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洪泥石流灾害具有突发性,按天气尺度划分属于中尺度系统。本文用中尺度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诱发山洪泥石流特强暴雨雨团和雷达回波特征,从而揭示出山洪泥石流特强暴雨雨团的活动规律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寻找诱发山洪泥石流灾害的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2.
诱发山洪泥石流特强暴雨的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80年以来发生在辽东半岛山区诱发较强的山东泥石流的特强暴雨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大中小尺度,高中低纬度,高中低空气天气系统的配置和相互作用以及环境条件和物理机制等方面探讨其成因,发现特强暴雨在热力条件方面与一般暴雨的差异不甚明显,都必须在低空暖湿空气输送和辐合而造成深厚的准饱和的大气层,其差异主要表现为特强暴雨低层的强辐合和高层强度辐散叠加而引起强烈垂直上升运动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3.
1994年8月13~15日100hPa图上高压从华北向东北方向移入日本海(图2)。  相似文献   

4.
1 引言 我们根据辽东半岛诱发山洪泥石流短时特强暴雨成因研究结果,按高空100hPa环流特征和主要影响天气系统的空间分布特征,分为日本高压型、大陆高压偏北型、大陆高压偏南型、前倾槽型等4种类型,并选择了高、中、低空各层大、中尺度天气系统、环境条件和触发机制、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特征等多项综合预报因  相似文献   

5.
对“碧利斯”雷达回波分析表明:雷达回波受着三个阶段不同天气尺度的影响。第一阶段是台风低压强偏北气流的作用,强中尺度雨团出现在强风的左侧;第二阶段是台风辐合线与西南急流的共同作用,强中尺度雨团出现在西南急流左侧辐合线辐合最强的地方;第三阶段是台风低压过境时北侧强旋转风的作用,强中尺度雨团出现在东南急流与东北急流间气旋性曲率最大的地方。三个阶段的回波性质不尽相同,降水性质也差别很大。对这三个阶段主要的雷达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结论,有益于今后在雷达回波监测网中熟练掌握不同天气尺度的雷达回波中中尺度雨团的发生发展,使其在短时临近预报、联防预警信息及预警信号的发布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碧利斯"的中尺度雨团和雷达回波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碧利斯”雷达回波分析表明:雷达回波受着三个阶段不同天气尺度的影响。第一阶段是台风低压强偏北气流的作用,强中尺度雨团出现在强风的左侧;第二阶段是台风辐合线与西南急流的共同作用,强中尺度雨团出现在西南急流左侧辐合线辐合最强的地方;第三阶段是台风低压过境时北侧强旋转风的作用,强中尺度雨团出现在东南急流与东北急流间气旋性曲率最大的地方。三个阶段的回波性质不尽相同,降水性质也差别很大。对这三个阶段主要的雷达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结论,有益于今后在雷达回波监测网中熟练掌握不同天气尺度的雷达回波中中尺度雨团的发生发展,使其在短时临近预报、联防预警信息及预警信号的发布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延治 《气象》1991,17(1):43-46
山洪泥石流是辽东半岛重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本文分析了泥石流与长,短历时暴雨的关系,计算了诱发泥石流暴雨的定量指标,从而为预测泥石流灾害提供一定的判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分析黔北暴雨的频数分布,得到大娄山南侧的遵义,绥阳一带为多暴雨区,自80年代以来,黔北暴雨呈增长趋势。然后据逐时降雨量的分布,定义了雨团,活动雨团,准静止雨团、强雨团。统计了各类雨团的时空分布,发生源地,移动路径及面积大小,并分析了雨量极值的分布情况,最后根据713雷达资料分析了中尺度雨团的回波特征,归纳得到中尺度雨团回波主要有三种类型,平行多带型,弥合型,涡旋型。  相似文献   

9.
“海棠”影响河南降水雷达回波和中尺度雨团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使用郑州714CD雷达观测资料,以及2005年刚建立起的河南省乡镇雨量站网资料,配合河南省自动站资料,对0505号台风海棠造成的河南省大范围暴雨、局部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强降水回波区早于中尺度雨团1个小时左右生成,中尺度雨团早于降水回波减弱消失,稳定少动的强降水回波有利于中尺度雨团的产生和发展;多普勒速度场上,中尺度系统存在的地方有利于强降水回波发展和维持,也有利于中尺度雨团产生和发展;受持续不断45dBz左右强降水回波影响,构成“列车效应”,可造成暴雨甚至是大暴雨过程;对于大范围降水回波,依据乡镇雨量图上中尺度雨团活动规律,分析速度场上中尺度系统如逆风区、辐合区、大风区(低空急流),可以准确预报暴雨落区,发布暴雨预警信号。  相似文献   

10.
对2000年8月19日信阳一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中各站逐时降水资料分析发现信阳区域性暴雨是由1~3个相互分隔的中尺度雨团构成,中尺度雨团的移动决定了暴雨的分布,中尺度雨团移动方向与地面风向一致.  相似文献   

