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稀有气体同位素特征及气源示踪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文汇  孙明良  徐永昌 《科学通报》2001,46(22):1902-1905
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天然气中的He,Ar,Kr和Xe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并探索应用重稀有气体(Kr,Xe)同位素探讨了中部气田天然气地球化学和气源对比问题,天然气中重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特别是Xe同位素组成也显示出中部气田天然气两源复合特征,气田的东北部与西南部的气体来源有一定差异,总体上,下古生界气源对西南部比东北部贡献大,两类气体在重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及其与Ar同位素组成的关系中均有一定体现。因此,轻、重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的综合研究,可以为气源对比和追壳提供更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一氧化氮与亚稳态稀有气体原子的激发传能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于化忠 《科学通报》1994,39(17):1575-1575
双原子分子NO是大气化学和环境化学中重要的氮的氧化物,研究它的反应、传能以及解离等过程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目前有关一氧化氮分子动力学研究的报道集中在NO分子和能量较低的亚稳态分子CO(a),N_2(A)等的E-E传能过程.由于亚稳态稀有气体原子He(2~3S),Ne(~3P_(0.2)),Ar(~3P_(0.2))等的能量都远远超过NO的电离能,反应中电离和解离通道是  相似文献   

3.
稀有气体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很少,并且不容易和其他物质作用,因此发现它们是一件很困难的事。稀有气体的发现前后共经历了一个多世纪,整个过程既曲折又有趣。发现氩在地球上,人类首先发现的稀有气体是氩。早在1785年之前就已经发现了氢的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在空气中通入过量的氧气,用放电法使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然后用碱溶液吸收它,剩余的氧再用红热的铜除去。但即使把所有的氮气和氧气都除去了,仍然存在着少量的残余气体。  相似文献   

4.
我国东北部幔源包体中稀有气体丰度和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徐胜  刘丛强 《科学通报》2002,47(2):141-146
报道了辽宁宽甸、吉林辉南和河北汉诺坝新生代玄武岩中幔源包体的稀有气体丰度和同位素组成。与大洋中脊玄武岩(MORB)和其他地区相比,我国东北部幔源包体具有较低的稀有气体丰度、类似或低于MORB的^3He/^4He比值、低于MORB的^40Ar/^36Ar比值、类似大气的^38Ar/^36Ar和Ne-Kr-Xe同位素组成等特征。这些结果表明我国东北部岩石圈地幔的不均一性,即存在类似于宽甸的亏损地幔和类似于辉南地区的富集地幔。3个地区低^40Ar/^36Ar比值可能暗示着岩石圈地幔中随板志消减而加入了大气稀有气体成分。  相似文献   

5.
铈异常——一个寻迹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变化的化学示踪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吴明清 《科学通报》1992,37(3):242-242
稀土元素是一个具有特殊地球化学性能的元素家族,它们在地质作用过程中往往相互共生,并特征地反映了各原始来源物质的本性,为此,人们常常利用稀土元素组成模式来探寻各种不同地质体的物质来源。然而由于在这个元素族中存在着两个特殊成员:变价元素铈和铕,在沉积作用过程中,稀土组成的变化又或多或少地打上了沉积环境的烙印,因而有可能利用这两个元素的某些地球化学参数来探讨古沉积环境。本文所要讨论的正是利用海相沉积地  相似文献   

6.
王壮凌 《科学之友》2007,(23):30-31
稀有气体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很少,并且不容易和其他物质作用,因此发现它们是一件很困难的事.稀有气体的发现前后共经历了一个多世纪,整个过程既曲折又有趣.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部裂谷系地幔脱气的氦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杜建国 《科学通报》1994,39(9):813-813
大气中发现的放射性成因(~40)Ar和(~4)He被认为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如铀、钍等)自然衰变的产物经地球脱气进入大气圈的.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及其相对比值是地球脱气理论和地幔地球化学演化很重要的地球化学指标,据此提出了地球脱气的连续性模式和突变性模式.地球脱气在时间上有突变性,在地理位置或大地构造位置上具不均匀性.大陆裂谷、大洋中脊、火山岛孤是地球脱气通量最大的地带.地球裂谷带不仅有大量挥发分从地球深部向外逃逸,而且有大量地球深部岩浆和热向上逸出.本文根据三十多个氦同位素数据和其他地球化学、地质学资料来讨论中国东部大陆裂谷地幔的脱气.  相似文献   

