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气虚血瘀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补阳还五汤。治疗7天后,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NIHSS评分差值;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mRS评分差值;血清缺氧转录因子-1α(HIF-1α)和B淋巴细胞瘤-2(Bcl-2)水平;评定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和mR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NIHSS、m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量表评分治疗前后差值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IF-1α、Bcl-2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试验组治疗后HIF-1α值低于对照组(P<0.05),Bcl-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试验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80.0%)高于对照组(57.5%,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够改善气虚血瘀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HIF-1α表达下调和Bcl-2表达上调改善脑供血和启动抗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通脑复原汤辅治脑梗死气虚血瘀证对中医证候积分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方法: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通脑复原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0天、30天后中医证候积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BI)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大脑中动脉(MCA)以及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SOD、CAT、MDA指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脑复原汤辅治脑梗死气虚血瘀证可明显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提高神经功能,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逐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凝血指标、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88 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5 例与对照组43 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取益气活血逐瘀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连续治疗3 个月。对比2 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凝血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93.33%,优于对照组76.74%(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 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症状积分、纤维蛋白原(FIB) 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水平均降低(P<0.05),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症状积分、FIB 水平及血清IL-6、TNF-α 水平均较低(P<0.05),PT、APTT 均较高(P<0.05)。结论:益气活血逐瘀方用于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凝血功能指标,有效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脑络欣通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脑络欣通对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中医证候积分及凝血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脑络欣通组、通心络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通心络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脑络欣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络欣通.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4 d、治疗后28 d三个不同时点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值、凝血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脑络欣通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28 d的总有效率为93.3%,优于通心络组和对照组(P〈0.05或P〈0.01),同时脑络欣通能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值,改善凝血相关指标.结论脑络欣通对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临床疗效优于通心络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型对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两组均予以急性脑梗死规范化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1月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型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中医证候,降低血脂水平和改善血液流变学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气虚血瘀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神经康复科收治的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中药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清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 6%(58/64),高于对照组的76. 6%(49/6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清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治疗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双侧脑动脉血流速度平均值(Vm)及收缩期值(Vs)均高于对照组,搏动指数(PI)低于对照组(P 0. 05);且观察组血清学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提高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复元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复元通络汤。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NIHSS量表评分、巴氏指数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结果1)中医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2)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两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2周及4周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元通络汤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提高Fugl-Meyer运动评分,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血液流变学情况,有效地减少了脑梗死引起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祛湿中药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气虚血瘀夹湿证的疗效及对凝血/纤溶指标、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气虚血瘀夹湿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仅给予醋酸泼尼松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祛湿中药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浆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血脂指标、凝血/纤溶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面浮肢肿、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脘腹胀满及口中黏腻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各项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脂指标、凝血/纤溶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均显著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祛湿中药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气虚血瘀夹湿证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调节血脂指标和凝血/纤溶指标,改善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治疗14天,主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确能明显提高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6,(10):2112-2114
目的:分析益肾桂枝汤治疗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兼阴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本院收治的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兼阴虚证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给予对照组患者西医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外加益肾桂枝汤治疗,治疗后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巴氏指数评分(Bathel-Index)、神经功能缺损积分(NIHSS)和中医证候积分变化进行观察。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83.4%与对照组65.0%比较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Bathel-Index评分、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方面,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athel-Index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兼阴虚证患者给予益肾桂枝汤治疗具有显著疗效,能使患者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积分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