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胰岛β细胞在实验性急性胰腺炎(AP)后胰腺再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87只,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糖尿病组(24只)、AP组(24只)和糖尿病+AP组(24只).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体重)或左旋精氨酸(L-Arg,2.5 g/kg体重,2次)方法分别建立糖尿病和AP模型.术后1、3、5、7d分批处死大鼠.检测血淀粉酶和血糖水平;计算胰腺湿重比;胰腺组织常规病理学检查,计算胰腺坏死面积百分比和组织转化区域百分比;免疫荧光检测胰岛β细胞的再生基因( Reg4)和胰岛素的表达.结果 注射STZ后,大鼠血糖明显升高,注射L-Arg后大鼠胰腺组织水肿、坏死、炎细胞浸润,血淀粉酶明显升高,表明制模成功.制模后第3天糖尿病+ AP组的胰腺坏死面积为(71.6±6.0)%,显著大于AP组的(42.3±4.0)%;第7天的组织转化面积为(45.6±5.4)%,显著小于AP组的(78.5±6.4)%.糖尿病+AP组胰岛β细胞的Reg4和胰岛素表达均较AP组明显减少.结论 STZ破坏了胰岛β细胞,加重精氨酸诱导的AP的损伤,并抑制胰腺的再生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青钱柳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大鼠胰岛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60只大鼠,随机选取10只为正常组,其余1次性腹腔注射STZ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青钱柳低、中、高剂量组和罗格列酮药物组。持续给药4 w,测定空腹血糖值、流式细胞仪测定胰岛细胞凋亡情况、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的含量及Western印迹法测定B细胞淋巴瘤(Bcl)-2相关X蛋白(Bax)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 青钱柳可显著改善STZ诱导的大鼠糖尿病症状,抑制胰岛细胞的凋亡及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促进Bcl-2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 青钱柳具有抗STZ诱导的大鼠胰岛细胞凋亡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与抑制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α-硫辛酸(ALA)对链脲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0只SD大鼠按数字随机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STZ组和ALA+STZ组(ALA组),各10只.后2组以STZ(70 mg/kg体重)一次性腹腔内注射诱发糖尿病,ALA组在注射前8 d开始给予ALA(50 mg·kg-1·d-1,强饲)直至实验结束(4周).STZ注射后每3天监测血糖、体重一次.测定胰腺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胰岛β细胞内胰岛素水平.结果 STZ使大鼠血糖明显升高,STZ和ALA组制模成功率分别为90%(9/10)和70%(7/10),相差显著(P<0.05).实验结束时NC组、STZ组和ALA组平均体重分别为(368±3)g、(301±2)g和(341±26)g,3组间相差显著(P<0.05).STZ组胰腺组织内MDA水平为(1.22±0.14)nmol/mg prot,NC组为(0.57±0.04)nmol/mg prot,相差显著(P<0.05);STZ组胰腺组织内GSH含量为(16.54±1.10)mg/g prot,NC组为(25.46±0.62)mg/g prot(P<0.05);STZ组胰岛细胞呈退行性变.ALA组血糖较STZ组明显降低(P<0.05),胰腺组织匀浆MDA含量为(0.72±0.23)nmol/mg prot,较STZ组明显降低(P<0.05),GSH含量为(35.33 4±2.66)ms/s prot,较STZ组明显升高(P<0.05),胰岛的胰岛素分泌增强,较STZ组显著(P<0.05),胰岛β细胞损伤减轻.结论 ALA可通过减轻氧化应激来保护胰岛β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外源性硫化氢(H2S)通过丝裂原活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ME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对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DN)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腹腔一次性注射1%链尿佐菌素(STZ)60 mg/kg制作DN模型,余下10只(正常对照组)腹腔一次性注射等量的柠檬酸缓冲液。3周后DN造模成功,再将24只DN大鼠随机分为DN组和DN+硫氢化钠(NaHS)组,每组各12只。DN+NaHS组予腹腔注射NaHS溶液56μmol·kg-1·d-1,正常对照组和DN组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3组大鼠均连续注射12周。检测各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及24小时尿蛋白(24h Upro)水平,观察其肾脏组织病理变化。采用Katafuchi评分评估大鼠肾脏病变(包括肾小球、肾小管及肾血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K1/2、MEK1和MEK2蛋白阳性区域面积百分比。结果 DN组大鼠SCr、BUN及24h Upro水平、肾脏组织Katafuchi评分、MEK1、MEK2及ER...  相似文献   

