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2003年渭河流域先后发生了6次洪水过程,概括起来有如下特点:①洪峰接连发生,洪水持续时问长;②洪峰流量小;③洪水位高,洪峰传播时间长;④洪水含沙量与洪水来源区联系紧密;⑤河道削峰作用明显。6次洪水使渭南市遭受严重损失。渭河下游堤防、河道整治工程、水测验及工程管理设施均发生了程度不同的险情。总结抢险过程,提出以下几点认识:①按照河道整治规划尽快完善河道整治工程;②加强巡堤查险,发现险情及时抢护;③搞好工程规划,提高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2.
对2003年陕西渭河洪水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2003年陕西渭河洪水具有降雨时间长、雨量大、洪水总量大、历时长、洪水位高、洪水流速缓慢等特点。由于三门峡水库长时期高水位运行,渭河下游三门峡库区严重淤积,潼关高程居高不下,洪水顶托倒灌秦岭北麓渭河支流,以致有8条支流倒灌,三条支流决口,造成了严重的灾害。文中提出了要减轻渭河洪水灾害,首先要改变三门峡枢纽高水位运行方式,降低潼关高程。并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综合防治渭河洪水,加大渭河流域的防洪投资。  相似文献   

3.
2003年渭河洪水的特点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3年8月底至9月上旬,主要流经陕西关中地区的渭河出现1981年以来最大洪水。此次洪水特点为:“小流量,高水位,大灾害”。主要表现在:洪水水位高;洪水持续时间长;演进速度慢;险情多;造成的灾害比较严重。作者分析了此次洪水的特点,认为渭河下游河道形态类似于黄河下游,提出了利用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利用机械挖掘方式;利用渭河调水调沙以及南山支流综合治理等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理论探讨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渭河下游2003年洪水过程与河道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渭河下游2003年洪水特征为:洪水场次多、历时长、洪量大、来沙少;洪水水位表现较高;洪峰传播时间长,削峰率大。2003年渭河下游河道洪水期发生了较大程度的漫滩,淤滩刷槽显著,主槽冲刷、滩地淤积对行洪面积的扩大十分有利,汛后平滩流量增加1 350 m3/s,达到2 300 m3/s。河道横断面的塑造趋向窄深,汛后河相系数普遍减小。2003年洪水过程是渭河冲刷的主要原因;漫滩洪水对改善河道萎缩、增加河槽过洪能力是十分有利的;对渭河下游来说,高含沙洪水在有一定流量条件下河道也是冲刷的,相对来看中等含沙量洪水和高含沙量小洪水最为不利。  相似文献   

5.
2003年渭河西安城市段洪水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对2003年渭河西安城市段形成的小洪水大灾害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由于三门峡水库的影响使渭河下游淤积严重,抬高河床,从而导致渭河西安城市段出现小洪水,高水位的灾情。  相似文献   

6.
2003年黄河洪水与潼关高程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春先 《人民黄河》2003,25(11):27-28,31
潼关高程问题长期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黄河水利委员会党组明确提出把降低潼关高程作为近期治黄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2003年,黄河l号洪水和渭河6次洪水在渣关形成5次洪峰。在有利的水沙条件下,为尽可能地降低潼关高程,黄河水利委员会采取了潼关河段清淤、东垆湾人工裁弯取直、洪水期三门峡水库敞泄运用和降低非汛期运用水位等多种措施,至10月19日潼关高程较汛前降低了0.88m。降低潼关高程是一项长期、艰巨和复杂的治黄任务,应采用裁弯、拖淤、疏浚、河道整治和降低水库运用水位等多种措施,综合治理。作为中长期控制潼关高程的措施,需要加快开展小北干流放淤试验及古贤水利枢纽的论证工作。  相似文献   

7.
洪泽湖是我省淮河流域防汛的重中之重,为了为我省淮河流域今后的防洪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有必要对2003年洪泽湖洪水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李栓才  曹金刚  岳仁意 《人民黄河》2005,27(2):44-44,48
2003年8月下旬至10月中旬,沁河下游先后出现4次洪峰,武陟水文站最大流量为900mm^3/s,洪水持续时间长,河势发生较大变化,出现6处重大、较大险情,仅第二次洪峰就淹没耕地约2万hm^3,经济损失约4497万元。通过对这次洪水的分析认识到:①沁河村以下河道排洪能力下降,小流量洪水造成的损失增大,防洪难度加大;②应系统进行河道整治,尽快制定出治导线;③中小洪水持续时间长,也能出现大险,应制定中小洪水防守预案;④应提高大型机械设备在抢险中的抢险效率。  相似文献   

9.
2005年渭河秋汛洪水气象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5年9月27日~10月2日渭河秋汛的气象成因进行了分析,结论认为:①贝加尔湖地区附近存在深厚的低压槽,西太平洋副高西伸脊点在98°E~106°E之间,脊线位置在25°N~27°N之间,渭河中下游地区处于低压槽前和副高西北部边缘,两大系统的稳定少动为连续降雨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②影响渭河中下游地区降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有低涡、切变线、西南风急流以及地面冷锋、地面冷高压等,高、中、低层天气系统的有利配置为降雨提供了良好的动力和热力条件。  相似文献   

