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CT仿真结肠内窥镜(CTVC)的检查方法、影像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用螺旋CT对20例结肠疾病患者行容积扫描,诊断结肠癌6例,息肉8例,结肠炎5例,正常结肠1例。所有患者均同时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对于病变结肠均行手术或肠镜下活检术。结果 CT仿真结肠内窥镜与纤维结肠镜检查相符,并经病理证实。CTVC不但可清晰的显示结肠正常解剖及病变,同时对于管腔外病变的显示、肿瘤的分期、定位均有重要的价值。结论 CTVC是一种有效的结肠病变检查的辅助手段,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陈盛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5,19(6):704-704,706
目的:探讨CT仿真结肠内窥镜(CTVC)对结肠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用螺旋CT对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占位患者行容积扫描,应用Flythrough软件沿结肠管腔中轴方向推进观察,利用Voyager软件对容积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获得仿真结肠内窥镜的影像。结果:CTVC可确定直径≥5mm的病变,可观察黏膜征象,对肿物等病变表面细节显示满意,可发现瘤旁子病灶,对结肠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诊出率,而对直径<5mm的占位性病变敏感性较差。结论:CTVC是一种有效的结肠占位性病变的检查手段,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螺旋CT仿真内窥镜在喉部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为39例患者使用螺旋CT扫描后经软件处理行仿真内窥镜成像,并与纤维喉镜对照。结果喉部病变39例中CT仿真内窥镜从头端入路,显示喉内解剖结构,病变位置,形态,大小,范围情况与纤维喉镜所见基本一致,而从足端入路可显示纤维喉镜不能显示的病变声门下及气道狭窄远端情况,而对于小的,扁平病灶CT内窥镜显示欠佳。结论CT仿真内窥镜是一种无创性安全检查方法,可作为纤维喉镜的补充检查手段,具有一定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研究16排螺旋CT三维成像(3DCT)包括表面遮盖显示(SSD)、仿真结肠镜(CTVC)和全景内镜显示(PE)在结肠癌及息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结肠镜及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方法]使用16排CT进行全结肠扫描,扫描条件:扫描层厚1.25mm,螺距1.375:1,转速0.8s,120Kv,俯卧位240mA。仰卧位50mA。扫描总时间10—14s。对3种三维成像方法分别进行图像质量、病变检出时间、病变检出率、Borrmann分型等的评价。[结果]16排CT的SSD、CTVC、PE的图像质量均显示满意;CTVC、PE和SSD的病变检出时间递减,SSD和PE用时最短,为3—5min,明显快于CTVC;SSD、CTVC和PE的病变栓出率递增,1.0—5、0mm息肉的栓出率分别为37、5%、80%、80%;5、0—10.0mm息内分别为61.5%、100%、100%;10.0mm以上息内均为100%:SSD、PE和CTVC对进展期胃癌Borrmann分型准确率100%,高于结肠镜检86.96%。[结论]16排CT三维成像大大提高了图像质量和病变检出能力,在结肠小息肉的诊治中发挥巨大潜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仿真肠镜在结肠占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IEMENS SOMATOM耐层螺旋CT对81例患者行一次屏气全结肠容积扫描,并利用工作站进行后处理以获取CT仿真肠镜(CTVC),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阴影成像(SSD)和透明显示(Raysum)图像,并结合原始横断面等图像进行分析,并与结肠镜或术后病理对照。结果CTVC检出16例结肠镜检查为正常中的15例、误诊为结肠息肉1例,CTVC检出结直肠癌37例,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3.75%;术前T分期敏感度和阳性诊断准确度分别为100%和89.2%;N分期敏感度和阳性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0%和70%。CTVC检出28例56枚结直肠息肉中51枚,敏感度为91.07%,特异度为93.75%。结论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仿真内镜对结直肠占位病变的诊断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结肠病变的诊断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结肠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经手术或结肠镜活检病理证实的20例结肠病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16排MSCT对20例患者进行容积扫描和MPR、CTVC、SSD、Raysum等图像后处理.结果 20例中12例结肠癌、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残胃癌累及横结肠,CT横断面、MPR、SSD、CTVC、Raysum图像均清晰显示.结肠息肉4例(共12枚),CT横断面显示7枚较大息肉,MPR、SSD、Raysum图像各显示10枚,CTVC清晰显示1 2枚.3例结肠炎症由CT横断面图像,结合MPR、CTVC而诊断.结论 在MSCT结肠成像检查时合理应用后处理技术,有助于结肠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螺旋 CT对食管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15例食管癌患者行螺旋 CT增强扫描后多平面重建和 CT仿真内窥镜成像 ,并与其传统 CT轴位图像、X线钡餐造影结果对比。结果 :115例食管癌螺旋 CT增强扫描的轴位图像与传统 CT图像几乎完全相同 ,可以观察病变大小、部位、形态、外周浸润范围和淋巴结转移等情况。 2多平面重建可在不同方位以最佳角度对食管肿瘤进行观察。 15例食管癌 CT仿真内窥镜成像可从头侧或足侧观察食管壁和腔内病变形态 ,获得类似纤维食管胃镜的结果。