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是伴随病程发展中晚期出现的骨质变化的病理状态,会造成患者关节严重变形,生活质量下降.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查阅整理近年来相关文献发现,中医药通过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形成与骨吸收指标,调节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平衡,调节免疫炎症反应,达到祛风通络、清热活血的功效,从而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严重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关节软骨及骨破坏是RA的主要病理变化,是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破骨细胞(OC)在RA骨破坏的病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其调控依赖于OC形成、分化及活化的过程。巨噬细胞、滑膜成纤维细胞等是OC形成的主要来源,促炎性细胞因子在这个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主要的是RANK/RANKL/OPG、MCSF、TNF、IL-1和IL-17,这些细胞因子通过不同的信号传导通路促进OC的成熟及分化;此外,有些细胞因子对OC的分化及骨吸收作用产生负性调控作用,如IL-27、IL-4、IL-10、IFN-γ,大部分细胞因子通过RANK/RANKL/OPG系统,直接或间接作用于OC,两者之间的平衡决定骨破坏的结局。这些细胞因子通过多条信号传导通路介导OC对骨破坏的调控作用,其中NFATc1是关键的调节因子,如RANKL通过NF-κB/AP-1/c-fos和钙离子信号通路两条信号通路,调节NFATc1的活化,促进OC分化;TNF通过激活NF-κB,JNK和p38通路,活化NFATc1促进OC形成,还包括MAPK、STAT等通路。深入了解OC的病理过程及骨形成和骨吸收机制,监测及干扰促进OC活化的细胞因子,为早期RA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关节炎早期以关节滑膜炎症为主要临床表现,晚期则多以关节软骨破坏为主要病理特征.骨破坏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生、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致残、致畸的主要因素.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液中的高表达白细胞介素-17参与了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早期进行性炎症和晚期骨破坏形成.白细胞介素-17不仅通过各途径影响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  相似文献   

4.
铁调素作为人体重要的调节激素,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骨代谢的调节作用,并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存在严重的骨代谢失衡,可出现关节破坏、骨量丢失等病理改变。铁调素对类风湿关节炎骨代谢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并有望成为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新的治疗靶点。综述铁调素的功能、相关信号通路及铁调素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为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模拟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的CIA大鼠模型,明确TNF-α拮抗剂对CIA大鼠关节局部骨破坏的改善作用,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利用皮下注射牛II型胶原诱导Wistar大鼠发病,建立CIA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①正常对照组(10只);②灭菌用水治疗组(10只);③TNF-α拮抗剂治疗组(10只).每只大鼠均在炎症分值达到两分及以上时开始治疗,分别在治疗4周和8周后,取胫骨上段做硬组织切片,观察胫骨上段骨小梁变化及骨量变化情况.结果 TNF-α拮抗剂具有明显抑制CIA大鼠关节周围骨量丢失的作用,且其抑制骨量减少主要是通过抑制骨小梁数量减少来实现的,与抑制骨小梁宽度丢失关系较小.结论 TNF-α拮抗剂能明显抑制CIA大鼠关节侵蚀及关节周围骨丢失.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关节炎骨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可导致骨和关节破坏的慢性疾病.在RA发生发展过程中,骨代谢异常可导致不同程度的骨量丢失和骨破坏.骨代谢的相关指标可以间接反映骨量丢失的严重程度.本文将对RA患者骨代谢的基本特点及骨量丢失相关因素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骨破坏伴随RA整个病程,一旦发生骨破坏、常规激素疗法效果有限而预后差。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已报道,中药防治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已取得一定成效,且中药的重要作用也引起学者的关注。本文对中药防治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关节炎(RA)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始终为研究热点.近年许多研究试图从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寻找治疗契机并已取得一定进展.研究发现,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在RA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新型口服药物托法替尼(tofacitinib)能够选择性抑制细胞内JAK3信号转导通路,抑制CD4+T细胞增殖,进一步阻断白细胞介素(IL)-17、干扰素-γ、IL-6、IL-8等细胞因子合成和分泌,抑制RA患者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已损伤的软骨组织进一步破坏.Ⅱ期、Ⅲ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托法替尼能够明显减少RA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尚未发现明显的毒性不良反应.该文就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及其对RA作用机制、托法替尼治疗机制和临床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现临床常用西药口服治疗,不良反应较多,且需长期服药,无法根治.中医药对类风湿关节炎多有论述,且疗效显著.查阅近四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中医药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缓解相关症状,降低西药不良反应,且中医药诊疗方法颇多,有内服法和外治法等.文章综述中医常用内服汤及...  相似文献   

