获得丰收。现将2004年水稻免耕抛秧情况概述之。1 示范实施概况1.1 早稻早稻示范推广1.7万亩。7月11日,省农业厅组织省市县专家对我县免耕抛秧示范进行现场测产,在两个乡镇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采取五点取样,实割测产结果:免耕抛秧亩产384.1kg,比对照翻耕抛秧的亩产338.5kg,增产45.6kg、增13.47%;比对照免耕插秧亩产319.9kg,增产64.2kg、增幅20.07%。对测产田块单打单收,其实际产量(见附表)。免耕抛秧亩产379.5kg,比对照翻耕抛  相似文献   

9.
四种不同育秧方式在免耕抛秧栽培试验中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劳叙 《吉林农业》2011,(7):86-87,90
为探索水稻隔层育秧、塑盘育秧、旱育秧与泮水育秧在免耕栽培条件下对产量的影响。2008—2010年均在晚稻连续进行了三年隔层育秧免耕抛秧、塑盘育秧免耕抛秧、旱育秧与泮水育秧免耕抛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隔层育秧免耕抛秧平均亩产515.2kg/667m^2,塑盘育秧免耕抛秧平均亩产453.3kg/667m^2,旱育秧免耕抛秧429.4kg/667m^2,沣水育秧免耕抛秧385.4kg/667m^2。隔层育秧、塑盘育秧、旱育秧比沣水育秧的免耕抛秧分别增产129.8kg、67.9kg和44.0kg,增产率分别为33.68%、17.62%和11.42%,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简称:免耕法)是指收获上一季作物后不经任何翻耕犁耙的稻田,使用除草剂灭除作物稿秆头、落粒幼苗及其它杂草,灌水沤田后,排浅田水施肥,并将水、肥搅拌使肥料分布均匀,再将秧苗抛掷到大田中的一项水稻耕作栽培新技术.该技术在广东等省已进行过试验研究.在广西区农业厅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支持下,浦北县2001年引进该项技术,进行了多点试验示范,取得了显著的节支增收效果.2002年早稻全县水稻免耕法示范面积0.83万亩,比传统翻耕犁耕抛秧栽培(简称:常耕法)平均亩节支增收合计为59.88元.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晚稻对比试验,稻草还田免耕抛秧平均产量为每亩508.0kg,稻草不还田免耕抛秧区为497.0kg,犁耙耕抛秧区为481kg。稻草还田免耕比不还田免耕增产2.3%,比犁耙耕增产5.6%。  相似文献   

12.
水稻免耕是指在收获上一季作物后,不经任何翻耕犁耙的稻田,在使用除草剂杀死杂草和落粒谷秧,摧枯稻桩或绿肥作物后,灌水并施肥沤田,待水层自然落干或排浅水后,再行水稻栽插(或抛秧、直播)的一项新的节本高效栽培技术。我县2004年水稻免耕面积达6.5万亩,其中水稻免耕抛秧面积1.65万亩。具体操作如下。1 选择免耕田水稻免耕抛秧示范田选择在文峰镇炉  相似文献   

13.
我区2004年实施了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下达我区2004年的示范推广任务是3万亩,要求项目区示范推广田100%应用免(少)耕抛秧技术、优良品种或杂交组合、合理密植、平衡施肥和综合防治病虫害等配套技术应用率90%以上,薄露灌溉技术应用率75%以上,免耕抛秧示范田比翻耕抛秧田、翻耕插秧田单产分别增加2%和7%左右,亩增收节支50元以上。我站以扩大粮食生产面、提高粮食总量、增收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贯彻执行、认真组织落实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现就其实施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为大面积推广水稻免耕、少耕抛秧栽培技术提供科学数据,我们进行了水稻免耕抛秧、少耕抛秧与翻耕手插的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小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地点赣州市章贡区沙河镇龙村坡上组许培根责任田,面积2.5亩,前茬为水稻,田面平整,排灌方便。供试品种为金优463。1.2试验设计试验设免耕抛秧、少耕抛秧与翻耕手插3个处理,3次重复,9个小区,各小区土壤肥力中等均匀一致。水稻种植密度每亩2万蔸左右。  相似文献   

15.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是利用塑料软盘育苗,进行人工或机械抛秧的一项新技术。这项技术80年代初期由日本传入我国,1992年引入我省。经三年来的消化、吸收、提高、创新和多点试验、示范,1994年我县水稻抛秧栽培示范面积已达2100亩,平均亩产稻谷515.7kg,较常规手插秧亩产492.3kg增产23.4kg。该项技术最显著的优点是:①工效  相似文献   

16.
1 实施概况黎川县水稻免耕栽培从2002年开始试验示范,逐年加大了推广力度。2002年试验示范面积为150亩,2003年扩大到3020亩,2004年示范推广面积达到10072亩,其中早稻及再生稻免耕面积为6036亩,一晚(中稻)免耕面积4036亩。二晚免耕仅组织示范20亩,主要摸索和积累经验,为今后加大推广力度积累经验作好舆论和技术准备。在今年水稻免耕栽培面积中,开展免耕抛秧面积为  相似文献   

17.
对比试验结果2002年早造稻草还田免耕抛秧栽培平均亩产稻谷521.2公斤,稻草不还田免耕抛秧栽培平均亩产稻谷514.4公斤.常规翻耕抛秧栽培平均亩产稻谷488.3公斤,稻草还田免耕分别比稻草不还田免耕和常规翻耕亩增产稻谷32.9公斤和6.8公斤,增长6.74%和1.32%.观察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免耕抛秧栽具有生根快,根系发达,分蘖早、茎杆粗壮,抗倒伏和成穗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是我国乃至世界水稻耕作技术上的新突破,是水稻抛秧技术的深化和发展,是我国加入WTO后,提高粮食在国际市场中竞争力的新举措。我县在2003年成功示范的基础上,2004年将水稻免耕抛秧技术作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全年推广应用该项技术10271亩,其中早稻推广3246亩,平均亩产495.6kg,较对照(翻耕抛秧,下同)增产10.8kg;一晚推广6050亩,  相似文献   

19.
水稻稻草还田免耕抛秧栽培试验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2002年早造对比试验,稻草还田免耕抛秧区平均每hm^2产量为7818.0kg,稻草不还田免耕抛秧区为7716.0kg,翻耕耙沤抛秧区7324.5kg。稻草还田免耕比不还田免耕增产1.32%,比翻耕增产6.74%。  相似文献   

20.
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委、政府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县人民的积极努力,我县2004年早、中、晚稻共推广水稻免耕抛秧27700亩,平均单产均在400kg以上,亩节本增效105元,共增收290.85万元,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将主要技术措施介绍于下。1 备好田块由于免耕稻田要用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排灌一定要方便;早稻收割后用于晚稻免耕抛秧栽培的稻桩要越低越好,这样既减少抛秧的悬空率,又可以降低稻桩再生和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