11.
对2000年8月19日信阳一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中各站逐时降水资料分析发现:信阳区域性暴雨是由1~3个相互分隔的中尺度雨团构成,中尺度雨团的移动决定了暴雨的分布,中尺度雨团移动方向与地面风向一致。  相似文献   

12.
梅雨期暴雨中强雷达回波的中尺度组织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通过一种滤波技术,将滤出的周期约10小时左右的中尺度气压扰动与雷达回波和地面实测降水比较后发现,雷达回波带沿这种中尺度扰动的某一波阵面排列,而强雷达回波系统(暴雨中心)与波长更短的扰动配合沿回发带向东传播。  相似文献   

13.
梅雨期暴雨的雷达回波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梅雨期暴雨是长江流域汛期最重要的暴雨过程。对梅雨期暴雨的研究,历来是暴雨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着重分析研究梅雨或暴雨雷达回波的环境条件以及它们发生、发展和演变等特征。  相似文献   

14.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 FNL 1°×1°再分析资料、FY-2G卫星TBB(相当黑体亮温)资料、雷达资料分析2018年9月2日麻栗坡猛硐特大山洪泥石流的气象成因,结果表明:猛硐位于100 hPa热带东风急流入口区右侧,500 hPa上位于两高压之间的相对低压区,在700 hPa风场上,猛硐附近存在风向辐合切变,高低...  相似文献   

15.
1998年盛夏嫩江、松花江流域暴雨过程中尺度雨团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许秀红  王承伟  石定朴  徐宝祥 《气象》2000,26(10):35-40
采用地面逐时降水、静止卫星红外云图和云顶黑体温度(TBB)等资料,分析了1998年8月上旬嫩江、松花江流域的两类不同中尺度雨团的云型和TBB特征,揭示出中尺度雨团对应的中尺度云团发生、发展、移动及消亡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1998年盛夏嫩江、松花江流域暴雨 过程中尺度雨团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在局地强对流天气中重力波的存在已为大家所公认。但在大范围的降水区中是否也存在着重力波呢?二宫等曾指出在日本梅雨期间存在着波长约为150公里,周期约为3小时左右的中尺度降水系统,他们认为这种中尺度系统具有重力内波的性质。李麦村也论证了重力波对暴雨的触发作用。我国的许多暴雨中分析,主要着重于分析暴雨雨团。这种雨团有时仅单个地活动,有时则成群地活动,每个雨团都具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典型暴雨过程的中尺度雨团观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FY-2E逐时云顶黑体亮温资料 (TBB)、闪电定位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和逐时降水资料,对2009—2013年6—8月内蒙古7例暴雨天气过程的中尺度雨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暴雨的降水强度在1~3 h即可达到暴雨或大暴雨量级,中尺度雨团活动是内蒙古暴雨过程形成原因,而80%雨团活动是中尺度对流系统 (MCS) 造成的。MCS内TBB不超过-52℃冷云区和地闪密度大值中心对雨团强度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冷锋云系中MCS造成的雨团多原地生成和消亡,TBB不超过-52℃冷云区面积小,维持时间为2~8 h,地闪密度增长缓慢而且发生频次低;冷涡云系中雨团跳跃式出现在MCS冷云区或冷空气流入一侧,出现TBB不超过-62℃冷云区,雨团出现频次高,持续出现时间可长达24 h,地闪密度增长迅速且发生频次高。7次暴雨过程中约有60%雨团伴有地闪活动,地闪密度达到最大值时刻预示未来1~3 h最强雨团出现和MCS发展到成熟。地面加密风场中尺度辐合线先于MCS和雨团出现,中尺度辐合线造成的局地辐合可作为MCS发展的启动机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1981—1990年期间雷达回波资料的分析,总结了产生山东暴雨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下的雷达回波特征。指出当气旋,切变线或热带气旋影响时为涡旋带状回波;当受低槽冷锋或无明显低涡结合的切变线影响时为混合型回波;而在强烈的位势不稳定环境条件下易产生超单体及雷暴群回波。同时,也举例说明了暴雨雷达回波同环境场条件的关系。这种结合天气系统的雷达回波分析,对提高山东暴雨的短时预报能力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滇西北高原局地暴雨雷达回波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丽江CINRAD/CC雷达观测资料,并结合天气背景及当地地形,对2008年9月11日出现在华坪站的单点性暴雨天气进行详细分析发现:雷达回波强度场上,由前端积状云和后部层积云组成的混合降水回波移过测站;速度场上出现了"逆风区"的特征,并在其移动路径周围出现了强降水天气;5.2 km以上高度的垂直风廓线显示,冷平流控制时系统维持,冷平流减弱时系统减弱;500 hPa副高较强,冷空气南下回流,致使700 hPa切变线东南移,产生强降水。华坪县特殊的地形与该次暴雨的风场结构相配合形成迎风坡的动力抬升条件,是此次暴雨的又一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