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行山南段矿山杂岩体主要由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及二长闪长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测年显示,闪长岩形成于125.2 Ma±1.4 Ma—126.9 Ma±1.3 Ma,说明该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矿山杂岩体具有高 w(Sr)(557×10-6~985×10-6)和 w(Sr)/w(Y)(30.9~61.8)值,...  相似文献   

2.
太行山南段中生代杂岩体成因及其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顺-符山-武安-洪山杂岩体主要由橄榄辉长辉绿岩、角闪闪长岩,经闪长岩、二长闪长岩、正长岩、花岗岩一系列岩石组成,其地球化学性质相似,CaO、FeO、MgO和TiO与SiO2呈线性正相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Sr、Ba、K)和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Ti)和HREE,具有微弱的正Eu异常。符山杂岩体的εNd=-12.3~-16.9,ISr=0.705 6~0.707 1,武安杂岩体εNd=-13.8~-18,ISr=0.705 9~0.707 6,相比之下,洪山杂岩体具有比符山-武安杂岩体明显高但相对均一的εNd值(-8.2~-11)和变化较大的ISr(0.705 2~0.710 2)。平顺杂岩体Pb同位素比值较高,(206Pb/204Pb)i=17.859~18.474,(207Pb/204Pb)i=15.429~15.612,(208 Pb/204 Pb)i=37.374~38.641。而符山杂岩体(16.92~17.3,15.32~15.42,37.16~37.63)、武安岩体(16.63~17.4,15.28~15.44,36.78~37.3)和洪山杂岩体(17.28~17.74,15.40~15.48,37.01~38.12)变化连续。平顺-符山-武安杂岩体可能是同一期岩浆演化的产物,起源于EMI型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但在上升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下地壳物质混染。洪山岩体也来源于EMI型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但属于不同岩浆热事件,仅受轻微下地壳混染。太行山南段中生代广泛的岩浆活动可能与邯邢地幔柱上涌有关。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南段中奥陶世翠峦杂岩体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Hf同位素特征的研究,探讨岩体的形成时代、成因、物质来源和构造背景。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样品的年龄分别为463±2 Ma和462±2 Ma,时代为中奥陶世。全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石均具有高Si、高K富碱,贫Ti、Mg、Fe、P等特征。大离子亲石元素K、Rb富集,高场强元素Ti、Nb、Ta、P和HREE亏损,具有显著的负Eu异常(δ5Eu=0.38~0.64),以上都显示岩浆的壳源特征。花岗闪长岩锆石的εHf(t)=2.4~3.4,数值集中且均分布于球粒陨石线之上,暗示岩浆源区为新生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地壳模式年龄TDMc=1070~1128 Ma,证实该地区存在中元古代地壳增生事件。本次研究认为,翠峦杂岩体形成于洋陆板块俯冲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4.
太行山南段平顺地区杂岩体成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行山南段平顺杂岩体是一套主要由早、晚两期岩体组成,早期侵入岩以橄榄辉长辉绿岩为主,晚期侵入岩主要为闪长岩—二长闪长岩,二者接触部位为晚期暗色不等粒闪长岩。早期侵入岩中有大量橄榄石、辉石以及角闪石捕掳晶出现,相对晚期侵入岩含捕掳晶较少,但偶尔可以见到斜长石成分和结构不平衡现象。早、晚两期侵入岩体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点:低硅高镁;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亏损,并显示轻微Eu正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Sr、Ba、K)和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Ti);富集放射性成因Pb[n(206Pb)/n(204Pb)=17741~18474,n(207Pb)/n(204Pb)=15429~15612]。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这套早晚两期岩体是同源的,起源于EM部分熔融并底侵到下地壳,所带的高热流引起古老下地壳(特别是TTG)的部分熔融,形成花岗质岩浆,然后形成混合岩浆,再经过分离结晶作用形成了平顺地区杂岩体。  相似文献   

5.
