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中国一热泉区分离到一种新的嗜热菌——嗜酸热硫球菌(Sulfosphaerellus thermoarido- philum)S-5能直接氧化元素硫(S)和黄铁矿(FcS2)等硫化物,氧化元素硫的温度范围是55—80℃,最适70℃;pH范围是1.0—5.5,最适2.5。在最适条件下,含元素硫1%,静置10天,细菌氧化元素硫溶液中的硫酸根(soi一)使浓度从1.10 g/L增加到6.56g/L,pH从2.35降到1.00。还发现嗜酸热硫球菌与中温的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T一9以同样方式氧化黄铁矿,但是前者的氧化能力比后者的更强,而且温度范围也更广。当使用一200目黄铁矿矿粉、矿浆浓度10%、振荡氧化20天时,在接人嗜热菌的溶液中,可溶性铁浓度从1.79 g/L增加到16.40 g/L,pH从2.23降到0.85,而接人中温菌的溶液中可溶性铁浓度从1.23 g,L只增加到7.37 g,L,pH从2.23只降到1.20。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一抹嗜酸热硫氧化古细菌——嗜酸热硫球菌(Sulfosphaesellus thermoacidophilum)S-层的某些生物化学性质。发现该菌在某些重要性质方面与硫化叶菌属的模式菌种酸热硫化叶菌(Sulfolobus acidocaldorius)相比有很大差异。嗜酸热硫球菌的s一层之2%SDS溶液中非常不稳定,很容易被分解成亚单位:但它们在pH 9.0的磷酸缓冲液中很稳定,既不会坡水解也不溶解在该缓冲液中。  相似文献   

3.
从我国西藏昌都县的羊粪及鸟粪中分别分离出两株嗜热小多孢菌,经52℃培养,通过分类研究,证明有别于嗜热小多孢菌的所有已知种,分别命名为粉白小多孢菌 Micropolyspora ro- seoalba n. sp.及烬灰黄小多孢菌 Micropolyspora cincreoflava n. sp.。  相似文献   

4.
极端嗜酸热古菌S5菌株的重新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已经鉴定的嗜酸热硫球菌 (Sulfosphaerellusthermoacidophilumgen.nov .sp .nov)S5菌株的进一步研究发现 ,它既能在好氧条件也能在厌氧条件下代谢元素硫进行化能自养生长 ,结合其 1 6SrRNA基因的分子系统学分析 ,S5菌株应归于Acidianus属。另外 ,S5菌株与Acidianus属中三个已知种基因组DNA的同源性分别仅有 44%、2 2 %和 2 3% ,DNA中G +Cmol%为 38,与已知种 31 0和 32 7有较大差异 ;而且 ,在代谢特性上S5菌株为专性化能无机营养型 ,与Acidianusbrierleyi有明显不同。因此S5菌株应是Acidianus属中一个新种 ,建议定名为 :腾冲嗜酸两面菌 (Acidianustengchongensessp .nov .)。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一株专性化能无机自养菌——嗜酸热硫球菌(Sulfosphaerellus thermoacido-philum)S-5菌株的某些生理生化和代谢特性。通过电子显微镜技术及其它分析方法研究发现,s一层代表了该菌细悃外被的唯一组成,并由规则排列的六边形亚单位构成,亚单位之间的中心距离为1;.3 nm。s一层的初步电泳染色分析表明,它主要由蛋白质组成,但不含糖蛋白。液相色谱分析查明,细胞外被中不含胞壁酸成份,即没有囊状的肽聚糖层。细胞脂类的红外光谱分析显示出醚键组份而不含酯键。在无细胞提取液中,没有河出卡尔文循环的关键酶——l,5一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可见嗜酸热硫球菌固定coz的途径是不同于其它的硫氧化自养真细菌如氧化硫硫杆菌(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K)的。这些试验结果充分体现了嗜酸热硫球菌的古细菌特征。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各地的土壤、堆肥及粪肥中分离到一批嗜热小单孢菌,经52℃培养,其中’524菌株在固体培养基上有发育良好的基内菌丝体,在基内菌丝体上着生茄子形孢子,细胞壁组分II型,含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甘氨酸。此菌株为罕见的嗜热菌株,区别于已报道的小单孢菌属中的种,故认为是个新种,命名为热茄孢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thermoauberginospora n.sp.)。  相似文献   

7.
链球菌属的一个新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君子兰(Clivia miniata)软腐病病株的叶片病灶中分离到两株致病菌。经鉴定其中一株(85—2)多为双球状,也有呈单个存在,极少为四个细胞相连的短链。无芽孢,无鞭毛,不运动,革兰氏染色阳性,抗酸染色阴性,兼性厌氧生长;可从多种糖类产酸,但不产气;接触酶和苯丙氨酸脱氨酶均为阴性;不液化明胶,还原石蕊牛奶并凝固、胨化;生长温度范围为15—53℃,DNA中G+C含量为41.7mol%。由于其性状与链球菌属的各已知种均不相同,故定为一个新种,命名为君子兰链球菌(Streptococcus miniatus Zhou,Ping et Shao sp. Nov.)。  相似文献   

