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一过程概况1982年5月10—12日,由于极地强冷空气经苏联西伯利亚西部进入我国西北地区,形成了陕、甘、宁、青四省(区)一次超极地路径的强寒潮天气。11至12日过程日平均气温柴达木盆地、宁夏、陕西和陇南下降11—13℃;青海东部、甘肃大部下降14—16℃。这次冷空气势力强、来势猛,降温主要集中在一天左右。任意24小时日平均最大降温为9—15℃。甘肃河西走廊、中部和武都地区  相似文献   

2.
“2001.4.9”寒潮天气形成过程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樊明  冯军  尚学军 《气象》2002,28(3):54-55
1 天气概述2 0 0 1年 4月 9~ 1 0日 ,在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区十几个省的诸多地区先后出现了大面积的沙尘暴、寒潮、降水天气 ,甘肃省的陇东南出现了大风、降雪、寒潮、沙尘暴天气 ,甘肃中部的定西地区 7县降温 1 2~ 1 4℃ ,最低气温降到了 - 5℃以下。庆阳地区 8县降温1 1 8~ 1 4 4℃ ,最低气温 - 3 0~ 6 4℃ ,陇南地区有 6个县降温幅度在 1 0 0~ 1 0 4℃之间 (见表 1 ) ,武都出现 5~ 6级大风 ,其它县风力也达 3到 4级 ,9日下午到夜间全区出现降雪和雨夹雪 ,其中武都、文县、两当降了霰。这次寒潮和强降温天气 ,在我区历…  相似文献   

3.
一、天气概况 1990年2月19-20日,受泰米尔较强冷空气南下影响,出现了一次全州性寒潮天气过程。其中玛纳斯、呼图壁、蔡家湖和奇台达强寒潮,日平均气温48小时下降13.9-17.7℃,最低气温-29.5--32.8℃,以蔡家湖最低,达-32.8℃;昌吉、米泉、阜康和北塔山为寒潮,日平均气温48小时下降10.0-11.5℃,最低气温为-21.2--30.2℃;天池、吉木萨尔和木垒为强冷空气活动,日平均气温48小时下降9.2-9.7℃,最低气温-22.4--28.5℃。寒潮过程降温西部大于东部,西部为17.4-22.1℃;东部为13.8-18.4℃,过程降温持续3-5天。全州各地还普降1.0-5.8mm雪。  相似文献   

4.
1987年1月21日至23日,哈密地区各地出现了一次较强的降温天气过程.其中巴里坤县48小时内日平均气温下降13.0℃,日极端最低气温下降16.5℃,最低气温达-33.0℃.伊吾县24小时内日极端最低气温下降了8.9℃.天山以南的哈密市气温也有明显的下降.巴里坤县和哈密市下了小雪,伊吾县下了微雪,七角井一带刮了大风.由于领导的重视以及业务人员的通力合作,对这次强降温天气的预报抓得早、报得较准、服务及时,不同程度地减少了地区各  相似文献   

5.
一、过程综述 1987年11月24-27日,出现了一次全疆性强天气.南疆的喀什是有记录以来最强降温,日平均气温下降10.3℃,过程降温22℃,最低气温达-11.1℃.给冬菜及畜牧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该过程可以概括为大风升温和东灌降温两个阶段.23日,天气晴朗,24日夜间西北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至三十日,受西伯利亚强冷空气影响,我区出现了一次罕见的强寒潮天气过程。受其影响,全区过程降温在16.6—23.7℃,降温辐度最大出现在阳谷县为23.7℃,最低气温达-16.5℃为有历史  相似文献   

7.
利用松原地区1981-2005年共25年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选取24小时最低气温下降10℃以上的49次85站次强降温天气过程,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强降温天气的发生规律和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松原地区强降温年度变化较大,与同期气温有对应关系;各站间差异也较大,并且各具特点;强降温主要出现在11月,而冬季(12月-2月)的强降温占总数的46%;强降温与汛期(6-8月)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基于汉中市2018年和2020年两次典型的倒春寒天气过程,分析汉中春茶倒春寒冻害特征以及相应的气象服务特点。结果表明:2018年4月5—7日倒春寒天气降温幅度、最低气温、冻害影响均比2020年3月27—30日倒春寒大。茶区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平均降幅超过8℃,最低气温低于4℃会引起春茶冻害,最低气温低于2(0)℃会造成中(重)度冻害,前期气候越暖,入侵冷空气越强,降温幅度越大,最低气温越低且持续时间越长范围越大,造成的冻害越严重。加强春季强降温和低温预测预报研究,尤其是最低气温≤4℃的低温天气过程的提前预报和影响预估,提高决策服务的提前量,建立多渠道、覆盖面广的气象灾害预报信息服务,可为各级部门、茶企和农户采取应对措施争取充足的时间。种植和管理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增加抗寒品种,加强水肥管理提升树势;倒春寒天气前后积极采取防冻措施和补救措施,也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春茶冻害。  相似文献   

