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机制和同源性,为治疗及医院感染控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对2019年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的所有阴沟肠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同时采用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增强试验对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进行耐药表型检测,采用PCR技术进行耐药基因检测,采用肠杆菌目基因间重复序列引物PCR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2019年临床标本共检出43株阴沟肠杆菌,其中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CRECL)11株,主要来源于重症医学科,主要分离自痰液标本。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对头孢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80%,对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则低于30%。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的耐药表型主要为同时产A类碳青霉烯酶和B类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主要为bla_(KPC)和bla_(NDM),未检出D类耐药基因。11株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可分为5型,其中最多的基因型有6株,这6株菌主要分离自重症医学科和重症医学科转科密切的相关科室。结论 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耐药基因以bla_(KPC)和bla_(NDM)为主,11株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可分为5型,而且多株同一型别在医院出现,应加强监测,严格落实各项消毒隔离措施,严防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引发院内感染和播散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研究CRE耐药特点及同源性。方法 收集宁夏某医院2018年1月—2021年5月临床分离的158株非重复CRE,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耐药基因,应用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CIM)联合EDTA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eCIM)进行表型确证,采用质粒接合试验分析blaNDM水平转移情况,运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158株CRE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61株,38.61%),其次是阴沟肠杆菌(37株,23.42%)和大肠埃希菌(23株,14.56%),检出CRE最多的科室为ICU和烧伤整形科,CRE标本来源排名前四的分别是痰、脓性分泌物、引流液和无菌中段尿,检出耐药基因以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为主。23株大肠埃希菌mCIM联合eCIM试验阳性率达95.65%,质粒接合试验成功将20株大肠埃希菌中15株菌株的blaNDM基因转移到大肠埃希菌J53AZR,接合子菌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性较受体菌增强。MLST结果显示,23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14种ST型,以ST10和ST410为主。结论 该院CRE多来源于ICU,以携带blaNDM基因为主,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具较高耐药性,医院应当加大抗菌药物使用监管力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该地区NDM酶亚型逐渐变化,应持续监测以及时发现新亚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某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在细菌耐药方面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CRE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院2013—2017年细菌室保存的CRE,对其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药敏试验、全基因序列测定,选取部分CRE中携带的碳青霉烯耐药基因进行基因环境分析。结果共收集62株CRE,成功复活51株;其中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30株,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C)9株,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CRECL)6株,耐碳青霉烯类其他肠杆菌6株。CRKP MLST主要包括3株ST147、2株ST11;CREC MLST主要包括3株ST167;CRECL MLST主要包括3株ST93、2株ST88。51株CRE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的耐药率最高,均为100%。耐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分布:1株携带blaKPC-2,14株携带blaIMP-4,18株携带blaNDM-1,22株携带blaNDM-5,2株携带blaNDM-9,10株携带blaOXA-1,10株携带blaOXA-10,2株携带blaOXA-23,2株携带blaOXA-66。分析blaNDM-1、blaNDM-5、blaNDM-9、blaIMP-4不同菌种的基因环境,发现几种耐药基因各自的基因环境都与已报道的基因环境相似,无明显的菌种间差异性。