权瑞  董国臣  李玉成  刘昕曜  杨洋  任龙 《现代地质》2015,29(6):1284-1295
洪山岩体是太行山南段中生代侵入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碱性岩特征。洪山岩体南北两侧尚出露有火山岩类,在以往的研究中涉及较少。首次报道了洪山火山岩的锆石 U-Pb 年代学、全岩元素地球化学和锆石 Hf 同位素数据。锆石 U-Pb 定年结果表明,洪山火山岩形成年龄为(132.8±1.1) Ma,与洪山正长岩基本同期。其岩石类型为粗面质岩屑晶屑凝灰岩,具有富Al2O3(15.13%~16.78%)、高TFeO(5.61%~8.69%)、富碱(K2O+Na2O =9.72%~11.13%)的含量特征,无Eu异常(δEu=0.97~1.02),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REE/HREE=8.61~12.30),富集Rb、Sr、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而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s)。洪山凝灰岩锆石测得εHf (t) 值变化范围为-20.51~-12.34 ,对应的地壳模式年龄(TCDM)为1.9~2.5 Ga。洪山凝灰岩与洪山正长岩是同期-同源的岩浆作用的产物,形成于早白垩世由挤压环境向伸展环境转变的构造格局,是EMI型富集地幔部分熔融形成富碱的基性幔源岩浆上升,提供的热量诱发古老下地壳物质重熔,又与该壳源熔体混合形成母岩浆,再经历镁铁质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鲁西临朐铁寨杂岩体主要由石英二长玢岩和石英二长斑岩组成。为了精确厘定杂岩体的成岩时代和地球化学特征,对石英二长玢岩和石英二长斑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石英二长玢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29.0±1.7) Ma,其含有的继承锆石年龄为(2 520±30) Ma;石英二长斑岩的锆石年龄为(125.0±1.6) Ma。两种侵入岩均具有富硅、富碱和低钙镁的特征,石英二长玢岩比石英二长斑岩的Mg#值高;稀土总量较低,轻重稀土分馏明显,Eu基本无异常;Sr、Ba含量高,Nb、Ta和Ti等高场强元素负异常。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鲁西铁寨杂岩体来源为富集地幔部分熔融、同化混染了部分古老的地壳物质,两种岩性的Mg#值差异是磁铁矿分离结晶的结果。早白垩世滞留在地幔过渡带的太平洋板片脱水是岩石圈减薄的诱因,期间产生大量的岩浆岩,表明早白垩世是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的峰期。  相似文献   

7.
在详细野外调研的基础上,对位于太行山南段洪山岩体中粗面斑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特征进行了研究。该区斑岩中Si O2含量为63.57%~67.85%,平均为65.19%;里特曼指数σ值为5.6~8.2;K2O/Na2O为1.00~1.74,平均为1.24;A12O3为16.75%~18.77%,平均为18.21%。铝饱和指数A/CNK为1.00~1.06,属于碱性正长岩类岩石。岩石稀土元素总量(∑REE)为33.75×10-6~144.30×10-6,(La/Yb)N=9.18~33.28,呈现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重稀土元素(HREE)相对亏损的特点。δEu=0.99~1.16,有微弱正Eu异常。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蜘蛛图解中,样品均显示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的特征。同时,在该地区获得的粗面斑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28.6±1.0Ma。锆石εHf(t)值为-16.0~-11.4,对应的地壳模式年龄(TDM)为1258~1432Ma。这些数据表明,洪山粗面斑岩与洪山其他中生代侵入岩是同期岩浆作用的产物,形成于早白垩世由造山挤压环境向伸展环境转变期,是EM1型富集地幔部分熔融形成富碱的岩浆上升侵位,并受古老下地壳物质混染形成的。华北规模庞大的中生代岩浆作用可能与部分熔融并消耗富集岩石圈地幔层有关,这可能也是岩石圈地幔减薄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8.
