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不孕症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和难治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治疗方法各有偏重,临床朝着辨症与辨病相结合、中西医治疗相结合,补肾益冲为主与周期用药相结合的方向发展。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用补肾为主的中药抗免Ⅱ号方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即无排卵和黄体功能不健性不孕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心衰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其一般治疗法则为益气、温阳、养阴及活血、利水。李绍敏主任为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徽省名中医,对心衰病的诊疗具有丰富经验。李主任从心肾之间的生理关系、心衰病的主要症状与肾脏功能失调的关联性、肾虚在心脏气血阴阳损伤之中的作用等三个方面分析总结心衰病的病机特征为“心肾虚衰,肾虚为本”,并提出“补肾强心“的治法,临床运用时强调“补肾为主,益气为辅”“温补为主,滋补为辅”“正虚邪实,权衡缓急”及“中西协同,扬长避短”。作者并简要回顾了基于补肾法治疗心衰病的现代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补肾调经法对不孕症患者调经健内膜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根据女性正常月经周期的生理变化,分阶段以补肾调经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激素疗法。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调经效果、子宫内膜厚径、妊娠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周期性卵泡发育及排卵方面,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补肾调经法具有较好的整体调节作用,并产生双相调节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补肾调经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补肾调经法,采用促卵泡汤、促排卵汤、促黄体汤、调经汤,月经周期分阶段用药,治疗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30例,西药克罗米芬等促排卵药治疗30例。结果治疗组受孕率73.3%,排卵率80.0%,月经恢复正常及子宫内膜生长发育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补肾调经法可促排卵、调节内分泌功能,可调整月经周期并提高受孕率。  相似文献   

5.
不孕症,是指女子婚后夫妇同居2年以上,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而未受孕者,或曾孕育过,未避孕又2年以上未再受孕者,称为不孕症。前者称为”原发性不孕”,后者称为”继发性不孕”,在病因病机上,祖国医学认为肾主生殖,不孕与肾的关系密切,并与天癸、冲任、子宫的功能失调,或脏腑气血不和,影响胞络有关,临床常见病因由肾虚、肝郁、痰湿、血瘀之不同,在治疗上辨证施治,针对妇人生理病理特点,采用疏肝解郁、调经化瘀的原则,以逍遥散合少腹逐瘀汤为基本处方。治疗五十余例不孕症患者,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补脾不若补肾,补肾不若补脾”语出《传忠录》。补脾者东垣之医疗观点,补肾者景岳之学术精髓,二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脾与肾在临床上的治疗作用和价值,从而间接地引出了脾与肾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
月经过少属于月经不调的范畴,多见于青中年女性,为妇科常见病症。肾虚精亏,瘀血阻滞是月经过少的主要病理变化,补肾填精、活血化瘀是治疗本病的有益选择。本文从中医学传统理论及现代研究人手,探讨补肾活血法治疗月经过少的机理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子宫腺肌病是妇产科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继发痛经,经量增多,性交痛及女性不孕.随着女性的首次生育年龄推迟至30~40岁,在不孕症门诊中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明显提高,研究显示不孕症患者中子宫腺肌病的发生率为6.9% ~34.3%.目前临床上诊断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女性的治疗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本文作者拟结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女性不孕症患者病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230例女性不孕症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女性不孕症患者羞辱感量表及自尊量表进行测评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女性不孕症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结果 入组患者女性不孕症患者羞辱感量表总分为(65.15±19.16)分,4个维度评分从高到低依...  相似文献   

10.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气,是人体生长、发育、生殖的根本,对“天癸”的成熟和冲任二脉的通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肾有肾阴、肾阳,它们是发育生殖的基本物质与动力,两者必须充盛协调,才能维持机能的生理常态;若肾阴不足或肾阴亏损及阴阳两虚,不能维系,以致天癸、冲任功能失调,而发生经带胎产诸疾。因而,滋肾补肾是治妇科疾病的重要法则,在辨证论治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阴中求阳或阳中求阴之方法。笔者在临床上治疗妇科病多从肾着手,取效满意,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1.
