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输卵管介入再通术联合药物、臭氧灌注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整理经子宫输卵管造影诊断的369例共665条输卵管近段阻塞或通而不畅患者资料,将导管置于患侧子宫角部输卵管开口,使用导丝成功再通后跟进导管至输卵管近端,先后经导管注入复方疏通液(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 mg、糜蛋白酶4 000 u和甲硝唑200 mg溶入生理盐水10 ml)及臭氧;造影观察术后开通情况,统计开通率,随访8个月内受孕情况并作数据处理。结果 665条近段阻塞或通而不畅输卵管综合治疗后559条(84.1%)基本通畅,完全阻塞疏通率为81.1%(43/53)。随访8个月:256例患者得以宫内妊娠,其中术后4个月受孕172例,5 ~ 6个月受孕39例,7 ~ 8个月受孕13例;随访者中输卵管妊娠12例。结论 输卵管介入再通术联合药物、臭氧灌注治疗输卵管近段阻塞或通而不畅性不孕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子宫输卵管造影(HSG)和选择性输卵管造影(SSG)对输卵管阻塞有较可靠的诊断价值;SSG和经子宫颈输卵管再通术(T-FTR)有较可靠的近、远期疗效和较低的不良反应率。输卵管再通率、妊娠率等结合输卵管灌注压的测定及超声技术,可较客观全面地评价输卵管阻塞的疗效及安全性。今后研究当发展非放射技术、提高诊断准确性,提高妊娠率,减少不良反应,开展随机对照试验,统一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通液诊疗仪碘水加压法子宫输卵管造影(HSG)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03例不孕患者行HSG检查,对比剂为48%碘海醇,采用通液诊疗仪,逐渐增加子宫腔内压力,对阻塞输卵管行压力钝性疏通,疏通后行输卵管通液术。结果 子宫输卵管正常17例,子宫异常6例,80例共151条输卵管阻塞,128条获管腔再通,再通率达84.8%,其中左侧输卵管开通的平均压力为24 kPa,对比剂进入盆腔的平均压力为25.3 kPa;右侧输卵管开通的平均压力为28.4 kPa,对比剂进入盆腔的平均压力为28.6 kPa;压力达50 kPa以上仍未开通的23条。开通后手推通液阻力明显下降45例、轻度下降30例、不下降5例。术中出现静脉逆流3例,局部疼痛56例,少量阴道流血50例,无盆腔感染或输卵管穿孔发生。结论通液诊疗仪碘水加压法HSG能清楚显示子宫及输卵管通畅情况,对阻塞输卵管能有效地进行压力疏通,同时具有压力量化、简单易行、安全可控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干预方法对输卵管通而不畅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1月- 2010年10月经子宫输卵管造影证实为输卵管通而不畅186例患者。根据患者同意选择的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非介入治疗组)78例,干预方法包括通水、灌肠、中药、理疗、腹腔镜等;B组(选择性输卵管插管疏通治疗组)108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内受孕率及6个月后复查输卵管堵塞情况。逐一记录追踪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6个月后A组受孕10例,受孕率 12.82%,未孕者6个月复查造影28例48条输卵管不同程度堵塞,堵塞率31.58%;B组6个月后受孕63例,受孕率58.33%,未孕者6个月后复查造影1例1条输卵管间质部堵塞,堵塞率0.47%。两组比较,受孕率及堵塞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治疗输卵管通而不畅,B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B组干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输卵管通而不畅者需积极干预,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采用内膜下成形和(或)支架植入治疗股腘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及支架植入对术后通畅率的影响。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5月收治下肢股腘动脉闭塞患者43例(43条肢体),其中24例(非支架组)行单纯内膜下成形术,其余19例患者(支架组)在内膜下成形后一期行支架植术。术后行CTA或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部分再狭窄或闭塞病变行再次介入治疗。术后随访1 ~ 27个月。结果 术后12个月保肢率为98%(42/43),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7%(3/43),2年死亡率为7%(3/43)。随访期内22例出现再狭窄或闭塞,其中非支架组3例闭塞发生在术后1个月内;共有12条肢体行再次介入治疗。非支架组6、12和24个月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3.3% ± 7.6%、74.0% ± 9.2%和56.1% ± 13.5%;支架组分别为89.5% ± 7.0%、77.5% ± 9.9%和32.2% ± 16.6%。非支架组12、24个月的一期辅助通畅率分别为90.9% ± 6.1%和64.2% ± 14.7%;支架组分别为94.4% ± 5.4%和39.0% ± 15.9%);支架组和非支架组整体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远端血管通畅数目、股腘动脉闭塞类型和吸烟史对内膜下成形术后2年内一期通畅率有显著影响(r = -4.417,2.502,3.115; S χ =1.627,0.955,1.523;P = 0.007,0.009,0.041)。结论 内膜下成形术后不必常规行支架植入;支架植入不会改善术后2年期内的通畅率; 2年期内通畅率与周围血管条件密切相关,吸烟也对预后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最佳受孕时机。