9.
一、概述寒潮强降温天气是我区冬半年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通过对我区近三十年历史资料的普查分析,规定全区六站中,有一站或以上24小时日平均气温下降10℃(48小时下降12℃)以上,为一次区域性寒潮天气过程;24小时日平均气温下降8℃(48小时下降10℃)以上,为一次区域性强降温过程。由于地理分布,年际变化和季节的不同,各站出现的寒潮强降温天气的强度、频  相似文献   

10.
1986年4月22日,由西西伯利亚南下的强冷空气入侵我地.当日下午,哈密市出现大风天气,瞬间最大风速19m/s,2分钟平均最大风速11m/s,24小时最低气温下降8.7℃.24日10时至17时,降雪量2.3mm.25-26日出现了重霜冻,最低气温降到了-1.2℃,地面最低温度达-7.9℃.终霜冻比平均期偏晚12天.由于这次霜冻发生晚,强度大,使哈密农区的经济作物遭到严重冻害.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12—2020年CLDAS格点小时温度数据,通过插值、合成分析等技术,分析江西省不同天气背景下气温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江西省气温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形,整体上表现为06—15时为气温上升阶段,其中08—12时为快速上升阶段;16—05时为气温下降阶段,其中17—20时为快速下降阶段。2) 不同地形和季节日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略有差异,平均而言高山地区最高气温出现于14时,较平原、丘陵早1 h;冬季最低气温出现在07时,较其他季节迟1 h。3) 不同地形大部分时段气温表现为丘陵>平原>高山,丘陵地区气温高于平原在12—17时最明显,温差为1—2 ℃,高山地区较两者低4—5 ℃。4) 不同天气背景下,气温日变化曲线仍呈单峰形,日最高气温大概率出现在14—16时,日最低气温在23时—次日06时各时次出现概率大致相同。气温日较差在有雨条件下最小,为2—3 ℃;晴天不同云量条件下,气温日较差最大,为6—8 ℃,阴天最小,为3—5 ℃;气温日较差在强降温天气大于强回暖天气。  相似文献   

12.
1 嘉鱼站冬半年寒潮天气的气候统计 寒潮是冬半年的一种大型天气过程,即北方强冷空气大规模南侵造成的剧烈降温现象。根据中国气象局规定:24小时内日平均气温下降≥8℃或一次过程连续降温≥10℃,同时最低气温降至5℃以下,定为一次寒潮过程。  相似文献   

13.
重要天气过程概述江西省气象台郑婧1冷空气过程2011年9月17—21日,江西出现一次明显的大风、降温天气过程,赣北、赣中平均气温下降10—12℃,赣南下降8—10℃。受冷空气影响,19—25日江西出现了轻到中度、局部重度"寒露风"天气。2高温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一、概况1985年12月7日—11日,受寒潮天气影响本站连续5日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下,最低气温在-21℃以下,12月8日的最低气温竞达-26.8℃,是建站30多年以来的最低极值。它比同日我县北部济阳,邹平,西邻济南,东邻淄博四个台站的最低气温都低(表1)。从表1可以看,  相似文献   

15.
选取遵义市13个国家站2010—2019年逐日日最低气温资料,将降温过程分为弱降温、较强降温、强降温、寒潮4个等级,分析了各级降温过程的频次、持续日数、降温幅度、过程最低气温、空间分布等特征。分析表明:① 10 a来遵义市共发生降温过程11 915站次,平均每站每年91.7次,以降温幅度在6 ℃以下的弱降温为主。②近10 a遵义市平均过程降温幅度为3 ℃,平均过程最低日低温11.9 ℃,持续时间在1~10 d之间,寒潮、强降温、较强降温持续天数以2~3 d为主,弱降温过程大多持续1 d。③不同等级降温频次空间分布与地形相关,较强降温以上的降温过程主要集中出现在遵义市娄山以南地区,弱降温主要出现在娄山山区及其西北部。④寒潮、强降温、较强降温主要出现在春秋季,寒潮主要出现在3月份,而弱降温在夏季发生频次较高,4月份是遵义市降温最剧烈的时候。  相似文献   

