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PROM)对孕母感染及早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以441例早产儿及其母亲(38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孕母是否胎膜早破分为对照组(无PROM,104例),PROM时间72 h组(90例)及≥72 h组(193例)。比较各组母、婴的临床特点及并发症差异。结果破膜时间≥72 h组孕母的年龄、脐血管炎发生率以及抗生素应用高于对照组和破膜时间72 h组(P0.05);中-重度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72 h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破膜时间≥72 h组早产儿肺炎、颅内出血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和破膜时间72 h组(P0.01);先天性感染的发生率、住院天数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72 h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破膜时间≥72 h是早产儿发生肺炎(P0.05)及颅内出血(P0.05)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破膜时间≥72 h使孕母胎盘炎症发生风险增加,而且与早产儿肺炎、颅内出血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prelabor rupture of membranes,PROM)极早产儿的临床特征及其发生早发型败血症(early-onset sepsis,EOS)和死亡的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PROM极早产儿(胎龄<32周)的临床资料.根据胎膜破裂至...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收集了NeOProM团队发表的比较超早早产儿不同血氧饱和度预后的临床文献,并对其进行系统评价,试图寻找适合超早早产儿的血氧饱和度。方法采用STATA 12.0软件,对NeOProM团队发表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分别比较在胎龄小于28周的超早早产儿中,高血氧饱和度组(91%~95%)和低血氧饱和度组(85%~89%)在出院前或18月龄前病死率、早产儿视网膜病(ROP)、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脑室内出血(IVH)、动脉导管未闭(PDA)发生率等方面内容。结果纳入3篇文献,包括4 919名超早早产儿,其中低血氧饱和度组患儿2 460例,高血氧饱和度组患儿2 459例。系统评价显示,与高血氧饱和度组患儿比较,低血氧饱和度组患儿出院前或18月龄前病死率的风险增加(RR:1.19,95%CI:1.05~1.35);ROP发生率降低(RR:0.73,95%CI:0.53~1.00);NEC发生率增高(RR:1.26,95%CI:1.06~1.49);BPD、IVH及PDA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维持低血氧饱和度能降低超早早产儿ROP的发生率,但增加了超早早产儿病死率及NEC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的疗效,旨在降低伤残率。方法将394例早产儿分为未或有系统随访332例为甲组、62例为乙组,两组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另设正常足月儿30例(丙组)为对照组。均进行体格发育及神经系统检查;0~3岁用小儿智能发育量表测定。早期干预即予丰富环境,语言,视、听、触觉剌激,有脑损伤者同时给予药物治疗及水疗指针综合疗法等。结果体格发育:甲组低于乙、丙组(P均<0.01);MDI:丙组高于甲、乙组各36分及9分,乙组高于甲组26分;PDI:丙组高于甲、乙组各36分及9分,乙组高于甲组24分。发育落后甲组明显高于乙组,脑瘫发生率甲、乙两组各为150例、5例(χ2=30.1595,P<0.01)。结论早产儿智能运动发育低于正常足月儿;早期干预可降低早产儿发育落后及脑瘫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丰富环境早期干预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早期丰富环境干预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胎龄30—36周、出生体重1700—2450g的10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早期丰富环境干预组(干预组)和普通环境干预组(对照组),生后即开始不同环境干预,观察对早产儿出生后2周内呼吸、心率、神经行为评分、吸吮能力、睡眠的影响及对大运动、精细运动发育过程、语言发育过程、2岁内脏性瘫痪(CP)发生率影响。结果 干预组出生2周内呼吸、心率、睡眠较对照组平稳(P<0.01),吸吮能力较对照组强(P<0.01),神经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运动发育过程显著快于对照组,2岁内C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早产儿应尽早开始早期丰富环境干预,以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6.
早产儿是指妊娠不足37周出生的新生儿,其病因很多。早产儿胎龄越小,发育越不成熟,新生儿期疾病发生愈多,最常见的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窒息、感染、营养不足等均可引起脑缺氧。青海省西宁地区海拔2300m,大气压77.3kPa(579.8mmHg),大气氧分压14.9kPa(118.8mmHg),大气氧含量仅占平原地区75%,早产儿低氧血症更加突出。据统计,存活的早产儿中有7.8%智力低于正常,其余的平均智力水平也明显低于足月儿,早产儿还常发生脑瘫等后遗症。自2001年8月开始对我院分娩的早产儿实施婴儿抚触等早期干预措施,出院后随访1年,观察其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及智能发育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新生儿娩出断脐后挤压脐带血对<34周早产儿的早期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在该院分娩,符合条件的<34周的早产儿50例,分为2组,对照组即刻断脐,观察组在断脐后并挤压脐带血。观察两组患儿生后第2、4、8周时的血红蛋白,第2、4周血清铁及住院期间的每天经皮胆红素值及最高胆红素值、光疗时间、住院天数、红细胞增多症的例数、输血例数。结果观察组血红蛋白含量、血清铁均较对照组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红细胞增多症,胆红素最高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光疗时间相对延长,两组均未出现胆红素脑病。