5.
目的 动态研究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脂质代谢紊乱所致的损伤和细胞凋亡及其与固醇调节组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及C Jun氨基端激酶(JNK)表达的关系. 方法 试验大鼠分为4组:(1)糖尿病组,64只,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予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个次性腹腔注射复制糖尿病模型;(2)正常对照组,37只,饲以普通饲料,腹腔注射柠檬酸盐缓冲液;(3)STZ组,42只,饲以普通饲料,腹腔注射STZ;(4)高糖高脂组,37只,饲以高糖高脂饲料,腹腔注射柠檬酸盐缓冲液.在不同阶段抽样检查动物体质量、肝质量、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及超微结构变化;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SREBP-1c、JNK蛋白及mRNA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肝脏细胞凋亡.比较不同组间的差异. 结果(1)糖尿病组大鼠体质量比正常对照组、STZ组、高糖高脂组明显下降(P<0.05),肝质量则明显上升(P<0.05);糖尿病组大鼠空腹血糖、FINS、TG、TC、ALT、AST亦明显升高(P<0.05).光镜下见肝细胞脂肪变性、炎性细胞浸润,网状纤维增多;电镜显示细胞器结构紊乱,随着病程延长病变逐渐加重,肝细胞凋亡增高;SREBP-1c、JNK蛋白及mRNA的表达增高.(2)高糖高脂组亦呈类似的肝脏病变及SREBP-1c、JNK蛋白及mRNA的表达增高的改变,但程度较轻. 结论 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可导致糖尿病肝脏病变;2型糖尿病、SREBP-1c、JNK表达升高参与了肝脏脂质代谢紊乱与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21只 SD 雄性大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对照组,n=6)喂以普通饲料;余15只大鼠高糖高脂膳食喂养6周后,一次性腹腔内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30 mg/kg;2周后血糖升高≥16 mmol/L 者成模,共12只,再随机分为糖尿病组(糖尿病组,n=6)和糖尿病大鼠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组(治疗组,1 mg/kg·d,n=6)。12周后光镜观察各组。肾脏病理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肾组织细胞凋亡率;检测各组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和24 h 尿白蛋白的排泄率(Uaer)。结果 12周后,糖尿病组大鼠肾小球细胞外基质增生,部分。肾小管轻度萎缩或管腔扩张,上皮细胞肿胀,胞浆内可见脂肪空泡变性,但治疗组较糖尿病组病变减轻;糖尿病大鼠较正常组的肾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氨氯地平能明显降低肾细胞凋亡率[对照组(13.8±1.3)% vs 糖尿病组(26.5±2.7)%vs 治疗组(20.0±2.0)%,P<0.05],增加肌酐清除率[对照组(0.110±0.020)vs 糖尿病组(0.021±0.001)vs 治疗组(0.0...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烟酰胺 (NA)对糖尿病 (DM )大鼠胰岛 β细胞的保护作用。  方法 DM组3 0只鼠 ,NA组 3 0只鼠 ,对照组 2 5只鼠。以NA(1g/kg)给大鼠灌胃 3d ,用链脲佐菌素 (STZ) (50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 ,观察血清一氧化氮 (NO)、丙二醛 (MDA)、胰腺匀浆一氧化氮合酶 (NOS)、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及胰岛 β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  结果  1d时NA组NO为 (69± 6) μmol/L ,DM组为 (10 7± 6) μmol/L ;5d时NA组血清MDA为 (5.9± 1.2 )nmol/L ,DM组为 (9.5± 1 0 )nmol/L ;5d时NA组胰腺匀浆SOD为 (14 7± 13 )nU /mg(pro) ,DM组为 (111± 6)nU/mg(pro)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胰腺匀浆NOS三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未见有胰岛 β细胞过度凋亡。 