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p170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170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张连生吴谨绪李晓明李甘地我们借助单抗JSB-1、应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检测了急性白血病(AL)细胞中p170的表达,探讨了它与临床化疗结果的关系。材料和方法1对象1992年3月至1994年4月收住院的初治A...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P-糖蛋白(P-gp)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不同分组的表达率,分析阳性表达与诱导缓解率的相关性。方法:7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标本:初治组18例,完全缓解(CR)组38例,复发组16例。用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仪检测72例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P-gp表达率。分析P-gp表达在不同分组之间有无差异及阳性表达与诱导化疗CR率的关系。结果:1)P-gp总表达率34.72%,初治组、CR组和复发组分别是22.22%、23.68%和75%。复发组P-gp表达率明显高于初治组和CR组(P:0.0021,P=0.00041);初治组与CR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90)。2)P-gp在ALL组和AML表达率分别是33.3Vo和35.70%,两组无显著差异(P=0.57)。3)P-gp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CR率分别是40.00%和80.85%,有显著差异(P=0.00046)。结论:1)P-gp表达率在复发组显著高于初治和CR组。2)P-gp表达率在ALL和ANLL无显著差异。3)P-gp表达阳性与CR率低相关,是AML和ALL化疗耐药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5.
近年来 ,急性白血病的缓解率和生存期已有明显提高 ,但仍有部分患者经标准的化疗方案不能诱导缓解或缓解后很快复发 ,其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耐药 ,耐药的产生又与其多药耐药(MDR)的基因产物膜 P- 170的过度表达有关 ;且 CD34 抗原表达与 P- 170的表达具有相关性。我们通过检测 CD34 、P- 170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 ,探讨其对指导治疗及疗效判断的价值。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48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的急性白血病患者 ,经 FAB分型、细胞遗传学及流式细胞仪免疫分型确诊。其中男33例 ,女 15例 ;年龄 12~ 6 9岁 ,中位年龄 34岁。…  相似文献   

6.
急性白血病p53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p53蛋白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不同分组的表达率,分析p53蛋白阳性表达是否可以作为预测化疗耐药的指标。方法: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标本72例:初治组18例,完全缓解(CR)组38例,复发组16例。用流式细胞仪和单克隆抗体检测p53蛋白在骨髓标本中表达率。分析在不同分组之间表达率有无差异及阳性表达与诱导化疗CR率的关系。结果:1)p53蛋白总表达率为29.17%,初治组、CR组和复发组表达率分别为11.11%、21.05%和68.75%,复发组明显高于与初治组和CR组(P=0.0056,P=0.0085),初治组和CR组表达无差别(P=0.37)。2)p53表达率在ALL55.6%)显著高于AML(20.37%)(P=0.01)。3)p53阳性组CR率(47.62%)显著低于阴性组CR率(74.51%)(P=0.028)。结论:p53表达率于复发组显著高于初治和CR组,ALL组显著高于AML组。P53蛋白高表达是对化疗耐药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我们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 ,对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的TopoⅡα和TopoⅡβ基因进行mRNA水平的检测。同时应用流式细胞术 (FCM)检测mdr1编码的P170糖蛋白水平和细胞内柔红霉素 (DNR)浓度 ,以探讨TopoⅡα、TopoⅡβ基因和P170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从而为临床上急性白血病 (AL)的治疗以及预后判断提供新的指标。对象和方法1 研究对象  6 1例AL患者 ,为 2 0 0 0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 ,均符合FAB诊断标准。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12例 ,均为L2 型 …  相似文献   

8.
急性白血病患者止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的止血功能及其与出血症状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或发色底物法对93例AL患浆凝血、抗凝和纤溶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治疗前血浆P-选择素、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凝血酶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D-二聚体(D-D)水平显升高;高白C抗原(PC:Ag)、纤溶酶原活性(PLG)、α2抗纤溶酶(α2-PI)、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  相似文献   

