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目的:分离?培养大鼠的耳蜗前体细胞,鉴定其增殖和分化能力,分析内耳发育相关基因在其分化中的表达?方法:从新生大鼠的耳蜗组织中分离获得前体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加入血清诱导分化,通过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鉴定其增殖和分化为毛细胞的能力,利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析不同分化阶段的耳蜗前体细胞中内耳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原代培养的耳蜗前体细胞经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呈nestin?BrdU阳性,经血清诱导分化后呈myosin Ⅶ A阳性?荧光定量PCR的结果表明Sox2?CyclinA2在耳蜗前体细胞分化的过程中表达逐渐下降,而Jagged1在分化过程中表达不断升高?结论:分离的耳蜗前体细胞具有增殖能力和分化为毛细胞的潜能,在其分化过程中Sox2?CyclinA2和Jagged1可能参与调控大鼠前体细胞的分化和耳蜗组织的发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的能力。方法:原代:分离培养、鉴定;传代:在细胞因子和氧化剂作用下进行诱导。形态学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和流式细胞分析。结果:成功进行了BMSCs的原代和传代培养,诱导后有神经前体细胞产生,诱导后5小时平均分化率最高,约为49.79%。结论:BMSCs可进行体外分离、扩增,并能诱导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  相似文献   

3.
成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的可能性.方法:MSC原代培养、传代后在细胞因子和氧化剂作用下进行诱导.形态学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流式细胞分析和细胞电生理检查.结果:MSC体外可诱导为神经前体细胞,诱导后有表面抗原nestin表达,5 h分化率49.8%,同时具有早期神经干细胞电流特性.结论:骨髓来源的神经前体细胞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肝前体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取孕14.5 d胎鼠制备肝前体细胞,瞬时转染带白蛋白启动子(Albumin promoter)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ALB-Luc,以便实时检测细胞的分化状态。优化ATRA诱导条件,分别于诱导后3、6、9 d收集细胞总RNA,半定量RT-PCR检测分化相关指标的变化。并于诱导后11 d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PAS染色观察细胞的分化成熟程度。结果:ATRA浓度为1 μmol/L时对肝前体细胞分化诱导作用最强。与对照组相比,随培养时间的延长,ATRA组分化早期指标膜蛋白(Delta like,DLK)、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19,CK19)表达降低更为明显,而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白蛋白(Albumin,ALB)表达更为升高。形态学观察细胞体积增大,呈多边形,核浆比率降低,相嵌紧密排列,可见双核细胞。PAS染色阳性率上升。结论:浓度1 μmol/L的ATRA对肝前体细胞分化诱导作用最强,ATRA能诱导肝前体细胞分化为类肝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鼠来源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向神经前体细胞(NPC)定向诱导分化的方法。方法在大鼠iPS细胞培养到悬浮类胚体阶段加入维甲酸(RA)诱导分化,对分化获得的细胞,分别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NPC标志物、用BrdU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其增殖能力、并通过大鼠视网膜下腔移植对其存活、整合情况及分化能力进行检测。结果经诱导分化获得的细胞能够在贴壁培养条件下形成Rosette结构、表达NPC标志物并且绝大多数呈BrdU阳性,移植到大鼠视网膜下腔后能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结论大鼠iPS细胞能够通过悬浮EB加RA诱导的方法分化为NPC,有可能作为细胞移植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供体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成人脂肪基质细胞(ADSC)诱导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数量达峰时间和诱导分化后神经前体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方法 应用β-巯基乙醇诱导成人ADSC向神经前体细胞和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诱导前后细胞形态;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诱导分化后细胞神经巢蛋白(nestin)的表达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诱导分化3h时的神经前体细胞超微结构.