结论 NA可以清除STZ产生的NO及氧自由基 ,保护胰岛 β细胞 ,使其不发生过度凋亡对STZ诱导的大鼠糖尿病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大鼠胰岛B细胞功能对Th1/Th2淋巴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2 0 0 2 - 11~ 2 0 0 3- 0 9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将 4 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A、B、C、D和E组 ,每组 8只。A组 :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Z)建成 1型糖尿病模型 ;B组 :腹腔注射卵清蛋白 (OVA )致敏 OVA激发建成哮喘大鼠模型 ;C组 :腹腔注射STZ OVA致敏和激发 ;D组 :腹腔注射STZ 皮下注射胰岛素 OVA致敏和激发 ;E组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C肽浓度、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IL 4和IFN γ质量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A、C组的血清C肽浓度显著下降 ,而BALF的IFN γ质量浓度显著增高 ,IL 4质量浓度显著下降 ;与C组比较 ,D组经注射胰岛素后 ,其BALF中的IFN γ质量浓度显著降低 (137 6 3± 9 94vs 111 0 0± 12 14 ,P <0 0 5 ) ,IL 4质量浓度显著增高 (11 0 0± 3 93vs15 6 3± 2 6 7,P <0 0 5 )。结论 大鼠胰岛B细胞功能对Th1/Th2淋巴细胞的分化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胃旁路术(RYGB)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取10周龄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2型糖尿病控制大鼠手术组(RYGB)和假手术组(S-RYGB)各20只。2型糖尿病控制大鼠以高脂高糖食物喂养并腹腔小剂量链脲佐菌霉素(STZ)注射以诱导大鼠成为2型糖尿病模型。注射STZ 3 d后测大鼠空腹血糖≥16.7 mmol/L为成功糖尿病模型。测量术前和术后1、2、3、4 w各实验组动物的体重和空腹血糖,术后4 w胰腺组织取材。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胰岛细胞凋亡;应用免疫组化检测β-catenin和caspase-12蛋白的表达。结果术后4 w RYGB组空腹血糖下降到(3.9±0.7)mmol/L,体重下降至(238.0±16.6)g,明显低于同时间点S-RYGB组(P0.05)。术后4 w RYGB组胰岛凋亡率为(4.01±0.39)%,与S-RYGB组(17.94±0.53)%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术后4 w RYGB组大鼠胰岛细胞β-catenin和caspase-12蛋白阳性率表达与S-RYGB组比较差异(P0.05)。结论 RYGB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可能是通过促进胰岛β细胞内β-catenin蛋白增加,激活wnt通路,减少caspase-12蛋白表达从而抑制β细胞凋亡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细胞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线粒体钙、细胞色素C(CytC)变化,探讨灵芝孢子粉对钙稳态失衡、CytC影响.方法 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糖尿病大鼠模型组,灵芝孢子粉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STZ)加高糖高脂饮食制作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给予灵芝孢子粉(250 mg·kg-1·d-1,10 w)干预.用Fura-2/AM法检测肾脏组织细胞[Ca2+]i,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线粒体钙及改良的张均田法测定CytC的水平.结果 模型组肾脏组织线粒体钙、线粒体Cyt-C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灵芝孢子粉组(P<0.05),[Ca2+]i、胞浆CytC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灵芝孢子粉组(P<0.05).结论 灵芝孢子粉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对糖尿病(DM)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细胞凋亡及缺氧诱导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100只健康的雄性SD大鼠,腹腔内注射链尿佐菌素、动脉线栓与再灌注从而建立研究模型。随机将100只大鼠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只。