9.
急性白血病纤溶系统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纤溶系统的异常。方法 发色底物法和ELISA法测定93例患者血浆一系列纤溶指标。结果 患者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二聚体(D-D)水平显著升高;纤溶酶原活性(PLG)、a2抗纤溶酶活性(a2-PI)、纤溶酶原派激活抑制物活性(PAI)水平降低;缓解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AL患者存在纤溶系统的激活,部分指标与AL分型、出血程度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纤溶系统的异常. 方法发色底物法和ELISA法测定93例患者血浆一系列纤溶指标. 结果患者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D-二聚体(D-D)水平显著升高;纤溶酶原活性(PLG)、α2抗纤溶酶活性(α2-PI)、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活性(PAI)水平降低;缓解后均恢复正常. 结论 AL患者存在纤溶系统的激活,部分指标与AL分型、出血程度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2.
难治与复发急性白血病p170和p26与多药耐药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p170和p26两种膜蛋白在临床耐药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了3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的p170和p26表达率。结果:两者在初治敏感组分别为15.89%±4.41%和17.32%±10.20%,在难治复发组分别为31.02%±14.33%和33.78%±15.97%,两组差别均有显著性(P均<0.05),p170与p26的相关性,r=-0.1578,P>0.5。结论:两者均与临床多药耐药相关,但它们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揭示其耐药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13.
14.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P170糖蛋白的检测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170糖蛋白是肿瘤细胞多药耐药(MDR)的重要特征,我们借助P170单抗JSB-1,应用APAAP法对15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肿瘤细胞进行检测,以期探讨它的表达与临床意义。1材料与方法1.1病例15例MM患者系我院住院或门诊病人,其中初治8例,复治7例,年龄43岁~74岁,平均年龄56岁,男性6例,女性9例。15例中接受COMP(环磷酰胺、马法兰、泼尼松、长春新碱)方案治疗的9例,接受VAD(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方案治疗的6例。1.2疗效观察化疗6个疗程后随访观察6-12个月…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探讨多种常见白血病基因突变是否协同参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发病机制,探讨这些突变与APL患者的临床表现、细胞遗传学及分子危险度分层的关系。收集了2005年2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84例初治APL患者标本,采用基因组DNA-PCR方法分析骨髓单个核细胞中各个基因的突变情况及突变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表明,84例APL患者中合并突变的患者51例(60.7%),其中FLT3-ITD突变发生率最高,达到27.4%(23/84);其次,WT1突变12例,FLT3-TKD突变9例,TET2突变7例,N-RAS突变5例,ASXL1突变4例,EZH2突变2例,MLL-PTD、IDH1及CBL各突变1例;而JAK1、DNMT3、c-Kit、NPM1、IDH2、RUNX1、JAK2(V617F)等常见白血病相关基因未发现突变。结合临床资料,FLT3-ITD突变阳性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较高,N-RAS突变阳性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较低,与野生型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FLT3-ITD突变或N-RAS突变的患者总体生存期较无相关突变组患者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t(15;17)易位(69/84)患者与附加其他染色体异常(13/84)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无明显差别。结论:FLT3-ITD突变是APL患者常见的分子突变类型,其与N-RAS突变均为APL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APL中合并其他染色体异常不影响患者的总体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微小残留病(MRD)的检测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996年2月~2005年3月在本科治疗的3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采集外周血,利用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和流式细胞仪多参数分析技术进行微小残留病的检测,并动态随访。结果 在已停药的14例患儿中,7例MRD持续阴性或由阳转阴,7例由阴转阳性(其中2例复发);在维持治疗的16例患儿中,缓解至今MRD阴性者6例,缓解时MRD阳性者8例(其中2例分别于缓解后3月、8月复发,4例经治疗后转阴),缓解时MRD可疑阳性2例(其中1例转阳性)。结论 诱导治疗能杀死大量的白血病细胞,但尚未彻底清除MRD;缓解期的一定时间内患者MRD阳性不一定复发MRD持续阴性的患儿预后较好,维持治疗的后期或停药后MRD持续阳性,则有可能复发。因此,连续监测MRD对指导临床治疗、早期预示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儿童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 ia,AL)MLL基因重排进行临床和实验研究。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多重RT-PCR技术,联合染色体R带核型分析及流式细胞仪免疫表型检测,对27例儿童AL进行分析。结果25例儿童AL中的9例(36.0%)有MLL重排,ALL中的发生率为4.0%,AML中的发生率为3.7%。多重RT-PCR检测到MLL易位产生的融合基因4例,分别为MLL/AF4 2例、MLL/AF9和MLL/AF10各1例;27例白血病患儿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22例(81.5%)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在MLL重排中ALL均为B系ALL,AML均为M5b。结论MLL基因重排可能与儿童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和B细胞系ALL有关。  相似文献   

18.
急性白血病患者蛋白C系统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蛋白C(PC)系统的改变及其与分型、出血情况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运用ELISA或发色底物法对93例AL患者血浆PC活性和抗原(PC:A和PC:Ag)、血栓调节蛋白(TM)及蛋白S(PS)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 治疗血浆TM水平显著升高,PC:Ag水平低于正常,PC:A和PS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缓解后除PC:A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PC:Ag增高外余均恢复至正常范围内。上述指标与因程度无关,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组PC:A和TM有所升高,在三氧化二砷治疗组未发现上述现象,治疗前后TM升高,治疗前PS降低者预后较差,其中治疗前PS和治疗后TM是决定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独立的预后因素,治疗后TM是决定患者总生存时间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AL发病过程中存在PC系统的激活,并随病情的好转而基本改善。PC系统并非是决定出血程度的关键因素,但TM升高及PS消耗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病人外周血NK(CD3-CD16+CD56+)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8例正常对照及54例急性白血病病人外周血NK细胞占淋巴细胞百分比,NK细胞膜活化性受体NKG2D和抑制性受体NKG2A及穿孔素、颗粒酶的表达。结果(1)白血病初治组NK细胞数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缓解组、复发组与正常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初治组、复发组活化性受体NKG2D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初治组、缓解组、复发组抑制性受体NKG2A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3)初治组、复发组的穿孔素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0.05)。结论 NK细胞数量减少及NKG2D、穿孔素表达减少可能与白血病病人发病及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FLT3基因及FLT3内部串联重复(internal tandemduplication ITD)突变与急性白血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采用PCR结合DNA测序技术分析3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FLT3基因及FLT3/ITD突变,分析FLT3/ITD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结果表明:32例AML患者中5例FLT3/ITD(15.6%)阳性,其中7例M3中1例、10例M4中1例、10例M5中3例。而18例ALL患者中未检测到FLT3/ITD突变。对其中2例特征性突变测序结果显示,ITD位于外显子14,长度为27~63bp,为单纯串联重复,FLT3/ITD序列包括2个SH2-结合结构域(YEYV与YEY-DLK),其中一例出现氨基酸的替换,其ITD序列及氨基酸的替换均具有独特性,均未改变FLT3阅读框架。临床研究表明FLT3/ITD阳性AML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高(P<0.01),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高(P<0.01),化疗后有低缓解率趋势。结论:FLT3/ITD突变多见于M5患者,为框内突变。FLT3/ITD阳性的AML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高,骨髓原始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