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用环氧树脂与丙烯酸酯单体接枝共聚合,制备汽车阴极电泳涂料.研究了聚合条件对接枝体系的单体转化率(CR)、接枝率(GR)及接枝效率(GE),对产物环氧-丙烯酸酯树脂及其涂料漆膜性能的影响.用热重法(TG)和扫描电镜(SEM)对环氧-丙烯酸树脂及其涂料漆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适宜的聚合条件下,接枝体系的CR、GR和GE分别达到100%、37.3%和87.0%;接枝率较高的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外观,水溶性,其涂料的稳定性及漆膜的综合性能较好.环氧-丙烯酸酯树脂涂膜可在烘烤温度下自交联,漆膜的综合性能和外观均优于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作交联剂的环氧-胺树脂漆膜.  相似文献   

2.
环氧丙烯酸酯改性光固化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环氧丙烯酸酯(PPG-EA)、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聚丙二醇(PPG)、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丙烯酸羟乙酯(HEA)等制备了环氧丙烯酸酯改性光固化水性聚氨酯乳液(WPU);研究了改性环氧丙烯酸酯用量、DMPA用量、n(—NCO)∶n(—OH)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环氧丙烯酸酯改性的水性聚氨酯涂膜具有硬度高、耐水性和力学性能好的特点,并且克服了环氧树脂直接用于水性聚氨酯改性制备的乳液贮存稳定性差的不足。当改性环氧丙烯酸酯用量为6%-10%、DMPA用量为5.5%-7.5%、n(—NCO)∶n(—OH)为1.3-1.4时,UV固化水性聚氨酯乳液的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3.
《应用化工》2019,(10):2294-2299
通过亚麻油酸和丙烯酸分步酯化再与丙烯酸酯类单体自由基接枝共聚改性环氧树脂E20,制备自乳型常温固化环氧酯-丙烯酸树脂(EGA)。讨论了制备中间体(EM)的最优工艺、EM与丙烯酸酯类单体最佳质量比等对漆膜化学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佳合成条件为:亚麻油酸、丙烯酸、环氧树脂E20质量比35∶10∶55,酯化温度120℃。EM与丙烯酸酯类单体质量比1∶0. 4,接枝温度95℃。此条件下接枝共聚得到的乳液粒径平均80 nm,乳液稳定性良好。常温固化时长24 h,漆膜硬度可达到2H,耐盐雾性能可达72 h以上。与市售物混环氧酯-丙烯酸树脂涂料相比,接枝共聚改性使树脂的交联密度增加,增强环氧酯-丙烯酸树脂的耐盐雾和耐冲击性等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4.
《应用化工》2022,(10):2294-2299
通过亚麻油酸和丙烯酸分步酯化再与丙烯酸酯类单体自由基接枝共聚改性环氧树脂E20,制备自乳型常温固化环氧酯-丙烯酸树脂(EGA)。讨论了制备中间体(EM)的最优工艺、EM与丙烯酸酯类单体最佳质量比等对漆膜化学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佳合成条件为:亚麻油酸、丙烯酸、环氧树脂E20质量比35∶10∶55,酯化温度120℃。EM与丙烯酸酯类单体质量比1∶0. 4,接枝温度95℃。此条件下接枝共聚得到的乳液粒径平均80 nm,乳液稳定性良好。常温固化时长24 h,漆膜硬度可达到2H,耐盐雾性能可达72 h以上。与市售物混环氧酯-丙烯酸树脂涂料相比,接枝共聚改性使树脂的交联密度增加,增强环氧酯-丙烯酸树脂的耐盐雾和耐冲击性等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5.
以环氧丙烯酸酯与呋喃胺/环氧树脂的互穿聚合物网络(IPN)为基料,制备了耐温、抗冲击性能优良的防腐蚀涂料。讨论了环氧丙烯酸酯的用量对涂料各种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环氧丙烯酸酯的用量为30%,采用E-51环氧树脂与呋喃胺树脂配合时,漆膜的综合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6.
~~(上接封3) 环氧-丙烯酸酯乳液的研制[刊]杨瑞芹,崔天放,陈尔凡,江伟(沈阳化工学院)//化学世界. 2002,43(1).22~25,15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为软单体,丙烯酸、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功能单体,环氧树脂为改性剂,通过乳液共聚合制备环氧-丙烯酸酯乳液。讨论了乳化剂配比、用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环氧树脂用量、环氧树脂的环氧值,双及软硬单体的配比对乳液聚合反应及涂膜性能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及较佳的配方。 丙烯酸酯-聚氨酯改性乳液的性能研究[刊]/李延科,凌爱莲,桑…  相似文献   

