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Gln)强化的肠内营养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营养、免疫功能、病情的影响.方法:将46例重症颅脑损伤的昏迷患者随机分成Gln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外科治疗,并于术后第1~3 d开始肠内营养连续1个月,Gln组使用Gln强化的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使用常规的肠内营养.两组病人分别于使用前和使用后1个月后,取外周血测量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并进行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结果:Gln组经治疗后Alb 、TRF、IgG水平与治疗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Gln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Gln增强的肠内营养降低了颅脑损伤病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促进蛋白质合成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病情的危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低剂量肠内营养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及尿乳果糖/甘露醇( L/M)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入院48h后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正常剂量,鼻饲营养方式,每天热量供给30~35kCal/kg,蛋白质1.5~1.8g/(kg? d)。观察组采取低剂量供能方式,每天热量供给16~20kCal/kg,蛋白质1.2~1.6g/( kg? d)。连续治疗1周后,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CRP、IL-6、TNF-α水平及L/M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炎症指标CRP、IL-6、TNF-α水平及L/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2组患者CRP、IL-6、TNF-α水平及L/M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减少,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低剂量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减少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性炎性反应,减轻肠壁黏膜炎性损伤,减少肠黏膜乳果糖排出率,降低肠黏膜通透性,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疗效。方法观察8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及术后14d的营养状态和并发症。结果患者入院时和术后14d的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MAMC)、血清白蛋白(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是可行且安全的,有必要制定出一套系统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佳  邹常林  陈鄢津 《淮海医药》2009,27(5):381-383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意义和方式。方法将62例重症颅脑外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组32例和静脉营养组30例,观察比较入院时及治疗2周后各项营养指标。结果治疗2周后,肠内营养组和静脉营养组患者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LB)均较入院时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间比较,治疗后的TP、ALB、PALB在肠内营养组的改善情况均优于静脉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营养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肠内营养组(P〈0.01)。结论合理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状况,符合生理,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6.
马才林  潘怀富 《淮海医药》2010,28(4):321-32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ICU 2006年7月~2009年6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及手术后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6例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50例按传统方法鼻饲流质,其余治疗2组无差异。分析2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中非常重要、方便、经济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胃肠道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能有效保护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胃肠道黏膜,降低胃肠道并发症的营养方式。方法将6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肠外和肠内营养支持序贯的方法;分别于入院后第1、7、14、21天测体质量(BW)、血浆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糖(Glu)四项指标,并每日计算氮平衡;评估胃肠道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BW均略下降差异性不显著,第7天时,观察组ALB、Hb、Glu明显高于对照组;第14天时,观察组ALB、Hb、Glu略高于对照组;第21天时,两组各项营养指标无明显差异。营养支持期间观察组各种并发症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讨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式能有效保护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胃肠黏膜,可以降低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对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重症颅脑损伤昏迷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重症颅脑损伤病人鼻饲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重症颅脑损伤病人(GCS≤8分)伤后或术后鼻饲各种原因引起的并发症并提出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52例病人,30例轻度腹泻、7例重度腹泻、2例恶心呕吐、3例腹胀,无一例发生吸入性肺炎。结论 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大大提高了治疗效率,对促进病人康复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和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要点.方法对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从术后48小时开始进行肠内营养,重点做好预防误吸、腹泻及密切护理监测等工作.结果62例患者,死亡9例,误吸1例,腹泻15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应做好重点环节的护理监测,可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保证肠内营养支持安全与有效.  相似文献   