方法 选择山东淄博市妇婴保健院收治输卵管不通的不孕患者635例950条输卵管行介入再通,对术后不同受孕时机进行比较。结果 成功介入再通后受孕率1 ~ 4个月组与5 ~ 8个月组、9 ~ 12个月组有明显差异(χ2 = 82.629, P < 0.05、 χ2 = 170.08, P < 0.05),以后逐渐递减,5 ~ 8个月组与9 ~ 12个月组则无明显差异(χ2 = 24.297, P﹥0.05)。前6个月受孕率明显高于后6个月(χ2 = 154.51, P﹤0.05)。前4个月输卵管妊娠率较高,以后逐渐递减,半年后明显降低。结论 成功介入再通后4个月内为最佳受孕时机,我们主张前半年积极采取受孕措施创造受孕机会。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应用暂时性可回收贲门覆膜支架(TRC CS)治疗犬贲门失迟缓症模型的有效性并探讨理想的回收时间。方法 84条贲门失弛缓症模型犬随机分为7组(每组12条):对照组(CG;无支架置入)、标准支架置入组(NSCG;标准食管支架)和5组治疗组(TGs)置入(TRC CS)。NSCG支架置入后4 d取出,5组TGs支架分别在4 d(4 d TG)、2周(2 w TG)、1个月(1 m TG)、3个月(3 m TG)和6 个月(6 m TG)取出。支架置入前、支架取出后和1周,1、3和6个月随访时分别行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LESP)测试和时间 钡餐检查进行疗效评价。NSCG和4 d TG组在每个随访点各处死3条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价支架置入后的炎症反应。结果 支架置入和取出以及随访过程中所有犬均能很好耐受。在6个月随访结束时,2 w TG和1 m TG组表现出较低的支架移位率(n = 2),而NSCG和3 m TG组各有4只犬支架移位,6 m TG组有6只犬支架移位。与建模后相比,2 w TG和1m TG组的LESP(P < 0.05)和钡餐高度(P = 0.014 4和0.040 9)都有明显的改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抗α 平滑肌动蛋白抗原免疫组化染色提示NSCG和4 d TG组在各不同随访点的炎症反应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TRC CS置入可以有效治疗犬贲门失迟缓症模型。LESP和时间 钡餐检查提示理想的支架回收时间在2周 ~ 1个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选择性输卵管造影(SSG)及再通术(FTR)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15例不孕症患者行子宫输卵管造影(HSG)、SSG和FTR,术后辅以抗感染、通液和物理治疗。结果插管成功率92.8%,疏通成功率90.2%,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年,宫内受孕98例,达51.3%。结论介入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操作简便、诊断准确、并发症少,是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PAOD),腔内支架治疗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1995年5月至2008年5月,161例PAOD患者经皮经腔内支架置入治疗。结果治疗成功率98.1%(158/161),127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术后踝肱指数(ABI )由术前平均0.35(0.11~0.58)增至0.87(0.67~1.0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3例髂动脉和25例锁骨下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后随访3~52个月,无一例临床症状复发。45例股浅动脉中、上2/3段阻塞,29例股浅动脉下1/3段和腘动脉阻塞,内支架置入治疗后6~52个月,血流保持通畅率分别为91.1%(41/45)和79.3%(23/29);9例肱动脉阻塞,支架置入治疗后随访时间超过3年,支架腔内血流均保持通畅。结论经皮经腔内支架置入治疗PAOD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充分的局部溶栓治疗,可显著提高PTA和内支架置入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和评价经皮肝穿刺入路肝静脉腔内成形(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recanalization and angioplasty of hepatic vein,PTRAHV)治疗肝静脉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可行性和中远期疗效。方法自1996年9月至2006年10月收治单纯肝静脉阻塞型及肝静脉阻塞伴有下腔静脉阻塞型BCS患者101例,在PTRAHV前后经导管测定患者肝静脉压力,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并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彩超测量门静脉内径、平均流速和血流方向等,计算对比血流量,随访观察受干预血管的通畅率。结果技术成功率91.1%(92/101)。术中急性肝静脉血栓形成3例,术后发生肝穿刺道出血2例,肝包膜下血肿1例,肺栓塞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未发生致死性并发症。随访74例,术后6个月门静脉平均流速和血流量参数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1年和2年的受干预血管的初始再通率分别为83.8%(62/74)、78.4%(58/74)和76.5%(39/51),其辅助再通率分别为94.6%(70/74)、91.9%(68/74)和84.3%(43/51)。结论采用PTRAHV技术治疗膜性或节段性肝静脉型BCS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其中远期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