8.
嗜盐小盒菌属新种的鉴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从新疆盐湖分离纯化到3株多形态嗜盐菌(编号为A_5,B_ 2和B-B_2).以《伯杰氏系统细菌学鉴定手册》第3卷(1989年)为主要依据,根据极性脂分析,这3株菌可归入嗜盐小盒菌属(Haloarcula).又根据细胞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这3株菌不同于该属中现在正式承认的两个种而成为一独立的类群,建议为嗜盐小盒菌属中的一个新种,命名为艾丁嗜盐小盒菌(Haloarcula aidinensis sp.nov.).以A_5菌株作为模式株.  相似文献   

9.
从云南省昆明市郊水田土样中分离到Y84—4001和Y84一4003两株菌。其特点是不抗酸,气丝形成孢子链,菌落中心的基丝断裂,胞壁IV型,应置于糖多孢菌属。根据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将菌株Y84—4001定名为橙黄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auranti-aca sp. Nov.),菌株Y8-4003定名为橙黄糖多孢菌昆明亚种(Saccharopolyspora aurantiacasubsp.Kunmingcnsis subsp. Nov.)。  相似文献   

10.
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河内地区甘蔗田土壤样品中,经52℃培养分离得到的假诺卡氏菌,通过分类研究,证明有别于假诺卡氏菌属的所有巳知种,定名为嗜热刺孢假诺卡氏菌(Pser-donocardia thermospinosa n.Sp.)。  相似文献   

11.
从腾冲县4个酸性(pH 3.0—5.0)高温(85--96℃)温泉中分离到16株极端嗜热性芽孢杆菌。经鉴定,10株为嗜热脂肪芽孢杆菌(Bacillus stear6thermophilus),2株(YN86317和YN86326)为高温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thermoaoagulans sp. Nov.),4株(YN86325、YN86344、YN86344-2和YN86345)为 Baaillus spp.。  相似文献   

12.
亚嗜盐链霉菌新种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离极端嗜盐细菌的过程中,在含25%NaGI的Gibbons[1]培养基上发现一个放线菌菌落A75,经两代转种之后便不再生长。此菌仅能在含5—8%NaCI的Gibbons培养基上较好地生长,当NaGl浓度高于18%时则完全不生长。经鉴定,此菌株属于链霉菌属中的白孢(Albosporus)类群[2],但它与本类群中的已知种差异明显。在不另外添加NaCl的其它供试培养基上,一般不产生气生菌丝体,对供试碳源均不利用。在5—8%NaGl的Gibbons培养基上孢子丝呈白色,常成圈,幼龄菌落形成同心圆,液体培养菌体呈团状。在普戈二氏基础培养基[3]中添加8% NaCl,除D-木糖和L-阿拉伯糖外,对多种碳源均可利用,但生长弱。经鉴定认为A75菌株是链霉菌属中的一个新种,命名为亚嗜盐链霉菌(Streptomyces subhalophilus n.sp.)。  相似文献   

13.
新疆青海中度嗜盐放线菌生物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从我国新疆、青海等地采集数份盐碱土样或泥样,采用淀粉-酪素琼脂培养基、甘油天门冬酰胺琼脂培养基、土壤浸汁琼脂培养基分别从中分离到8株、32株中度嗜盐放线菌菌株。经形态、生理学特性与全细胞壁氨基酸组分分析结果比较,选取其中的14株进行16S rDNA序列分析。就物种多样性而言,新疆、青海分离到中度嗜盐放线菌分布至少有3个科,5个属。其中有拟诺卡氏菌科(Nocardiopsaceae)的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和链单孢菌属(Streptomonospora);假诺卡氏菌科(Pseudonocardiaceae)的普氏菌属(Prauserella)和糖单孢菌属(Saccharomonospora);链霉菌科(Streptomycetaceae)的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就地区分布来讲,新疆分离到的中度嗜盐放线菌种类要远高于青海。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了倒梓孢属(Prathigada)和疣丝孢属(Stcnella)的各两个种。前一属的两个种是鱼木倒棒孢[Prathtgada cratevac(Syd) Subram.],是新记录和苦木倒棒孢[Frathigadapicrtsmae (Togashi et Katsuki) comb. Nov.],是新组合;后一属的两个种是刀豆疣丝孢[Sten-ella canavaliae (H.& P.Sydow)Deighton],和鱼尾葵疣丝孢(Stcnvlla caryotae sp. Nov.),是新种。对上述两个属的四个种均作了描述和附图,鱼尾葵疣丝孢新种并有拉丁文描述;文中将鱼木属(Crataeva)植物上倒棒抱属两个种[Prathigada crataevae (Syd) Subram和Prathigada puniabcnsts(Subram.)Subram.]以及我国海南岛产的这个菌的形态进行了比较,结果三菌之间的形态虽略有差异,但我们认为可能是种内的变异范围,遂将Prathtgada puniabensds作为倒棒孢属模式种,鱼术倒棒孢(Prathigada crataevae)的异名。  相似文献   

