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湿性心脏病严重瓣膜功能失调者,瓣膜置换术是其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二次瓣膜置换术手术难度大、术程长、术后并发症多,护理任务重,1997年1月我院成功地为一位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CPB)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及二次二尖瓣置换术,取得了成功、但术后2日内出现多次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经严密心电监护及区护人员密切配合,给予多种药物及非同步直流电律23次,抢救18次均成功,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45岁,于1995年12月在某医院行二尖瓣置换术,术后出现气短,不能平卧,Xi要抽胸水后才能缓…  相似文献   

2.
妊娠期机械瓣膜功能障碍病人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妊娠期发生机械瓣膜功能障碍需行手术治疗病人的术后护理效果.方法总结生理妊娠28周5例及妊娠<28周2例孕产妇在妊娠期发生机械瓣膜功能障碍,其中6例行机械瓣膜再次置换术的术后护理.结果 7例病人有6例行机械瓣膜再次置换术,妊娠28周5例病人剖宫产娩出活女婴3例,活男婴2例,未发现有关胚胎病和其他畸形,妊娠<28周的2例病人,1例胎儿于术后第1天宫内死亡,1例术后继续妊娠至足月,顺利分娩.结论 充分的术前评估,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术后紧密配合医师、麻醉师等维持循环的稳定;预防心率失常;严密做好呼吸道管理;预防肺部并发症;高度重视凝血机制的监测及术后的心理护理;及时发现控制各种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术后恢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黄云镜  许可 《全科护理》2013,11(20):1845-1846
对18例病人行心脏瓣膜再次置换术,术前、术后给予精心护理,严密进行监护,积极预防并发症,痊愈出院16例,术后死亡2例,认为充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后监护、积极的健康宣教和随诊有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及降低早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许利琼 《全科护理》2013,(34):3192-3193
[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对4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人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均对其进行周密的术前准备,细致的即刻监护和精心的术后护理.[结果]病人无一例死亡,平均住院14 d,术后并发症少.[结论]心脏瓣膜置换病人通过护士完善的围术期护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促进病人康复痊愈.  相似文献   

5.
心脏直视手术后延迟性心包填塞13例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 延迟性心包填塞是指心脏手术 1周后出现的心包腔积血、积液造成的心包压塞[1] ,是心脏直视手术后少见的严重并发症 ,因多出现在康复期 ,故难以发现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2 ] 。我科 1999年 10月至 2 0 0 1年 10月共进行心脏直视手术 2 10 0余例 ,术后出现延迟性心包填塞 13例 ,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 13例中 ,男 8例 ,女 5例 ,年龄 8~ 6 5 (平均 2 9)岁 ,其中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 2例 ,主动脉瓣置换术 2例 ,二尖瓣置换术 1例 ,瓣膜置换 +冠脉架桥术 1例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3例 ,法乐四联症根…  相似文献   

6.
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监测及护理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终生抗凝治疗 ,但临床用药剂量不易掌握 ,致使抗凝治疗中出血、栓塞成为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1,2 ] ,本文通过检测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病人的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prothrombintimeratio ,PTR)的变化规律与出血的关系 ,探讨机械瓣膜术后抗凝治疗的监测和护理要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 2 2例 ,男 14例 ,女 8例 ,年龄16~ 4 4岁 ;因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行二尖瓣置换术15例 ,双瓣置换术 2例 ,先天性主动脉瓣二叶化行主动脉瓣置换术 3例 ,细菌性心内膜炎合并主动…  相似文献   