7.
新刊导读     
涂料及无机颜料耐温抗冲防腐蚀涂料的研制/郑耀臣等//现代涂料与涂装2003,(1).-1~3 以环氧丙烯酸酯与呋喃胺/环氧树脂的互穿聚合物网络(IPN)为基料,制备了耐温、抗冲击性能优良的防腐蚀涂料。讨论了环氧丙烯酸酯的用量对涂料各种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环氧丙烯酸酯的用量为30%,采用E-51环氧树脂与呋喃胺树脂配合时,漆膜的综合性能较优。苯乙烯-丙烯酸-胺复盐单组分环氧树脂涂料的研制/马文伟等//化学与粘合.-2003,(1).-40~41  相似文献   

8.
利用杂化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水性环氧-丙烯酸酯杂化乳液,考察了乳化剂种类和用量对乳液单体转化率、凝聚率和电解质稳定性的影响,通过FT-IR、GPC、UV对所得乳液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环氧树脂与丙烯酸酯发生了接枝反应,并形成核壳结构。采用阴离子和非离子乳化剂复合体系(非∶阴=2∶1),用量为单体总量的2.5%~3%时,所得乳液综合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9.
用丁烯酸改性环氧酯树脂,采用接枝共聚的方法引入亲水单体,再用丙烯酸酯类单体对其进行改性,制得新型快干水性丙烯酸改性环氧酯树脂。研究了改性环氧酯树脂、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丙烯酸单体的用量和接枝共聚合时的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这5个因素对树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首先以可聚合单体苯乙烯溶解环氧树脂E-44,并与丙烯酸进行酯化反应制备环氧丙烯酸酯。研究了反应温度、催化剂三乙胺用量、环氧树脂与丙烯酸的摩尔比以及阻聚剂对苯二酚用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然后以环氧丙烯酸酯为核单体,以丙烯酸丁酯为壳单体,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环氧丙烯酸酯无皂核-壳乳液。考察了引发剂(由摩尔比为1∶1的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组成)用量、功能单体丙烯酸用量及聚合温度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用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和透射电镜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制备环氧丙烯酸酯的最优条件为:催化剂2.0%(相对于环氧树脂与丙烯酸的质量),阻聚剂0.5%(相对于体系总质量),环氧树脂与丙烯酸的摩尔比为1.00∶1.05,在100°C下反应2.5 h。当引发剂用量为1.0%,功能单体用量为1.0%时,在70°C下反应所得环氧丙烯酸酯无皂核-壳乳液呈黄色,凝胶率为0.45%,固含量为33.40%,稳定性较好,其胶膜的水接触角为69.22°,浸泡在常温蒸馏水中5.5 d不发白或起泡,附着力1级,铅笔硬度2H。采用上述方法制备乳液不仅减少了作为环氧树脂分散介质的有机溶剂的用量,而且提高了环氧树脂与丙烯酸的接枝率,单体转化率达到了96.40%。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详细地研究了环氧树脂为母体,丙烯酸类单体接枝共聚物组成的自交联阴极电泳涂料的配方和民工艺条件,确定了环氧树脂的环氧值,丙烯酸单体配比、接枝共聚反应温度与时间及有机胺等因素,同时探讨了它们对树脂及漆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以固体环氧树脂为主体,与丙烯酸类单体发生接枝共聚反应,经胺化生成阴极电泳涂料基料树脂的配方、合成工艺条件。确定了环氧树脂的环氧值、接枝共聚反应温度、胺化温度及引发剂等因素,探讨了它们对漆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环氧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氧化丙烯二醇(PPG)、环氧树脂(EP)为主要原料合成了环氧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考察了环氧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添加量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涂膜结构和耐热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加入6%~8%的环氧树脂E-44,能使EP与聚氨酯(PU)相互交联聚合成网状结构,交联密度的提高可使涂膜的硬度和拉伸强度增大,吸水率降低。  相似文献   