结论耐药基因通过水平传播能稳定存在于不同的CRE菌株中,对医院感染防控造成一定的威胁。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临床感染特征及耐药机制,为临床防治CRE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1年7月—2022年6月某三甲医院临床分离的CRE菌株及患者资料,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菌株耐药基因,诱导试验验证mcr-9阳性菌株的诱导耐药性。结果 共纳入167株CRE,以肺炎克雷伯菌(38.9%)和阴沟肠杆菌(35.3%)为主,呈现多重耐药表型,3株(1.8%)对多粘菌素B耐药。CRE以携带blaNDM(52.1%,87株)为主,其次为blaKPC(34.7%,58株)。根据碳青霉烯酶将CRE感染患者分为NDM组和KPC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入住ICU日数≥7d、行气管插管、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等影响因素方面,KPC组高于NDM组,治愈率低于NDM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置入胃管、肺部疾病及恶性肿瘤为影响携带不同碳青霉烯酶基因CRE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多粘菌素B耐药菌株均为mgrB点突变,7株(4.2%)CRE携带mcr-9,且多数同时携带blaNDM。经多粘菌素B诱导后,4株mcr-9阳性CRE的MIC值较诱导前升高。结论 该地区CRE以携带blaNDMblaKPC为主,少数同时携带mcr-9和blaNDM,呈现多重耐药。临床应加强防控,预防其临床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的临床耐药性及耐药基因blaKPC的分子特征。方法 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某院临床检出的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通过WHONET 5.6软件对药物敏感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PCR检测碳青霉烯耐药基因blaKPC、blaNDM、blaIMP、blaVIM、blaOXA-48,对PCR阳性产物进行DNA测序,分析耐药基因的分子结构特点。结果 共收集510株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其中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420株,耐碳青霉烯非肠杆菌科细菌90株。菌株主要来自重症监护病房(ICU)、神经外科和呼吸科,分别占60.8%、11.8%、5.3%;标本来自痰、脓性分泌物、静脉血、无菌中段尿,分别占66.9%、8.8%、8.2%、6.5%。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PCR结果显示,420株CRE中blaKPC、blaNDM、blaIMP的阳性率分别为54.3%(228/420)、1.2%(5/420)、1.4%(6/420),未检测出blaVIM和blaOXA-48基因,其中肺炎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携带blaKPC CRE的83.8%、11.8%、2.6%;其他少见菌种中也检出blaKPC基因。非肠杆菌科细菌中仅有2株鲍曼不动杆菌检测出blaKPC。DNA测序结果显示,174株携带blaKPC的菌株中173株检测为blaKPC-2、1株检测为blaKPC-1。结论 该地区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以CRE为主,其中以携带blaKPC-2的肺炎克雷伯菌占绝对优势,其他菌株中也均有发现。提示临床需重点加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监测及预防,防控blaKPC的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发生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某院2013年7月—2017年6月ICU内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64例作为病例组,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的阴沟肠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1∶1配对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APACHE II评分≥20、ICU住院日数长、使用呼吸机、使用呼吸机日数长、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抗菌药物使用日数长、抗菌药物应用≥2联与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 II评分≥20、使用呼吸机、使用呼吸机日数长、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日数长是发生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导致ICU患者发生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包括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呼吸机日数长、抗菌药物使用日数长、APACHE II评分≥20。可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制定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引起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医院感染的阴沟肠杆菌病原学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5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的8株非重复的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采用Vitek-2 Compact系统进行菌株的鉴定和药敏。亚胺培南复合E条检测菌株的金属酶。PCR扩增及产物测序检测菌株携带的碳青霉烯酶及其他β-内酰胺酶基因。通过多位点序列(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验证菌株克隆聚集性。