3X线食管钡餐造影能较好地显示管腔粘膜的改变及癌瘤的长度 ,是普查的重要方法。结论 :螺旋 CT图像较传统 CT图像及 X线钡餐造影为食管癌的术前分期诊断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 ,CT仿真内窥镜成像是纤维食管内窥镜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8.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仿真内窥镜临床应用32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CT仿真内窥镜(CTVE)的检查方法、镜下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患者及正常人行螺旋CT容积扫描后,利用Navigator软件对容积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获得仿真内窥镜的影像,应用Fly through软件沿管腔中轴方向推进观察。全部患者均经纤维内窥镜或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结果 喉、气管支气管、胃、结肠及膀胱CTVE获得类似纤维内窥镜显示的管腔器官腔壁或腔内病变形态的效果。尚能从  相似文献   

9.
影像学检查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对食管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15例食管癌患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后多平面重建和CT仿真内窥镜成像,并与其传统CT轴位图像、X线钡餐造影结果对比。结果:①15例食管癌螺旋CT增强扫描轴位图像与传统CT图像几乎完全相同,可以观察病变大小、部位、形态、外周浸润范围和淋巴结转移等情况。②多平面重建可在不同方位以最佳角度对食管肿瘤进行观察。15例食管癌CT仿真内窥镜成像可从头侧或足侧观察食管壁和腔内病变形态,获得类似纤维食管胃镜的结果。③X线食管钡餐造影能较好地电灯显示管腔粘膜的改变及癌瘤的长度,是普查的重要方法。结论:螺旋CT图像较传统CT图像及X线钡餐造影为食管癌的术前分期诊断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CT仿真内窥镜成像是纤维食管内窥镜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 CT仿真结肠镜 (CTVC)诊断结肠疾病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用螺旋 CT对 4 2例怀疑有结肠疾病的患者进行 CTVC检查 ,并结合多层面重建 (MPR)图像 ,与纤维结肠镜或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CTVC及 MPR能显示较大病灶 ,诊断率高 ,但对小病灶 ,特别是对小于 5 mm的病灶敏感性较差。结论 :CTVC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方法 ,并结合 MPR图像 ,对诊断结肠疾病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仿真肠镜在结肠肿瘤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对比结肠镜检查结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疑似结肠占位的患者应用SIEME 64层螺旋CT对200例例患者行一次屏气全结肠容积扫描,并利用工作站进行后处理以获取CT仿真肠镜(CTVC),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阴影成像(SSD)和透明显示(Ray sum)图像,并结合原始横断面等图像进行分析,再行结肠镜检查对照。结果与结肠镜相比,CTVC诊断阳性率较结肠镜高,CTVC检出26例结肠镜检查为正常的患者,12例误诊为结肠息肉,检出结直肠癌200例,敏感度为100%,特异度94%。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仿真内镜是一种无创伤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结直肠占位病变的诊断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尤其是结肠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较高,可作为纤维结肠镜有价值的补充检查手段,能弥补结肠镜检查中的不足,给临床诊断带来巨大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 CT仿真胃镜 (CT virtual gastroscopy,CTVG)在胃部病变诊断中的使用价值 ,应用方法及镜下表现。方法 :使用 Hispeed FX/ i扫描机 ,扫描层厚 3.0~ 5 .0 mm,螺距 1.0~ 1.5 ,重建间隔 1.0~ 2 .0 m m,应用 Navi-gator sm ooth功能对 2 1例病人及志愿者进行了 CTVG成像。结果 :通过选择不同的观察方位 ,角度和阈值 ,CTVG能清楚显示靶器官内正常解剖结构的立体影像和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及其侵犯范围。 CTVG对胃部病变形态的显示与FG和 /或标本显示具有良好的对应性。CTVG显示病变的准确率达 95 .2 %。结论 :CTVG作为一种安全、可靠、无痛苦新的检查方法 ,可以作为 FG的有效补充手段 ,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CT virtual colonoscopy in patients with incomplete conventional colonoscopy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常规结肠镜检查(conventional colonoscopy,CC)不完全时CT仿真结肠镜检查(CT virtual colonoscopy,CTVC)的作用,二种方法检查结直肠肠段有无统计学差异。方法:应用螺旋CT技术对60例CC检查不完全的病例行容积扫描,在工作站用Navigator软件获取CTVC图像。病变均经手术和/或活检病理证实。统计分析采用两样本率比较的t检验。结果:CTVC能够成功检查55/60例(91.7%)CC检查不完全的病例,其中15/55例(27.3%)近端肠段有病变,包括1你原发癌、13例共16枚息肉和1例溃疡性结肠炎。CC检查不完全的主要原因为阻塞性肿块,其他原因有肠袢冗长、扭曲,广泛性肠痉挛等。二种方法检查结直肠肠段有显统计学差异。