子宫发育不良也是女性不孕的重要因素之一,临床属常见病,治疗较为困难。成年未产妇的子宫一般为6~8(有说6~9厘米为正常者)×4—5×2~3(即长×宽×厚)厘米。子宫过小者,常伴黄体功能不全、排卵功能不良或无排卵、月经不调等。促进子宫发育,是临床治疗不孕症的重要措施。近几年来,笔者在不孕症专科曾治疗该病132例,从中摸索到一些治疗规律,认为补肾是基本手段,辨证是治疗的基础,中西医结合是收效的重要途径。兹结合临床实践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文章总结了尤昭玲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临证经验。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是女性不孕症常见类型之一,尤老认为卵泡发育不良、排卵障碍是其本质,肾虚血瘀是其中医基本病机,基于女性以卵巢为本、卵泡生长发育的时限性,尤老提出“暖巢-助泡-离巢”诊疗三部曲,主张益气、温肾、活血以暖巢,运用“调泡法”及花类药助泡发育、促泡排出,以养泡促排助孕为治疗原则,方选自拟护卵汤等加减,分期论治,配合药膳食疗、耳穴外治,临床上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取得一定的疗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补肾化痰方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月收治的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氯米芬治疗,观察组给予氯米芬联合补肾化痰方治疗,比较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及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身体质量指数低于对照组,卵泡数目少于对照组,主卵泡直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优势卵泡率及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给予补肾化痰方治疗,有助于改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4.
近年研究证明,补肾活血法具有调节神经、人体内分泌作用,可增强免疫机制、改善循环,是治疗各种慢性病、老年病及延缓衰老的基本方法之一。肾虚与血瘀是老年性脑血管疾病的一个基本病理改变,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补肾活血法在临床上愈来愈显示出良好的疗效,现就补肾活血法在治疗老年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徐丽丹  鄢雨英 《妇幼护理》2023,3(13):3025-3027
生育相关压力是女性不孕症患者现存的主要问题之一,对女性不孕症患者的病耻感、夫妻关系、家庭氛围、生活质量等 均具有较大影响。该文综述了女性不孕症患者生育压力的概念、测评工具、发生现状、与病耻感和心理弹性的关系及影响因素, 并对其干预措施进行总结,旨在为改善女性不孕症患者生育压力现状及提高医务人员对不孕症患者生育压力的熟知程度提供参 考和借鉴,为进一步科学筛查女性不孕症患者生育相关压力高风险人群,规范制定降低其生育压力的干预方案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异位症好发于育龄期女性,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以持续加重的盆腔粘连、疼痛、不孕为主要临床表现,近些年来,中医学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文章从病因病机、遣方用药等方面概述导师王小红教授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独特的见解,其认为该病以肾虚为本,血瘀为标,因此在治疗方面,以"补肾祛瘀法"为根本原则,坚持以中医辨证论治及整体观念为核心,肝脾肾三脏同调,且根据女性不同时期的生理特点进行调整用药。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注重分期论治,虚实兼顾,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女性不孕症,由肾气虚衰,损及天癸,冲任失调,气血失和所致者居多,是一种全身性或生殖系统疾病。笔者借助西医对女性不孕症的检查、诊断方法,结合中医的理、法、方、药,治疗不孕症72例,临床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临床上治疗不孕症,常应用促性腺激素及克罗米酚诱发排卵这类药物极易造成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它的主要病变机理是:多发性卵泡及囊肿增大,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体液急速自血管内移向腹腔、胸腔,血容量减少,血液浓缩,肾灌注量不足。轻的表现为卵巢增大及下腹下适,重的则有腹水、低血容量,甚至危及生命。针对患者的病理生理变化,在临床上,我们除了积极有效的治疗外,还加强了护理配合措施。现将我科的护理工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运用补肾活血法,内服补肾活血汤治疗,对照组30例服用西药克罗米芬治疗,治疗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综合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32例中,排卵21例,排卵率为65.6%;对照组30例中,排卵23例,排卵率为76.7%:两组排卵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妊娠率为40.6%;对照组妊娠率为23.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促排卵疗效肯定,补肾活血法通过改善卵巢功能及子宫内膜发育,提高患者妊娠率,是治疗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性不孕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癃闭的病因病机虽复杂多端,但总体可归为膀胱气化失司,发病病位主要在膀胱与肾。但五脏作为一个生理上互相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一脏有病,亦可传及他脏,从而导致疾病的产生。因此癃闭之发病,不但在膀胱与肾,五脏其余之肺、脾、肝、心亦与之息息相关。该文试从理论基础、治法方药方面探究从五脏论治癃闭的规律,以期为临床医家治疗癃闭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