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术后发生内固定断裂、骨折不愈合及延期愈合的危险因素,并分析防治对策.方法 分析使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151例.其中86例在微创的基础上使用锁定加压钢板,结合普通螺钉进行骨块间及骨折端加压(治疗组),65例末做骨块间加压、骨折端加压(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无内固定失败,对照组出现5例内固定失败,经统计学分析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随访3个月治疗组骨折愈合率为89.5%,对照组为18.5%;随访6个月治疗组骨折愈合率为100%,对照组为87.7%;随访10个月治疗组骨折愈合率为100%,对照组为92.3%.结论 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术中采用微创、结合普通螺钉进行骨块间及骨折端加压的手术治疗方法,充分体现了生物力学和生物学上的优点,符合骨折治疗的最终目的 .  相似文献   

2.
在临床实践中,固定钢板常被放置于优势肌群的对侧,这样可使骨折断端获得最为适宜的压应力分布 (张力带固定原则 )。然而,由于受到解剖和外科因素的某些制约,上述原则又往往难以遵循。 在一个为期 8周的体内对照研究中,作者将 16只绵羊分为 4组,分别按照统一标准斜行截断胫骨,根据张力带设计,制作钢板固定模型 (选择轮廓塑形钢板或桥式过弯钢板,骨折块间使用或不使用拉力螺钉固定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采用踏板式应变仪记录不同步速时的钢板表面张力。每隔一定时间,进行 X线检查,以评价骨折的稳定程度。同时,通过多色连续标记和显微放射成像技术,进一步观察骨折的愈合过程。据此,钢板张力与骨折愈合之间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和 (或 )相互作用被阐明。 选择过弯钢板结合骨折断端拉力螺钉固定,可使内置物在弯曲应变下的负荷水平减少到最低限度。无论采用何种钢板固定,拉力螺钉均可降低钢板的表面应力。当单独使用直钢板并违背张力带原则时,钢板表面所承受的弯折及扭转应力最大。 本实验骨折一期愈合者,仅见于塑形钢板合用拉力螺钉组。过弯钢板与拉力螺钉联合应用时只能提供相对的稳定。在骨与钢板之间预留一狭窄的间隙有利于获得“动力加压”,这是因为当应力造成钢板下骨质吸收并出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桥接式植骨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5—2019-05采用改良髂骨块桥接式植骨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27例下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于骨折两端正常骨质并横跨骨折端设计一个长方形骨槽,两端长度各为2~3 cm,宽度为骨干周径的1/5~1/4(不超过1/4),两侧凿开的骨槽基本等宽、等长,同时打通髓腔,将3层皮质骨髂骨块松质骨面朝向髓腔,横跨骨折端卡压进两侧骨槽,周围填充松质骨及皮质骨粒,置入1块锁定钢板加压固定。结果 27例均获得至少12个月随访,随访时间(16.5±1.2)个月。术后3个月摄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骨折断端出现骨桥样骨连接,术后8个月20例出现类骨板样骨愈合,其余患者在1年后愈合。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骨折愈合时间(8.8±1.4)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髋、膝、踝关节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91.2±1.2)分,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为(92.5±2.0)分,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为(97.2±1.3)分。结论桥接式植骨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是治疗下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捆扎带合并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进行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在含有假体的股骨近折端用锁定螺钉作单侧骨皮质固定,不含假体的股骨远折端作双侧骨皮质螺钉固定,同时在包含假体的骨折端两侧利用捆扎带将股骨及钢板同时捆扎固定,自体骨或异体骨植骨。对假体不稳的患者在骨折复位后行假体翻修术。结果术后患者可早期起床运动:随访5个月~3年,骨折未见移位,7例假体周围骨折均获得愈合,髋关节功能得到恢复。假体未见松动。结论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大多为长螺旋型骨折,捆扎带合并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简单有效,固定效果确切,根据骨缺损情况辅以植骨,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法对动力加压钢板(DCP)置于前外侧和后侧,使用和不使用拉力螺钉固定肱骨中下段螺旋形骨折进行生物力学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分别建立前外侧动力加压钢板(A1)、后侧动力加压钢板(B1)、前外侧拉力螺钉加动力加压钢板(A2)、后侧拉力螺钉加动力加压钢板(B2)固定肱骨中下段螺旋形骨折的有限元模型。应用有限元分析法在相同加载和约束条件下模拟轴向压缩、逆时针扭转和三点弯曲三种工况,评价各组内固定最大应力、骨折块最大位移、骨折断端应力分布和最大位移等指标。[结果]在压缩和弯曲工况下,前外侧较后侧内固定物最大应力及骨折块最大位移较大,扭转工况则相反。使用较不使用拉力螺钉在三种工况内固定物的最大应力值小,且分布均匀。压缩工况下,使用拉力螺钉较不使用骨折块的最大位移值较大,弯曲和扭转工况,最大位移值则较小。各组模型骨折断端应力分布基本相似,加用拉力螺钉可减小骨折面最大位移。[结论]动力加压钢板置于后侧在轴向压缩和弯曲时稳定性更强,置于前外侧抗扭转能力更具优势;使用拉力螺钉更有利于骨折愈合,可增强扭转和弯曲时的稳定性,但会降低压缩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正确掌握锁定钢板的理念与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骨折的治疗经历了几个标志性阶段。