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目的研究儿童外周血管畸形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83例周围血管畸形患儿实施血管内治疗.本组病例术前或术中分别诊断为:动静脉瘘23例,蔓状血管瘤32例,海绵状血管瘤28例.治疗方法:①经导管栓塞术,经导管释放弹簧圈或明胶海绵栓塞治疗;②导管栓塞术结合局部注射硬化剂治疗.结果栓塞治疗后造影证实,动静脉瘘和血管瘤均得到有效闭塞,临床症状、体征迅速改善,术后1~3年观察随访,治疗有效率100%,治愈率68.7%.无并发症.结论采用血管内治疗方法治疗儿童外周血管畸形,是一种微创而安全、疗效特别显著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干动脉瘤(CAA)血管腔内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5年12月共16例连续的CAA患者腔内介入治疗情况。11例单纯弹簧圈栓塞术,4例弹簧圈栓塞加覆膜支架植入术,1例多层裸支架植入术。术后第3、6、12个月及之后每年随访复查CTA,记录并评价围手术期和随访期临床结果指标。 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平均手术时间(91.56±39.30) min,平均住院时间(5.25±1.44) d。所有患者术后均经规律随访1~54个月,总生存率100%,CTA复查未发现弹簧圈异位、支架移位,瘤体增大、破裂或再通。 结论血管腔内治疗CAA技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AAA)腔内隔绝术EVE后迟发型远端内漏的Ⅱ期腔内治疗方法的价值.方法为3例AAA EVE 3年以后迟发型远端内漏患者进行了Ⅱ期延伸移植物置入治疗,2例经双侧股动脉切开、两侧各置入1枚延伸移植物,1例经腹膜后径路和股动脉径路完成3枚延伸移植物置入.结果 3例均应用了贯穿导丝牵张技术,延伸移植物置入完成后均将内漏消除.结论 Vanguard支架-人造血管系统的结构特点可能是导致远期远端内漏的原因;延伸移植物是治疗的有效方法.导丝牵张技术有助于手术成功并节约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忽略腔内血栓的MRA血管重建图像对评估腹主动脉瘤(AAA)腔内隔绝术(EVE)的影响.方法比较了2002年1月至10月22例行EVE治疗的AAA重建图像与水平位图像的差异.结果 22例AAA MRA水平图像中有15例(68.2%)伴腔内血栓,可准确评估瘤颈.结论发现腔内血栓对临床治疗的价值,提出了不能单纯依赖三维重建图像,应当结合水平位图像共同评估腹主动脉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PAOD),腔内支架治疗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1995年5月至2008年5月,161例PAOD患者经皮经腔内支架置入治疗。结果治疗成功率98.1%(158/161),127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术后踝肱指数(ABI )由术前平均0.35(0.11~0.58)增至0.87(0.67~1.0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3例髂动脉和25例锁骨下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后随访3~52个月,无一例临床症状复发。45例股浅动脉中、上2/3段阻塞,29例股浅动脉下1/3段和腘动脉阻塞,内支架置入治疗后6~52个月,血流保持通畅率分别为91.1%(41/45)和79.3%(23/29);9例肱动脉阻塞,支架置入治疗后随访时间超过3年,支架腔内血流均保持通畅。结论经皮经腔内支架置入治疗PAOD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充分的局部溶栓治疗,可显著提高PTA和内支架置入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周围动脉创伤性病变的介入微创治疗。方法分析13例周围动脉创伤性病变,其中骨折伴动脉损伤8例,单纯血管软组织损伤5例(其中1例为医源性)。结果动脉造影显示8例确诊为动脉损伤后血栓形成,5例出血伴假性动脉瘤。经导管动脉内溶栓,动脉瘤栓塞及支架开通等处理,12例痊愈,1例转外科手术,介入治疗成功率92.3%,未发生术后截肢、感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创伤性动脉损伤所致血栓闭塞、假性动脉瘤等,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微创有效,并发症少,临床应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报道血管内介入治疗周围型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和临床经验,探讨介入治疗策略。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血管内介入术治疗17 例周围型颅内动脉瘤(男7例,女10例,平均年龄52.1岁),1例为偶然发现的血流相关性动脉瘤,16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3例伴有脑实质内血肿,1例伴发脑室内出血,1例为偶然发现的其它部位动脉瘤破裂。动脉瘤位于小脑上动脉1例,脉络膜前动脉1例,大脑前动脉8例,小脑后下动脉4例,大脑后动脉3例。囊性动脉瘤9例,夹层动脉瘤7例,假性动脉瘤1例。所有动脉瘤均为小动脉瘤,2例梭形夹层动脉瘤缺乏明确瘤颈,15例为窄颈,其中5例体-颈比≤2,10例体-颈比>2。