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白虎加桂枝汤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热痹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片15 mg/次,1次/周,口服,美洛昔康片7.5 mg/次,1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予加用白虎加桂枝汤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关节疼痛、压痛、肿胀、屈伸不利症状及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等临床指标。结果:治疗组的治疗后的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晨僵等中医症状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CRP、ESR、R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DAS28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3.3%)(P0.05)。结论:白虎加桂枝汤联合西药治疗可明显提高RA临床疗效,对于缓解临床症状及降低CRP、RF、ESR水平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托珠单抗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7)和观察组(n=57),对照组使用来氟米特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托珠单抗进行治疗,疗程均为12周。评价功能指标、血沉(ESR)、类风湿因子及炎性因子,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晨僵时间、关节疼痛度评分、关节肿胀度评分、ESR、血清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IL-1)、IL-6、IL-8等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的水平有所降低,观察组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晨僵时间、关节疼痛度评分、关节肿胀度评分、ESR、CRP、RF、TNF-α、IL-1、IL-6、IL-8等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水平(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4%,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4%,托珠单抗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运用托珠单抗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这可能与显著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1、IL-6、IL-8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1):126-129+134
目的探讨蠲痹饮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RF、抗CCP抗体、ESR、CR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江苏省中医院门诊收治的7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按照开放、平行、对照的原则,分为雷公藤治疗组(n=35)和甲氨蝶呤对照组(n=35),雷公藤治疗组患者接受蠲痹饮治疗,甲氨蝶呤对照组患者接受甲氨蝶呤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实验室指标、临床疗效。结果雷公藤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的关节疼痛度评分降低幅度高于甲氨蝶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减少幅度均高于甲氨蝶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晨僵时间缩短幅度高于甲氨蝶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的RF、抗CCP抗体、ESR、CRP水平降低幅度均高于甲氨蝶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29%(33/35),高于甲氨蝶呤对照组的71.43%(2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蠲痹饮治疗的临床疗效较甲氨蝶呤治疗显著,更能有效降低患者的RF、抗CCP抗体、ESR、CRP水平。  相似文献   

4.
姜淑华 《西部医学》2016,28(11):1562-1565
目的 探讨银苓消肿丸联合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银苓消肿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比治疗前后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症状积分、IL-6及TNF-α水平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前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晨僵时间显著缩短,ESR、CRP及RF水平显著下降,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及关节压痛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炎症因子IL-6及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银苓消肿丸联合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类风湿关节炎(RA)伴血脂异常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1月我院风湿科就诊的RA伴血脂异常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组,每组30例.A组联合应用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硫酸羟氯喹治疗,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时间、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DAS28的变化,比较2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6个月治疗后,2组患者TC、TG、LDL-C均显著低于治疗前,HDL-C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或P<0.01);治疗后,2组患者DAS28、ESR、CRP、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和晨僵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均P<0.01).B组治疗后DAS28、ESR、CRP和晨僵时间改善显著优于A组(P<0.05或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RA患者存在血脂水平异常,辛伐他汀对RA具有直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甲氨蝶呤联合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2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文琴 《浙江实用医学》2010,15(4):280-281,305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MTX)联合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将186例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给予甲氨蝶呤联合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治疗,对照组66例给予甲氨蝶呤治疗。分别检查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等实验室指标,观察关节疼痛数、关节压痛数和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数和肿胀指数、晨僵时间,计算两组治疗前后疾病活动指数(DAS28)的数值,并由患者对自身整体健康情况进行评分。结果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关节肿胀指数、压痛指数、晨僵时间的改善、DAS28缓解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甲氨蝶呤联合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率高,不良反应率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郭欣  谭淳予  马玲  周爱萍  潘璐 《西部医学》2020,32(12):1759-1762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美洛昔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对免疫功能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抗环胍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1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美洛昔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免疫功能及血清ESR、CPR、CCP、RF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晨僵时间短于对照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少于对照组,关节疼痛度轻于对照组,DAS28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分化簇8(CD8+)水平高于治疗前,分化簇4(CD4+)、CD4+/CD8+、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ESR、CRP、CCP抗体、R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洛昔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对于缓解关节的疼痛、肿胀具有积极作用,能有效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降低免疫球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小剂量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小剂量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晨僵、VAS评分、ESR、DAS评分、Sharp评分、HAQ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CR20、ACR50、ACR70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晨僵、VAS评分、ESR、DAS评分、Sharp评分、HAQ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过程中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麝香乌龙丸联合甲氨蝶呤、美洛昔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甲氨蝶呤和美洛昔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乌龙丸。两组患者均在治疗1个疗程(3个月)后评价疗效,并观察临床症状体征(晨僵时间、双手握力、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实验室检查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晨僵时间、双手握力、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ESR、CRP、RF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并且,治疗组各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乌龙丸联合甲氨蝶呤、美洛昔康治疗RA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来氟米特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3月、6月后临床症状(包括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晨僵等)、RF、ESR、CRP 等类风湿关节炎炎性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CRP、RF、ESR 水平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效果优于单纯来氟米特组。  相似文献   

11.
