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及疏血通注射液、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患侧下肢胫周径、股周径、踝周径变化及全血还原黏度(高切)、红细胞沉降率、全血黏度(高切)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患侧下肢肢周径、股周径、踝周径均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全血还原黏度(高切)、红细胞沉降率、全血黏度(高切)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5%,对照组总有效率76.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4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2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溶栓、抗凝、祛聚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活血化瘀利湿汤。结果:治疗姐临床总有效率100.0%(95%CI=84.6%~100.0%),对照组为95.5%(95%CI=83.9%~100.0%);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组在改善症状、降低溶栓副作用、防止静脉血栓再次形成等方面明显优于时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下肢静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独特的优势,可提高该病的临床疗效,降低溶栓药物的副作用,防止新的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通络活血汤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以通络活血汤治疗,对照组以溶栓、抗凝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82.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疼痛、肿胀、发热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通络活血汤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妇产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以90例妇产科手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卧床休息、抬高惠肢、局部热敷、静脉滴注尿激酶等西医方式扩容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辨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22%,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妇产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栓通粉针剂辅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予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观察组加用血栓通粉针剂治疗,治疗2周。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6.77%、对照组83.8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栓通粉针剂辅治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近期疗效显著,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霍清萍  祖茂衡  贾先鸿 《新中医》2000,32(12):17-18
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103例107条肢体。给予化瘀通络、抗凝、溶栓中西医结合治疗47例;单纯抗凝、溶栓治疗56例。结果: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8%和83.9%。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6,P<0.05)。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DVT的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抗凝和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髋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髋关节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对照组(单纯西医治疗),各36例,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显效16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无不良反应出现,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7例,不良反应5例,总有效率80.6%,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髋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张维新 《四川中医》2009,(12):83-8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9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例,采用抗凝(低分子肝素钙+肠溶阿司匹林)合用中药口服治疗;对照组46例,采用溶栓(尿激酶)加抗凝(低分子肝素钙+华法令)治疗。治疗90天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8%,对照组总有效率81.4%。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刘东敏  赵明君 《河南中医》2011,31(6):646-64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舍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4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溶栓、抗凝、祛聚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3周为1疗程,1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对照组32例患者中,治愈16倒,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4.38%;治疗组34倒患者中,治愈26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06%。两纽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王月芬 《四川中医》2009,27(6):74-7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生肌愈溃汤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2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5%,HP转阴率84.8%,治愈后半年随访复发率8%;对照组总有效率81.3%,HP转阴率65.6%,治愈后半年随访复发率36.4%。两组总有效率、HP转阴率及治愈的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满意,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1.
黄天新 《新中医》2002,34(9):41-4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高血压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0%,对照组总有效率62.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川崎病1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法分为2组,治疗组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级以西医常规治疗。2组均以2月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2.3%,100%,对照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18.75%,68.7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川崎病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3.
靳荣华  朱颖文 《新中医》2005,37(3):38-3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腔隙性脑梗死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腔隙性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以黄芪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配合肠溶阿司匹林、胞二磷胆碱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以肠溶阿司匹林、胞二磷胆碱治疗,2组均以14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14例,显著进步13例,进步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基本治愈10例,显著进步7例,进步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腔隙性脑梗死偏瘫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闭经高胰岛素血症5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闭经高胰岛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以中药通阳益脾活血汤配合西药口服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20例仅用二甲双胍口服治疗,疗程均为3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胰岛素、血睾酮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排卵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纠正闭经患者的高胰岛素血症,对闭经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荣标 《新中医》2003,35(7):40-4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将99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9例口服赛庚啶片及雷尼替丁胶囊,治疗组50例除口服与对照组相同药物外,加服疏风解表、凉血养血中药。4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50.0%、30.6%(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100%、75.5%(P<0.01);停药2周后,治疗组及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42.0%、18.4%(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6.0%、63.3%(P<0.01);停药3月后,治疗组及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36.0%、14.3%(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4.0%、63.3%(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荨麻疹不论近、远期疗效均较单纯西药治疗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早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脉Ⅱ号胶囊和通腑醒神胶囊。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血肿吸收、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在总的生活能力状态(ADL)方面,随访3月患者,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提高阳热证出血中风中经络的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病残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潘启明  张忠 《新中医》2004,36(7):52-5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副流感病毒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2例副流感病毒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论治。结果:治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60.9%、97.8%,对照组分别为37.0%、76.1%,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副流感病毒性支气管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巧瑾  吕建刚 《新中医》2003,35(8):48-4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在西药三磷酸腺苷、辅酶A、胞二磷胆碱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肾益气、活血化瘀的中药(山楂、丹参、黄精、骨碎补、太子参、葛根、麦冬、天麻、钩藤、苍术、石菖蒲、五味子、甘草)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单纯西药治疗。结果:耳聋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6.7%,对照组为46.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耳鸣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4.0%,对照组为54.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肾益气、活血化瘀中药配合西药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较好,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6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园  彭金军  韩红军 《新中医》2006,38(3):53-5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2例,予西医保守治疗;治疗组6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中药复方大承气汤(组成:生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炒莱菔子、桃仁、赤芍)胃管注入。并子大承气汤(组成:枳实、生大黄、厚朴、芒硝)滴注灌肠。结果:总有效率、治愈率治疗组分别为90.77%、75.38%,对照组分别为71.15%、55.77%。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重症急性胰腺炎清创引流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玉东 《新中医》2002,34(10):29-30
目的:观察中西医理症急性胰腺炎清创引流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手术确诊的12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经清创引流术后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和单纯西医治疗组(对照组)2组。治疗组76例,术后在西医治疗的同时给予中药清胰汤加减,水煎灌肠或胃管注入。对照组52例,术后单纯应用与治疗组相同的西医治疗。结果:2组在切口裂开,假性胰腺囊肿形成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2组在体温,脉搏,呼吸恢复正常时间,死亡率及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5);2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清创引流术后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