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研究名老中医治疗肺癌的临床病案数据,探索运用复杂网络模型发现病机与中医用药规律。方法 基于1090条包含病机、处方的肺癌病案有效诊疗数据,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兼顾方剂和中药属性信息,构建中药带权网络,依据节点重要性挖掘核心病机的核心中药。结果 针对气阴两虚、痰瘀郁肺、癌毒走注、痰瘀郁毒、热毒痰瘀阻肺以及热毒痰瘀互结六个病机,在包含401个中药节点的中药带权网络范围内找出各自对应的核心药物。结论 复杂网络模型可以直观展示病机与药物间的联系,为进一步深化中医对肺癌的理论认识,传承名老中医临床经验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复杂网络分析的方法总结国家级名老中医辨治肺癌的证治规律,为临床中医药治疗肺癌提供参考。方法:依托名医传承平台收集6位擅治肺癌的国家级名老中医医案,经名医传承平台导出医案数据至Excel软件,提取辨证分型及首诊中药处方数据,建立证型数据库及中药数据库,基于Gephi 0.9.2构建名老中医辨治肺癌的“证型-中药”复杂网络。结果:共收集有效医案1 056则,6位国家级名老中医辨治肺癌的主要共现证型为气阴两虚证,其次为痰瘀互结证及肺脾两虚证;核心用药为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活血化瘀药及清热药等。结论:名老中医辨治肺癌以“正虚邪盛”为基本病机,以“气阴两虚、痰瘀互结、肺脾两虚”为核心病机,临证以益气养阴、祛痰活血为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名中医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病案为研究对象,探索运用不完备信息系统下混合增量式约简发现诊疗规律,为传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精准化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及其团队的临床甲状腺结节诊疗医案,构建混合增量式信息系统,以适应数据集不断变化的临床医案要求,研究混合增量式学习,提出对象增加时的增量式区分矩阵的属性约简算法,分析核心药物、治法、病机和证型。结果 核心病位以肝为主,多涉及脾、肾、痰、瘀、郁、火、虚为其主要病理因素。证型分分为气郁型、痰湿型、湿热型、血瘀型、及阳虚型。结论 在临床医案数据上运用增量式信息系统,构建基于增量式区分矩阵,可有效的提取核心方、核心药,探索“法-方-药”之间的联系,为传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某三甲中医医院名中医治疗肺癌有效病历数据,挖掘肺癌的中医用药规律。方法:利用某三甲中医医院门诊电子病历系统中提取的1175张治疗肺癌有效处方数据,采用复杂网络数据挖掘分析方法,总结分析名中医诊治肺癌的用药规律。结果:肺癌的常见证型为气阴两伤、痰淤热毒、癌毒走注、痰淤郁毒、热毒痰瘀、痰瘀郁毒阻肺;常用中药为北沙参、南沙参、太子参、麦冬、白花蛇舌草、山茨菇、泽漆、仙鹤草等。结论:采用复杂网络算法对名中医治疗肺癌疾病的病历处方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名中医的用药规律,利用复杂网络的多尺度骨干网络图谱分析临床名中医在肺癌治疗过程中的辨证论治、遣方用药规律,对传承和挖掘名中医治疗肺癌的优秀经验,并指导临床诊疗及用药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文献医案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挖掘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证治规律,为中医药治疗COPD提供新思路。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VIP)等关于中医治疗COPD的医案,将符合纳入文献的医案整理在单独的Word文档中,经数据规范化后逐一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借助此软件携带的算法对所纳入COPD医案的“症状、中医证型、中药及中药性味归经”进行频数统计及对纳入医案的“组方规律”进行关联分析并挖掘出治疗COPD潜在的核心药对及新方。结果 共纳入103篇文献,共收集医案126个医案,共131次诊疗。