对照组于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观察组通过在腹腔内注射头孢曲松钠。经干预后观察两组大鼠在不同时间段内的脑皮质区细胞凋亡数量、各时段大鼠脑组织的含水量以及各时段大鼠脑皮质区缺氧诱导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大鼠在各个时段脑皮质区细胞凋亡数量均少于对照组(P<0.01)。经干预治疗后,观察组大鼠在各个时段脑组织的含水量均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大鼠在干预后各个时段的脑皮质区缺氧诱导因子平均光密度值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头孢曲松钠在DM急性脑缺血再灌注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显著降低细胞凋亡数量、改善脑水肿症状以及抑制缺氧诱导因子表达,从而起到保护神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大鼠并发心肌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在大鼠中复制类似人类2型糖尿病模型,观察并发糖尿病性心肌病的情况.方法 取健康雄性SD大鼠120只,体质量180~220 g,按体质量及血糖值分为4组:(1)糖尿病组:40只,高糖高脂饲料喂养,一次性腹腔注射30 mg/kg链脲佐菌素(STZ)溶液;(2)STZ组:30只,普通饲料喂养,一次性腹腔注射30 mg/kg STZ溶液;(3)高糖高脂饲料组:25只,高糖高脂饲料喂养,一次性腹腔注射等容积柠檬酸盐缓冲液溶液;(4)对照组:25只,普通饲料喂养,一次性腹腔注射等容积柠檬酸盐缓冲液溶液.腹腔注射STZ溶液或柠檬酸盐缓冲液溶液后,观察动物饮水、进食及尿量变化.注射后4、8、12、16周,各组分批抽样检查,称取体质量,取血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处死动物取心脏称质量,取心肌组织行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实验饲料喂养1周,各组大鼠体质量、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喂养4周,STZ或柠檬酸盐缓冲液注射前,糖尿病组和高糖高脂饲料组大鼠体质量、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较对照组和STZ组明显升高(P<0.05);糖尿病组与高糖高脂饲料组相比、STZ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4个时段,糖尿病组和高糖高脂饲料组大鼠血糖、体质量、心脏质量、血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比同时段的对照组和STZ组增高(P<0.05),糖尿病组大鼠的上述指标较高糖高脂饲料组大鼠增加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Z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显示,糖尿病组大鼠心肌细胞肥厚并出现变性、凋亡等显著病变,间质胶原纤维增生;STZ组大鼠心肌无明显病理改变;高糖高脂饲料组大鼠心肌呈现类似糖尿病大鼠病理改变,但与糖尿病组大鼠相比,改变较不明显.结论 2型糖尿病大鼠成模4周后,心脏发生糖尿病性心肌病的病理改变,表现为心肌细胞肥大、变性,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其发生率为100%.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弓形虫慢性感染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及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细胞色素C(Cytc)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2组:弓形虫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弓形虫感染组每只大鼠腹腔注射纯化弓形虫速殖子2×107/ml悬液2ml;正常对照组大鼠每只腹腔注射2ml灭菌生理盐水。感染10周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罗丹明123染色检测其线粒体膜电位;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spase-3和Cytc蛋白表达。结果弓形虫感染10周后,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为(49.3±13.6)%,与正常对照组(40.1±11.2)%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0/G1期细胞百分率增高(P0.05),出现G0/G1期阻滞,S期细胞减少(P0.05);感染组线粒体膜电位为(22.1±6.8)%,比对照组的(25.4±9.4)%低(P0.05);caspase-3和Cytc蛋白表达则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弓形虫慢性感染可能导致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进而引起一定的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丝胶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6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丝胶治疗组。