结论挤压脐带血对<34周早产儿可提高其血红蛋白含量,减少贫血发生,不增加血清胆红素水平及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早产儿生后早期常规头颅B超检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NICU的发展,早产儿存活率明显提高,但神经发育后遗症并未成比例下降。早产儿脑损伤包括脑室内出血(IVH)、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和各种类型神经源损伤,超声检查是早期发现早产儿脑损伤的有效方法。我院自1998年开始对早产儿生后早期常规进行头颅B超检查,现将170例早产儿,生后3~7d内常规头颅B超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对早产儿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将早产儿根据产前有无胎膜早破分为未足月胎膜早破组(n=40)和对照组(n=37)。分别对二组患儿在纠正胎龄至40周、纠正胎龄后3个月、纠正胎龄后6个月进行新生儿神经发育评分(NBNA)及婴幼儿智能运动发育检测(CDCC),比较二组神经发育情况。结果未足月胎膜早破组3个月及6个月运动心理发育指数(PDI)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a〈0.05)。二组NBNA评分、3个月及6个月智能发育指数(MDI)比较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a〉0.05)。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对早产儿远期运动心理发育有明显的延迟和滞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宫内发育迟缓(IUGR)早产儿生后生长迟缓对早期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 年5 月至2012 年5 月出生并定期随访至校正胎龄6 个月的171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其中IUGR早产儿40 例,早产适于胎龄儿(AGA)131 例。比较两组校正胎龄40 周、3个月、6个月的生长迟缓率及校正胎龄3 个月、6 个月时的神经发育情况。神经发育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评估。结果 IUGR 组校正胎龄40 周、3个月、6个月的生长迟缓率均明显高于AGA 组;校正胎龄3 个月时Gesell 各项发育商(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适应性及个人社交)均低于AGA 组;校正胎龄6 个月时,IUGR组精细动作及语言发育商低于AGA组,但两组大运动、适应性及个人社交发育商比较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IUGR组6月龄时体重追赶落后的患儿各项发育商均明显低于追赶理想的IUGR 和AGA 患儿。结论 IUGR早产儿生后早期的生长迟缓可对早期神经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生长发育不良将造成神经系统的不良预后事件,而生后不适当的营养供给是造成生长发育不良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共词分析法对我国早产儿营养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展现我国近六年该领域的研究情况,描绘我国早产儿营养的研究趋势,为未来的研究提示可能的研究方向。方法:于2013年1月以主题词“早产儿”及“营养”在CNKI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及筛选,命中文献772篇,使用Excel 2010提取高频关键词并建立共现矩阵,最后使用Ucinet 6.0绘制可视化网络。结果:通过我国早产儿营养支持研究的知识图谱可以看出,我国早产儿营养支持方式的关注热点仍以静脉营养与胃肠内营养相结合为主,其目的是维持早产儿适宜的生长发育速率。在临床营养支持过程中,静脉营养的并发症受到了研究者的高度重视;而喂养不耐受依然是早产儿营养支持特别是胃肠内营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结论:初步建立了我国早产儿营养研究现状的可视化网络并据此进行了知识图谱的绘制,反映了近年来该研究领域的热点及现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抗生素使用策略对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的影响及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收集胎膜早破新生儿223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抗生素使用策略不同将患儿分为研究组(n=95)和对照组(n=128)。研究组入院后以风险评估与感染筛查结果相结合使用抗生素,对照组入院后以风险评估结果使用抗生素,比较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及预后。按是否感染将患儿分为感染组(n=32)及非感染组(n=191),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胎膜早破时间较长,剖宫产率较高,抗生素总使用率及入院时抗生素使用率均较低,感染发生率较高,但败血症发生率较低(P < 0.05),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患儿胎龄较小,胎膜早破时间较长,剖宫产率高,入院时及复查的CRP及PCT水平均较高,发热为常见症状(P < 0.05)。早产儿、剖宫产为胎膜早破新生儿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P < 0.05)。结论 对胎膜早破新生儿严格遵循抗生素使用指征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胎膜早破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及剖宫产儿,应密切观察其病情的变化,如有发热表现,尽早复查CRP等感染指标,及时使用抗生素,防止严重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产儿出院时宫外发育迟缓(EUGR)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10 年入住NICU 的596 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时体重分为EUGR 组(n=217)与非EUGR 组(n=379),应用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EUGR 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596 例早产儿按体重、身长、头围评价,出院时EUGR 的发生率分别为36.4%(217 例)、42.0%(250 例)、22.8%(136 例)。