质粒接合、基于PCR的分型和S1核酸酶切的Southern杂交检测质粒的特性。结果 8株阴沟肠杆菌(YG1~YG8)对目前常用的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均耐药,且均携带bla_(NDM-1)基因。接合实验显示8株阴沟肠杆菌可将携带的质粒转移到大肠J53Azi~R受体菌,且供体菌与其接合子的金属酶试验均阳性。ST177型阴沟肠杆菌(YG5~YG7)3株PFGE条带数目及位置相同,属于克隆A;属于克隆B的YG3和YG4菌株为ST231型;属于克隆C、D和E的YG1、YG2和YG8菌株的MLST分别为ST418,ST190和ST592型。Southern杂交显示供体菌YG5携带两个质粒,大小约50 kb和400 kb,而其接合子YG5C携带大小约50 kb的质粒。结论携带bla_(NDM-1)阴沟肠杆菌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患儿中存在多克隆的流行。经检索,ST177型阴沟肠杆菌引起新生儿的医院感染属于国内外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碳青霉烯耐药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机制和耐药传递,分析其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碳青霉烯耐药阴沟肠杆菌9株,利用改良Hodge试验对碳青霉烯耐药阴沟肠杆菌进行表型确证,EDTA纸片增效试验检测金属酶。PCR方法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AmpC beta-内酰胺酶(AmpC酶)基因,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以及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通过质粒接合实验分析碳青霉烯耐药性在种属间的传递。结果改良Hodge试验阳性2株,EDTA纸片增效试验阳性9株,均携带NDM-1基因,ESBLs基因TEM、CTX-M、SHV阳性菌株数分别为8株、3株、4株。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qnrB、qnrS、aac(6’)-Ib-cr阳性菌株数分别为5株、2株、1株、7株。质粒接合实验表明NDM-1基因可通过质粒在不同种属间传递。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妥布霉素、四环素的敏感率较低,均为11.1%。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多黏菌素B、替加环素及磷霉素的敏感率较高,分别为88.9%、66.7%、88.9%、100%、100%。结论碳青霉烯耐药阴沟肠杆菌为NDM-1型,耐药性可通过质粒进行传递,需引起重视,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同时加强院感的防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小儿感染耐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特征及基因分型,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在医院就诊的患儿中分离得到的54株耐碳青霉烯酶肠杆菌,按照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于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采用改良Hodge试验和改良双纸片协同试验对54株肠杆菌科细菌产生的碳青霉烯酶和金属β-内酰胺酶的表型进行检测,采用PCR法检测耐药菌株的耐药基因。结果从分离出的3 146株肠杆菌科细菌中共检出54株耐碳青霉烯酶肠杆菌,检出率1.72%;其中肺炎克雷伯菌31株占57.4%,大肠埃希菌13株占24.1%,阴沟肠杆10株占18.5%;耐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的标本分布以痰液为主占48.1%,其次为尿液和血液;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71.0%和80.6%、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分别是84.6%和100.0%、阴沟肠杆菌的耐药率分别为80.0%和100.0%;54株耐碳青霉烯酶肠杆菌中,改良Hodge试验阳性检出总准确率达到94.4%,改良双纸片协同试验阳性检出总准确率达到98.1%,经PCR检测呈阳性的有49例占90.7%。结论小儿感染耐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中,肺炎克雷伯菌最多,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3种细菌对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美罗培南的耐药性高于亚胺培南,主要产生B类金属酶(IMP),肺炎克雷伯菌还产生碳青霉烯酶A类(KPC)。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分析两株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临床资料,探讨NDM-1产生的根源及预防和控制的措施。方法收集2012年7月医院培养两株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改良Hodge试验和金属酶试验检测产酶类型,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耐药基因并进行测序。结果两株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MIC均>8μg/ml,改良Hodge试验阳性,金属酶表型初筛试验阳性,经基因扩增并测序后,与Genebank比对,表明与NDM-1基因有99%的相似性,临床资料显示,该两株菌有一定的同源性,可能有共同的传播途径。结论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高度耐药的阴沟肠杆菌有传播的趋势,通过消毒等措施能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环境中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菌株的同源性,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9—12月某三甲医院ICU患者、环境中连续分离的CRKP菌株,进行耐药表型、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同源性分析。