链脲佐菌素(STZ,25 mg/kg,连续3 d)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待模型成功建立后,丝胶治疗组大鼠给予丝胶灌胃(2.4 g.kg-1.d-1)35 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胰岛β细胞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胰岛β细胞Bax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Bcl-2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大鼠相比,丝胶治疗组大鼠胰岛β细胞Bax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Bcl-2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丝胶可通过上调胰岛β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下调胰岛β细胞Bax蛋白的表达,抑制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凋亡,对糖尿病时胰岛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糖尿病神经性疼痛(DNP)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 方法 SD大鼠30只,分为正常对照(NC)组10只和糖尿病(DM)组20只.DM组腹腔单次注射STZ(80 mg/kg),NC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两周后眼眶内眦取血测定血糖值,血糖>16.7 mmol/L大鼠作为糖尿病模型.4周后测定大鼠热板反应潜伏时间作为痛阈指标,选取DM组痛阈最低的10只作为DNP模型组.取DNP组大鼠脊髓腰段组织切片.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标记星形胶质细胞,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在脊髓背角的分布;采用多媒体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检测阳性面积(Area)μm2和灰度值(Gray Scale). 结果 DM组痛阈(18.41±6.25)较NC组(37.40±7.35)降低(P<0.01),DNP组GFAP染色阳性脊髓星形胶质细胞面积(1377.37±271.83)μm2和灰度值(8638.21±1861.90)水平较NC组升高(P<0.01).结论 糖尿病神经性疼痛时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被激活增生,表达水平升高,抑制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可能成为治疗DNP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D-半乳糖加高脂高糖乳剂及链脲佐菌素(STZ)构建类似老年人糖尿病的大鼠动物模型,观察其胰腺形态学变化。方法选用健康Wistar雌性大鼠,20只灌胃生理盐水为正常对照组;20只采用腹腔注射D-半乳糖40d为衰老模型组;另25只则采用腹腔注射D-半乳糖40d并灌胃高脂高糖乳剂30d后腹腔注射STZ(体重≤200g按30mg/kg,体重200g者按体表面积进行计算),制备衰老糖尿病模型大鼠,筛选空腹血糖≥11.1mmol/L者为成模鼠,上述各组大鼠再继续灌胃生理盐水10d后,各组随机取10个样本以免疫组化、光镜和电镜分别观察大鼠胰岛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胰腺细胞凋亡、胰岛形态及胰岛细胞和腺泡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衰老模型组大鼠胰岛iNOS表达量和胰腺细胞凋亡数较正常对照组增加,衰老糖尿病模型组胰岛iNOS表达量和胰腺细胞凋亡数剧增达3倍以上。HE染色显示,衰老模型组胰岛数量、面积仅为正常的50%~70%,衰老糖尿病模型组胰岛数量、面积仅为正常的20%~30%,且岛内中心部细胞(β细胞)消失尤为显著。电镜观察显示,衰老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胰腺细胞明显脱颗粒,呈现膜性结构皱缩,核染色质固缩、碎裂等细胞凋亡征象。结论采用腹腔注射D-半乳糖加高脂高糖乳剂及腹腔注射STZ,胰腺形态组织学证实大鼠在衰老模型基础上胰岛β、D细胞数量进一步下降可引发糖尿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D-半乳糖加高脂高糖乳剂及链脲佐菌素(STZ)构建类似老年人糖尿病的大鼠动物模型,观察其胰腺形态学变化.方法 选用健康Wistar雌性大鼠,20只灌胃生理盐水为正常对照组;20只采用腹腔注射D-半乳糖40 d为衰老模型组;另25只则采用腹腔注射D-半乳糖40 d并灌胃高脂高糖乳剂30 d后腹腔注射STZ(体重≤200 g按30 mg/kg,体重>200 g者按体表面积进行计算),制备衰老糖尿病模型大鼠,筛选空腹血糖≥11.1 mmol/L者为成模鼠,上述各组大鼠再继续灌胃生理盐水10 d后,各组随机取10个样本以免疫组化、光镜和电镜分别观察大鼠胰岛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胰腺细胞凋亡、胰岛形态及胰岛细胞和腺泡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衰老模型组大鼠胰岛iNOS表达量和胰腺细胞凋亡数较正常对照组增加,衰老糖尿病模型组胰岛iNOS表达量和胰腺细胞凋亡数剧增达3倍以上.HE染色显示,衰老模型组胰岛数量、面积仅为正常的50%~70%,衰老糖尿病模型组胰岛数量、面积仅为正常的20%~30%,且岛内中心部细胞(β细胞)消失尤为显著.