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分子量物质(中分子)是指存在于血中的分子量在300~5000dalton、以寡肽为主的多种物质的混合物。近年国际上对中分子作了大量的研究,发现中分子除参与尿毒症发病外,还与许多疾病有关。国内已有关于银屑病、甲状腺功能障碍、肝癌、肝硬化等疾病中分子研究的报道,关于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中中分子含量方面未见报道,本文目的在于观察研究 AL 患者血中中分子含量及其临床意义。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分子量物质(简称中分子)是指分子量在350~5,000道尔顿之间的混合物。近年来,国际上对中分子这一课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实验证明,中分子除参与尿毒症发病外,还参与其他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本文观察了71名甲状腺机能障碍患者(其中甲亢59例、原发性甲低2例、药物性甲低10例;男12名,女59名、年龄19~61岁)。上述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同步  相似文献   

3.
肥胖症患者血浆中分子和巯基含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分子物质(简称中分子)是指存在于血液中的分子量在297.6~4960.5u(300~5000 dalton)之间的混合物。国外大量研究资料已证明,中分子除参与尿毒症的发病外,还对许多疾病有致病作用;而血中巯基的含量与某些疾病的症状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探讨中分子物质及巯基含量与单纯性肥胖之间存在何种联系,我们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进行血中中分子及巯基含量的测定,并讨论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研究表明氧自由基(0FR)反应是引起许多疾病和损伤的分子病理基础,过氧化脂质(LPO)是引起机体多种病理损害的重要物质。本文综述LPO与缺血性肝损害、再生肝损害、枯否细胞的关系及LPO在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酒精性肝损害、肝癌等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重型肝炎患者血清对鼠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测定重型肝炎肝性脑病患者血清中中分子物质(middle molecularsubstances,MMS)的变化来探讨MMS在重型肝炎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分子物质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浆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改进的紫外吸收法测定82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9、8例正常妊娠妇女及66例正常非妊娠妇女血浆中分子物质含量。结果正常非妊娠妇女血浆中分子物质水平为2.23±0.2 ku/L;正常妊娠妇女分娩前血浆中分子物质水平为2.25±0.23 ku/L,分娩后为2.24±0.24 ku/L;统计全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分娩前血浆中分子物质水平为3.06±0.29ku/L,分娩后为2.86±0.26 ku/L。其中轻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分娩前血浆中分子物质水平为2.72±0.21 ku/L,分娩后48 h为2.55±0.19 ku/L;中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分娩前血浆中分子物质水平为2.97±0.25 ku/L,分娩后48 h为2.76±0.23 ku/L;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分娩前血浆中分子物质水平为3.20±0.34 ku/L,分娩后48 h为3.12±0.30 ku/L。说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分娩前血浆中分子物质水平比正常非妊娠妇女及正常妊娠妇女分娩前血浆中分子物质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在轻、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之间,血浆中分子物质有显著性差别(P<0.01或P<0.05),中分子物质水平越高,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情越重;三种类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分娩后48h其血浆中分子物质水平都有所回落,分娩前后的血浆中分子物质有显著性差别(P<0.05)。正常妊娠妇女及正常非妊娠妇女血浆中分子物质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中分子物质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学有关,中分子物质可作为判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情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尿中分子物质检测的意义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350001)吴美娇,余毅,王智,谢福安第一军医大学王铁丹,肖应庆中分子物质(MMS)是指存在于生物性液体中的分子量在300~5000道尔顿间的多种物质的混合物,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  相似文献   