10.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伤后自第2天始胃管内给予10%GS100ml+美兰1支,观察4h后,尿内若有美兰染色,证明肠道有吸收功能,后给5%GNS500ml持续胃管内泵入,第3天给予百普利鼻饲500ml持续24h泵入,第4天加用能全力500ml持续24h泵入,逐渐增加肠内营养液,1周后达全量;期间胃肠外所需热量均由卡文供给。对照组于受伤2d后予肠外营养支持,等肠鸣音出现后(5~7d)开始渐转为肠内营养。并观察两组血糖、血清总蛋白、谷丙转氨酶、淋巴细胞计数、血生化离子、肝功、肾功,同时观察各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预后。结果治疗组的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预后良好。结论严重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脑损伤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所收治的148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常规性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鼻饲肠内营养液,并做好专科护理工作。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营养状况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营养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利于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恢复,降低并发症,改善预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低剂量肠内营养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低剂量肠内营养组(观察组)100例与正常剂量肠内营养组(对照组)100例,起病后48h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 DAO)水平、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IFABP)、尿乳果糖/甘露醇( L/M)水平的变化。对比2组治疗后7天内VAP发生率,气管插管率,胃食管反流率,腹胀、呕吐、胃潴留发生率,腹泻率。结果治疗前2组DAO水平、IFABP、L/M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第7天2组DAO水平高于治疗前,IFABP、L/M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P发生率、气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胃食管反流、呕吐次数、胃潴留、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腹胀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多伴有严重应激状态,肠道功能障碍明显。早期低剂量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增加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上皮细胞的修复能力,提高肠黏膜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减轻肠壁黏膜血管通透性,减轻应激状态下肠道功能障碍,降低颅脑损伤并发症发生,有助于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确切临床疗效。方法试验组行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对照组行患者采用肠外营养疗法。1个月后统计分析治疗后1d、10d、20d和30d时所有患者的营养状态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营养状态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并且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且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岳宏林  谢萍 《安徽医药》2013,17(2):311-312
目的探讨添加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在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92例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使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而观察组患者则给予添加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进行支持治疗,两组患者其他治疗措施相同,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评价得分。结果治疗后,除饮食摄入、胃肠道功能和功能状态外,观察组患者的干体重、中壁肌肉周径、中壁肌皮褶厚度、体重指数、血清白蛋白、载铁蛋白和MIS总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添加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能够更明显的改善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状态,加快患者疾病的康复,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早期运用。方法:通过回顾本科2009年45例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早期渐进性肠内营养的建立,探讨有效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建立方式及其注意事项。结果:45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经早期肠内营养的建立,25例无并发症,12例出现腹泻,3例腹胀便秘,3例有食物反流,2例有消化道出血,经处理后均能成功建立肠内营养。结论:肠内营养的早期建立,能够明显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通过个体化的方式,有效处理肠内营养并发症,可以使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建立有效的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5年2月至今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肠内营养)和对照组(肠外营养)。结果两组患者比较:治疗前BG、WT/IBW、TSF、Hb、ALB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均有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之间并发症比较,上消化道出血,感染及水电解质紊乱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有较明确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倩  孙德强  韩丁  刘菁  姚俊英 《中国医药》2013,8(10):1405-1406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入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监护室、外科ICU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471例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病历资料、营养液使用情况及有无腹泻,分析影响腹泻的影因素。结果腹泻发生率为22.3%(105/471),血清白蛋白、急性病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价Ⅱ评分、抗生素使用时间是腹泻发生的影响因素。连续泵人肠内营养液、膳食纤维使用、活菌制剂使用可有效控制腹泻,肠内营养液用量、能量密度对腹泻的发生无影响。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腹泻的发生率高,及时科学的处理是预防及治疗腹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20例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早期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入院1周后经血液检测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水平分别为(37.69±6.28)g/L、(72.83±8.20)g/L,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对照组为4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提供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其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药粥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EN)支持中的作用.方法 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在肠内营养支持中采用均浆饮食加药粥"大众方",详细观察、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参数.结果 实验组胃肠功能、营养状况改善,并发症减少,白蛋白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感染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粥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的使用,对有效的增强患者肌体的免疫力及修复功能,减少并发症,从而降低其致残率和死亡率有显著的辅助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20例神经外科颅脑术后患者,早期经鼻胃插管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定期测定患者的血红蛋白(Hb)、血浆总蛋白(TP)、血清清蛋白(ALB)以及肝肾功能、血糖(GLU),并观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肠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1营养支持患者的血Hb、TP、ALB等指标均能维持在较为理想的水平;2未发生严重的胃肠并发症;3营养支持过程中,患者的肝肾功能和血糖、脂代谢均无明显异常。结论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患者全身代谢情况和胃肠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