电镜观察显示,衰老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胰腺细胞明显脱颗粒,呈现膜性结构皱缩,核染色质固缩、碎裂等细胞凋亡征象.结论 采用腹腔注射D-半乳糖加高脂高糖乳剂及腹腔注射STZ,胰腺形态组织学证实大鼠在衰老模型基础上胰岛β、D细胞数量进一步下降可引发糖尿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健康大鼠分为模型组及对照组各10只。模型组采用一次性注射STZ60mg/kg制作1型糖尿病模型,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成模后3d两组各处死5只大鼠,提取胰腺组织做MHC-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HE染色;成模14d天处死剩余5只大鼠,同上处理。光镜下观察成模后3d及14d胰腺组织MHC-1表达,计数每张切片胰岛细胞表达MHC-1阳性细胞数。结果两组成模后3d及14d胰岛细胞MHC-1表达均为阳性,无异常表达;MHC-1阳性细胞数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大剂量STZ诱导1犁糖尿病模型过程中对MHC—I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参糖肽对链脲佐菌素(STZ)引起大鼠胰岛β细胞损伤的改善和防护作用。方法腹腔注射STZ损伤雄性Wistar大鼠胰岛为胰岛损伤组;注射STZ前连续7 d腹腔注射人参糖肽保护胰岛为人参糖肽组;以不经任何处理的大鼠为对照组。实验结束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大鼠血清胰岛素和C肽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胰岛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胰岛素蛋白表达水平,电镜观察胰岛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胰岛损伤组大鼠血清胰岛素和C肽含量显著降低(P0.01),而人参糖肽组的血清胰岛素和C肽含量较胰岛损伤组明显升高(P0.01)。HE染色观察显示胰岛损伤组胰岛细胞数量显著减少,细胞排列不整,细胞肿胀,结构破坏,人参糖肽组的胰岛细胞损伤明显改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显示,胰岛损伤组胰岛素阳性染色面积明显缩小,而人参糖肽组的胰岛素阳性染色面积明显扩大(P0.01)。胰岛损伤组胰岛β细胞超微结构为变性-坏死性改变且分泌颗粒极少,而人参糖肽组胰岛β细胞变性-坏死性改变明显改善,分泌颗粒显著增多。结论人参糖肽能明显改善STZ引起的大鼠胰岛β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20.
氨氯地平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21只SD雄性大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对照组,n=6)喂以普通饲料;余15只大鼠高糖高脂膳食喂养6周后,一次性腹腔内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30 mg/kg;2周后血糖升高≥16 mmol/L者成模,共12只,再随机分为糖尿病组(糖尿病组,n=6)和糖尿病大鼠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组(治疗组,1 mg/kg·d, n=6).12周后光镜观察各组肾脏病理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肾组织细胞凋亡率;检测各组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和24 h尿白蛋白的排泄率(Uaer).结果 12周后,糖尿病组大鼠肾小球细胞外基质增生,部分肾小管轻度萎缩或管腔扩张,上皮细胞肿胀,胞浆内可见脂肪空泡变性,但治疗组较糖尿病组病变减轻;糖尿病大鼠较正常组的肾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氨氯地平能明显降低肾细胞凋亡率[对照组(13.8±1.3)% vs糖尿病组(26.5±2.7)% vs治疗组(20.0±2.0)%,P<0.05],增加肌酐清除率[对照组(0.110±0.020) vs糖尿病组(0.021±0.001) vs治疗组(0.065±0.004)mL/min,P<0.05],降低蛋白排泄率[对照组(0.081±0.001) vs糖尿病组(0.150±0.004) vs治疗组(0.07±0.01)mg/24 h,P<0.05].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可减轻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损害,减少糖尿病大鼠肾脏细胞凋亡,可使Ccr下降减轻、Uaer排泄减少,以达肾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