结果 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即刻,11例弹簧圈栓塞患者中7例囊状动脉瘤完全闭塞,1例囊状动脉瘤和2例夹层囊状动脉瘤不全闭塞,1例夹层囊状动脉瘤瘤颈残留;6例动脉瘤和载瘤动脉同时栓塞患者中5例完全闭塞,1例不全闭塞、载瘤动脉部分闭塞。术后3例出现神经功能缺损,其他患者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出院时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分为0分14例,2分1例,4分2例。术后6~9个月血管造影和临床随访显示,11例弹簧圈栓塞患者中7例动脉瘤仍保持完全闭塞,3例不全闭塞,1例瘤颈残留患者复发;6例动脉瘤和载瘤动脉同时栓塞患者中5例动脉瘤仍保持完全闭塞,1例载瘤动脉再通。末次随访显示14例保持mRS评分0分,1例保持4分不变,2例mRS评分有明显改善。结论 对于外科手术治疗较困难的周围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选择何种血管内介入治疗策略取决于动脉瘤部位、性质、形态、血管入路迂曲程度和载瘤动脉供血区功能重要程度。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研究糖尿病膝下血管病变伴重症肢体缺血的腔内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2006年3月至2010年12月应用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膝下血管病变伴重症肢体缺血63例,所有患者均有糖尿病病史,平均年龄73.2岁,男性49例,女性14例。临床症状分级(Rutherford分级标准):Ⅳ级47例(74.6%),Ⅴ级16例(25.4%)。术前患肢踝肱指数(ABI)为0.31 ± 0.17。全部63例病变均累及膝下血管,其中膝下血管单支病变9例(14.3%),复合病变(2支或以上者)54例(85.7%);合并髂股动脉病变43例(68.3%)。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92.1%(58/63),术后58例患者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无死亡病例。手术并发症率为7%(5/63),术后ABI平均为0.65 ± 0.23。随访1年的通畅率为53.1%。结论 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性膝下血管病变伴重症肢体缺血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死亡率低,可重复应用,但远期通畅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腔内覆膜支架成形及弹簧圈栓塞治疗注射毒品所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FAP)破裂出血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32例注射毒品所致FAP破裂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平均年龄36.5岁,其中男性25例(78.1%)。结果 32例患者均成功止血,血管腔内治疗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无死亡患者。其中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25例(78.1%),弹簧圈栓塞股深动脉3例(9.4%),覆膜支架+股深动脉栓塞4例(12.5%)。平均随访(17.5±11.6)个月,随访率93.8%(30/32),3年血管支架累积通畅率为90.9%,3年总体生存率为91.3%。结论   血管腔内治疗注射毒品所致FAP破裂出血安全、快速,近中期疗效良好,为急危重症患者赢得二期外科清创修复时间,二期彻底清创是控制感染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种血管腔内手段治疗颅底动脉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2004年10月至2007年5月间我院收治各类型颅底动脉损伤患者共53例,均有头颈部外伤史。主要症状为搏动性突眼和颅内血管杂音(39例)、声嘶或吞咽不适(9例)、鼻出血(5例)等;DSA检查证实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e,CCF)39例,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14例;针对上述53例患者不同的病变特点采用不同的血管腔内治疗,并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结果对53例患者56支颈内动脉进行了腔内介入治疗,采用单纯可脱球囊栓塞治疗CCF33例34支血管,可脱球囊联合弹簧圈栓塞3例,植入覆膜支架封堵CCF3例;采用单纯可脱球囊闭塞颈内动脉治疗假性动脉瘤8例,可脱球囊联合弹簧圈孤立假性动脉瘤2例,植入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治疗4例;平均随访时间9.5个月(2~25个月),85%(45/53)患者主诉症状于6个月内消失,12个月随访15%(8/53)患者遗留眼球运动受限或视力障碍。复查显示存在假性动脉瘤6例,残瘘3例,其中2例因海绵窦区的硬脑膜动静脉瘘而分别于术后第2、3个月行再次介入治疗。结论对各型颅底动脉损伤,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创伤小且安全有效。