结论:CTVC是CC检查不完全时可行、有效的补充检查整个结直肠肠段的方法,将为结直肠病变的检查开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Objo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echniqu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multislice helical computed tomography (CT) colonography in colonic lesions. Methods Fifty-nine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lesions of colon underwent volume scanning using multislice helical CT. Four types of reconstruction including CT virtual colonoscopy (CTVC), shaded surface display (SSD), Raysum, and multiple planar reconstruction (MPR) were used for image post-processing.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colonoscopy and pathology. Results Multislice helical CT colonography detected 54 colorectal carcinomas, 4 adenomas with focal carcinoma, 1 non-Hodgkin's lymphoma (NHL). The lesions' number, size, location, morphology, stricture of intestinal cavity, infiltration, and metastasis were shown satisfactorily by multislice helical CT colonography. Whole colon could be shown in all patients. CT colonography displayed 4 synchronous colonic tumors, 1 ascending colon carcinoma combined with left renal carcinoma among 54 patients with colonic carcinomas. The accuracy of location of CT colonography was 100%. There were 9 cases that CT showed the tumor location was different from the finding of conventional colonoscopy, while all of the CT location were proven exact by operation. CT colonography also displayed the infiltration of serous layer and fatty tissue in 45 cases; 21 cases matched the pathological results in all the 24 cases of suspicious lymph node metastasis, the sensitivity was 87.5%, the specificity was 90.6%; 9 cases hepatic metastasis, 2 ovarian metastasis, and 1 double adrenal gland metastasis. Conclusions Multislice helical CT colonography is effective in preoperative diagnosis, location, stage, and making treatment plan of colorectal carcinoma. It can display the portion not seen during colonoscopy and may have an adjunctive role.  相似文献   

15.
CT仿真结肠内窥镜对大肠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T仿真结肠内窥镜(CTV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临床高度怀疑结、直肠疾病的患者进行CTVC检查,其中24例同时行结肠镜检查,7例行钡灌肠检查,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正常结肠2例,大肠息肉4例,结肠癌14例,直肠癌3例,大肠癌术后复查3例。结论:CTVC是一项安全、非创伤性和有发展前景的结、直肠影像学检查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位对结肠隆起性病变CT仿真结肠镜(CTvirtualcolonoscopy,CTVC)成像的影响。方法56例患者行结肠直肠螺旋CT检查,并进行工作站后处理,分别获得结肠、直肠的CTVE、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再现(VR)及多平面成像等二维、三维图像,并于临床病理对照。将病灶按直径≤5mm、5mm~10mm、≥10mm分为3组,分析双体位下CTVC对病灶的检出率。结果增生性息肉4例,腺瘤8例,多发性息肉3例,结肠、直肠癌31例。双体位下病灶检出率较仰卧位提高,双体位下大肠扩张满意度高。结论采用双体位能有效提高结肠隆起性病变的CTVC成像效果。结合其他后处理方法,能明显提高CTVC病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剂量CT灌注成像在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接收的疑似直肠癌病变患者110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低剂量CT灌注扫描,以纤维肠镜检结果分为良性组(80例)与恶性组(30例),分析低剂量CT灌注成像对直肠癌鉴别的准确性。结果与良性组相比,恶性组直肠癌患者的血容量(BV)、血流量(BF)增加,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到峰值时间(TTP)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CT灌注成像诊断结果与镜检结果相比,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kappa值分别为86.67%、96.25%、93.64%、0.838。结论低剂量CT灌注成像可以反映直肠癌组织血流动力学变化,对直肠癌鉴别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