8.
炎性细胞浸润和激活的细胞免疫应答在支气管哮喘(哮喘)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氧化氮(NO)作为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气态生物信使,是多种免疫细胞的调节分子。近年有关NO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日渐受到重视,本文简述有关NO与免疫,尤其是与哮喘免疫炎性反应间关系的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职业性哮喘(OA)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进行综述.能引发OA的物质达300多种,分为高分予和低分子物质两类.OA以病因诊断为基础,根据确切的职业史、哮喘史、结合异常肺功能和实验室资料确立职业接触和哮喘发病之间的因果关系,排除其他原因喘息或呼吸道疾患方可诊断.特异变应原吸入支气管激发试验是最接近金标准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人体胃肠道中存在的多种蛋白酶除了降解蛋白作用外,还起着信号分子的作用,通过裂解蛋白酶激活受体(PARs)调节许多细胞功能,包括胃肠动力、离子分泌、细胞间通透性、感觉功能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哮喘是多种细胞参与的一种小儿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炎症性疾病。最近研究表明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AT Ⅱ )不仅是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中的受累细胞 ,也是重要的参与细胞之一。其可合成和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PS)、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和炎症介质而参与哮喘气道慢性炎症过程的发生和气道反应性增高的改变。本文就AT Ⅱ与哮喘关系作一综述 ,以提高对哮喘气道炎症状态的认识 ,促进对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与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支气管哮喘是多种细胞参与的一种小儿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炎症性疾病。最近研究表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不仅是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中的受累细胞,也是重要的参与细胞之一。其可合成和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和炎症介质而参与哮喘气道慢性炎症过程的发生和气道反应性增高的改变。本文就AT-Ⅱ与哮喘关系作一综述,以提高对哮喘气道炎症状态的认识,促进对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鹿茸中促神经生长物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鹿茸(Cornu Cervi Pantotrichum)为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是哺乳动物唯一可再生的组织,伴随着其骨质的生长,神经组织亦有所增长,故鹿茸中应存在一定量能够促进神经生长的物质,鹿茸化学成分含有17种以上的氨基酸,多种生物酶及神经生长因子(NGF)、表皮生长因子(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NGF)、转化生长因子(TGF)等多种活性物质~([1,2]).  相似文献   

14.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许多胚胎发育过程的一个基本机制,涉及到细胞-细胞间黏附,细胞伸展和固有细胞外基质被新的间质细胞入侵。研究表明,在多种慢性疾病(如纤维化疾病)的发病及肿瘤的发展过程中均有EMT的发生。在此过程中,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发生改变,变形迁移和运动能力增加,抗凋亡能力增强。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EMT的分子机制及相关信号  相似文献   

15.
谷胱甘肽S转移酶系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是一种生物转化酶系,它催化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巯基与多种亲电子物质的结合,使其还原,功能失活,最终排出体外。近年来研究发现,GSTs酶系以香烟中的多种毒性物质(如氧化剂、自由基等)作为底物,进行生物转化代谢,从而在防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由于GSTs基因多态性改变了酶蛋白活性而与COPD易感性密切相关。本文综述近年来GSTs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及其与COPD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季华  翟祥娟  季强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6):4075-4077
一氧化氮(NO)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各组织中,是一种重要生物信使分子和效应分子,具有多种生理功能〔1〕,NO合成过多或不足或NO合酶(NOS)异常与许多疾病的发生机制有关。本文就内源性NO的生理功能及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NO的合成现已发现机体内多种类型的细胞都产生NO,血管内皮细  相似文献   

17.
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参与RA病理的关键分子可能成为治疗RA的靶点。酸性鞘磷脂酶(ASMase)是鞘脂类物质代谢中的一种关键酶, 参与多种疾病病理而成为治疗这些疾病的可能靶点。新近研究发现ASMase在RA的病理中起着关键作用, 可能作为治疗RA的新靶点。本论文将综述ASMase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活性或表达异常与相关疾病, 以及在RA中的研究进展, 为RA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18.
胆固醇逆向转运(RCT)异常导致脂代谢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重要环节,探讨介导RCT的关键蛋白在脂代谢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对阐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期专题收集的论文探讨了利拉鲁肽、苦瓜素以及生长分化因子11对细胞胆固醇流出及介导RCT中关键蛋白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ABCG1和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表达的影响,分别从不同角度阐释RCT关键蛋白参与药物或小分子物质调控胆固醇流出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9.
正神经-内分泌-免疫(NEI)网络失调可导致多种疾病[1],存在于NEI系统中细胞因子、神经肽、信息物质、激素等通过神经、免疫或体液调节维持机体稳态。研究证明椎动脉型颈椎病(CSA)发病与NEI网络激活密切相关,CSA发病过程中机体发生应激反应,内环境发生各种变化,激惹NEI网络而出现各种病理生理改变[2]。  相似文献   

20.
人类软骨糖蛋白-39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 ,RA)发病机制至今不甚明了。免疫遗传学和流行病学研究发现RA与Ⅱ类组织相容性抗原 (MHC Ⅱ )HLA DR4分子相关联。根据分子模拟学说 ,自身抗原得以呈递给被激活的T细胞 ,从而产生自身免疫反应[1] ,在RA的发病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尽管国内外学者提出多种可能的自身抗原[2 ] ,但在RA发病和炎症持续过程中所涉及的自身抗原仍为未知。随着研究进展 ,一种可能的自身抗原———人类软骨糖蛋白 39(humancartilageglycoprotein 39,HCgp 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