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新疆冰雹天气过程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新疆39a冰雹天气资料的普查,得到76次系统性冰雹天气过程和1279次局地冰雹天气过程,局地冰雹天气的发生远远多于系统性雹天气。冰雹天气过程与地形密切相关,主要发生在山区,冰雹天气以1天为主,多发生于夏季,系统性冰雹天气均由中尺度高压造成。  相似文献   

2.
新疆冰雹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陈洪武  马禹  王旭  杨新林 《气象》2003,29(11):25-28
根据1961~1999年新疆90个气象观测站的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新疆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以分钟为单位给出冰雹的日变化和持续时间。新疆冰雹主要出现在西部和中部山区,集中出现在4~10月。降雹一般出现在下午,傍晚是高峰期,有60%的冰雹持续时间在6分钟以内。进一步普查39年冰雹天气资料,得到76次系统性冰雹天气过程和1279次局地冰雹天气过程,局地冰雹天气过程的发生远远多于系统性冰雹天气过程。冰雹天气过程与地形密切相关,主要发生在山区。冰雹天气过程以1天为主,多发生于夏季,系统性冰雹天气过程均由中尺度高压造成。  相似文献   

3.
针对石河子地区冰雹天气的特征,选取近4年10例冰雹天气个例进行分析,对各种天气系统的物理量特征、卫星云图等多种参数进行界定,建立适合于本地区冰雹天气的短时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4.
冉光槐 《四川气象》1997,17(2):24-30
通过对黔江地区冰雹天气的影响系统、物理量场进行初步研究,揭示了黔江地区冰雹天气的成因,建立了黔江地区冰雹天气短期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5.
春季"冷区"冰雹天气分析及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冰雹是我省春季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当冷锋逼近我省或影响我省时造成的冰雹、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在实际预报中容易引起预报员重视,但当冷锋移过南岭后,我省处地面冷锋后部有时也会出现冰雹天气。这里我们称这种形势下出现的冰雹为“冷区”冰雹。“冷区”冰雹是预报中的一个难点。本文首先用常规的天气图方法,综合提炼出有利于我省“冷区”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天气尺度背景条件,然后对冰雹天气的物理成因进行分析,得出一个较好的“冷区”冰雹预报模式。1“冷区”冰雹日选取及时空分布特征1.l“冷区”冰雹日的选取由于‘共区”冰雹一…  相似文献   

6.
冰雹天气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黑龙江省出现的22次区域性冰雹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分析,归纳出冰雹表扬雷达回波平显,高显的主要特征及不同的天气系统对冰雹天气,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贵州区域冰雹天气过程的短期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师军  刘俄 《贵州气象》1996,20(4):7-11
通过对贵州冰雹天气中天气形势的天气系统的垂直剖面分析,隐雹天气系统与大范围降雹,连续2日以上降雹的天气过程分析,降雹系统与冰雹落区的关系分析,总结了贵州冰雹天气过程的趋势预报和短期预报方法,据天气系统的配置确定了降雹区,还利用1979-198年3月-5月中的250个冰雹天气和一般雷阵雨,阵雨天气过程的样本资料建立了客观的按月取判断冰雹天气过程的方程。  相似文献   

8.
谢明  常履福  聂祥  陈琴 《贵州气象》2004,28(2):7-10
为了掌握冰雹天气系统的特征,做好冰雹预报。我们从普查、统计和分析人手,对毕节地区的冰雹分布、强度、出现时间、发生范围和移动路径等进行了气候统计分析,并根据各类天气系统在关键区内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规律及其环流特征等进行分型,建立了毕节地区冰雹短期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贵州醅地区9个台站春季冰雹进行了统计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该区域内冰雹主要集中于4月上旬到5月上旬,500hPa高空环流与冰雹天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建立了逐步回归方程,对该区域内冰雹天气趋进行长期预测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利用逐时自动站资料、WRF模式数值产品、卫星云图、雷达产品等资料对2009年5月16日宁夏冰雹、短时强风等强对流天气进行了跟踪预报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水汽通量散度数值产品中大气低层水汽通量的辐合或辐散可作为对流活动产生的重要依据之一。而卫星云图中的强对流云团的识别和新一代天气雷达基本反射率强度、液态水含量、冰雹指数、中尺度气旋产品是短时冰雹天气及短时雷雨大风天气预报的有利工具。并对2004—2008年出现的冰雹天气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宁夏冰雹天气预报预警模型。  相似文献   

11.
The hail cloud parameters are computed on the basis of jet convection model using the real atmospheric stratification. The analysis of these computations shows the opportunity to use the jet convection model for the operative forecast of hailstorms and their intensity.  相似文献   

12.
Predicting the occurrence of hailstorms is one of the most complicated tasks in weather forecasting because of the small area of land that is usually affected, and because of the short time hail events last. Today there are a number of parameters available that may be used to characterize preconvective conditions and predict the beginning of convection. However, forecast models based on stability indices should be developed separately for each geographic area.The databases available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with two aims in mind: determining which meteorological variables or indices obtained from a radiosonde in the study zone are more relevant in characterizing preconvective conditions; and, secondly, setting up an objective short-term forecast model for storms on the basis of one or more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The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establish the dichotomy risk/no risk of storms. A function was developed combining seven meteorological variabl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ecast model has a Probability of Detection of 0.87 and a False Alarm Ratio of 0.18.  相似文献   