10.
2003年全国洪涝灾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防汛抗旱》2004,(1):55-59
2003年,我国淮河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第二位流域性大洪水,黄河中游干流局部河段发生历史最大洪水,黄河、长江的主要支流渭河、汉江发生罕见的秋汛,部分中小河流发生了大洪水。据统计,2003年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遭受不同  相似文献   

11.
2003年9月洛河洪水产汇流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洛河位于黄河小浪底至花园口区间,是黄河下游主要暴雨洪水来源区。该区属半湿润地区,兼有蓄满产流和超渗产流特性。2003年8月28日~9月6日,受高空低涡切变影响,洛河普降大到暴雨,小花间出现了持续10天的降雨过程。由于洛河流域前期影响雨量较大,本次降雨持续时间又长,土壤长时间处于饱和状态,极易产流,因此洛河出现了数次较大的洪水过程。经故县、陆浑两水库的防洪运用,黑石关站9月3日2时洪峰流量2220m3/s,洪峰水位113.42m,为1982年以来最高水位,伊河、洛河夹滩地区出现了自"82·8"洪水以来的最严重的漫滩。本次洪水中洛河径流系数为0.31,仅比1984年9月洪水小,而比"82·8"、"96·8"洪水大。  相似文献   

12.
2003年秋汛期黄河下游洪水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中游洪水、调水调沙试验及后期防洪调度运用影响,黄河下游干流各站于2003年8月28日至10月31日期间先后产生了3次持续洪水过程。整个洪水过程中,花园口以下各站的同流量水位、各河段的传播时间均比2002年调水调沙期洪水偏小,河道行洪能力也较2002年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渭河2003年8月、2005年10月两场洪水的实地调查和对历次较大漫滩洪水实测资料的分析,探讨了渭河洪灾的主要成因,从洪水演进特性、河床冲淤演变、三门峡水库运用与潼关高程变化等几个方面论证了洪水灾害的形成机理。结合渭河下游现状,提出了防汛对策:①将南山支流的管理纳入渭河管理体系;②加强滩区综合治理,增大滩地过流能力;③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潼关高程;④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⑤调水调沙;⑥加强非工程措施建设。  相似文献   

14.
1960年以来,渭河下游共淤积泥沙13.28亿m^3,其中1990—2003年下游河槽淤积加重,淤积量为3.073亿m^3。渭河下游各水文站同流量水位抬高,华阴、吊桥、华县二三站水位分别上升3.14、2.91、2.93m;华县平滩流量逐渐减小,2003年汛前减为历史最小的1000m^3/s,比1958年小4000m^3/s;渭河下游洪水特征发生了变化,洪水过程线由尖瘦型变成矮胖型,峰现时刻明显推后,峰量关系发生变化,洪水历时显著增加,小洪水、高水位、大灾害的现象极易出现。建议采用跨流域引水的方式治理渭河,从秦岭歼凿隧洞引汉江或其他支流补充渭河水源,尤其应该尽快制定渭河综合治理规划,协调渭河水沙关系,维持渭河的健康生命。  相似文献   

15.
渭河秋汛与减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涌泉 《人民黄河》2004,26(2):10-12
2003年渭河秋汛成灾,除了要考虑较小洪水及对下游河道冲刷等有利因素外,还要审视秋汛大洪水的成灾可能和减灾对策。要认识实际发生过的造成渭河、黄河大灾的秋汛特大洪水,如1841、1842、1843年连续3年立秋前后大洪水,1662年中秋前后大洪水和1819年伏秋相连大洪水,以及近100多年渭河、泾河、北洛河已经出现过的较大洪水。三门峡水库运用40多年后,渭河下游河道及河口淤积,水位上升,行洪输沙能力下降,在此情况下,大洪水的成灾几率增大,灾情加重。2003年秋汛过程说明,迫切需要加强渭河防洪控制工程建设,改善堤防状况,完善暴雨洪水监测预警系统,并且进一步提高当地居民抗灾能力。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渭河下游发生多次超大型洪水,给该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灾害。分析了渭河下游历史洪水及其带来的灾害,从在超标准洪水来临时采取主动开口分洪,从而削减洪峰,减轻洪水灾害的角度,阐述了对超标准洪水的处置构想。  相似文献   

17.
2003年,淮河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第二位流域性大洪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国家防总果断决策、正确指挥,沿淮各级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精心组织,科学调度,广大军民团结奋战、顽强拼搏,确保了沿淮城市和交通干线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2003年7月31日黄河龙门站洪峰流量7 230 m3/s.洪水在小北干流河道出现大漫滩,到达潼关水文站时洪峰流量只有2 150 m3/s,洪峰削减率达70%,洪峰传播时间长达30.1小时,其削峰率之大和传播时间之长均为历史同级洪水之最.经分析认为,小北干流河段主槽淤积、萎缩严重,漫滩流量显著减小,洪水峰高量小及人类活动影响等是造成洪水削峰率大和传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