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裸金属支架(BMS)与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来本院首次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靶血管为小血管病变且达到完全血运重建的287例冠心病患者,其中BMS组114例、DES组173例,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12个月的临床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冠脉病变特点、PCI成功率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等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冠脉造影随访显示DES组再狭窄率均明显低于BMS组(4.87%vs32.25%,P〈0.01);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亦明显低于BMS(3.00%VS13.59%,P〈0.01)。结论DES治疗小血管病变安全可行,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他汀类降脂药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方法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2例,随机分成辛伐他汀组(32例),对照组(30例)。所有心力衰竭患者均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辛伐他汀20mg,每晚1次。治疗2个月后复查血脂常规,C反应蛋白(C—RP),测定心功能。结果辛伐他汀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2个月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RP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心功能有明显改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诊辛被他汀治疗冠心痛慢性心力衰竭能够政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76例,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其基础之上给予优质全面的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住院时间比较,研究组住院时间为(8.5±3.0)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4.9±1.0)d,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并发症率为15.79%,对照组相关并发症率为39.47%,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并在治疗期间给予患者精细全面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梁小华 《现代保健》2013,(16):38-40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高压氧(hyperbaricoxygen,HBO)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与单独应用辛伐他汀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2例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1例接受辛伐他汀联合HBO治疗,对照组5l例单独应用辛伐他汀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应用辛伐他汀联合HBO治疗1个月、3个月后,51例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单纯应用辛伐他汀的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血脂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高压氧治疗可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并有效减轻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联合纽曼系统护理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认知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江门市人民医院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4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1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观察组(21例,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两组均接受纽曼系统护理干预,并于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1周肽素(Copeptin)、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术前及术后12个月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以及术后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及随访期间不良事件总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1周两组患者血清Copeptin、H-FABP水平均降低,血清IL-10、IL-6水平均升高,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与术前比,术后12个月两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立普妥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优势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60岁以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采用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使用立普妥进行治疗,治疗6个月后对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TC、TG、LDL-C等检测指标均显著下降,观察组降低更显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HDL-C水平均有缓慢升高的趋势,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发生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立普妥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安全可靠、疗效显著、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7.
王红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0):2634-2635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预防介入治疗术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狭窄及改善心功能的作用。方法随机将行介入治疗的25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各125例,观察组术后应用辛伐他汀40~80mg强化降脂治疗,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20mg常规剂量降脂治疗治疗。对两组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左室射血分数、血脂指标变化情况及再狭窄发生率等。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后观察组LVEF、各血脂指标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狭窄率为2.4%(3/125),明显低于对照组8.0%(10/125)(χ2=4.31,P﹤0.05)。用药期间两组肝肾功、心肌酶谱无明显异常。结论辛伐他汀能有效改善介入术后的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血脂指标,并具有预防冠脉再狭窄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阿托伐他汀钙和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作比较。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对2组冠心病患者治疗的效果比较分析。结果2组冠心病患者经治疗3个月后,其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P<0.05),2组患者治疗3个月的各项指标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和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治疗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改善的价值.方法 200例我院住院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1 00例.对照组:按照风湿免疫科常规治疗、护理及宣教;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一名经过专门培训的护士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性化心理干预,出院后通过来院复诊及电话随访进行心理指导.将两组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采用生命质量量表、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和实验室指标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生命质量评分、DAS28评分、ESR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两组比较CRP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理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效果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85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辛伐他汀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检测血脂、肝功能、肾功能以及hs-CRP指标。结果辛伐他汀组治疗2周hs-CRP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辛伐他汀不仅能有效降低血TC和LDL水平,又能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的hs-CRP浓度,其通过全面调脂、减轻炎症反应使冠心病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1.