13.
广东大冰雹风暴单体的多普勒天气雷达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2004—2012年广东省12个大冰雹风暴单体为样本,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计算了最大反射率因子及其高度等多个雷达参数,分析了三体散射、旁瓣回波和环境温度层上回波特征以及大冰雹与非冰雹风暴单体间的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差异。结果表明:大冰雹风暴单体发展均非常旺盛,最大反射因子多超过65 dBZ,对应高度几乎都达到5 km。除受周围大范围雷达回波影响外,大冰雹风暴单体均观测到了三体散射或旁瓣回波特征,并具有一定的预报提前量;在0℃和-20℃层高度上的最大反射率因子均超过54 dBZ。大冰雹风暴单体与非冰雹风暴单体相比,低层回波迅速增加,强核心区垂直伸展更深厚,回波垂直递减率更小。  相似文献   

14.
旬邑冰雹云的数值模拟及累积带特征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15  
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三维完全弹性冰雹云模式的基础上,把雨滴冻结过程作了进一步改进,增加了雨滴冻结成霰的过程.并利用改进后的模式模拟了陕西省旬邑县1999年7月17日的冰雹云个例,发现该例雹云中冰雹胚胎主要是冻滴,在雹云发展的初期阶段雹云中存在过冷雨水累积带,并且该处是雹胚产生的主要区域,雹块的增长主要通过雹与云水的碰并过程增长.对旬邑县1997~1999年14例冰雹云过程的模拟结果表明,旬邑冰雹云中冰雹胚胎以冻滴为主,绝大多数冰雹云都存在过冷雨水累积带,累积带维持时间约6 min,厚度4 km左右.  相似文献   

15.
播撒碘化银粒子进行人工防雹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16,自引:13,他引:16  
黄燕  徐华英 《大气科学》1994,18(5):612-621
本文在二维完全弹性冰雹云数值模式中,引入冰晶浓度和播撒物质AgI粒子的守恒方程,建立了一个二维催化模式,考虑了人工冰核的三种成核机制,即凝华核化(包含凝结—冻结核化)及与云、雨滴的接触冻结核化,模拟了几种不同冰雹云、不同催化方案下的人工防雹催化效果,指出了防雹的最佳催化方案和适宜催化作业的冰雹云条件。  相似文献   

16.
山东地区冰雹云的闪电活动特征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利用山东电力部门提供的雷电定位资料,对10次冰雹过程的地闪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雹暴中正地闪占总地闪的比例平均为57.39%,远高于当地正地闪比例的气候特征值13.48%。地面降雹区基本出现在正地闪密集(活跃)区或邻近区域。在雹云快速发展阶段,地闪频数存在明显的“跃增”;在减弱消散阶段,地闪频数显著减少,但正地闪比例有所提高。负地闪频数峰值的出现通常提前于降雹0~20 min,正地闪频数峰值的出现一般滞后于降雹发生时间。整个降雹阶段对应于正地闪的活跃阶段。另外,结合对卫星观测的总闪电资料分析,发现冰雹云的云闪与地闪的比值远高于一般的雷雨过程,其云闪密度也远高于雷雨过程。以上这些特征对于冰雹的识别和对冰雹的超短时预报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区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特征   总被引:40,自引:11,他引:29  
通过近 2年的观测 ,收集了一些新的、不同类型的强天气个例的回波资料。对其中典型个例的分析可以得到北京地区的一些强天气的雷达回波特征。冰雹、雷雨大风回波高度高 ,达 1 2km ,暴雨过程回波高度仅 7km ;冰雹、雷雨大风这类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移动速度快 ,而局地暴雨的雷达回波移动速度缓慢。通过对多普勒径向速度图的分析 ,可以得出冰雹、雷雨大风与暴雨的动力结构有着明显的差异。地形的影响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8.
Property losses due to hailstorms on April 13–14, 2006, resulted in Midwestern property losses that totaled $1.822 billion, an amount considerably more than the previous record high of $1.5 billion set by an April 2001 hail event. The huge April 2006 loss was largely due to multiple severe storms with frequent large hail hitting major metropolitan areas. A highly unstable air mass that developed on April 13 led to several supercell storms and they then produced large hailswaths across portions of Iowa, Illinois, Indiana, and Wisconsin during a 30-h period. This storm event and prior recent major hail losses occurred when several major hailstorms developed and then traveled for hundreds of kilometers. The nation’s top ten loss events during 1950–2006 reveal a notable temporal increase with most losses in the 1992–2006 period. Causes for the increases could be an increasing frequency of very unstable atmospheric conditions leading to bigger, longer lasting storms, and/or a greatly expanded urban society tha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vulnerable to hailstorms.  相似文献   

19.
一次早春多单体冰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结合黄山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对2009年2月发生在黄山地区一次冰雹天气个例发生发展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此次降雹是由于高空急流引发的,有一次积云合并过程,具有多雷暴单体的基本特征。②冰雹发生在早春2月,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组合反射率也很高,但由于空气柱气温较低,垂直液态水含量相比初夏的冰雹要小,-20℃高度相比初夏低1~2km。  相似文献   

20.
应用地面闪电定位系统、多普勒雷达、加密自动雨量站资料,对2007年7月8~9日蒙古东部冷涡天气系统下,发生在河北中南部的两次雹暴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次雹暴均产生大量地闪活动,且以负地闪占优势,闪电集中发生时段与强对流发生及维持时间相当.雹暴和强降水在时空分布上对应的地闪极性有明显差异,降雹发生在雹暴云团中正地闪最活跃的阶段,正地闪集中出现在强回波中心及其邻近区域,降雹点落在正地闪聚集区附近;对流性强降水云团中负地闪频繁发生,强降水区出现在负地闪密度高值中心附近,负地闪簇集区域预示着对流性强降雨的落区.多单体风暴中:闪电的频率及聚集区域主要取决于雷暴单体的数目、强度和相互接近的程度,其造成的强降雹主要发生在总地闪的活跃期.本次个例分析显示,总闪电频数跃增、正闪频数突增,仅先于降雹数分钟(几乎同时)发生.因此,根据闪电频数变化可监测对流强度的演变和冰雹天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