7.
147例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是通过置换受损的瓣膜 ,恢复瓣膜启闭功能 ,从而改善心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心脏病、部分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疾患所致的心脏瓣膜病变[1] 。我院自2 0 0 1年 9月 16日成立心脏中心以来 ,已开展此类手术 14 7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2 0 0 1年 9月至 2 0 0 2年 12月瓣膜置换术后病人14 7例 ,年龄 7~ 6 9岁 ,平均年龄 4 2岁 ,其中单瓣置换术 10 3例 ,双瓣置换术 2 6例 ,三瓣置换术 18例 ,术后入ICU观察治疗 ,为期 2~ 5天。2 护理2 1 呼吸道管理及监测2 1 1 妥善固定气管插管及呼…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1993年1月—2002年12月间15例14岁以下儿童心脏辩膜置换术的临床经验,分析儿童心脏辩膜置换术的原因、瓣膜选择和术后抗凝治疗等问题。方法:全组儿童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人工机械筋膜置换术。其中MVR7例,MVR VSD修补2例,AVR2例,AVR PDA缝闭1例,AVR 二尖瓣成形术1例DVR2例。结果:住院死亡2例。13例患者出院,失访5例,随访时间9—112月,生活质量良好,心功能I级10例,Ⅱ级3例。生长发育正常。1例儿童出现抗凝治疗并发症。结论: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瓣膜型号和严格监测术后抗凝治疗是儿童瓣膜置换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风心病多瓣膜置换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凤莉  赵锦 《天津护理》2000,8(4):164-166
风心病3个瓣膜需同时置换者占瓣膜手术的1%~9.9%。此类病人手术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且重,通过对3例病人的护理,体会出护理中应控制心律失常、维持血压稳定、加强肺部护理、及时补充电解质和准确地抗凝,尽量减少并发症发生,使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合并有心脏瓣膜(金属瓣)置换术后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7例心脏瓣膜(金属瓣)置换术后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做好术前、术后护理,监测凝血功能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和生命体征、心理变化。结果:本组术后5例患者阴道流血较多,1例患者出现房颤,该患者既往曾发生过房颤史,均通过对症处理后治愈,37例患者均治愈顺利出院。结论:提供全程连续优质护理服务和密切的专业护理观察是手术顺利与早日康复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胸腹及腹主动脉术后早期护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24例胸腹及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后早期出现的主要问题,如何及时观察发现问题,给予护理措施。2003年8月至2004年4月24例胸腹及腹主动脉手术病人,手术包括:胸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16例;单纯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6例;腹主动脉合并其他部位(瓣膜或弓部)2例。引流液、术后血压、主要动脉分支的血供、神志、肾功能、肺功能、下肢活动、胃肠道系统、血糖是观察的重点。其中22例病人痊愈出院,2例死亡占8.3%,1例死于多脏器衰竭,1例死于内脏缺血坏死。胸腹及腹主动脉术后早期出现的问题对病人术后恢复至关重要,甚至威胁生命,术后及时准确的观察和护理,可以提早发现和解决问题,帮助病人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2.
心脏瓣膜严重损坏后需再次手术置换。患者由于血液动力学改变造成心功能损害 ,心包粘连难分离、易出血 ,增加手术的难度和复杂性 ,使再次换瓣的手术时间延长、危险性大 ,也增加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机会 ,对于术后监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监护措施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术后患者的安危。本文总结了我院 13例再次瓣膜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的监护体会。1 临床资料我院自 1996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共施行再次瓣膜置换术 13例 ,占首次瓣膜置换术的 0 2‰。其中男 9例 ,女 4例。二尖瓣置换术 9例 ,主动脉瓣置换术 2例 (其中 1例为 2次再手术 ) ,双瓣膜…  相似文献   

13.
心脏瓣膜置换117例围术期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李凤菊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4):2425-2426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17例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行呼吸功能锻炼,术后做好生命体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瓣膜置换术后出现低心排出量综合征7例,顽固性心律失常4例,二次开胸止血4例。治愈112例,死亡5例,其中3例死于顽固性心律失常,2例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结论:加强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术前护理,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术后严密监护,可提高护理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心脏直视手术是高风险的手术,术后常发生各种严重的并发症,需立即做各种紧急救治。我院2000~2005年共进行各种心脏直视手术254例,在ICU监护期间曾发生5例紧急床边开胸抢救,5例抢救均成功,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其中有1例发生护理并发症,双脚跟Ⅰ度褥疮,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例患者中,男3例,女2例,年龄29~46岁。其中3例二尖瓣置换术后数小时发生了严重低心排,1例主动脉+二尖瓣置换术后2h发生了心脏破裂,裂口2mm,1例室壁黏液瘤术后心包填塞,予床边开胸、止血、心内按压、除颤、缝合心脏裂口等措施均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心脏体外循环手术,由于创伤大,麻醉时间长和气管插管的刺激以及麻醉药物等影响,因此分泌物多易于潴留,痰多不易咳出。临床上常因术后排痰不利而引起病人肺内感染,肺不张等肺部并发症,轻者影响呼吸,增加病人痛苦,重者造成窒息危及生命。临床实践中我们感到心脏术后排痰是心脏外科护理工作的重点。我院于1985年5月至1989年4月共做心脏手术43例,其中成人4例,儿童39例;男20例,女23例,除1例术中死亡之外全部治愈出院,无1例肺部并发症。现将心脏术后排痰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一、术前正确指导  相似文献   