结果 体外培养的成人ADSC诱导分化3h时nestin的表达到高峰,为(86.25±4.82)%,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前体细胞的超微结构可见细胞表面突起较多,胞质中细胞器丰富,细胞核大,核/浆比例大,双层核膜且有较多核孔,常染色质多,异染色质少.结论 β-巯基乙醇诱导成人ADSC分化3h时神经前体细胞数量达到高峰,且超微结构研究证实此时细胞处于分裂增殖旺盛期.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ch the time point of the highest percentage of neural precursor cells derived from adipose stromal cells (ADSCs) in vitro, and to observe the ultrastructure features of neural precursor cells. Methods Used the β-mercaptoethanol to induce ADSCs to differentiate into neural precursor cells and neuron-like cells. The morphology of the uninductedcells and inducted cells were observed with inverted phase contrast microscope. The expression of nestin which was the marker of neural precursor cell in each group was detected using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method. The ultrastructural feature of cells which was induced for 3 hour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highest ratio of positive expression of nestin was 3 hours following induction,with the ratio ( 86.25 ± 4.82) %. There were many protuberance on the cell membrane under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here were plenty of organelles in the neural precursor cells. The neural precursor cells had a large size nucleus,large nucleoplasmic index, much extended chromatin,and less condensed chromatin. The nucleus had double-layer nuclear envelope, more nuclear pore on the nuclear envelope. Conclusion The time point of the highest percentage of neural precursor cells derived from ADSCs is 3 hours,and the ultrastructral feature of induced neural precursor cells confirm that cells at this time point are in a state of split active period.  相似文献   

7.
利用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的联合促进作用使原代胚胎皮层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稳定增殖,以此来分离培养ICR小鼠胚胎NSCs,并在体外高效诱导成神经元。通过诱导分化的对照实验获得神经元分化比例最高的方法。免疫细胞化学不仅证实了培养的NSCs可表达Nestin并具有多分化潜能,还发现NSCs与支持细胞(SCs)共培养时神经元分化比例高达60%(P<5)。研究发现细胞生长因子EGF(20 ng/mL)和bFGF(20 ng/mL)能有效促使NSCs在无血清条件下增殖,并且支持细胞促进其向神经元分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并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使用加入bFGF(20ng/ml)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曲线.BrdU标记和免疫荧光化学方法观察培养细胞生物学特性。结果 加入bFGF培养的成年大鼠海马组织细胞可表达Nestin,具有稳定连续的克隆增殖能力。经诱导分化后的细胞可表达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结论 本实验分离的培养细胞具有可在体外稳定自我复制、大量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特点.是理想的神经前体细胞。  相似文献   

9.