天津蓟县孙各庄碱性杂岩体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天津蓟县孙各庄碱性杂岩体开展系统的主量、稀土和微量元素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和高精度的锆石SHRIMP U-Pb测年研究,厘定岩体的形成时代,全面认识该区碱性岩浆活动的性质、物质来源和构造背景,并探讨其重要的地质意义。研究表明:孙各庄碱性杂岩体中正长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25.6±1.1)Ma,形成于晚三叠世,为印支期碱性岩浆活动的产物。岩体主要岩石类型为碱性正长岩和正长辉石岩:前者高Al,富碱,贫Ca、Mg和Fe,为铝过饱和岩石;后者富碱,高Ca、Mg、Fe;均属于碱性-强碱性岩石,且相对富K。稀土元素总量高,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具极微弱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Sr、Ba和轻稀土元素La、Ce、Pr、Nd、Sm,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Hf和Th,正长辉石岩富集过渡族元素Cr、Ni和Co。由此表明:孙各庄碱性杂岩体形成于由挤压向伸展转变的引张型后碰撞构造环境,其岩浆物质来源与富集地幔相关,进而推测华北克拉通北缘早中生代岩石圈地幔具富集性。综合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华北克拉通北缘早中生代碱性岩浆活动的时间为238~220Ma。华北克拉通早中生代大规模的碱性岩浆活动可能与华北克拉通的破坏特别是岩石圈减薄具有相同的深部地球动力学背景。可以认为:华北克拉通北缘印支期碱性岩体的侵位时代238~220Ma可能代表华北克拉通岩石圈伸展减薄的起始时间,而且,岩石圈伸展减薄是从华北克拉通北缘西部开始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南段中奥陶世翠峦杂岩体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Hf同位素特征的研究,探讨岩体的形成时代、成因、物质来源和构造背景。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样品的年龄分别为463±2 Ma和462±2 Ma,时代为中奥陶世。全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石均具有高Si、高K富碱,贫Ti、Mg、Fe、P等特征。大离子亲石元素K、Rb富集,高场强元素Ti、Nb、Ta、P和HREE亏损,具有显著的负Eu异常(δEu=0.38~0.64),以上都显示岩浆的壳源特征。花岗闪长岩锆石的εHf(t)=2.4~ 3.4,数值集中且均分布于球粒陨石线之上,暗示岩浆源区为新生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地壳模式年龄TDMc=1070~1128 Ma,证实该地区存在中元古代地壳增生事件。本次研究认为,翠峦杂岩体形成于洋陆板块俯冲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太行山南段三个中生代杂岩体(西戌、武安和洪山)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讨论其成因和地球动力学环境。结果表明,西戌和武安杂岩体主要由从二长辉长岩到二长岩的一系列岩石组成,其地球化学性质相似(高Mg^s,具微弱至正Eu异常的REE模式等)。西戊杂岩体的εNd(135Ma)=-12.3~-16.9,Isε=0.7056~0.7071,与武安杂岩体稍有不同。西戌杂岩体的(^206Pb/^204Pb)i=16.92~17.3,(^207Pb/^204Pb)i=15.32~15.42,(^208Pb/^201Pb)i=37.16~37.63,较武安杂岩体的略高。西戊-武安杂岩体都起源于EM1型富集地幔,但被下地壳物质不同程度混染。洪山杂岩体(正长岩-花岗岩)也来自EM1型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但属于不同的岩浆事件,并仅受轻微的下地壳混染。太行山岩浆作用的发生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的水平俯冲消减而形成的弧后伸展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青海南山构造带西段黑马河花岗杂岩体中的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以及花岗闪长岩中的暗色微粒包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及暗色微粒包体的结晶年龄分别为244.4±1.1 Ma和243.0±1.2 Ma,表明岩体形成于中三叠世早期。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暗色微粒包体为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均具有轻重稀土明显分异的右倾特征,具弱负Eu异常(δEu=0.65~0.83),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Th、K)和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和P、Ba负异常。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指示黑马河花岗杂岩体具壳幔岩浆混合特征,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俯冲环境,石英闪长岩为受俯冲流体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产生的基性岩浆演化的产物,花岗闪长岩则源自壳源岩浆与少量幔源岩浆的混合。黑马河花岗杂岩体是中三叠世早期宗务隆洋向南俯冲消减的岩浆记录。  相似文献   

12.