8.
橄榄岩包体的结构反映了上地幔的变形历史,其地球化学组成则记录了地幔所经历的亏损和富集过程以及亚固相再平衡过程,而已有的工作通常只强调其中的某一方面.事实上,上地幔的各种地质作用是橄榄岩结构和化学组成之间形成特殊关系的控制因素.因此,综合考察橄榄岩结构和地球化学性质能更好地剖析和反演上地慢的演化历史.为此,我们对产于吉林汪清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的尖晶石橄榄岩包体进行了研究.所研究的包体结构类型包括原生粗粒结构(颗粒直径>4mm)、介于粗粒和残斑结构之间的过渡型结构以及等粒变晶结构(约1mm).工作中首先随机挑出20个样品进行了详细的电子探针分析,然后再对其中的10个样品进行了全岩主量元素成分、单斜辉石稀土元素(REE)含量和Sr-Nd同位素分析.表1列出了所分析样品的主要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山东昌乐玄武岩内刚玉巨晶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玄武岩内刚玉巨晶中的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 国内外文献均未有报道. 对山东昌乐新生代玄武岩内刚玉巨晶研究显示, 其3He/4He为1.13~7.37 Ra, 介于大气比值和MORB比值之间; 20Ne/22Ne为9.67~10.75, 21Ne/22Ne为0.0280~0.0372, 在20Ne/22Ne-21Ne/22Ne图解中投影点沿MFL线和大气比值至MORB比值线分布; 38Ar/36Ar为0.177~0.194, 总体高于大气比值, 40Ar/36Ar为280.9~404.2, 近大气比值但略高; 128~136Xe/132Xe普遍高于大气比值, 其中129Xe明显较大气过剩. 总体看, 刚玉与该区地幔包体、辉石及歪长石巨晶矿物内的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 与中国东部许多地区发育的幔源包体和巨晶矿物的He和Ar同位素组成也很相似. 个别刚玉较其他样品具有异常稀有气体同位素比值, 认为它曾长期暴露地表受宇宙射线作用所致. 刚玉中的稀有气体继承自其形成环境中的流体, 这种流体代表着俯冲板块脱出的流体与地幔发生混染/交代作用后的一种“地幔流体”. 刚玉中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不具壳源比值特征, 刚玉矿物氧同位素组成也未反映出有壳源物质加入, 因此, 研究区刚玉巨晶可能是从幔源岩浆演化出的碱性熔体中直接结晶形成, 壳源物质的贡献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傅淑芬 《科学通报》1978,23(12):727-727
自从1975年Velazco等人提出在稀有气体单卤化物准分子体系中获得激光振荡的可能性以来,这方面研究工作发展很快。稀有气体单卤化物准分子激光器是目前极活跃的激光研究课题之一。本文报道了以快放电方式激励的XeF、XeCl、XeBr、KrF准分子激光器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5月23~27日,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IODP中国办公室联合举办为期5天的"地球系统史"讲习班.由美国罗格斯大学的Paul Falkowski教授主讲,涉及星球形成与元素演化、生命的化学组成和复杂性演化、地球宜居性变化、人类智力演化及其对地球改造能力等内容.来自39个单位(包括香港和海外)的地质、生物、行星等学科领域的150余位研究人员和学生参加了讲习班.  相似文献   

12.
徐义刚 《科学通报》1997,42(18):1981-1985
<正>橄榄岩包体的结构反映了上地幔的变形历史,其地球化学组成则记录了地幔所经历的亏损和富集过程以及亚固相再平衡过程,而已有的工作通常只强调其中的某一方面.事实上,上地幔的各种地质作用是橄榄岩结构和化学组成之间形成特殊关系的控制因素.因此,综合考察橄榄岩结构和地球化学性质能更好地剖析和反演上地慢的演化历史.为此,我们对产于吉林汪清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的尖晶石橄榄岩包体进行了研究.所研究的包体结构类型包括原生粗粒结构(颗粒直径>4mm)、介于粗粒和残斑结构之间的过渡型结构以及等粒变晶结构(约1mm).工作中首先随机挑出20个样品进行了详细的电子探针分析,然后再对其中的10个样品进行了全岩主量元素成分、单斜辉石稀土元素(REE)含量和Sr-Nd同位素分析.表1列出了所分析样品的主要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是当今世界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地质科学作为一门探索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分支,面对当今资源危机、环境恶化等重大社会挑战,必须为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减轻和整治地质灾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知识储备和决策依据.地质学家只有不断对岩石圈及其他层圈的组成、演化及地质作用过程,矿产资源、能源的成因及聚集规律,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防治,全球变化的地质记录和环境变迁等,获得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才能担负起当代地质科学的这个重大任务.在研究过程中,地质科学…  相似文献   