条件培养液对人视网膜前体细胞分化的诱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各种培养液对人视网膜前体细胞(RPC)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分离培养3~5个月人胚胎RPC,分别用胎牛血清(FBS组)、视网膜组织培养上清(RE组)、视网膜色素上皮培养上清(RPE组)诱导分化.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细胞诱导前后Nestin、微管相关蛋白-2(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视紫红质(Rho-dopsin)及蛋白激酶C(PKC)和钙结合蛋白(Calbindin)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后MAP-2、GFAP及Rhodopsin阳性细胞数.结果:原代及传代培养的RPC表达Nestin,能分裂增殖,形成子代细胞团.RE组和FBS组细胞诱导分化后形态多样,连接广泛;RPE组细胞呈圆形,不贴壁.诱导分化后RE组细胞MAP-2的表达高于RPE组和FBS组(P<0.01),而Rhodopsin的表达低于RPE组(P<0.01);GFAP的表达在RPE组最低,RE组较高,FBS组最高(P<0.05).结论:不同培养基诱导可使人RPC的分化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从成人骨髓中分离出Muse细胞,体外诱导成神经前体细胞,为细胞移植修复神经系统损伤提供种子细胞。 【方法】 利用密度梯度离心和差速贴壁法从健康成人骨髓中分离、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通过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技术对其进行鉴定;体外扩增、传代6次后利用Muse细胞特征性的SSEA-3/CD105分子表型阳性,通过流式细胞仪从骨髓基质干细胞中分选出Muse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其干细胞成球特性;对Muse细胞进行胰蛋白酶孵育,分析其应激耐受能力;利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和RT-PCR技术检测Muse细胞的多能干细胞标记物表达情况;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等对Muse细胞向神经前体细胞方向进行体外诱导,观察神经前体细胞的干细胞成球情况,利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和RT-PCR技术对其进行表型鉴定并观察神经前体细胞标记物的表达情况。 【结果】 从成人骨髓中分离出骨髓基质干细胞,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检测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90表达阳性、CD45和CD11b表达阴性;通过流式细胞仪从骨髓基质干细胞中分选出约0.5%的Muse细胞进行培养,细胞聚集成球,悬浮生长,表现为胰蛋白酶耐受;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检测和RT-PCR检测结果显示Muse细胞表达多能干细胞标记物Nanog、Oct4、Sox2阳性;体外诱导Muse细胞向神经前体细胞方向分化,观察到细胞成球现象,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检测和RT-PCR检测结果显示诱导后细胞表达神经前体细胞标记物nestin、βIII-tubulin。 【结论】 从成人骨髓中成功分离出Muse细胞,具有多能干细胞特性,经体外诱导形成神经前体细胞,为以后组织工程移植修复神经损伤提供新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强脉冲噪声暴露后大鼠耳蜗毛细胞死亡的启动方式。方法:将大鼠暴露于平均压力峰值级为154 dB SPL的脉冲噪声100发,分别于噪声暴露后10 m in,3 h,6 h解剖取耳蜗,应用细胞核DNA染料碘化丙锭(prop id ium lod ide,PI)标记耳蜗基底膜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毛细胞核形态学变化。结果:强脉冲噪声暴露后10 m in可见到核固缩的外毛细胞,3 h出现少量核肿胀和核缺失外毛细胞,6 h可见到外毛细胞核大片段缺失。结论:毛细胞凋亡发生于脉冲噪声暴露后即刻,坏死出现于凋亡之后。细胞凋亡过程迅速,噪声暴露后6 h耳蜗基底膜外毛细胞核的缺失主要源于凋亡细胞。  相似文献   

12.
缺氧对体外培养大鼠耳蜗毛细胞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耳蜗器官体外培养模型, 观察缺氧对体外培养耳蜗内毛细胞 (IHC)及外毛细胞(OHC)的影响。方法: 分离生后3 d Wistar大鼠耳蜗基底膜, 平铺在含有DMEM培养液的培养基内 (每盘6条基底膜),2盘为1组,随机分为8组,放置在37℃、5%CO2培养箱培养,其中7组作为实验组,按不同时间段进行缺氧(37℃、90%N2、5%CO2、5%O2) 培养;1组作为对照组放置在37℃、5%CO2培养箱。采用Phalloidin 荧光标记观察耳蜗中IHC及OHC形态变化并计数单位面积(24 mm×36 mm)细胞数即细胞密度。结果:在缺氧早期(0.5 h)IHC形态及密度无明显变化;1 h细胞轻度肿胀,体积增大,单位面积细胞数减少,细胞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2 h时 IHC散在缺失, 细胞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6 h时 IHC缺失增多,并可见毛细胞坏死后遗留的“空神经杯”现象,细胞密度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 随缺氧时间延长, IHC缺失逐渐加重。OHC在缺氧早期(0.5 h、1 h)形态学改变不明显, 2 h偶见细胞缺失, 随缺氧时间延长, 6 h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排列拥挤、紊乱及缺失, 单位面积细胞数目减少, 细胞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以48 h最严重。结论: 缺氧造成体外培养耳蜗毛细胞缺失, 以IHC为重。  相似文献   

13.