alpha-烯醇化酶(α-enolase, ENO1)是原核及真核细胞内糖酵解过程中的限速酶,参与纤溶酶原的激活和纤溶酶活化过程,促进肌生成和肌肉再生,调控细胞增殖与凋亡等过程,其在细胞内外表达量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如阿尔兹海默病、类风湿关节炎、肿瘤、心血管疾病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9(HC gp-39)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对40例RA患者,1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患者及20例健康人,应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sandwich—ELISA)检测血清HCgP-39水平。同时测定RA患者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并记录RA患者的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晨僵时间、双手X线、疾病活动指数28(DAS28)。分析它们与HC gp-39的相关性。结果:RA患者组血清HC gp-39的浓度为01.95±18.54)ng/ml,高于正常对照组(18.93±13.49)ng/ml(P〈0.01)和SLE组(20.75±11.26)ng/ml(P〈0.05)。而后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例RA活动期患者血清HC gp-39的水平为(37.92±19.58)ng/ml,15例非活动期患者为(22.00±11.41)ng/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 gp-39水平与RA患者的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ESR、CRP、RF、晨僵时间、DAS28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病程、X线分期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RA患者血清中HC gp-39水平异常增高,提示血清HC gp-39可以作为反映RA病情活动性及诊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3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大活络丸辅助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49例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39例,服用大活络丸联合甲氨喋呤、来氟米特片;对照组10例,用甲氨喋呤、来氟米特片,疗程均为2个月. 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大活络丸能有效缓解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症状,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减少西药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口服四妙勇安汤与局部臭氧注射治疗类风湿炎关节疼痛的疗效。方法将7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治疗组采用加减四妙勇安汤配合局部臭氧注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口服甲氨蝶片、来氟米特片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为86.8%,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在"休息痛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及"关节肿胀指数"改善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在"休息痛指数"和"关节压痛指数"改善上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西药治疗组比较,四妙勇安汤与局部臭氧注射治疗疗效更优,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 3种类风湿因子 (RF)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RA)、反映病情活动度和疗效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关节痛 /关节炎 (A组 )、确诊的RA (B组 )、其它免疫结缔组织病 (C组 )患者和正常人 (D组 )共 6 18例用酶联免疫法进行 3种RF的动态检测并随访观察。结果  4组人群中 3种RF的阳性率和浓度以B组最高 [IgM RF为 92 4 % ,(182 5± 5 1 4 )IU/ml;IgG RF为 6 7 8% ,(2 2 9 7± 75 6 )IU/ml;IgA RF为 78 8% ,(2 35 8± 80 7)IU/ml],组间比较依次为B组 >A组 >C和D组 (均为P <0 0 5 )。B组中高活动期RA患者的 3种RF浓度明显高于其它 3组 (P <0 0 5 ) ,IgM RF和IgA RF在稳定期和低活动期较高活动期均明显降低 (均为P <0 0 5 ) ,而IgG RF变化无显著性。随访 3~ 18个月 ,A组中最后确诊为RA的比率以 3种RF同时阳性者最高 (10 0 0 % ) ,2种RF同时阳性者次之(90 9%~ 93 3% ) ,以单一RF作比较则IgG RF >IgA RF >IgM RF阳性者。