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肌少-骨质疏松症"(sarco-osteoporosis,SO)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骨组织标本中miRNA差异表达谱,并对差异显著的miRNA进行生物信息分析.方法 运用Illumina Hiseq 2500测序技术筛查2017年至2019年期间福建省老年医院...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骨质疏松症(OP)"与"肌少-骨质疏松症(SO)"研究对象的骨组织样品进行蛋白定量检测、蛋白差异分析及差异蛋白功能富集分析,旨在筛选与鉴定出调控SO发生发展的差异蛋白.方法 共收集6例SO与OP患者骨组织样品,采用Label-free定量蛋白质组技术进行鉴定与筛选;在基因本体论(GO)生物学资源库、蛋白互作网...  相似文献   

3.
目的 借助CiteSpace软件对近15年肌少-骨质疏松症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 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搜索来源,利用CiteSpace V.5.6 R2可视化分析软件对近15年肌少-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探讨相关研究的作者、国家/机构分布、期刊分布状况及对关键...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和肌少症作为增龄性骨骼肌肉疾病,与一系列不良身体和代谢结果相关,两者共存将形成肌少-骨质疏松症,有学者称之为21世纪的老年病巨头。肌少-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多病因的进行性疾病,其病理生理机制可能与衰老导致的遗传、机械、内分泌紊乱相关,出现肌肉或骨骼问题的患者均应进行全面的筛查与评估以及早进行运动锻炼、营养支持、药物治疗等干预,以降低共病状态下的众多负面影响。目前对于肌少-骨质疏松症研究才刚刚起步,对新的综合征的认识还需更多探索和思考,“肌为骨用、肌骨并重”应是肌肉骨骼疾病研究和发展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探讨骨质疏松症与肌少症的关系。方法通过7个大型疾病数据库(CTD、Disgenet、TTD、OMIM、GeneC ards、Drugbank、KEGG数据库)对骨质疏松症和肌少症的相关基因进行分析筛选,并对筛选结果进行基因GO富集分析以及KEGG通路分析,利用STRING网站对骨质疏松症与肌少症共同靶点基因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并进行基因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通过疾病数据库筛选分别选出与骨质疏松症和肌少症相关基因1 782个、429个。通过基因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骨质疏松症与肌少症相关通路集中在PI3K-Akt、Longevity调控、FoxO、AGE-RAGE、HIF-1、AMPK、JAK-STAT、MAPK、Insulin、TNF以及Apoptosis过程。结论骨质疏松症与肌少症均为复杂代谢性疾病,涵盖众多差异表达基因,但两种疾病发病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高度重合的差异基因表达,其可同时对两种疾病进行调控作用。这提示骨质疏松症与肌少症之间发病机制存在密切关联,共同靶点基因可作为同时干预两种疾病的治疗目标。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剧,肌少-骨质疏松症这类肌骨协同退变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给社会医疗带来巨大负担。为了深入研究肌少-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机制并研制有效的临床药物,构建切实有效的肌少-骨质疏松症实验动物模型至关重要。笔者综述了5种肌少-骨质疏松症模型的研究进展,即衰老肌少-骨质疏松症模型、去势肌少-骨质疏松症模型、化学诱导肌少-骨质疏松症模型、废用肌少-骨质疏松症模型以及基因肌少-骨质疏松症模型。深入探究了不同模型的研究进展、特点及应用范围,并简述了模型的评价方法,为后期肌少-骨质疏松症病理机制及临床药物的研究提供合理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肌少-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和前沿研究难题。目前仍存在对肌少-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知晓率低、重视不够、诊断治疗方法单一、管理不完善等实际问题。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组织专家编写《肌少-骨质疏松症专家共识》,为肌少-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疗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共识论述了肌少-骨质疏松症是肌少症和骨质疏松症并存的退行性代谢综合征,有共同的发病基础,诊断标准应是骨质疏松症与肌少症并存,预防比治疗更重要。肌少-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目标是改善肌量、肌力、身体平衡、骨量和骨质量,避免出现跌倒和骨折。肌少-骨质疏松症的管理应肌骨并重,综合诊断、规范治疗,医患合作,建立科学评估、定期随访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去势联合腹腔注射地塞米松法建立大鼠肌少-骨质疏松症模型并确定本病的评价指标。方法将40只6月龄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假手术+地米组、去势组、去势+地米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假手术+地米组大鼠行假手术,去势组、去势+地米组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一周,假手术+地米组、去势+地米组大鼠腹腔注射地塞米松,连续二周。造模后3个月,各组大鼠分别进行抓力测定、全身和股骨全段骨密度测定、骨骼肌质量指数和相对骨骼肌质量指数测定、股骨远端骨微结构测定等,并探讨本病的评价指标。结果①与假手术组相比,假手术+地米组大鼠前肢抓力、骨骼肌质量指数和相对骨骼肌质量指数明显降低。②与假手术组相比,去势组和去势+地米组大鼠前肢抓力、骨骼肌质量指数和相对骨骼肌质量指数明显降低,全身骨密度、股骨全段骨密度、股骨远端骨体积分数、骨表面密度和骨小梁数明显下降,骨小梁分离度明显提高。③与去势组相比,去势+地米组大鼠前肢抓力有下降趋势、骨骼肌质量指数和相对骨骼肌质量指数明显降低。结论去势联合腹腔注射地塞米松法可以建立肌少-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这种复合造模法具有造模周期短、模型稳定、可操作性强、成本低等优点。大鼠前肢抓力、骨骼肌质量指数和相对骨骼肌质量指数、全身骨密度和股骨骨密度、股骨远端骨微结构等指标可以作为本病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与增龄有关的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正在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其中,肌少-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中常见的肌骨协同退变疾病,易导致老年人跌倒、骨折、甚至不同程度的残疾。