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无临床佐证的22例患者心率增快时出现的肺型(?)波,口服20mg心得安2n后,21例肺型P波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仅1例肺型P波存在,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3.
4.
本文统计111例住院肺心病患者的心电图P波改变,并与52例肺气肿患者及101例健康人进行了分组对照观察。所观察的项目有肺性P波、P波电轴右偏、P_(a、L)负向及V_(1ptf)等4项指标。经统计处理,这4项指标的阳性出现率依次为:肺心病组>肺气肿组>健康人组。笔者认为,综合判断以上4项指标及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见值、阴性预见位等,可作为肺心病同肺气肿鉴别诊断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应用β受体阻滞剂致心电图〔ECG〕的改变来鉴别神经官能症与冠心病,临床上 早有报道,虽然认识不一,但我们体会到在基层医院仍不失其使用价值。现将58例心  相似文献   

6.
7.
P波离散度 (Pd)是指同步记录的 12导联心电图中 ,不同导联测定的P波最大限 (Pmax)与P波最短时限 (Pmin)的差值。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力求探讨利用体表心电图预测心房颤动的复发或评价药物预防和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 (AF)的疗效。本文检测 4 0例阵发性AF和 2 5例健康体检者的Pmax和Pd ,探讨P波变化与AF的关系。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收集我院近期住院或门诊有症状的阵发性AF患者 ,剔除预激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者。以 4 0例阵发性AF作为观察组 ,男 2 4例 ,女 16例 ,平均年龄 (6 1± 5 )岁 ;其中冠心病 16例 ,…  相似文献   

8.
病人,男,59岁.因反复阵发性心前区绞痛3d,于1990年9月4日入院.入院后第2d,病人出现持续性心前区疼痛,经心痛定、消心痛舌下含化仍无缓解.查体:P140次/min,Bp22/14kPa.双肺无异常.心律齐,心音低,各瓣膜区无杂音.腹部无异常.心电图示急性心肌梗塞(AMI)(前间壁)、心房扑动.当日检测心激酶(CK)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型P波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心电定位的可行性、安全性、精确性.方法:选择行PICC置管的基础心电图为肺型P波的病人30例,置管时进行实时心电定位,置管后通过X线胸片定位验证腔内心电图定位效果.结果:技术可行性为100%,心电定位过程中未出现心电图技术相关并发症,与置管后X线胸片对比,97%导管到达最佳位置.结论:肺源性心脏病肺型P波病人PICC置管行心电定位精准、安全、可行,拓宽了PICC置管心电定位必须是正常P波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11.
罗龙新  胡碧清 《中华医护杂志》2007,4(6):531-531,530
目的 对P波切迹进行临床观察。方法 记录心电图168例,高血压组90例,高血压组中随机选择40例,按P波时限分两组;高血压A组(P波时限〈0.11s)及高血压B组(P波时限≥0.11s),分析高血压A组、B组心脏临床异常事件检出率及对高血压A组、B组及正常人(其中78例为健康对照组)P波时限、峰间距、PTFVl均值检验。结果 健康人对照组P波切迹阳性率为18%,而高血压组为52%,高血压A组心脏临床异常事件检出率为16%,高血压B组为73%,p〈0.01,均值检验说明PTFVl对宽时限P波切迹有一定参考价值。结论宽时限P波切迹提示心脏临床异常事件发生可能,按P波时限可分为Ⅰ°、Ⅱ°及Ⅲ°P波切迹,除左房大外,尚有不完全性左房内传导阻滞可能。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P16蛋白表达与肺癌(PPC)的关系,作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5例PPC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PPC中P16蛋白表达的总丢失率为36.92%±18.45%,其中腺癌(AC)组为28.47%±16.33%、鳞状细胞癌(SCC)组为35.95%±17.36%、腺鳞癌(ASCC)组为57.88%±10.18%。其中60岁以下组SCC与60岁以上组SCC、低分化癌与中分化癌的P16蛋白丢失率比较,以及AC与ASCC,SCC与ASCC的P16蛋白表达丢失率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男性PPC与女性PPC、左肺PPC与右肺PPC、以及淋巴结转移性癌与原发性PPC的P16蛋白表达丢失率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本研究结果提示P16蛋白可能是PPC预后判定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肺功能检查配合困难患者干预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金蓉  李惠  陈斌 《医学综述》2013,(24):4595-4596
目的探讨肺功能检查患者配合困难的干预措施,以提高肺功能检查的成功率。方法将绵阳市中心医院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162例肺功能检查配合困难的门诊及住院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各81例,B组按一般方法即检查医师反复讲解肺功能检查的要求和方法,患者按要求随即配合检查;A组除了一般方法外,还根据心理状态类型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包括给予有效心理沟通、示范、心理疏导、集体宣讲以及将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以文字和图片方式张贴于墙上等干预措施。统计完成检查患者的例数。结果 B组有55例患者最终完成检查,完成率67.9%。A组有79例患者完成了检查,完成率9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对肺功能检查配合困难的患者给予积极有效的心理沟通、多次示范及练习测试、心理疏导、集体宣讲等干预措施,提高了检查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与P波离散度(Pd)及P波最大时间(Pmax)的关系。方法:观察35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d,P波最大时限,并与35例无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比较。结果: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42 .81±0 .97)与对照组(2 9.31±4 .2 1)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 .0 1) ,其P波最大时限(118.2 9±1.71)与对照组(92 .2 6±8.6 4 )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 .0 1)。