经统计COPD常见的症状有咳嗽、咳痰、胸闷、气喘等;常见的中医证型有痰热壅肺证、痰瘀阻肺、肺脾气虚等;常见的中医治法有清热化痰、培土生金、降逆平喘等;其中治疗COPD的高频中药有半夏、苦杏仁、麻黄、陈皮等;常用药对组合有细辛-半夏、半夏-五味子-甘草等;并挖掘出12首治疗COPD的新方药。结论 中医认为COPD是由外邪、痰、瘀等病理因素相互形成的以咳、痰、喘为主要症状的肺系疾病,其主要的证候有痰热壅肺证、痰瘀阻肺、肺脾气虚等,“扶正祛邪”是其治疗的基本原则,在临床应采用祛痰化瘀,补益肺脾或肺肾的中医治法治疗COPD。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分析现代名老中医诊疗肺痿的方药配伍规律,为肺痿病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现代名老中医诊治肺痿文献研究数据库》,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现代名老中医治疗肺痿核心药物有甘草、麦冬、杏仁、黄芪、南沙参等。得到青黛、南沙参等6组核心药对;得到药物核心组合16组,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针对肺痿“虚、瘀、痰、热”之病机特点的新处方13首。结论 现代名老中医治疗肺痿以益肺气滋肺阴固其本,重视肺脾肾同调,方药补中寓清并重视恢复肺气宣降之功,药物配伍有一定规律和较高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以两位名中医为例,探索不同名中医治疗肺癌用药经验的共性规律,为名中医治疗肺癌的经验总结与传承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基于复杂网络算法,对两位不同的名中医临床电子病历进行挖掘分析,找出其辨证与用药经验的共性规律。结果 发现了两位名中医对肺癌的辨证分型的共性之处为气阴两虚、痰瘀郁肺、痰瘀互结;针对不同的证型,两位名中医常用中药的共性之处为北沙参、南沙参、麦冬、天门冬、太子参、炙僵蚕、炙鳖甲、半夏、生薏苡仁等。结论 借助复杂网络算法,本研究构建不同名中医的“证-证”和“证-药”复杂网络,通过分析不同复杂网络图谱的相似之处可以挖掘分析不同名中医治疗肺癌用药规律的共性特点,对当代名中医经验总结与传承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复杂网络社团分析开展叶天士治疗温病医案病-症-中药挖掘研究,构建叶天士治疗温病症药模型,开展叶天士温病医案症药规律的研究,为临床群体化治疗外感热病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所有叶天士医案中症状、中药完备的温病医案,包括风温、湿温、春温、冬温、伏温、温疟等,构建叶天士治疗温病医案数据库,运用复杂网络社团分析方法挖掘叶天士温病医案病-症-中药间的关联共性关系,通过节点度适度过滤调节,构建叶天士温病医案病症药规律模型,通过模型分析,探讨叶天士治疗温病病-症-药规律的特点及症药用药特点。结果 通过反复验证,当病-症-药模型节点度过滤点设为30时,模型的维数信息量较好的反映出病-症状-中药三者间的关联关系,以虚线连接,模型包含三层:疾病层、症状层、中药层,三层层内及层间有内在的关联度,节点度越大,在图中的节点面积就越大,模型反映的是叶天士治疗温病辨证用药主要思路,通过点击模型任一点,模型以粗大实线连接可以告知其他层对应的节点群,构建叶天士治疗温病症、药社团组合,分析叶天士治疗温病症药规律,经过温病专家分析和讨论制定出病症药量表。结论 基于复杂网络社团分析开展叶天士温病医案症药规律的研究,为中医古文献的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也为突发性传染病早期中医治疗方案快速、有效制定提供依据,有着很好的桥梁纽带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6,(8):1581-1584