16.
多脏器功能衰竭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的严重并发症,预后差、病死率高[1]。术后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加强早期监护可降低病死率[2]。我科2011年1月—2011年12月共行心脏瓣膜替换术65例,其中2例病人发生严重多脏器功能衰竭,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治愈出院。现将术后护理总结如下。1病例介绍病例1,女,52岁,因"活动后胸闷气急10余年"入院,入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对17例换瓣患者术前加强健康教育指导,做好充分术前准备,术后加强循环、呼吸、心功能监护,抗凝治疗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结果:术后发生早期并发症2例,实发室颤而死亡1例,其余均康复出院。随访6个月~1年,心功能均达Ⅱ级以上。结论:术前加强健康教育指导,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加强各系统功能监护及抗凝治疗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脏二次手术的经验及围术期处理要点。方法  1998年 1月至 2 0 0 2年 7月 ,我院对 2 7例心脏病患者行第二次手术治疗。第一次手术类型 :二尖瓣闭式扩张术 2 0例 ,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2例 ,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 2例 ,左心房黏液瘤摘除术 2例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1例。第一、二次手术间隔时间 2~ 18(平均 10± 7)年。二次手术方式为 :单纯二尖瓣置换术 2 0例 ,二尖瓣并主动脉瓣置换术 4例 ,部分房间隔切除并黏液瘤摘除术 2例 ,室缺残余漏直接修补 1例。结果 术后二次开胸止血 3例 ,住院死亡 6例 ,其余病例均康复出院。结论 心脏二次手术术前应充分改善病人一般情况 ,术中强调心肌保护及彻底止血 ,术后使用必要的血管活性药物等对于提高疗效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熊万玲  胡汉宇 《现代护理》2006,12(26):2491-2492
主动脉机械瓣置换术后并发瓣周漏是瓣膜置换术后特有的并发症,发生率在1%以下[1]。我科2005年6月收治了1例2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均出现瓣周漏的患者,单纯换瓣远期效果不理想,必须行Bentall手术(升主动脉、主动脉瓣膜替换、冠状动脉移植术),术后经精心治疗、护理,痊愈出院。1病例简介患者,男,37岁,分别于2001年1月和2002年9月在我科行主动脉机械瓣置换术,于2005年5月因心慌气促再次来我院检查,B超示人工瓣松动,瓣周漏。4年内出现2次瓣周漏,其瓣环结缔组织可能有病变,怀疑患者患有心脏白塞氏病,但因针刺反应为阴性[2],故不能确诊,经讨论必须行…  相似文献   

20.
总结24例胸腹及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后早期出现的主要问题,如何及时观察发现问题,给予护理措施。2003年8月至2004年4月24例胸腹及腹主动脉手术病人,手术包括:胸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16例;单纯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6例;腹主动脉合并其他部位(瓣膜或弓部)2例。引流液、术后血压、主要动脉分支的血供、神志、肾功能、肺功能、下肢活动、胃肠道系统、血糖是观察的重点。其中22例病人痊愈出院,2例死亡占8·3%,1例死于多脏器衰竭,1例死于内脏缺血坏死。胸腹及腹主动脉术后早期出现的问题对病人术后恢复至关重要,甚至威胁生命,术后及时准确的观察和护理,可以提早发现和解决问题,帮助病人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