14.
采用烷基-烷氧基硅烷改性E-44环氧树脂以提高环氧树脂涂膜的耐高温性,对烷基-烷氧基硅烷的种类与用量,以及反应时间与反应温度等共聚反应条件对改性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烷基三甲氧基硅烷通过共聚反应改性环氧树脂,以4%的添加配比,在80℃温度下共聚反应3 h,涂膜耐高温性提高110℃以上,在230℃均能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涂膜附着力保持1~2级,涂膜硬度保持H以上。其中苯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环氧树脂,涂膜的耐高温性达到255℃。  相似文献   

15.
The effects of undecylimidazole complex on copper and untreated copper surfaces on polymerization of an epoxy resin were studied using FT-IR reflection-absorption spectroscopy. Catalytic effects have been observed on the polymerization of epoxy resin by the copper/imidazole complex and the copper surface. The epoxy resin showed an appreciable amount of polymerization on the imidazole complex at 100°C on copper. The thickness of the epoxy coating was increased while the imidazole complex dissolved into the bulk resin above this temperature. However, only a small amount of epoxy resin remained on the copper at elevated temperature. This phenomenon was observed only with the imidazole treated copper surface. The epoxy resin without any added catalysts polymerized above 150°C on untreated copper surface. The coating thickness increased rapidly and reached the asymptotic value (2.0 nm) at 150°C. A thicker and random layer was formed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The coating thickness was estimated from a calibration curve.  相似文献   

16.
单组分水性环氧乳液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环氧树脂/丙烯酸单体接枝共聚方法对环氧树脂进行化学改性,合成了单组分自乳化环氧乳液。考察了环氧树脂分子量、功能单体和引发剂用量对合成的环氧乳液稳定性、粒子结构、粒径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高分子量环氧树脂E-06和E-03配合使用,甲基丙烯酸单体含量44%,过氧化苯甲酰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8.4%,合成的环氧乳液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黏度适中、粒径小,适于工业涂装。  相似文献   

17.
王邦清  王锋  胡剑青  涂伟萍 《涂料工业》2012,42(1):24-27,31
用有机硅、甲基丙烯酸及其酯类单体接枝改性环氧树脂,合成了具有自乳化性能的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乳液的粒径及其分布,用傅里叶红外、热重分析仪对聚合产物作了结构表征和热分析。考察了温度、引发剂用量对接枝率及接枝率对乳液成膜性能的影响;甲基丙烯酸、有机硅及单体总量对乳液稳定性、成膜物耐水性和耐盐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配方选用引发剂、有机硅用量分别为单体总质量的5.5%、2.5%,m(单体总量)∶m(环氧树脂)=1∶2,丙烯酸及其酯类单体的玻璃化温度Tg为30℃,体系酸值为35 mgKOH/g,接枝温度为110℃时,制得的水性环氧树脂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耐水性及耐盐水性。  相似文献   

18.
可聚合大分子乳化剂改性水基环氧树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可聚合大分子乳化剂改性水基环氧,得到了功能化的自乳化环氧树脂乳液。研究了共聚改性方法,中和,陈化,固化条件对乳液及其涂膜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树脂耐碱性随环氧组分的提高而提高,但乳胶粒也变大;乳液的黏度随中和度的提高而增加,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显示陈化有利于亲疏水微相的分离,使涂膜的各项性能都有提高。固化剂质量分数为3%,固化温度为260℃时得到的膜的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9.
用溶液聚合法制备环氧树脂,丙烯酸类接枝改性物,研究了酸量、MAA/AA的比、引发剂BPO的用量、环氧树脂型号、反应时间等对接枝率和环氧值的影响。最后研究发现:酸量与环氧树脂的质量比为1:1,MAA:AA物质的量比为0.12:0.42,环氧树脂型号为E-20,反应时间为3.5h,该条件下制备出来的接枝改性物接枝率最大,且环氧基发生开环的量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