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改性木质素磺酸盐水煤浆添加剂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化学改性后的木质素磺酸钠作为水煤浆添加剂用于盘江煤制水煤浆,最高制浆浓度达到71%,浆的稳定性有明显改善。实验借助流变仪研究了浆的流变性能,并通过对吸附量和ζ电位的测定,研究了煤水分散体系界面性质对水煤浆成浆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大同云岗煤显微组分的挥发分及元素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摇床-重液分离从大同云岗煤获得煤样F_1-F_4,对F_1-F_4进行了煤岩分析、真比重测定及元素分析和挥发分测定,并通过计算求得纯显微组分组的性质。各显微组分组的真比重为:镜质组1.30;半镜质组1.36;半丝质组1.40;丝质组1.45。挥发分为:镜质组39.7%;半镜质组30.7%;半丝质组23.5%;丝质组17.3%。碳、氢含量由镜质组至丝质组呈单方向变化。芳碳率和挥发分均与H/C呈直线关系。因为各显微组分组的性质不同,所以对大同煤的研究和利用必须考虑其煤岩组成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高煤阶煤的阶跃性演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镜质组反射率的测定、X衍射及显微傅立叶变换红外等实验对高煤阶煤的成分及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认为高煤阶煤演化具有明显的阶跃性特征。在镜质组最大反射率大于4.5%阶段,高煤阶煤的演化历程表现为环聚合作用与拼叠作用相辅相成、交替进行,从而促使煤阶不断升高。  相似文献   

4.
中低变质程度煤显微组分大分子结构的XRD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罗陨飞  李文华 《煤炭学报》2004,29(3):338-341
利用X-射线衍射法(X-Ray Diffaction,简称XRD)对中低变质程度的不同煤显微组分(镜质组和惰质组)的大分子结构进行研究分析,计算了5种煤9个显微组分的XRD结构参数,获得了样品的结构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中低变质程度煤的物理结构具有非晶结构特征,随着煤变质程度的提高,煤中脂族结构减少,芳香结构增多,且芳核在横向上和纵向上进行芳环的缩聚反应;与镜质组相比,惰质组中芳构化程度更高,芳香层片在空间的排列更规则,相互定向程度也优于镜质组,但惰质组芳构化程度随变质程度升高的规律不如镜质组那样显著.  相似文献   

5.
造纸黑液制取水煤浆添加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造纸黑液中的木质素、有机酸和聚糖类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磺化、缩合、改性制取质优价廉的水煤浆添加剂,其对义马煤所制水煤浆(煤浆浓度63%)流动性好,性能稳定,性能达到或超过目前国内工业TEXACO气化装置所用的添加剂。介绍了试验情况,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鱼娅 《煤质技术》2014,(Z1):45-47
介绍了煤中镜质组反射率的测定原理及在测定过程中应注重的问题,从镜质组富集程度的差异性、样品处理、镜质组颗粒鉴别、测试条件和技术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其反射率测定的影响因素,并概括论述了煤中镜质组反射率在生产实践中的确定煤级、指导炼焦配煤等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工业筛分从同批煤粉吨包中筛得四组不同粒度的煤粉样,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煤的镜质组反射率测定方法》(GB6948-2008)分别对这四组不同粒度的煤粉制样测试煤的镜质组反射率分布、煤显微组分的种类和含量、计算强度指数、组分平衡指数、活惰比。测试结果显示不同粒度的煤粉样镜质组最大反射率和强度指数没有发生变化,但不同粒度的煤粉样的活惰比却发生变化;140~200目煤样的活惰比较20~60目煤样的活惰比大22%。  相似文献   

8.
鸡西煤的红外光谱和差热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认识鸡西煤的化学结构特征,采用红外光谱和差热分析,对鸡西煤田不同镜质组反率的系列煤样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随着镜质组反射率值的增在,煤的各种官能团、侧链逐渐减少,煤的化学结构发生了规律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烟煤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与煤种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制定《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所依据的近600个烟煤煤层煤样实测数据,分析了中国不同煤种烟煤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的分布范围,探讨了烟煤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与中国煤分类系统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镜质组反射率与煤种之间的关系较复杂,特别是在中低变质烟煤阶段,相同变质程度煤往往归属于不同煤种,受煤岩组成和还原程度的影响较大.但总的来说,烟煤镜质组反射率与煤种之间的关系规律性明显.  相似文献   

10.
水煤浆是一种以煤代油、节能、低污染、易贮运的流体燃料。它是原料煤经过洗选、筛分和磨碎,加水和添加剂制成的煤水两相浆状流体。从理论上讲,任何煤都可用来制水煤浆。但在目前的技术和条件下,制浆原料煤仅限于选煤厂的浮选精煤。一般要求其灰分在10%以下,水分不超过33%。并具有低硫、高挥发份、高热值、高灰熔点、易磨碎等特点。浮选精煤滤饼经园盘给料机和刮板运输机运至双轴搅拌桶,同时加入活化剂92”和86一片,经强力搅拌后,送入备料搅拌桶,煤拉与活化剂充分接触混捏,形成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煤浆。煤浆经曲杯泵打入喂料搅拌桶…  相似文献   