近年来,不断有证据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骨骼和肌肉的基因表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本文通过梳理lncRNAs在肌少-骨质疏松症中的调控作用和最新发现,探讨lncRNAs有望成为未来诊治肌少-骨质疏松症的新靶点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肌少-骨质疏松症是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症并存的一种老年综合征。肌少-骨质疏松症因社会老龄化进程不断加深成为老年人健康的巨大威胁。目前强有力的证据指出特定饮食干预措施对防治肌少-骨质疏松症有着有益的功效,其中蛋白质、氨基酸和肌酸是这方面研究较多的营养素,与蛋白质、氨基酸相比,对肌酸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该综述旨在总结最近关于肌酸补充作为辅助治疗在防治肌少-骨质疏松症方面的应用研究结果,初步阐述肌酸在骨、肌肉和脂肪的作用。该文为研究肌酸对骨、肌肉和脂肪的作用机理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同时也为防治肌少-骨质疏松症提供新的临床思路。尽管目前服用肌酸对骨、肌肉作用观点不一,但充分证据表明补充适量的肌酸有助于防治肌少-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分析骨质疏松患者基因多态性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通过GEO数据库获取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与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ve, IDD)的基因表达谱数据,分析两者的差异基因并取交集,再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PPI网络,根据度值筛选出关键基因,并分析其与OP和IDD之间的关系。最后利用DAVID数据库分析关键基因在OP和IDD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生物功能和信号通路。结果 在OP与IDD的发生发展中共有205个交集基因,其中UBC、YWHAZ、TP53、CUL3、NTRK1、BRCA1、Mcm2、ESR1为关键基因。GO功能分析与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与OP和IDD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的生物学过程主要涉及蛋白质-DNA复合物组合、蛋白质-DNA复合物亚基组织、蛋白质去泛素化、蛋白质小分子修饰、染色体组织的调控等,主要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泛素介导的蛋白质水解、线粒体自噬、影响细胞周期及凋亡相关通路、神经营养素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等。结论 OP与IDD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E1)实验组(MC3-E1-in)与对照组(MC3-E1-NC-in)的蛋白质组学差异水平,以初步探究miR-381-3p所介导的靶蛋白和相关信号通路以及差异蛋白生物学功能分析.方法 通过细胞慢病毒转染构建实验模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miR-381-3p在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Preptin在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88例,根据骨密度T值分为3组:骨量正常组(T值>-1.0)(N组)、骨量减少组(-2.5<T值≤-1.0)(R组)和骨质疏松组(T值≤-2.5)(OP组),比较3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临床检验指标、骨密度、血浆Preptin以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 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BAP)水平,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BMD与一般资料、临床检验资料及骨代谢相关指标间的相关性,并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Preptin与CTGF、BAP相关曲线的绘制。结果 3组患者体重、体质量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骨密度以及骨代谢相关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骨密度的降低,3组间Preptin、CTGF、BAP浓度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2~L4 BMD与Preptin、ALP-B、CTGF均呈正相关,Preptin与ALP-B、CTGF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Preptin通过调节CTGF、BAP水平,在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研究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骨小梁分数(trabecular bone score,TBS)与骨代谢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5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测定的TBS值水平将这些患者分为骨质疏松组(62例)和非骨质疏松组(53例),比较两组间骨密度(bone mass density,BMD)、TBS值及骨代谢标志物,并对骨质疏松组骨代谢标志物与TBS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间腰椎总BMD及各腰椎(L1-L4) BM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TBS值在骨质疏松组明显高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1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arboxyl terminal peptide,β-CTX)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RAP-5b)明显高于非骨质疏松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NBAP)、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type 1procollagen N-terminal propeptide,P1NP)及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 V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分析,骨质疏松组的BGP、β-CTX及TRAP-5b与TBS值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13、-0.247、-0.235,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的骨代谢标志物与TBS值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TBS联合BGP、β-CTX及TRAP-5b可能有助于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  相似文献   

16.