结果 共收集10株CRKP菌株,其中9株分离自5例患者的临床感染标本,1株分离自气压治疗仪面板。10株菌均携带产KPC酶基因;MLST分型均为ST11型;共有5种PFGE带型,其中5株带型完全一致,为流行菌株,1株菌株与流行菌株带型仅相差1条条带,其余4株菌带型相近,但与流行株带型差异较大。气压治疗仪面板分离的1株CRKP菌株与患者来源的4株CRKP菌株耐药表型、PFGE型别及ST型别完全一致,考虑为仪器共用造成的医院感染。分离自同一重症胰腺炎患者腹腔引流液、血标本的CRKP菌株PFGE带型完全一致,推测CRKP可能通过腹腔感染入血。结论 PFGE和MLST对明确医院感染细菌传播路径,个体细菌感染路径以及遗传变异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从切断感染途径方面入手指导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临床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某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临床标本分离的CRKP 36株,对菌株进行药敏鉴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检测耐药基因、荚膜血清型基因、毒力基因,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对菌株进行序列分型(ST分型),基于wzi测序结果进行血清型分型和分子进化分析。结果 36株CRKP均检出blaKPC基因,未检出blaIMPblaVIMblaOXA-48基因。黏液丝试验均为阴性,未检出K1、K2、K5、K20、K57五种常见荚膜血清型,36株CRKP rmpA2、wcaG、ybtS、aerobactin、iutA、iroN、ycfmrkD、mrkA、silS、uge、PlvpkfimH、wzi基因检出率为100%;TerW为86.11%;fimA、magA均为阴性。MLST结果分析显示,36株均为ST11型。仅32株成功测序wzi基因,wzi分型结果为K14.K64 96.88%(31/32),K24 3.12%(1/32)。基于测序结果构建分子进化树,结果显示32株菌中31株100%同源,1株与浙江菌株KP18069 99%同源。结论 该院CRKP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机制是携带blaKPC基因,优势ST分型为ST11,wzi分型以K14.K64为主,且携带了大量的毒力基因。分子进化树提示存在同源性感染,怀疑有输入性传播,应及时采取防控措施,防止耐碳青霉烯类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医院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患者下呼吸标本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临床特征、基因型及主要毒力因子携带情况。方法 收集2019年1—12月某院VAP患者下呼吸道标本分离的非重复肺炎克雷伯菌(KP),比较CRKP组与碳青霉烯非耐药KP组(nCRKP组)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多位点序列分型、荚膜wzi分型型别的差异,分析CRKP毒力因子携带情况及同源性。结果 共收集56株KP,其中60.7%(34株)为CRKP。CRKP组患者入住ICU日数≥20 d、死亡及自动出院患者的比例高于nCRKP组患者(均P<0.05)。CRKP组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nCRKP组(均P<0.05),CRKP主要(97.1%)携带blaKPC-2基因,对替加环素以外的抗菌药物耐药率高。82.4%的CRKP属于ST11型,K64为主要荚膜型(50.0%);45.4%的nCRKP属于ST11型,荚膜型以K47为主(40.9%);K64型菌株在CRKP菌株中的比例高于nCRKP菌株(P<0.01)。CRKP携带多种毒力因子,pLVPK-like质粒介导的毒力因子rmpA2、iucA及iroN主要由K64-ST11型CRKP携带,且PFGE分析结果显示K64-ST11型CRKP存在克隆传播。结论 VAP下呼吸道标本分离的CRKP呈现多重耐药,其主要分子型别为K64-ST11型,该型CRKP携带多种质粒介导的毒力因子并存在克隆传播,应密切监控其临床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综合重症监护病房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耐药性和同源性进行分析,为临床抗菌治疗和监测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2家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分离得到的260株CRKP菌(其中马鞍山某医院156株,苏州某医院104株),并对CRKP菌株进行常规药敏试验、PCR扩增和测序检测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和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LST)对CRKP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260株CRKP菌株对17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高度耐药,多重耐药率100%。马鞍山某医院的CRKP菌株主要携带碳青霉烯酶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共5种耐药基因,blaKPC-2型、blaNDM-1型、blaSHV型、blaTEM型和blaCTX-M-1型的携带率分别为84.62%、3.21%、70.51%、71.79%和80.77%。苏州某医院的CRKP菌株共携带blaKPC-2型、blaNDM-1型、blaSHV型、blaTEM型和blaCTX-M-9型共5种耐药基因,携带率分别为74.04%、23.08%、80.77%、76.92%和27.88%。PFGE分型结果显示2家医院CRKP菌株均以A型和C型为主,但亚型和数量有差异。MLST分型分出ST11、ST76、ST16、ST437、ST379、ST751、ST395和ST307共8种序列型,马鞍山某医院主要为ST11型,占83.97%,而苏州某医院以ST11型(65.38%)和ST76型(27.88%)为主。