15.
从酒窖分离到一株编号为8502—3的细菌。该菌株能以甲醇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并累积PHB颗粒。能以乙醇、甲胺、二甲胺、三甲胺、甲酸盐、乙醇酸、乙酸盐、乙醛酸、乙醛和蛋白胨为唯一碳源生长。有氧时,最适氮源为铵盐和硝酸盐。厌氧条件下,能以硝酸盐作为氮源生长。最适生长pH和温度分别为7.2和35.0℃。DNA中G+C含量为65.5 mol%。它具侧生单鞭毛,在2.5%氯化钠中不能生长,不能用丙三醇、丁酸钠和天冬氨酸作为碳源生长。经鉴定认为此菌株为一新亚种,命名为查氏生丝微菌成都亚种(Hyphomicrobium zavarxiuiisubap.chengducnse subsp.nov)。  相似文献   

16.
Hungate厌氧技术,从豆制品废水厌氧发酵液中分离到一株细胞直径为0.5--1.2μm的球形产甲烷细菌,编号8508。该菌株利用H2/CO2和甲酸盐生长产甲烷。生长要求乙酸盐、酵母膏和酪素水解物。最佳生长要求0.5--1.0%的NaCl或MgCl20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5℃,最适pH 7.0--7.3。DNA的G+C含量为41mol%。菌株8508可能是甲烷球菌属(Metha-nococcus)中的一个新种,但还要通过DNA杂交、荧光抗体等测定证实。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分离自我国部分省区的捕食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蘑菇堆肥线虫(Aphelenchoides composticla)、小杆线虫(Rhabditis sp.)和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elegans)的节丛孢属菌18个种,其中2个新种,7个我国新记录种。新种是贵州节丛孢Arthrobotrys guizhouensis K. Q. Zhang sp. Nov.和秀丽节丛孢 A. venusta K. Q. Zhangsp.Nov.。此外,文中还列出了节丛孢属18个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18.
一个以孢子繁殖的细菌新属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描述一个以孢子繁殖和细胞壁有刺的细菌新属,其主要特征:革兰氏阴性,营养细胞可直接转变为孢囊,在一般情况下每个孢囊产生2个孢子,孢子从孢囊一端放出来,成长为新的营养细胞。菌体周身具有刺一样的突出物。以甲烷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因其形态与繁殖特征不同于已知细菌,故命名为刺孢汗菌属 Echinosporobacerium gen.Nov.,其模式种为白色刺孢杆菌 Echinosporobactemum album sp nov.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嗜冷微生物资源,特选择了保存蔬菜(蒜苔)的一1—0℃和保存肉类等一16--一20℃冷库为基地,旨在调研库内各基物上的微生物,其应用前景和减轻其破坏基物的措施。先后采样4次,共得800多株菌。经鉴定,细菌12属(已定种11种);酵母菌5属H种;丝状真菌9属13种。这些菌株不仅能在0"6生长,而且能适应较广的温度范围。根据在冷库中于保存蒜苔的塑料袋内暴气后培养,然后分离鉴定,查清了引起蒜苔腐烂的优势微生物为Chrysosporium,4n#。,“m,c.1acviPen;ctllium cvclom.  相似文献   

20.
对保藏的红霉素链霉菌AS4.894、AS4.198的化学分类研究表明,它们的胞壁类型为IV/A型,不属于胞壁为Ⅱ型的链霉菌属。菌株AS4.198与已由Labeda(1987)转入糖多孢菌属(Saccharopolyspora),定名为Saccharopolyspora erythreus的菌株相似;菌株AS4.894虽然胞壁型与糖多孢菌相似,但磷酸类脂为PⅡ型,应转入拟无枝菌酸菌属(Amycolatopsis Lechevalier,1986)。通过与红霉素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erythreus)和白色拟无枝菌酸菌(Amycolatopsis alba,A83850~T)进行比较,菌株AS4.894的生长Ph范围广泛,耐盐和耐50℃高温,DNA G+C mol%高,区别于拟无枝菌酸菌属中的任何已知种,而建议命名为新种——红霉素拟无枝菌酸菌(Amycolatopsis erythreus comb.no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