结论:Pd可作为预测心房颤动的一个有价值的体表心电图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对老年高血压病并发心房颤动的影响。方法观察52例老年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观察组)的最大P波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并与52例老年高血压病无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Pmax分别为(124,23±10.22)ms和(106.34±8,35)ms,Pd分别为(48.87±7,68)ms和(35,56±5,12)ms,前者均大于后者(P〈0,01)。在观察组,Pmax≥110ms时,预测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77.6%;Pd/〉40ms时,预测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91%。结论Pd可能是预测老年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敏感心电图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 (pd)能否预测高血压病患者伴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 方法 观察 41例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的高血压病患者 (Ⅰ组 )的最大P波时限 (Pmax)、最小P波时限 (Pmin)、Pd、左房内径 (LAD)和左室射血分数 (LVEF) ,并与无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的 42例高血压病患者 (Ⅱ组 )比较。结果 Pmax:Ⅰ组非常显著高于Ⅱ组 [(1 2 5± 1 4 )ms比 (1 1 2± 1 2 )ms,P <0 .0 0 1 ] ;Pd:Ⅰ组非常显著高于Ⅱ组 [(51± 1 2 )ms比 (36± 8)ms,P <0 .0 0 1 ]。Pmin、LAD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 :Pmax、Pd、LVEF均是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因子。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仅Pd是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Pmax、LVEF和Pd均可能预测高血压病患者伴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d是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7.
徐慧春  彭国顺 《河北医学》2009,15(5):529-532
目的:评价缬沙坦对高血压病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PAF)患者P波离散度(Pd)和最大P波时限(Pmax)的影响,探讨其对房颤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68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组给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及非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s)类降压药治疗,观察药物治疗6个月前后心电图(ECG)中的Pmax和Pd及超声心动图(UCG)中的左房舒张末内径(LA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的变化。结果:治疗组Pmax、Pd、LADd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治疗6个月后,缬沙坦治疗能降低PAF患者Pmax和Pd,改善患者左房功能。结论:治疗组的Pnlax、Pd和LADd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缬沙坦治疗能显著降低高血压合并PAF患者的Pmax和Pd,改善左房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波最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d)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方法测定82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观察组)的Pmax、P波最短时限(Pmin)和Pd,同时与66例原发性高血压不合并PAF的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上述指标对高血压合并PAF发作预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结果观察组Pmax和Pd分别为(120.5±10.0)ms和(47.6±9.0)m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1.5±6.5)ms和(28.5±7.5)m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ax预测PAF的敏感度为84.5%,特异度为72.0%,阳性预测值为82.4%;Pd预测PAF的敏感度为78.0%,特异度为80.0%,阳性预测值为86.1%;两者联合应用的敏感度为79.3%,特异度为89.0%,阳性预测值为91.7%。结论 Pmax和Pd是预测高血压合并PAF的两个简便可靠的心电图指标,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预测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血压阵发性房颤患者的P波离散度 (Pd)。方法 选择高血压阵发性房颤 (PAF)患者2 4例为 1组 ,高血压无PAF患者 30例为 2组 ;窦性心律下测量体表 12导联心电图的最大P波间期 (Pmax)、最小P波间期 (Pmin) ,并计算P波离散度 (Pd =Pmax -Pmin) ;心脏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直径 (LAD)、左室射血分数 (LVEF)。结果  1组患者的P波离散度明显大于 2组 ;1组Pmin和LVEF明显小于 2组 ;Pmax和LAD两组无明显不同。结论 窦性心律下高血压阵发性房颤患者的P波离散度大于无房颤的高血压患者 ,反映了心房肌的电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心电图Macruz值(P/PR段)和P波宽度及P波终末电势(PTFV1)对判断高血压病左室结构和功能改变的作用。方法:测量81例高血压病患者及39例正常人Macruz值、P波宽度、PTFV1、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早期充盈速度峰值(E峰)和晚期充盈速度峰值(A峰)及A/E值。结果:随左室肥厚(LVH)的发生,Macruz值和PTFV1及P波宽度明显增大,且前二项指标与LVMI及A/E中、高度相关;LVH组中Macruz值异常率为71.4%,高于PTFV1和P波宽度的异常率。结论:Macruz值和P波宽度及PTFV1三项指标从心电学角度反映了高血压时LVH,其中Macruz值对反映高血压所致的舒张功能异常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