10.
滑膜炎和血管翳的过度增殖是类风湿关节炎重要的病理基础.若类风湿关节炎未经规范化治疗,最终可导致关节骨破坏甚至致残.目前,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以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病联盟诊疗标准和影像学以及血清学检查为主,而影像学可更加直观地表现出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骨侵蚀程度;因此,通过CT检查评判骨破坏分级与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选取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有骨质疏松征象之病例,分三型治疗:脾肾阳虚型,治以益肾温阳,健脾利湿方;肾虚瘀滞型,治以益肾祛瘀、蠲痹活络方;肝肾阴虚型,治以滋肝填髓通络清火方。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相比,疗效有显著不同(P<0.05).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促进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中药治疗疗效的提高及其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笔者检索了CNKI数据库中2012年至2021年间常用中药复方治疗PMOP的文献,并梳理总结了PMOP的辨证分型、常用的治疗方药及其机制,发现中药治疗PMOP可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者骨密度、改善雌二醇水平,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在机制方面,可通过调节OPG/RANKL、Wnt/β-catenin、JAK/STAT信号通路,或通过提高OX、ERmRNA和蛋白表达等,达到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减少破骨细胞生成,提高骨密度、平衡骨代谢等作用。中药治疗PMOP机制研究已深入到分子甚至基因水平,建议今后可从骨代谢、骨免疫、骨微结构、肠道菌群、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铁过载等方面进一步研究,丰富中药治疗PMOP的机制,阐明中药的作用靶点,增强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骨科疾患之一。中医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优势及效果明显,但其分子机制尚不明确。随着骨质疏松症分子生物学的深入发展,已有研究显示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发病机制中有着重要作用。lncRNA参与骨形成-骨吸收过程,起着重要调节作用;lncRNA在OP的不同中医证型中差异性表达,提示其参与OP中医证的发生发展;中医药通过调控lncRNA参与骨代谢过程从而防治骨质疏松症。故本文基于lncRNA总结近年来该领域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挖掘lncRNA为治疗的潜在靶点,为探讨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分子机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中饰演着重要角色,其在免疫细胞分化、DNA甲基化等方面参与了RA的发生,在氧化应激、炎症反应、RA-FLS增殖/凋亡失衡及骨破坏形成等方面促进了RA的发展,因此通过调控LncRNA的表达影响RA的发生、发展将成为RA治疗的新途径。中医药治疗RA疗效确切,并且诸多研究证实中药可通过调节LncRNA的表达在RA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LncRNA与RA的相关性及中医药干预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RA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由于雌激素降低导致钙吸收增加、骨量减少而引发的代谢性骨骼疾病,骨折是该病的主要发现途径,严重影响着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目前常用的西药主要包括钙剂、双膦酸盐类、骨吸收抑制剂等,但其副作用和不良反应限制了长期用药。如今大量研究表明,中药可通过作用于成骨相关的多通路、多靶点,有效提高骨密度,减轻骨痛,在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上有独特优势。笔者从临床、动物、细胞等方面归纳中药及复方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防治该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症作为中老年人常见的退行性疾病越来越得到重视,其由于骨稳态的失衡,骨代谢的紊乱,导致成骨细胞分化减少,破骨细胞活性增加,使骨吸收大于骨形成所引起。p53作为一种抑癌基因,是一种关键的转录因子,随着国内外研究深入,p53不仅在肿瘤、癌症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其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中同样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并且大量研究分析发现,p53是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关键靶点。因此,笔者对p53在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中医药靶向调节p53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以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以及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sOur study aimed to elucidate the role of metabolites, bacteria, and fungi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patients with bone destruction (BD(+)) and identify some biomarkers to predicate bone progression of RA.MethodsPlasma metabolites of the 127 RA patients and 69 healthy controls were conducted by using nontargeted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LC-MS). The gut bacteria and fungi were assessed by 16S rRNA and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ResultsCompared with RA patients without bone destruction (BD(?)), some metabolites, bacteria, and fungi were altered in BD(+). Seven metabolites were selected as key metabolites for classifying the BD(+) and BD(?) groups with moderate accuracy (AUC = 0.71). Metabolites-groups, metabolites-metabolites, and metabolites-clinical factors had a certain correlation, and 7 metabolites were enriched in glycerophospholipid metabolism and L-arginine and proline metabolism pathways. The bacteria and fungi of the BD(+)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 compared with BD(?) group. The changed 4 bacteria and 12 fungi yielded accuracy (AUC = 0.74 and AUC = 0.87, respectively) for the two groups. Taking 7 metabolites, 4 bacteria, and 12 fungi as a panel for AUC analysis, an improved AUC of 0.99 significantly discriminated the two groups. The changed metabolites, gut bacteria, and fungi may affect the pathway related to L-arginine.ConclusionsOur nontargeted LC-MS, 16S rRNA, and ITS highlighted a novel link among the metabolites, bacteria, fungi, and pathology of BD(+), which could contribute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metabolites, bacteria, and fungi in BD(+) etiology and offered some novel biomarkers to predict the bone progression of RA.  相似文献   

18.
类风湿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高,常常合并骨质疏松,这严重影响临床疗效和疾病预后,现代医学临床治疗和选择的药物很多,但是胃肠道不良反应突出,而中医药的辨证施治和多靶点多途径整体治疗有其独特优势,特别是补肾通络法通过临床和实验验证,证实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Hedgehog信号通路是一种高度保守而重要的信号通路,参与多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全身性骨代谢疾病,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受多种信号通路调控。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Hedgehog通路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参与骨形成和骨稳态的信号通路。已有研究证实,Hedgehog信号通路可能通过增加骨形成相关因子的表达,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对防治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目前Hedgehog信号通路在骨形成调节中的作用机制及中医药的干预作用,旨在为促进骨形成、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新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