目的:总结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对肺癌病因病机的认识、辨治规律及处方用药。方法:通过Medcase V3.2仓公诊籍国医脉案数据记录挖掘系统,运用频数分析与关联规则分析,从症状、病理因素、病机、处方用药等多方面对周仲瑛教授治疗肺癌的医案进行数据挖掘。结果:通过数据挖掘,临床表现中频数最高的是咳嗽,其次是口干、少痰,舌象中频数最高的是苔黄腻、质黯,脉象频数最高的是滑、细脉,病理因素依次为为痰、瘀、毒、热、郁,病机依次为为气阴两虚、痰瘀郁肺、癌毒走注及热毒痰瘀。所用药物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北沙参。结论:肺癌的病位在肺,涉及肝、脾、肾,病机属本虚标实,本虚以气阴两虚为主,标实以痰、瘀、毒、热、郁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中医古籍咳嗽医案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提取古籍中医肺病数据库内咳嗽病案9 323例,用Lantern 5.0(孔明灯)软件构建前50位症状和中药共100个显变量隐结构模型,对不同隐节点进行诠释,根据隐结构综合聚类权重量化揭示症状和证候、中药(方剂)和证候间的辨证规则,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拟合不同病性和证候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9 323例咳嗽医案涉及证候204种,频次>100的证候有18种。将前50位症状和50味中药建模得到35个隐变量,98个隐类,10个综合聚类模型,其中Z5的阈值6.7最高,Z6咯痰信息覆盖度52%最高,Z7的分值19最高。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出不同病性和5类证型的相关关系,其中外风和风热犯肺证的优势比最高达88.919,痰热蕴肺证与病性热、痰的优势比为51.594和15.861,痰湿阻肺证与湿、痰、饮的优势比分别为31.415,34.370和4.936。从证候的频数分布、以症推证、以药(方)测证得出咳嗽的常见证候有14种,分别为外感咳嗽有风寒袭肺、风热犯肺、风燥犯肺,内伤咳嗽有痰湿阻肺、痰热壅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虚、肺气阴两虚、脾肺气虚、肺肾阴虚、肺热阴虚、外寒内饮、脾胃虚弱、痰瘀阻肺。结论 新发现的咳嗽证候有肺热阴虚、外寒内饮、脾胃虚弱、痰瘀阻肺证,临证多以复合证候为主,如肺气阴两虚、肺肾阴虚。中医证候的辨证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权值的高低提示不同症状对证候的贡献度有差异,对证候推断有一定指导意义,隐结构模型结合Logistic回归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中医辨证的定量问题,可用于疾病证候分布的挖掘。  相似文献   

11.
肺癌西医病位在肺,中医病位在肺、脾、肾三脏,病机为气、痰、湿、血、阴、阳、毒等相互交织,辨证分型以气虚型、痰湿型、血瘀型、阴虚型4类为主,配合西医的分型可初步将鳞癌与痰湿蕴肺证及气滞血瘀证相结合;腺癌与阴虚毒热证及气滞血瘀证相结合;小细胞肺癌与气滞血瘀证相结合;肺泡细胞癌与痰湿蕴肺证及气血两虚证相结合,形成相对应关系,相互借鉴参考,以利于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患者的中医证素特点,初步揭示晚期胃癌的中医病理特性。方法采用中医证素辨证方法,观察126例晚期胃癌患者的症状、体征,分析各个证素的频数分布及证素积分。结果晚期胃癌的病位证素主要为:胃、脾、肝、肾、胆、肺、大肠、小肠、胞宫、心、脑(神)、膀胱,其中胃、脾、肝和肾所占比例均>50%。晚期胃癌患者病位证素积分中,脾与胃证素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6);肝、肾、肺、胆、大肠、小肠证素与脾(t值依次为5.053、4.815、4.465、3.938、4.730、4.278)、胃(t值依次为7.126、6.699、5.679、5.484、6.255、5.604)证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病性证素主要为:气虚、血虚、气滞、血瘀、邪毒、痰、湿、阴虚、气逆、热、食积、水停、阳虚,其中气滞、血瘀、邪毒、痰、湿、阴虚、气逆、热、食积、水停、阳虚病性证素与气虚(t值依次为3.338、4.664、5.998、6.046、6.024、6.116、6.225、5.889、5.727、5.767、4.718)、血虚(t值依次为2.021、3.402、4.540、4.625、4.688、4.892、5.025、4.843、4.738、4.792、3.936)病性证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晚期胃癌中医病位证素主要集中在脾、胃、肝和肾,病性证素主要有气虚、血虚,但气滞、血瘀、邪毒、痰、湿、阴虚、气逆、热、食积、水停、阳虚也是不可忽视的病性证素。  相似文献   

13.