程康  贾国良  王海昌  栾荣华  周祥  宗小娟 《医学争鸣》2006,27(15):1357-1360
目的:比较两种方法进行小型猪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体外培养及分化的差异,为EPCs移植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利用Ficoll法分离猪骨髓单个核细胞,4 h初步差速贴壁筛选细胞后,设立24 h贴壁组和24 h未贴壁组,均用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专用培养基进行贴壁培养和诱导分化,动态观察不同时期的细胞生长情况并进行生物学鉴定,包括CD133,CD31,flk-1,Ⅷ因子的荧光标记激光共聚焦检测、电镜超微结构鉴定、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L)摄取试验和内皮细胞分泌功能测定. 结果:两种方法均获得一定数量的EPCs,24 h未贴壁组细胞形态相对单一;"迟发性增殖"的特点明显;荧光标记率较高;内皮细胞的生物学标志出现较早和明显;造血祖细胞标志消失较早,表达较弱;细胞吞噬能力弱;细胞分泌的NO和cNOS含量均较高. 结论:小型猪骨髓EPCs可以采用Ficoll密度梯度法结合差速贴壁筛选法进行分离和体外扩增;24 h未贴壁细胞经诱导后获得的EPCs纯度、成熟度、细胞功能和数量均优于24 h贴壁组和48 h未贴壁组.  相似文献   

14.
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PC)分离、培养并向内皮细胞方向诱导分化的方法和条件。方法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单个核细胞.经差速贴壁后取二次贴壁细胞选择性诱导培养2W。以Dil-ac-LDL、FITC-UEA-1双荧光染色法以及vWF、Flk-1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EPC;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EPC纯度;细胞培养液一氧化氮(NO)含量测定分析EPC功能。结果二次贴壁细胞经诱导培养后3d开始伸展,5d形成集落,7~10d增殖加速并出现条索状结构,2W大部分细胞呈多角形。Dil—ac—LDL、FITC-UEA-1双染.vWF及Flk-1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率均〉70%。FACS检测其中vWF阳性细胞占77.93%.Flk-1阳性细胞占81.50%。二次贴壁并经诱导培养的细胞培养液中NO含量明显高于普通培养的细胞.但低于成熟内皮细胞(P〈0.05)。结论大鼠骨髓富含EPC,体外诱导培养后可以表现出内皮细胞的部分特征。  相似文献   

15.
人循环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和诱导分化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目的研究人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分离、培养、分化及鉴定。方法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从人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接种于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优质胎牛血清的M199培养液中,对其进行体外诱导分化培养,以免疫组化、细胞荧光化学法及流式细胞检测法鉴定贴壁细胞的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结果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s)经体外培养,表达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抗原,包括VWF、CD31和CD34,并显示出能内吞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ac-LDL),结合UE小1等内皮细胞特性,提示这些细胞具有内皮细胞的表面蛋白特性和具有内皮细胞功能。结论人外周血中存在具有分化增殖能力的EPCs,在一定培养条件下可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6.
慕宁  汪艳  谢金敏  朱应乾  高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6,27(10):1048-1051