50年前,Müller提出AO加压钢板固定骨折以获得绝对稳定,这曾成为骨折手术治疗的“金标准”。20世纪80年代交锁髓内钉的问世为长骨干骨折的治疗开辟了新前景,因其能提供相对稳定,允许大量骨痂形成,从而加速了骨折愈合。Perren和Tepic于20世纪90年代初推出角稳定锁定螺钉,其出现使钉板系统[如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ty system,LISS)]能与骨面保持一定距离,不干扰骨膜及皮质的血运,从而达到生物学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诱导活性材料植骨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骨不连的疗效。方法:13例肱骨干骨折骨不连患者均采用锁定加压钢板联合植入骨诱导活性材料治疗,按照Neer评分标准,根据术后X线片及肩肘关节功能判定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1年,愈合率达100%,优良率92.3%,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锁定加压钢板联合骨诱导活性材料治疗肱骨干骨折骨不连具有创伤小、固定稳定、骨折愈合率高、关节功能影响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诱导活性材料植骨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骨不连的疗效.方法:13例肱骨干骨折骨不连患者均采用锁定加压钢板联合植入骨诱导活性材料治疗,按照Neer评分标准,根据术后X线片及肩肘关节功能判定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1年,愈合率达100%,优良率92.3%,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锁定加压钢板联合骨诱导活性材料治疗肱骨干骨折骨不连具有创伤小、固定稳定、骨折愈合率高、关节功能影响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四肢长骨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5例四肢长骨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结合骨移植治疗。结果本组35例获随访6~3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10~16个月,30例术后1.5~2年取出钢板,未发生再骨折。结论锁定加压钢板结合骨移植是治疗四肢长骨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治疗的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愈合8例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 8例获随访12~24个月,无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至末次随访骨折均愈合,肩、肘关节功能良好。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是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愈合的有效办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中的盲点及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根据骨骼结构、生物力学和材料结构力学特点,采用拉力螺钉骨折断端加压、固定粉碎骨折块及腓骨钢板固定等方法治疗119例患者.[结果]101例患者骨折愈合返院取出内固定物,参照Johner-Wruhs评定标准:优79.45%,良10.63%,差9.92%,优良率90.08%,4例因皮瓣肌肉感染发生坏死形成窦道骨不愈合,3例因骨缺损致骨延迟愈合.[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采用拉力螺钉骨折断端加压、固定粉碎骨折块及腓骨钢板固定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27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必要时植骨.结果 27例均获得随访,时间5~17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按照改良McBride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评定疗效:优19例,良6例,可2例.结论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具有比普通钢板更好的力学稳定性,尤其对不稳定及骨质疏松患者,允许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附加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锁定钢板经皮微创技术,骨折断端附近与钢板成角一侧置入拉力螺钉对18例胫骨骨折进行复位固定治疗。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结果除2例失访外,16例骨折均骨折复位力线良好、顺利愈合,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运用经皮微创技术锁定钢板中骨折端附近与钢板成角侧置入拉力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进一步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远端锁定钢板治疗V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股骨假体周围骨折Vncouver B1型17例,采用切开复位,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骨折远端用双侧骨皮质锁定螺钉固定,髓内假体部分用单侧骨皮质锁定螺钉固定,对于骨缺损较大者予以自体髂骨植骨处理.结果 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4.8个月,未出现畸形愈合及骨不连,无假体松动,患者术前术后Harris评分无明显差别.