14.
刘武旭 《科学通报》1992,37(7):631-631
详细的地质填图工作(房立民等,1991,出版中),揭示出冀东三屯营地区约500 km~2的变质杂岩,由80%以上的中酸性成分的片麻岩所组成。根据接触关系、构造变形特征和地球化学组成,进一步划分出片麻岩的三个组成部分,分别是早期的三屯营片麻岩、晚些时候的小关庄片麻岩和秋花峪片麻岩。三屯营片麻岩不显示不相容元素的亏损(除U和Th外),另二片  相似文献   

15.
大陆地壳磁性结构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庆生  ()高山  ()郑建平 《科学通报》1998,43(12):1246-1252
评述了大陆地壳磁性结构与地壳构造、变质相、物质组成、下地壳与壳-幔交换等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应用岩石磁学与矿物磁学的基本理论,提出了一步研究的建议。强调建立创造的地质思维,加强重、磁、电、震与深部地质过程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将大陆地壳的磁性结构与密度结构、电性结构、速度结构、热结构及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的相互关系作为一个深部地质系统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王兆熊 《科学通报》1962,7(8):23-23
目前世界各国的煤炭化学产品,主要是通过高温炼焦、低温干馏等工艺过程而得到的。化学产品对于它们只是生产上的“副产物”,数量极为有限,而且化学产品质量组成也受到煤炭热加工工艺条件的不利的影响,分解得到的很多化合物,还来不及回收  相似文献   

17.
方涛 《科学通报》1994,39(21):1982-1982
白云鄂博矿床位于内蒙古中部,是世界著名的铁、铌、稀土超大型矿床,一直为国内外地质界所瞩目,随着地质工作的深入开展,对矿床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但在矿床成因、成矿时代等问题上仍有很大的分歧.以往人们对矿区白云岩和铁矿物的氧、碳同位素组成做过一些工作,本文试图从稀土氟碳酸盐矿物碳、氧同位素组成这样一个新的角度,对矿床形成过程做一些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N-TIMS法测定盘石山橄榄岩包体的Os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孙卫东 《科学通报》1997,42(21):2310-2313
Re,Os是亲铁元素,在壳-幔分异过程中,由于Os是相容元素,Re为中等不相容元素,因此Re-Os同位素体系可以提供主要由亲石元素构成的Rb-Sr,Sm-Nd和U-Th-Pb同位素体系所不能给出的重要信息。1991年Volkening等首次应用负热电离质谱(N-TIMS)分析技术进行地质样品的超低含量(10~(-9)~10~(-12))Re-Os同位素测定,揭开了Re-Os同位素体系研究的新篇章,使之成为90年代国际地球化学前沿领域的研究热点,但目前国内尚未见用N-TIMS法测定地质样品中Os同位素组成的报道。本文利用负离子热电离质谱(N-TIMS)法测定了江苏省六合县盘石山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包体的Os同位素组成,并对其地球化学意义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地质绝对年龄研究与地质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璞 《科学通报》1962,7(10):16-16
一地质科学中的时间因素与地质绝对年龄测定的重要性地质科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于揭露组成地壳的物质在地质发展过程中的运动规律。大量的资料说明了无论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这些物质在地壳中的分布都是不均一的,存在状态也不一致。这些特点标志着地质发展的阶段性。精确测定地质发展阶段的  相似文献   

20.
徐兴华  陈伟中  梁越  徐俊峰 《科学通报》2007,52(11):1237-1241
基于一系列声致发光光谱的测量, 研究了单泡声致发光和多泡声致发光的线状光谱的参数相关性, 探索声致发光中线状光谱的一般变化规律. 实验发现, 单泡声致发光的OH*谱线、Na谱线以及稀有气体谱线等的相对强度均与声场的驱动声压以及溶液中的稀有气体含量相关. 驱动声压越小, 溶液中的稀有气体含量越高, 线状光谱在总光谱中所占比例就越大. 多泡声致发光中的线状光谱的参数相关性与单泡声致发光中的相同. 声致发光中出现线状光谱可能是泡内温度较低的体现. 单泡和多泡声致发光的光谱具有相同的特征, 以往实验中所表现出来的区别可能来自于两者泡内温度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