目的:应用免疫磁珠法分选人骨髓多能成体祖细胞,观察其分选效果,建立体外分选纯化及培养人骨髓来源多能成体祖细胞(hMAPCs)的方法.方法:取健康成人志愿者适量骨髓后采用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获取单个核细胞,在自制培养基下贴壁培养后,将获取的骨髓贴壁细胞通过CD45、血糖蛋白A(GlyA)免疫微磁珠(miniMACS)负分选,锥虫蓝拒染实验计数MACS分选前后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鉴定分选后细胞纯度;流式细胞仪分析培养细胞CD29、CD44、CD34和HLA-DR表达情况.结果:通过MACS分选,平均每1×106/ml骨髓贴壁细胞可分选出约(5~10)×104/ml hMAPCs,分选后的hMAPCs细胞生长良好,最长传代到第20代.分选前后细胞活力分别为(96.7±1.7)%和(96.0±2.4)%,无明显差异;流式细胞仪分析获取的CD45-、GlyA-细胞纯度大于98%;流式细胞仪检测hMAPCs中CD29阳性表达细胞比率为99.2%,CD44阳性细胞比率为98.3%,CD34阳性细胞比率为1.2%,HLA-DR阳性细胞比率为5.3%.结论:CD45、GlyA免疫微磁珠负分选可从骨髓中分离高纯度的hMAPCs;分选后hMAPCs在自行研制的培养基中有较强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克隆的体外长期培养方法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贴壁生长的基质干细胞以套环法消化分离,扩增培养,待细胞融合,传代培养。检测细胞的生长曲线、表面标记、克隆形成能力和向神经元定向诱导分化的潜能。结果克隆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能传代20代以上,表达CD13、CD29、CD59,不表达CD11、CD14、CD31、CD34、CD45、CD80、CD86、CD117、HLA-DR;传代17代时能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结论该培养条件能有效扩增骨髓基质干细胞,并保持分化潜能;克隆来源的骨髓基质细胞有相同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Leptin对体外培养的缺氧状态下视网膜祖细胞(RPCs)增殖、分化的影响及细胞中PTEN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RPCs,不同浓度Leptin作用RPCs细胞,分为:常氧培养组(Control组)、缺氧培养(Hypoxia)+0、0.3、1.0、3.0、10、30 nmol/L Leptin组,分别培养至12、24、48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将原代培养的RPCs细胞分为:Control组、Hypoxia组、Hypoxia+Leptin组,培养48 h后,转换为分化培养基继续培养6 d,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对GFAP阳性细胞比例和β-tubulin III阳性细胞比例进行统计分析。Control组、Hypoxia组、Hypoxia+Leptin组细胞培养48 h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RPCs中PTE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原代培养的P0代RPCs为圆形悬浮生长,培养2 d后细胞可聚集成神经球。低浓度Leptin(0.3、1.0、3.0 nmol/L)作用RPCs 48 h,细胞增殖活性较Control组及Hypoxia组增强,RPCs细胞增殖活性随Leptin浓度增高呈递增趋势,其中,3.0 nmol/L Leptin作用48 h细胞增殖活性最强(P<0.05);高浓度Leptin(10 nmol/L,30 nmol/L)组细胞增殖活性较对照组减弱(P<0.05)。细胞培养48 h,与Control组及Hypoxia组相比,Hypoxia+Leptin组β-tubulin III阳性细胞比例和GFAP阳性细胞比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PTEN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下调(P<0.05)。结论 低浓度Leptin可促进缺氧状态下大鼠RPCs细胞增殖,抑制细胞中PTEN蛋白表达,对细胞分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大鼠成体肝卵圆细胞分离培养及诱导分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成体大鼠肝卵圆细胞分离培养获取纯净的干细胞并观察诱导分化前后从肝卵圆细胞到肝细胞的形态变化.方法 采用AAF/PH肝干细胞刺激模型,胶原酶Ⅳ消化分离和Percoll梯度离心纯化肝卵圆细胞的方法,用地塞米松、DMSO和EGF、HGF、SCF、LIF等生长因子联合应用诱导肝卵圆细胞增殖和分化为肝实质细胞.观察肝卵圆细胞到肝细胞形态变化过程,用免疫荧光技术,Western blotting分析检测了干细胞标志c-kit和RT-PCR分析法检测肝干细胞白蛋白和CK19 mRNA表达鉴定卵圆细胞.结果 分离得到的肝卵圆细胞活度达到90%,细胞形态包括大小和颜色呈不均质,卵圆细胞直径是肝细胞直径的1/4~1/6.诱导后出现大而圆的肝细胞,可见卵圆细胞到肝细胞的中间变化过程,新分离的肝卵圆细胞在生长因子诱导下有向肝细胞分化的特性.经c-kit免疫荧光染色显黄绿色荧光,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卵圆细胞有c-kit蛋白条带,而大鼠肝细胞及胆管细胞则未出现条带.PCR分析显示卵圆细胞有CK19和白蛋白mRNA表达.结论 新分离的肝卵圆细胞同时表达c-kit,CK19和白蛋白3种抗原,诱导分化出现一系列从卵圆细胞到肝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这种现象证明分离的肝卵圆细胞就是肝干细胞,经诱导分化可以产生成熟的肝细胞,成为进一步研究肝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