结论 应用股骨远端锁定钢板治疗V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简单有效,固定效果好,据骨缺损情况予以植骨,可获得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MIP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闭合复位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治疗57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12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时间3~10个月。无感染、螺钉松动、骨折不愈合及畸形愈合等并发症。疗效按Mazuretal评定方法评价:优35例,良21例,可1例。结论 MIP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固定可靠,切口小,愈合良好,术后恢复快,可早期功能锻炼,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普通螺钉简单改制成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995年1月~2002年12月采用改制的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25例,其中延迟愈合17例,骨不连接、假关节形成8例。将普通的皮质骨螺钉去掉部分螺纹后,使之变成具有加压作用的螺钉,通过简单的手术器械将其拧入复位后的舟骨内,对舟骨断端加压固定。结果19例获得随访,时间1~6年(平均3年),14例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7个月,腕关节活动范围在106°~128°之间;3例未愈合,2例舟骨近端塌陷变形。结论改制加压螺钉治疗腕舟骨骨折具有对骨折端有加压作用、固定稳固、可经关节面置入、对关节干扰小、材料易取及操作简单等优点,是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围关节胫骨近端锁定钢板系统手术技术(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塑解剖型钢板在贴合骨体方面不需或略需预弯,并有助于干骺部及骨干部复位。低位型钢板不易撞碰软组织。钢板可用于控制中度骨折的骨折片。3.5mm胫骨近端外侧锁定钢板有各种长度,有6~16孔可供选择。5.5mm钢板有4~14孔可供选择。双重加压槽可配合围关节钢板螺钉、常规不锈钢螺钉,并可做两方面的加压。最末一个骨干钢板孔用来容纳张力装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空心加压螺钉联合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距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3月~2010年8月,应用空心加压螺钉联合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24例闭合距骨颈骨折患者,男15例,女9例;年龄19~52岁,平均35.3岁。所有患者均采取双入路。观察术后骨折复位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功能情况。结果:24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年,平均2.7年。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23例患者距骨骨折获得愈合,1例患者出现骨折不愈合。未出现切口感染、皮肤坏死、以及骨折不愈合等术后并发症。发生创伤性踝关节炎2例,距骨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3例,按Hawkins疗效评价标准:优11例,良8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79.2%。结论:空心加压螺钉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可使骨折固定更加坚固,骨折可获得解剖复位,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治疗效果满意,是治疗距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断裂原因及再手术处理原则.方法 分析12例长骨骨折初次手术应用锁定钢板后出现钢板断裂原因.再手术时11例选用普通加压钢板或有限接触钢板及自体髂骨植骨(其中9例加用同种异体骨植骨),1例肱骨干骨折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采用定制锁定钢板和窄形加压钢板结合自体髂骨植骨.结果 钢板断裂原因除适应证选择不当、违反锁定钢板操作原则外,还与术后功能锻炼及康复训练不当有关.12例均获随访,时间9~48(12±3.5)个月.骨折均临床愈合,愈合时间4~6.5(5.0±1.3)个月.无钢板再断裂及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 锁定钢板的应用除合理选择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遵循BO原则外,还需规范康复锻炼.再手术可选用交锁髓内钉或普通加压钢板加自体髂骨植骨,慎选普通锁定钢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带锁髓内钉辅以锁定钢板加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钢板固定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股骨干骨折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后不愈合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钉辅助侧方锁定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治疗。结果 33例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结论采用带锁髓内钉辅以锁定钢板加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钢板固定术后骨不连,固定稳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术后膝关节可早期功能锻炼,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