16.
选取遵义市13个国家站2010—2019年逐日日最低气温资料,将降温过程分为弱降温、较强降温、强降温、寒潮4个等级,分析了各级降温过程的频次、持续日数、降温幅度、过程最低气温、空间分布等特征。分析表明:(1) 10 a来遵义市共发生降温过程11 915站次,平均每站每年91.7次,以降温幅度在6℃以下的弱降温为主。(2)近10 a遵义市平均过程降温幅度为3℃,平均过程最低日低温11.9℃,持续时间在1~10 d之间,寒潮、强降温、较强降温持续天数以2~3 d为主,弱降温过程大多持续1 d。(3)不同等级降温频次空间分布与地形相关,较强降温以上的降温过程主要集中出现在遵义市娄山以南地区,弱降温主要出现在娄山山区及其西北部。(4)寒潮、强降温、较强降温主要出现在春秋季,寒潮主要出现在3月份,而弱降温在夏季发生频次较高,4月份是遵义市降温最剧烈的时候。  相似文献   

17.
我站曾先后用pp法建立了几种寒潮天气预报方程,但在实际使用中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原因之一是方程中没有考虑预报员的经验。因此,我们这次以预报员经验为线索,选取本站因子与pp法结合,制作我县春季(4—5月)寒潮(强降温)预报方程。一、标准本站24小时日平均气温下降8℃或48小时下降10℃,且最低气温≤5℃,为一次强  相似文献   

18.
在使用机制程报表序预审月报表时 ,微机经常显示“浅层5~ 2 0cm地温、空气温度是否误读”的信息。笔者在实践中发现 ,利用判别式可以判断机审信息的正误。空气温度正误判别式为[(tg td) /2 ]-t式中 ,tg 为当日最高气温 , td 为最低气温 ,t为日平均气温。把当日实测值代入上式 ,计算结果在 2 .0~ - 1.0℃之间时 ,一般可确定各定时及最高、最低气温无误读 5℃或 10℃。但上式不适用于寒潮、大风及降水天气。5、10、15cm和 10、15、2 0cm地温正误的判别式分别为[(t5 t1 5 ) /2 ]-t1 0[(t1 0 t2 0 ) /2 ]-t1 5式中 ,…  相似文献   

19.
“2.17”寒潮天气过程特征及预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寒潮影响概况1996年2月16日夜间,寒潮冷锋越过南岭,自北向南掠过连州市,气温急剧下降,日平均气温48小时降16.6℃,并伴有5~6级偏北风和小雨。20日气温达最低,本站日平均气温1.0℃,最低气温-0.3℃,高寒山区(潭岭气象站)日平均气温-3.1℃,最低气温-4.7℃。低温、阴雨天气持续到27日。寒潮人侵后,全市出现了冰冻和积雪,高寒山区积雪时间长达7天,并出现了十多年所未见的冰凌(雨淞)天气。由于这次寒潮强度强、范围大、降温剧烈,低温持续时间长,使我市遭受严重灾害。尤其是农经作物、水产、畜牧业损失较大。部分乡镇因…  相似文献   

20.
河西走廊东部强降温变化特征和典型环流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玲  丁文魁  马中华  刘蓉 《气象》2016,42(6):756-763
利用河西走廊东部1961—2010年5个气象站日最低气温观测资料,计算了50 a强降温24 h(48 h)最低气温下降≥8(10)℃、最低气温≤4℃次数,采用统计学方法系统分析了该区域强降温的时空分布以及强度等气候特征,然后利用19912010年ECMWF 500 hPa(2.5°×2.5°)数值预报格点资料,分析了该地强降温的环流特征,最后研究了强降温次数与大气环流特征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受地形地貌、地表植被以及山脉阻挡的影响,河西走廊东部强降温次数的地域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海拔较高的山区和北部沙漠边缘强降温次数明显多于绿洲平原区。强降温天气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随着强降温站数的增多,强降温的次数在减少;24和48 h强降温年代、年次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其强降温次数时间序列均存在4~6 a的准周期变化,但未出现突变现象。强降温天气主要发生在1-5和9-12月,4月强降温次数最多。各强度强降温次数的变率较大,随着降温强度的增大,强降温次数迅速减少,24 h强降温强度呈较弱减弱趋势,48 h强降温强度呈较弱增强趋势。河西走廊东部强降温天气的典型环流形势分为西北气流型和偏北气流型两大类,其中西北气流型次数多于偏北气流型。河西走廊东部月强降温次数与表征高空冷空气的强度和移动路径的大气环流特征量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说明河西走廊东部强降温次数与高空冷空气的强度和移动路径的关系密切,高空冷空气的强度和移动路径是强降温预测的强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