癌毒是贯穿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始终的一种特异致癌性毒邪,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内生性复合病理因素,也是肿瘤血管生成的重要前提。当人体阴阳失和,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郁滞,癌毒内生,瘀血、痰浊、湿毒等诸邪结于络道,络道亢进,增生无制,病络生成,这与肿瘤患者病态微循环的建立极为相似。攻毒治法是基于癌毒病机理论采用攻毒类中药,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祛湿、破血消癥、豁痰开瘀、软坚散结、消积导滞、泻下攻积、通里攻下、祛腐蚀疮和拔毒生肌等治疗肿瘤的治疗大法,结合肿瘤血管生成之“痰瘀郁毒”的核心病机,抗肿瘤血管生成常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散结三法入手。本文从古今文献记载、病因病机分析、攻毒机制剖析、现代实验研究等方面论证攻毒治法抗肿瘤血管生成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医院信息系统 (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 数据,探讨真实世界亚急性甲状腺炎辨治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古今云医案平台数据挖掘系统分析湖北省中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临床第一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患者数据,总结归纳其辨治特点及用药规律。结果 纳入病案223例,累计处方712张。涉及25种证型,164个症状,高频症状聚类后得到外感风热证、肝经郁热证、痰瘀化热证、痰瘀互结证、痰热内扰证等证型的核心症状组合。证型拆分得到7个实性病机证素(火热、气滞、痰湿、血瘀、外风、外热、外寒),4个虚性病机证素(阴虚、气虚、阳虚、血虚)及6个病位证素(肝、肺、肾、脾、心、胃)。712张处方包含282味中药,以性味苦寒、辛温,归肝经药多见,功效以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解表药为主。通过关联规则得到药对16对,对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得到6类核心药物组合,分别体现了疏肝清热,透邪解表,化痰散结,解毒利咽,凉血活血等治法。结论 本研究中亚急性甲状腺炎以肝经郁热证最为常见,其次为痰瘀化热证、外感风热证、痰瘀互结证、痰热内扰证,遣方用药既要疏肝、清热,又要祛瘀、化痰,对症加减,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5.
"瘿病"记载最早见于隋·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瘿瘤等病诸候";清代名医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说:"何谓瘿?其皮宽,有似樱桃,故名瘿,亦名瘿气,又名影袋"。"瘿者由忧恚气结所生,亦曰饮沙水,沙随气入于脉,搏颈下而成之";气、痰、瘀为基本病机,因气生痰,因痰致瘀,痰贯穿于始终;痰凝气结、火盛阴伤乃病机重点。治疗有辨证分型、经典方剂、中药外敷、针灸等。中医药治疗多局限于临床观察,缺乏现代医学支持。期待遵循循证医学理念,应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符合中医辨证动物模型,提供更加可靠、全面、系统的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癌的中医证型及其舌象分布特点。方法:选取肺癌患者372例,通过中医辨证,统计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痰湿、痰热、热毒、气滞、血瘀9个单一证型的出现频次,分析证型构成比,以及舌象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1)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痰湿证、痰热证、热毒证、气滞证、血瘀证9个单一证型共出现1053例次,其中血瘀证最多,其次为气虚证,痰证(包含痰湿证10.07%、痰热证7.12%)居第3位,阳虚证最少(3.23%)。(2)9个单一证型舌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气虚证与痰热证、气虚证与气滞证、血虚证与阳虚证、阴虚证与热毒证、痰热证与气滞证外,各证型间舌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9个单一证型舌苔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气虚证与气滞证、气虚证与血瘀证外,各证型间舌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的中医证型以血瘀证、气虚证、痰湿证、痰热证为多;各证型的舌证符合率比较,以实证的舌证符合率较高,而虚证符合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综合中医药文献多数学者认为痰瘀毒三邪致病使动脉硬化闭塞症(ASO)在治疗上颇为棘手。本文初步对痰瘀毒在ASO中病因病机的理论基础进行归纳,并结合临床典型验案探讨运用解毒化痰、祛瘀通脉法治疗血脉瘀阻、热毒内蕴型ASO发病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解毒化痰祛瘀煎剂干预ASO脂质代谢、血液流变、多种炎性反应因子等因素在发挥何种作用,从而为深化中医痰瘀毒理论打下基础。为缩短ASO治愈时间,提高疗效,减少截肢率,寻求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的佳径。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全国名中医林毅运用辨周期与辨证相结合方法论治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经验。林毅认为,乳腺增生病病机以冲任失调为本,肝郁气滞、痰凝血瘀为标。病机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治疗根据乳房经前充盈经后疏泄的特点,以中医周期疗法的思路,分期论治。月经前期疏肝活血、消滞散结以治标;月经后期温肾助阳、调摄冲任以治本。同时兼顾发病过程中出现的痰凝、血瘀、阴虚内热、湿热内蕴等证,辨证施治,达到识病为本、辨证为用、病证结合、标本兼治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