结论 2家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的CRKP菌株存在一定差别,但均以携带KPC-2碳青霉烯酶基因的ST11型为主,针对性加强重症监护病房清洁和院感监测,有利于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某院雷氏普罗威登斯菌耐药情况,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雷氏普罗威登斯菌耐药基因遗传特征,为临床预防和感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分离的雷氏普罗威登斯菌的药敏结果,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3株耐碳青霉烯类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全基因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挖掘其遗传特征.结果 共分离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质谱(MALDI-TOF MS)分析鲍曼不动杆菌(AB)同源性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剔除同一患者或环境多次送检标本中的重复菌株, 收集某三甲综合医院2020年5月—2021年2月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患者痰标本及环境标本分离的46株AB, 使用VITEK-MS质谱仪检测菌株, 应用SARAMIS Premium软件进行聚类分析, 并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的方法进行验证。 结果 通过MALDI-TOF MS和MLST聚类分析和比较, 46株AB中, 39株为MALDI-TOF MS的MS-a型, 其中, 22株为MLST的MT-A簇, 包括ST208型3株, ST540型3株, ST195型8株, ST369型5株, 以及ST136、ST436、ST1893型各1株; 16株为MT-B簇, 包括ST381型4株、ST469型11株和ST938型1株; 1株为MT-C簇(ST1821);MS-b型1株为ST381;MS-c型2株为ST369;MS-d型1株为ST195;MS-e型2株分别为ST540、ST369;MS-f型1株为STN1。 结论 作为AB同源性分析工具, MALDI-TOF MS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其菌株同源性分析结果与MLST结果一致性低, 分辨特异性低, 不可取代MLST技术。  相似文献   

17.
After uneventful use of cefotaxime and ceftazidime as first line therapy for three years in our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we isolated cephalosporin-resistant Enterobacter cloacae (CREC) strains which caused clusters of cases or colonization and/or serious neonatal infection. By using two or more typing methods, at least five different strains with similar patterns of antimicrobial sensitivities were identified. The results of a casecontrol study did not support the notion that the use of third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 was associated with colonization and infection by CREC. The outbreak was brought under control by interrupting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epidemic strain D, by measures such as cohort nursing, diligent handwashing before and after procedures, and thorough environmental cleaning as well as by decontamination with glutaraldehyde after dismantling of the blood gas analyser believed to have acted as a persistent reservoir. Our experience highlights the danger of inadequate supervision and maintenance of equipment used for near-patient testing and the need to monitor such equipment not only in terms of its calibration and analytical performance but also microbiologically.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某医院骨科患者手术后发生疑似血流感染暴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医院感染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该院2020年7月16—18日手术后发生寒战、高热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对患者及其周围环境和物品检出菌进行药敏测试,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共发现骨科4例阴沟肠杆菌所致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病例,发病时间集中,病原菌药敏结果相似。共采集61份环境标本,有26份检出细菌,阳性率42.62%。8份批号为2020071**的等渗冲洗液均检出阴沟肠杆菌,2份批号为2020061**的等渗冲洗液均未检出细菌。12株阴沟肠杆菌的MLST结果是ST1190型1株、ST531型2株、ST547型2株、ST290型1株、ST777型3株、ST422型1株、ST1032型1株、ST717型1株,存在同种同源的阴沟肠杆菌。结论 该院骨科患者发生手术后血流感染疑似暴发事件,可能与手术所用的新批次等渗冲洗液在运输或生产过程中被污染有关。医院要加强一次性外来医疗用品的监管,定期抽检无菌物品,检测合格才予以放行,降低外源性感染风险,防止相关血流感染事件的暴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