To detect the biological behavior of bone and soft tissue tumors or tumorous lesions is often difficult, but it is essential when planning therapeutic strategy. The DNA-Proliferating-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dual-staining analysis method, using flow cytometry, was employed to discover whether it could be of any use in this problem. Specimens were obtained from 9 benign bone lesions, 9 benign soft tissue lesions, 6 malignant bone tumors (3 low-grade, 3 high-grade), and 15 malignant soft tissue tumors (8 low-grade, 7 high-grade). From each of these specimens, DNA histograms, PCNA scores, and cell cycle fractions were acquired and analyze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DNA ploidy or the PCNA score and the malignancy of the tumors. However, a high PCNA score was observed in the recurrent lesions of four benign tumors. High-grade malignant tumors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PCNA scores than low-grade malignancies (P=0.01). All except one benign lesions showed G0, G1, and M fractions only. In malignant tumors, the G2 cell frac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high-grade than in low-grade malignancies (P=0.01). One patient with a malignant tumor with marked G1, S, and G2 fractions showed remarkable response to preoperative chemotherapy and radiation therapy.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is method has the ability to disclose the biological nature of cells and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on bone and soft tissue tumor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铁过载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234名绝经后妇女按照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分为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分析铁过载对年龄、绝经年数、血钙(Ca)、磷(P)、体质量指数(bone mass index,BMI)、肝肾功能、葡萄糖代谢、脂质代谢、炎症反应、BMD、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ALP、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β-CTX)和Ⅰ型胶原交联N端肽(PINP)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血清铁蛋白(Fer)显著升高(P<0.05)。Fer水平与BMD呈负相关(P<0.05)。TRACP-5b水平在骨质疏松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与正常组相比,骨质疏松症组的ALP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骨量减少组相比,骨质疏松组血清β-CTX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骨质疏松组的PIN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更重要的是,血清Fer和PINP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血清Fer和β-CTX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铁过载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阿仑膦酸钠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合并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患者骨强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骨质疏松门诊2012年6月至2020年6月诊治的OP患者120例,分为RA+OP组(60例)和OP组(60例),且均口服阿仑膦酸钠联合骨化三醇、钙尔奇D持续1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表征髋部力学结构强度的参数值CSA、CSMI、Z、CT和BR值(分别代表股骨颈抗轴向压缩力、骨骼刚度、抗屈曲负荷系数、皮质骨厚薄及屈曲比)、骨密度(BMD)、骨折发生率、炎性指标及临床体征。结果 经治疗6月、12月后,除RA+OP组全髋部位BMD外,OP组全髋、两组患者腰椎、股骨颈BMD、CSA、CSMI、Z、CT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BR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12月后,RA+OP组股骨颈、全髋BMD、CSA、CSMI、Z值均低于OP组(P<0.05),腰椎BMD、CT、BR值无差异;治疗6至12月期间,RA+OP组股骨颈、全髋BMD增长率低于OP组(P<0.05);RA+OP组治疗前骨折发生率显著高于OP组,所有RA患者疾病活动性控制良好。结论 阿仑膦酸钠联合骨化三醇和钙剂可明显提升RA患者骨密度及髋部骨强度,提高骨骼稳定性,这种提升随疗程延长比正常骨质疏松患者缓慢。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西安地区部分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骨代谢标志物进行统计及相关性分析。方法纳入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经西安市红会医院诊治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295例,检测受试者血清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维生素D(vitamin D,维生素D)、甲状旁腺素(PTH)、I型前胶原N端肽(P1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的水平,运用R统计语言进行统计学处理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在大多数骨质疏松症患者中血清Ca、P是正常的;有20%~30%患者ALP升高;绝大多数患者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PTH异常者以升高为主,少数女性患者PTH降低;大多数绝经前女性P1NP、β-Cross正常,在少数绝经前女性及1/3男性中出现升高,小部分绝经后女性出现下降,在小部分绝经后女性中升高。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血清ALP与P1NP、ALP与PTH、维生素D与β-Cross呈正相关(P<0.05),血清Ca与β-Cross、P与ALP、P与β-Cross、P与PTH、ALP与维生素D、ALP与β-Cross、维生素D与P1NP、维生素D与PTH、P1NP与β-Cross呈负相关(P<0.05)。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血清维生素D与β-Cross呈正相关(P<0.05),血清Ca与PTH、ALP与维生素D、维生素D与P1NP、维生素D与PTH、P1NP与β-Cross呈负相关(P<0.05)。结论骨质疏松症患者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情况严重,了解骨代谢标志物间的相关性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骨质疏松症骨代谢异常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