刘永兰  李飒  张昊 《现代保健》2012,(25):150-151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及随访对军队老干部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控制程度。方法:将2009-2011年本院入住干部病房的军队离休干部明确诊断有冠心病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实验组30例)B组(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血小板,改善心肌缺血、他汀类药物等治疗,A组在患者回家后给予定期健康教育,随访,指标监测,监控冠心病危险因素。B组,进行住院期间治疗,出院后只依据入院时的治疗维持。结果:通过两年后的随访和健康管理,A组冠心病危险因素(血糖,血压,血脂,)控制率明显优于B组,因心绞痛再次或多次入院率,以及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外继续健康管理和随访可以很好的控制军队离休干部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减少患者住院次数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冠心病(CAD)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相应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CAD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干预组15例。比较2组CAD患者疗效、住院时间及12个月随访心绞痛发生率。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改善CAD患者治疗效果,缩短其住院时间,降低其心绞痛发生率,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刘春翠  陈彩辉 《中国校医》2008,22(3):317-319
目的观察在传统治疗基础上联用辛伐他汀、依那普利和倍他乐克3种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稳定劳力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6例,对照组为传统治疗,治疗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联用辛伐他汀、依那普利和倍他乐克3种药物,随访6个月,评价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记录相关缺血事件。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心电图ST-T改变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传统治疗基础上联合运用辛伐他汀、依那普利和倍他乐克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从多条途径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可多环节控制冠心病进一步发展的恶性循环,可改善心绞痛症状,降低心血管事件,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20 mg和40 mg)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降脂效果及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 将102例ACS患者根据辛伐他汀剂量,按随机单盲原则分为20mg组(50例,20mg/d辛伐他汀口服)和40mg组(52例,40mg/d辛伐他汀口服).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血脂、高敏CRP(hs-CRP)、IL-18的变化及住院和随访期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血清TC、LDL-C、hs-CRP、IL-18显著降低,HDL-C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且40 mg组作用明显优于20 mg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40 mg组低于20 m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CS患者早期应用辛伐他汀,不仅能有效地降脂,还能抑制炎性因子,减少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辛伐他汀40mg/d较20mg/d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辛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48例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根据服药情况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A组)24例,基础治疗组(B组)24例,其中,基础治疗组长期地服用阿司匹林、辛伐他汀,联合治疗组在服用上述两种药的同时联用氯吡格雷1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出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12个月、24个月的总有效率(100%,93.62%),明显高于基础治疗组(82.02%,58.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发生出血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阿司匹林、辛伐他汀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可明显改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疗效,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服药监督、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心理疏导)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辖区内90例住院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仅做入院宣教和住院期间的基础护理,两组分别随访至6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适当的护理干预能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减缓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科学的护理干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效果,并就护理方式进行分析及研究。方法将该院住院治疗106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干预组以常规性护理为基础,实施科学的护理干预。随访时间为6个月,观察两组心血管缺血发生率、患者服药依从性、满意度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服药依从性为96.2%,高于对照组(86.8%),P〈0.05;干预患者满意度(98.1%)高于对照组(88.7%),P〈0.05;2周后干预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干预组心血管缺血事件发生率(l1.9%)低于对照组(13.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实施科学的护理干预极为有益,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能够更好地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进而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降低心血管缺血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赵丽 《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537-1538
目的分析与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冠心病血脂异常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血脂异常患者共102例,随机性将其分为3组,每组34例。A组采用辛伐他汀40mg/d,B组采用辛伐他汀20mg/d,C组采用辛伐他汀80mg/d。对三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以及治疗1个月与3个月后测量其TC、HDL-C、LDL-C、TG,并观察ALT、BUN与CK的变化。结果 3组患者通过治疗后,其TC与LDL-C的下降均较为明显,且C组患者明显优于A、B组患者,TG值降低程度无显著性差异,而HDL-C均有升高。三组患者均为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全部完成治疗。结论采用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血脂异常患者,其剂量与疗效具有相关性,大剂量使用辛伐他汀具有高效性与安全性,剂量与不良反应之间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TAXUS)治疗冠状动脉长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接受TAXUS支架植入治疗冠状动脉长病变(≥20mm)患者51例(男38例,女13例),处理靶血管60支,其中12支病变〉35mm,置入两个支架重叠;48支为1个长支架覆盖病变。评价TAXUS的手术成功率,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的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再次血管重建的发生。结果手术即刻成功率100.0%,术后造影病变残余狭窄(5.6±4.1)%,住院期间无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无心肌梗死及死亡。临床随访6个月,46例患者心绞痛消失,5例症状减轻。7例6个月复查冠脉造影,无血管再狭窄。结论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长病变的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随访过程中,观察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CRP、FG均显著降低(P〈0.01);同时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辛伐他汀可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降低冠心病的病死率与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猝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