豫西银家沟杂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和岩石成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银家沟杂岩体位于河南省灵宝市,主要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斑岩、钾长花岗斑岩和石英闪长斑岩,并有少量呈脉状产出的花岗闪长斑岩及闪长玢岩.该杂岩体是银家沟硫铁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母岩.杂岩体的元素地球化学和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银家沟杂岩体二长花岗斑岩、钾长花岗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的侵位年龄分别为147.5±2.1Ma、147.8±1.6Ma和142.0±2.0Ma,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产物.二长花岗斑岩和钾长花岗斑岩具有高的SiO2(65.17% ~73.94%)和Al2O3含量(13.53% ~ 15.96%)、非常高的K2O含量(5.03% ~9.89%,多数大于6.0%),但具有低的Na2O(0.24%~1.86%,多数小于1.0%)、Fe2O3(0.82%~3.71%)、FeO(0.02% ~ 1.62%)、MgO(0.23%~1.47%,多数小于1.0%)和CaO含量(0.08%~ 1.98%,多数小于0.4%),铝指数(ASI)为1.18~2.04,全部大于1.1,应为热液蚀变引起.杂岩体的稀土元素总量介于71.38×10-6~276.4×10-6,具有中等-微弱的Eu负异常(δEu介于0.57 ~0.88),稀土元素分馏强烈,其(La/Yb)N介于6.93 ~ 30.1之间,为轻稀土富集型.岩石具有低Sr(104×10-6~461×10-6,多数<300×10-6)和Yb含量(0.90×10-6~2.10×10-6,绝大多数<1.9×10-6).在原始地幔标准化的微量元素蜘蛛网图中,银家沟杂岩体富集Rb、Ba、Th、U、K、La、Ce、Nd、Hf、Zr等,强烈亏损Sr、P、Ti等,具有中等Nb、Ta亏损.主量、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岩石具后碰撞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属后碰撞花岗岩.杂岩体的锶初始比值(Isr)为0.7069~0.7091,多数<0.7085,εNd(t)值为-14.99~-10.57,亏损地幔单阶段Nd模式年龄为1.41~1.76Ga,两阶段Nd模式年龄为1.51~1.81Ga;钾长石206Pb/204Pb、207 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变化范围分别为17.376 ~17.628、15.455~ 15.502和37.867~38.090,Nd、Sr和Pb同位素组成指示银家沟杂岩体最可能源自宽坪群、二郎坪群和太华群的混合物.银家沟杂岩体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的EW向构造体制向NNE向构造体制转换环境,构造体制转换使东秦岭地区处于减压环境,下地壳大规模部分熔融,导致银家沟杂岩体形成.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宝音图钼矿是狼山北段大型斑岩石英脉型钼矿床,成矿岩体为斜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及酸性细晶斑岩株组成的复合岩体,LA-ICP-MS U-Pb上交点年龄2400 Ma,反映花岗岩源区岩石是新太古代到古元古代陆壳变质岩。各岩性锆石LA-ICP-MS U-Pb年龄测定显示成矿岩体形成于印支期(225.9±4.4)Ma~(237.5±5.9)Ma、(236.8±4.5)Ma~(244.3±4.2)Ma、(247.5±4.4)Ma和(252.1±3.4)Ma~(258.8±3.3)Ma 4个阶段,同位素年龄反映的每个岩浆侵入阶段持续时间长,各侵入阶段间隔时间短。岩浆侵入期不同阶段元素经历了一定分异,各阶段岩石化学组成均显示铝过饱和,富钾特征,以晚期细晶岩K2O/Na2O最高,K2O对Ca O呈反相关关系。与世界主要岩浆岩带微量元素Sr/Ba-Zr/Y的比较显示,其不同于洋壳熔融成因花岗岩,而与燕山带、秦岭带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一致,与矿区元古界变质岩围岩地球化学特征比较接近,这些特征显示本区成矿花岗岩是陆壳岩石熔融成因S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4.