小胎龄、低出生体重、宫内发育迟缓(IUGR)、首次肠道喂养时间晚及呼吸系统合并症是早产儿发生EUGR 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6.508、14.522、5.101、1.366、1.501)。结论 加强母亲围产期保健,减少早产的发生,减少IUGR 的发生,尽早进行肠道喂养,积极防治生后合并症对降低EUGR 的发生率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干预模式与临床路径的临床应用效果,以降低早产儿脑损伤神经伤残的发生率。方法 2008年3月至2010年2月出生的早产儿117例纳入该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为临床路径组(n=63)和对照组(n=54)。临床路径组定期发育监测、脑损伤筛查、营养神经治疗、神经发育和康复训练。对照组按照常规早期干预方案进行。结果 6个月至1岁临床路径组姿势、反射、睡眠、肌张力和脑电图检查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路径组在纠正月龄6~24个月时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岁时临床路径组脑性瘫痪、语言障碍、肌张力异常、听力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学科紧密结合的早期干预模式与临床路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早产儿脑损伤的智能和运动发育水平,可进一步降低小儿脑性瘫痪等神经伤残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产儿肺出血的治疗与预后。方法 选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7~2016年在新生儿病房住院并诊断为肺出血的早产儿10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时间分为2007~2011年组(34例)和2012~2016年组(72例);根据肺出血发生后使用的不同呼吸支持方法分为常频通气组(43例)和高频振荡通气组(HFOV组,63例);根据在肺出血之前未关闭PDA是否给予PDA结扎术分为未手术组(34例)和手术组(14例)。按照3种不同分组方法对患儿的基本情况、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2~2016年组使用HFOV和PDA结扎术的比例高于2007~2011年组(P < 0.05);2012~2016年组住院期间病死率低于2007~2011年组,住院时间长于2007~2011年组(P < 0.05);2012~2016年组颅内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生率高于2007~2011年组(P < 0.05)。HFOV组住院期间病死率低于常频通气组,住院时间长于常频通气组(P < 0.05);HFOV组颅内出血、BPD的发生率高于常频通气组(P < 0.05)。PDA手术组住院期间病死率低于未手术组,住院时间长于未手术组(P < 0.05);PDA手术组颅内出血、BPD的发生率高于未手术组(P < 0.05)。结论 HFOV和PDA结扎术的应用可使早产儿肺出血的生存率得到改善,但颅内出血、BPD的发生率也相应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收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入住NICU诊断为BPD且胎龄 < 32周的144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轻度组81例,中重度组63例,对轻度组与中重度组围生期高危因素及治疗情况、合并症及并发症、呼吸系统预后等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中重度组胎龄大于轻度组(P < 0.05),但小于胎龄儿比例高于轻度组(P < 0.05)。中重度组重度子癎前期比例高于轻度组(P < 0.05),先兆早产比例低于轻度组(P < 0.05)。中重度组生后2周仍需机械通气比例、机械通气时间、总氧疗时间、住院时间、肺炎及胆汁淤积综合症发生率高于轻度组(均P < 0.05),枸橼酸咖啡因应用率低于轻度组(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于胎龄儿(OR=5.974)、肺炎(OR=2.590)、出生2周仍需机械通气(OR=4.632)是BPD程度较重的危险因素(P < 0.05)。纠正胎龄40周肺功能检测中,中重度组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及25%潮气量时呼吸流速(TEF25%)均低于轻度组(P < 0.05)。随访至纠正胎龄1岁,中重度组因肺炎反复入院率及喘息发作率均高于轻度组(P < 0.05)。结论 小于胎龄儿、肺炎、机械通气时间较长与BPD的严重程度相关,可加重BPD程度。中重度BPD患儿肺功能较差,易出现反复感染、喘息等并发症,应关注其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菌群受出生方式、喂养情况等复杂因素的影响,菌群的稳态或紊乱与新生儿多种疾病相关。早产儿出生时胎龄小于37周,与足月儿相比多方面发育未成熟,菌群定植也有差异,研究早产儿菌群特征与疾病的关系,可为临床上治疗新生儿疾病提供新思路。该综述对早产儿出生前宫内菌群、生后皮肤菌群、口腔菌群、胃部菌群、肠道菌群及环境菌群的特征与早产儿常见的各种疾病的关系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极低/超低出生体重(VLBW/ELBW)早产儿纠正年龄6个月内生长发育情况及不同喂养方式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对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出院并按时完成随访的VLBW/ELBW早产儿109例进行纠正年龄6个月内的生长发育监测。采用Z评分法评价体格指标,并分析不同喂养方式(母乳喂养组:母乳+母乳强化剂;混合喂养组:母乳+早产儿配方奶;人工喂养组:早产儿配方奶)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 年龄别体重Z积分、年龄别身长Z积分、身长别体重Z积分、体重指数Z积分的追赶高峰发生于纠正年龄3个月内;年龄别头围Z积分的追赶高峰发生于纠正年龄5个月。VLBW/ELBW早产儿的生长偏离多发生于纠正年龄1~3个月内。母乳喂养组体重、身长、头围的生长在纠正年龄3个月时均优于混合喂养组和/或人工喂养组(P < 0.05);母乳喂养组头围、身长的生长在纠正年龄6个月时均优于混合喂养组和/或人工喂养组(P < 0.05)。结论 VLBW/ELBW早产儿的生长偏离多发生于纠正年龄1~3个月内,提示应加强早期个体化随访及营养指导以减少生长偏离的发生。亲母母乳喂养并添加母乳强化剂是VLBW/ELBW早产儿的最佳喂养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