结论 早期诊断RA以IgM RF的敏感性最高 ,以IgG RF的特异性最高 ,任何 2种以上RF阳性可提高RA诊断的可靠性 ,RF浓度可作为判断RA活动度及药物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迟发型类风湿关节炎(LORA)与早发型类风湿关节炎(YORA)的临床特征与治疗现状,探讨LORA疾病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5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历资料。LORA与YORA分界为发病年龄是否≥60岁。比较患者性别比、病程、受累关节特征、关节外表现、实验室检查、疾病活动评分及治疗策略的差异,分析LORA疾病特征。结果 LORA患者性别比(男/女)1/1.88,性别差异缩小(\P=0.009),发病至确诊时间较YORA长(\P<0.001),肩关节受累比例更高(\P<0.001),而肘关节、腕关节、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以及踝关节受累在YORA更常见(\P<0.001)。LORA患者贫血发生率高于YORA(\P<0.05)。特异性血清学指标方面,类风湿因子及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阳性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C-反应蛋白计算的28关节疾病活动指数(DAS28-CRP)与临床疾病活动指数(CDAI)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简化的疾病活动指数(SDAI)在LORA组更高(\P=0.002)。67.4%的LORA患者使用了糖皮质激素治疗,高于YORA(29.3%,\P<0.001)。近73.7%的LORA患者使用了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DMARDs),低于YORA(97.6%,\P<0.001)。结论 LORA患者可能因发病不典型导致延误诊断,对大关节发病的老年患者需注意排查有无类风湿关节炎。LORA更易合并贫血,但在其他血清学及关节外表现方面与YORA无明显差异。合并疾病允许的情况下仍建议LORA患者和YORA一样积极使用DMARDs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IgM型、IgG型及IgA型类风湿因子(RF)定量检测方法的意义。方法应用生物素—亲和素结合ELISA法(ABC—ELISA)测定类风湿关节炎57例,其他疾病66例,并以10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各型RF的阳性率及滴度均明显高于其他病患者(P<0.005),其中IgARF与IgMRF相关性较大(P<0.01)。结论定量方法检测各型类风湿因子,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和鉴别。  相似文献   

18.
Solid Phas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for detectingclass-specific rheumatoid factor (RF) was established.Aggregated rabbit lgG was used ascoating antigen and the presence of RF was demonstrated by F(ab')_2 fragment of anti-humanIg conjugated to 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igh levels ofIgM-RF,IgG-RF and IgA-RF were found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A positive cor-relation existed between IgM-,IgG-,IgA-RF and disease activity.The presence of vasculitis al-so correlated positively with the levels of 3 class-specific RFs.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IgM-RF,IgG-RF和IgA-RF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散射比浊法测定总RF含量,应用ELSIA方法检测IgM-RF,IgG-RF和IgA-RF。结果IgM-RF,IgG-RF和IgA-RF在RA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它风湿病患者(P<0.05)。3种RF在RA中的浓度显著高于其它风湿组(P<0.05)。高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IgM-RF和IgA-RF含量显著高于低活动期和稳定期的含量(P<0.05)。结论三种RF的检测能提高RF在RA中的检出率和特异性,对RA的诊断和活动度的观察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2010年4月—2010年7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138例门诊及住院患者的抗CCP抗体(包括69例RA患者,69例其它风湿病患者)并分析抗CCP抗体与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的相关性。结果:抗CCP抗体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7.97%和91.30%,抗CCP抗体与RF、CRP、ESR无相关性。结论:抗CCP抗体对RA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较高的特异性,联合抗CCP抗体和RF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对RA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