尽管存在缺陷,可脱球囊仍是治疗CCF和颈动脉假性动脉瘤的首选方法,在特殊情况下必需联合应用弹簧圈栓塞和覆膜支架植入等多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外周动脉瘤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12例外周动脉瘤(真性动脉瘤5例,假性动脉瘤7例)患者行经股动脉穿刺插管造影,之后于病变部位放置覆膜支架行腔内隔绝术。结果 12例成功进行外周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其中11例动脉瘤腔完全封闭隔绝,1例动脉瘤治疗后有内漏,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即刻造影示置入覆膜支架远端动脉均血流通畅。随访观察3 ~ 36个月,无动脉瘤复发及动脉瘤相关并发症发生,1例3个月后发生覆膜支架腔内闭塞。结论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外周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易行、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王兴华  王武  陈新国  刘丽 《工业加热》2010,(12):933-935
目的评价血管内栓塞治疗脊髓血管畸形(SCV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过去10年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32例SCVM病例。临床随访10个月~6年。临床症状随访分为完全恢复、改善、无变化和加重。结果本组病例包括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16例、髓周动静脉瘘(PMAVF)9例和髓内动静脉畸形(SAVM)7例。完全栓塞20例,部分栓塞12例,其中单纯性动脉瘤或静脉瘤栓塞4例。临床平均随访48个月,5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6例改善,8例无变化,3例加重;改善病例中2例症状复发,无出血或再出血病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SCVM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和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ViabahnTM自膨式覆膜支架腔内修复外周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TPA)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上海长征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8例外周动脉TPA患者,病变位于颈总动脉4例,椎动脉1例,锁骨下动脉1例,股浅动脉2例。依据急性和慢性TPA分类及不同原则处置,8例患者均接受ViabahnTM自膨式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术中记录造影表现、植入支架尺寸及数目、支架植入后即刻造影结果。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症状改善、瘤腔修复效果及内漏或再狭窄发生情况。结果 8例患者均成功植入ViabahnTM自膨式覆膜支架,技术成功率为100%。所有患者术后即刻造影提示瘤腔完全修复,载瘤动脉远端通畅,无对比剂内漏。术后平均随访14.3个月(6~30个月),所有患者症状消失,CTA检查提示无内漏或再狭窄发生。结论 根据分类处置原则,采用ViabahnTM自膨式覆膜支架腔内修复外周动脉TPA,具有操作微创简易、可行性好、疗效确切、兼具较好安全性的优点,可作为处理外周动脉TPA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用介入技术治疗医源性肾血管损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9例医源性肾血管损伤患者进行了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损伤原因有行肾脏穿刺活检术后5例、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2例、经皮穿刺右肾盂造瘘术后1例、肾脏肿瘤局部切除术后1例。临床表现有失血性休克7例、患侧剧烈腰痛7例、血尿8例;CT和超声波检查发现肾脏周围血肿8例。栓塞材料用微型钢丝圈7例、普通钢丝圈2例,同时用聚乙烯醇微球5例、用明胶海绵碎粒2例。结果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显示肾实质内动静脉瘘6例、假性动脉瘤2例、肾实质血管破裂对比剂外溢1例。本组9例均栓塞成功;治疗结束时复查造影显示异常血管消失,正常分支保留。7例失血症状明显者,栓塞后经给予补充血容量、失血症状迅速改善;7例剧烈腰痛者,术后2~4d腰痛消失;血尿8例,术后2~14d消失。术后原有肾功能不全加重3例、新出现肾功能不全2例,其中2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超声复查显示肾周围血肿于2~4个月逐渐吸收。随访6~78个月(平均38个月),4例死于原发疾病,5例健在、未再针对肾脏损伤进行外科或介入治疗,未再发生出血,血肌酐、尿素测定属正常范围。结论经导管选择性肾动脉分支栓塞术是治疗医源性肾脏血管损伤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