科克别克提基性杂岩体位于新疆额尔齐斯成矿带南部,于2016年发现铜镍矿体,具有良好的成矿潜力。本文报道了科克别克提基性杂岩体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特征,以期了解该岩体的形成时代、构造环境及岩石成因。科克别克提岩体受北西、北西西向构造控制,由角闪辉石岩、辉长岩及少量闪长岩组成。主要含矿岩相为角闪辉石岩,发育黄铁矿及黄铜矿,多呈星点状、细脉状及浸染状分布。科克别克提岩体镁铁比值介于0.8~2.0,为铁质基性岩,微量元素相对亏损相容元素(Cr,Co,Ni)及高场强元素(Nb,Ta,Zr,Hf,Th),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U,K,Pb,Sr)。稀土元素总量(∑REE含量)为(29.77~148.02)×10-6,随岩石基性程度增高而降低。各岩相稀土配分曲线大致平行,均为轻、重稀土分馏较强的右倾型。岩体硫化物中硫同位素δ34S值变化于-0.6‰~-0.4‰,呈幔源硫特征。本文测得科克别克提辉长岩和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330.3±0.7) Ma与(328.9±0.6) Ma,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本文认为科克别克提岩体形成于早石炭世中晚期碰撞后的伸展环境。另外,本文对矿体的成因做了初步的推测,认为科克别克提岩体是原生岩浆经过适度演化的产物,其深部经历以橄榄石为主的分离结晶作用,之后中、上部岩浆上涌至现存空间并发生以斜方辉石为主的分离结晶。在此过程中,上地壳中硅的加入促使岩浆体系中硫达到饱和从而分溶出铜矿体。  相似文献   

15.
权瑞  董国臣  缪广  李玉成  刘昕曜  杨洋  任龙 《地质论评》2016,62(4):1064-1080
太行山南段是我国东部重要的金属成矿区。本文首次报道了太行山南段洪山岩体的金属成矿作用,对含矿的正长斑岩开展了系统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的分析工作。详细的野外观察表明,洪山岩体内具有典型的斑岩型矿化特点,并厘定出含矿正长斑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洪山正长斑岩成岩年龄为130.45~131.4Ma,晚于洪山正长岩形成年龄(132~135Ma),成矿时代略晚于本区矽卡岩型铁矿的成矿年龄(133~137Ma),处在太行山地区中生代侵入岩活动高峰期内(120~140Ma),属于太行山地区后碰撞构造伸展阶段的产物。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洪山正长斑岩具有高硅(Si O_2=63.72%~67.63%)、高钾(K_2O/Na_2O=0.73~1.36)和富碱(K_2O+Na_2O=12.34%~12.73%)的特点,属于钾玄岩系列岩石。岩体轻稀土元素富集(LREE/HREE=9.32~12.43),不具铕异常(δEu=0.93~1.05),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而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2件样品24个测点的锆石εHf(t)值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24.4~-10.3),对应的地壳模式年龄集中于1.6~2.7Ga。综合分析表明,正长斑岩是"EMⅠ型"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岩浆在上涌的过程中受到下地壳物质的混染,形成壳幔混源的富钾含矿岩浆,并最终导致洪山斑岩型Cu矿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冯钟燕 《现代地质》1998,12(4):467-476
摘 要  太行山南段是我国著名的矽卡岩铁矿成矿区域。区内有很多岩体‚有的有矿‚有的 无矿。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岩体‚进行系统的岩石学研究工作‚总结了有矿、无矿两类岩 体的判别标志‚并对一些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7.