11.
通过3种石油磺酸盐对煤粒表面动电电位影响的测定及采用这些分散剂制成水煤浆的黏度测定,分析了水煤浆黏度与煤颗粒表面动电电位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水煤浆的黏度随煤粒表面动电电位绝对值的升高而降低,另外水煤浆黏度与分散剂的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中高硫煤制备脱硫型水煤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进行了不同含硫量煤制备脱硫型水煤浆燃烧固硫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Ca/S值下,水煤浆燃烧固硫率比煤粉高9%左右,Ca(OH)2的固硫能力比CaCO3高,钙基固硫剂复配的固硫效果比单一使用某一类固硫剂要好.制备脱硫型水煤浆时添加少量固硫助剂可以提高水煤浆的固硫率,碱金属盐用量为固硫剂1%时,固硫率提高6%~9%.Al2O3, Fe2O3和TiO2对水煤浆燃烧固硫有明显的促进和协同作用,水煤浆固硫率提高约11%.  相似文献   

13.
吴晓华  潘卫东  杨纯 《煤炭学报》2011,36(3):491-496
用4种聚丙烯酸系列添加剂对常村精煤、常村煤泥、巴洲原煤3种煤样进行制浆试验,并同时与萘系添加剂的制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于常村精煤和常村煤泥,同等条件下,与萘系相比,聚丙烯酸系列用量降低0.20%~0.45%,提高水煤浆浓度2%~5%;对于同等条件下萘系不能制得水煤浆的巴洲原煤,添加剂用量为0.6%,聚丙烯酸系列的最高制浆浓度为72%~73%。  相似文献   

14.
氧化铁和氧化钛对水煤浆燃烧固硫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脱硫型水煤浆的固硫剂主要是钙基固硫剂,其固硫产物在高温下会分解,从而降低燃烧固硫效率。通过研究了氧化铁和氧化钛对水煤浆燃烧固硫的促进作用,发现氧化铁和氧化钛对不同煤种制备的脱硫型水煤浆固硫效果的影响是不同的,但同时添加这两种固硫助剂则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水煤浆的固硫率。  相似文献   

15.
配煤对煤灰熔点和水煤浆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配煤可以显著降低高灰熔融性煤的灰熔点 ,降低或免去添加助熔剂 ,配煤灰熔点变化并不是两种煤的灰熔点加和值 ,配煤的灰成分具有加和性。添加适当的助熔剂是高灰熔融性煤的配煤制浆的较佳选择。利用淮南煤配煤制浆可以有效提高难成浆煤种的制浆浓度 ,一般可以提高 3%~ 5 %。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选煤厂最广泛使用的煤泥水高分子絮凝剂——聚丙烯酰胺的添加量对2种常用的、不同种类的水煤浆添加剂制成的水煤浆成浆性和流变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选煤厂煤泥水处理工艺环节添加的高分子絮凝剂,在一定的用量范围内对水煤的稳定性有利,而增大水煤浆的黏度,对水煤浆的流变性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柴油机替代燃料油水煤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国际能源日益紧张的问题,开发新的柴油机替代燃料十分必要。作者通过对新型替代燃料———油水煤浆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最终证明了油水煤浆作为柴油机代用燃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水煤浆添加剂的合成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低温焦油作为合成水煤浆添加剂的原料,综合考虑了影响合成试验的主要因素,并利用所制得的添加剂测定与其煤本身的润湿热及制浆,并将其制浆结果与萘酸甲醛缩合物(2024)添加剂的性能相比较,找出性能最优的添加剂,并确定最佳合成条件。  相似文献   

19.
从资源、技术、环保、经济性以及可适用领域5个方面,论述了新型煤基洁净燃料水煤浆的能源优势,并分析了水煤浆可能最先得到推广应用的领域。实践证明,水煤浆技术是实现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陈刚  秦勇  杨青  李五忠 《煤炭学报》2014,39(3):504-509
通过开展鄂尔多斯盆地东缘高中低煤阶不同含水饱和度煤储层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了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对煤层气产出的影响。实验结果证实:不同煤阶煤储层渗透率随有效应力的增加均呈现负指数函数降低的规律。在有效应力小于5 MPa时,煤储层渗透率随有效应力增加快速下降73%~95%,平均87%,煤储层应力敏感性最强;有效应力在5~10 MPa时,渗透率随有效应力增加而较快下降5%~18%,平均10.4%,煤储层应力敏感性较强;而当有效应力大于10 MPa后,渗透率随有效应力的增加下降速度减缓,应力敏感性减弱。实验结果表明中高煤阶煤储层应力敏感性随有效应力增加要弱于低煤阶。随着煤样含水饱和度的增加,煤储层应力敏感性也逐渐增强。根据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规律提出了煤层气井排采过程中应遵循缓慢—保压—持续的排采工作制度,才能获得煤层气最大产出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