小黑山岩体位于辽东半岛南部,由变形的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组成。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表明,上述三类岩石的侵位时代分别为170~174 Ma、174±1 Ma和177±2 Ma;后期花岗质伟晶岩脉的侵位时代为175±1 Ma。这些年龄在误差范围内基本相同,反映了小黑山岩体是一个侏罗纪侵位的杂岩体。岩石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和锆石铪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小黑山岩体主要来源于高压下古老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幔源岩浆不仅为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作用提供了热量,而且直接参与了花岗岩的成岩作用。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表明,小黑山岩体乃至华北东部侏罗纪花岗质岩浆作用是古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地壳增厚,进而引发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帕南岩体位于西藏桑日县马门地区,主要由二长花岗岩、二长岩组成。本文通过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等研究,探讨其构造背景和岩石成因。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帕南岩体的成岩年龄为80.91±0.48Ma,形成时代为晚白垩世。帕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富钠、高钾、高铝、低钛,属准铝质高钾钙碱性-钾玄岩岩石系列。稀土分馏较明显且富集轻稀土((La/Yb)N=8.88~11.86),具负Eu异常,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Sr-Nd同位素显示,样品具较高的Pb、Sr、Sm、Nd含量,偏低的ISr值(0.70442~0.70486),正εNd(t)值(+1.99~+2.73)。综合帕南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特征,认为帕南岩体形成于晚白垩世新特提斯洋向北俯冲背景下的岛弧环境,可能是新特提斯洋俯冲角度变缓进入了平板俯冲阶段之后,由陆壳发生部分熔融产生的正常岛弧岩浆形成,同时也预示着109~80Ma的大规模岩浆活动在该区的落幕。  相似文献   

19.
太行山南段平顺地区矽卡岩铁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顺地区矽卡岩型铁矿位于太行山南段山西省境内,主要产于燕山期中性侵入岩与中奥陶统碳酸盐岩地层接触带及其附近.矿化蚀变带明显,钠长石化是重要的找矿标志.矿化蚀变带特征和黄铁矿矿物(204Pb/204Pb=17.741~18.301,平均值17.993;207Pb204=Pb=15.433~15.551,平均值15.495)与早期侵入岩(206Pb/204Pb=17.859~18.474;207Pb/204Pb=15.429~15.431)以及晚期侵入岩(206Pb/204Pb=17.959~18.223,平均值18.088;207Pb/=204Pb:15.434~15.566,平均值15.536)的Pb同位素组成均说明晚期闪长岩是主要的成矿母岩,但早期超基性一基性侵入岩通过被晚期中性侵入岩交代同化,大量铁质进入晚期中性岩浆之内,间接为铁矿体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晚期侵入体的岩浆热液不仅是成矿物质的栽体,而且所产生的压应力和热能成为成矿流体运移的驱动力.在成矿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本区矽卡岩型铁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0.
辽东半岛中生代晚侏罗世岩浆活动较少,研究程度较低.通过对辽宁岫岩县荒地花岗岩岩体进行锆石U-Pb测年、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来进一步了解辽东半岛晚侏罗世的构造动力学背景,荒地花岗岩的岩浆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61.1±3.6 Ma(MSWD=1.4),表明荒地岩体的形成时代为晚侏罗世,为燕山期岩浆活动的产物.该岩体含白云母等富铝矿物,地球化学数据也显示,该岩体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K、Rb、Cs、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i、P等高场强元素,具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特征,Eu为中等负异常(δEu=0.33~0.80).该花岗岩A/CNK平均值为1.10,CIPW标准矿物中出现刚玉分子(>1%).由此认为该岩体为经历了高程度的结晶分异作用的S型花岗岩.荒地花岗岩CaO/Na2O比值小于0.3,εHf(t)小于0(-36.968~-23.298),表明该岩石由地壳的泥质岩熔融形成.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MC=2 680~3 568 Ma,表明该岩体源岩的组成物质从地幔储库中脱离的时间为新太古代至古太古代,同时与辽东半岛侏罗纪其他花岗岩进行了比较.综上所述,该岩体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后俯冲角度变大、向更深处俯冲的背景之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