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目的:对人参不同部位中人参皂苷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比较含量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对人参主根、侧根、须根、芦头、叶、茎、果、籽、花中人参皂苷Rb1、Rb2、Rb3、Rc、Rd、Re、Rf、Rg1、Rg2、Ro含量进行测定,对结果进行热图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10个人参皂苷含量总和的平均值以人参叶>人参花>人参果>人参须根>人参芦头>人参侧根>人参籽>人参主根>人参茎;总体上人参地下部位中原人参二醇型皂苷含量较高(人参主根除外);人参地上部位中原人参三醇型皂苷含量较高;齐墩果酸型皂苷在芦头中含量较高;造成人参不同部位差异的标志物为人参皂苷Re、Rg1、Rd、Ro,人参茎中未检测到人参皂苷Rb2、Rb3,人参籽中未检测到人参皂苷Ro。结论:人参地上部位和地下部位含有皂苷类别的不同可能是造成其药理活性不同的原因;人参的...  相似文献   

2.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 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栽培者为园参 ,野生者为山参。由于几百年来的不断采挖 ,加上山参的生长极其缓慢 ,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又极为苛刻 ,故山参的资源越来越少。但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山参的需求却越来越大。所以 ,我国东北地区出现了大量介于山参和园参之间的中间类型——山参的异变类型。主要有籽海、山扒、林扒、籽扒、秧扒、池底、园扒等。它们的生长环境、培植条件和鉴别特征各不相同。1 山参及山扒严格定义的山参为山参的果实自然落地或被棒槌鸟啄食或被花鼠吞食 ,种子随粪便排出于深山中而…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辉南县爱林参场近年来在人参生产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出发展人参生产的三条路子,较好地解决了参林矛盾问题。一是让人参回林间,发展人工种植野山参。目前已封林1万亩,撒籽500亩,今年可生产野山参酒1万瓶;二是出深山,让人参到半山区的丘陵荒地去落户;三是进庭院,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人参皂苷的生产中,根据其不同部位、不同产地、不同年限的差异选择适宜的提取分离样品。方法:采用 HPLC 法测定不同产地园参和石柱参不同部位人参皂苷化合物的含量。结果:提取人参皂苷 Rg1时建议优先选择桓仁7年生园参;提取人参皂苷 Re 时建议选用低年限的人参样品;提取人参皂苷 Rb1时建议选用须根。结论:不同年限、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的人参皂苷含量差异较大,研究为增加人参皂苷的提取率、降低生产成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3,(6):1207-1209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年限和生长时期人参中淀粉含量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不同产地、年限和生长时期的39批人参样品淀粉含量进行检测。结果:15个产地人参样品中,以抚松北岗镇、长白新房子镇人参淀粉含量最高,与含量最低的产地相比高出1倍左右;不同年限人参样品中,以5年生人参淀粉含量最高;不同生长时期人参样品中,参根淀粉含量在果后参根生长期达到最高值,参茎和参叶中淀粉含量在人参整个生育期趋于平稳。结论:不同产地、年限和生长时期人参中淀粉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与地域差别、参龄及个体发育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作者综述了生晒参、红参、糖参、罐藏鲜人参、冻干参的加工方法及其特点,指出生晒参加工中人参皂甙损失少,红参在蒸的过程中人参皂甙可随浆液外流而损失;糖参是一种很不理想的加工方法;罐藏鲜人参加工简便,人参皂甙基本不流失,为人参采收后及时加工开辟了新途径。冻干参加工技术先进,人参皂甙的含量比鲜参仅低1.57%,如进一步采用真空吸塑防潮包装后,可以长期贮存而不变质。  相似文献   

7.
辽宁人参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是人参的发源地,也是人参种植与开发最早的地区。明清时期,辽宁地区野山参资源丰富,采参行业从初期的自然采挖到有组织采挖逐渐发展到皇室垄断,全民采挖人参。清初,清太祖努尔哈赤为了防止人参潮湿发霉,发明了红参的炮制方法,不仅延长了人参的保存时间,更是改变了人参的药性,对中药行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后来随着采参行业的发展,野山参资源逐渐枯竭,秧参和"籽参"得到大量种植,促使了辽宁地区的人参栽培技术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在普通无制冷窖中,鲜参用聚乙烯塑料袋小包装,并进行人工充N_2,经210天的贮藏,商品率达90%以上,人参保持新鲜状态,经测定人参总皂甙含量损失甚微。一、材料与方法试验人参分别于1982年9月末10月初取自吉林省抚松县参场和本校人参地。两地参均系6年生,抚松参为6等品,农大参为混等,入窖于冷后10月5日采用对比法进行如下处理: 1.充N_2I处理用0.07mm厚聚乙烯薄膜,按25×40cm制袋,一袋装抚松参500g,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不同参龄石柱林下山参外观形态与人参皂苷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人参样品,采用外标法测定人参样品中的各成分含量,采用SPSS软件分析石柱林下山参外观形态与人参皂苷含量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参龄石柱林下山参中大部分成分的含量呈现出先升高,随后保持稳定,最后略有降低的累积趋势。石柱林下山参的总重量、总长度以及芦头重百分比与生长年限呈正相关,而须根重百分比与生长年限呈负相关。人参皂苷的含量与芦长/主根长百分比呈正相关。结论:芦长与人参皂苷含量存在相关性为通过芦长对人参分等的传统分等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3,(3):423-425
目的:比较石柱参与林下山参及传统园参成分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参皂苷Re、Rg1、Rb1;采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人参总皂苷的含量。结果:石柱参与林下山参人参总皂苷的含量相当,但高于抚松普通参和集安边条参的含量;石柱参中人参皂苷Re、Rg1、Rb1的含量均高于林下山参和抚松普通参和集安边条参。结论:石柱参人参皂苷的含量较高,可为其内在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人参炮制过程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和炮制加工对农药残留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红参和大力参炮制过程中人参皂苷含量的变化;采用气相色谱法,考察红参和大力参炮制过程中农药残留量的变化。结果炮制成红参和大力参后,人参皂苷含量有所增加,样品中人参皂苷Rbl由0.13%分别增加至1.13%、0.72%,人参皂苷Re、Rsl总量由0.31%分别增加至0.60%、0.95%,炮制前后人参农药残留量没有明显变化。结论人参经过炮制后人参皂苷含量有所增加,人参不同炮制品之间的皂苷含量差异也较为明显,对于考察人参药性的物质基础具有重要意义,但不同的炮制方法对人参中农药残留影响较小,并不能降低人参中的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年限人参中8种皂苷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产地、年限的15批人参样品中8种皂苷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不同产地人参样品中,通化县、珲春市、黑龙江穆棱市3个产地人参中8种皂苷总含量最高,分别为28.86,27.31,27.29 mg/g;Rg1含量在集安市人参中最高,为7.09 mg/g;Re、Rb1和Rb2含量均在珲春市人参中最高,分别为7.99,5.76,4.05 mg/g;Rf和Rg3含量在敦化秋梨沟镇人参中最高,分别为3.90,0.60 mg/g;Rc含量在黑龙江牡丹江市人参中最高,为3.05 mg/g;Rd含量在通化县人参中最高,为3.60 mg/g。不同年限人参样品中,4年生人参中8种皂苷总含量最高。结论不同产地、年限人参中皂苷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对不同千粒重生长的3年生人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士云 《中草药》1994,25(3):147-148
用千粒重为44.52g(水籽)的普通人参种子和千粒重为55.55g(水籽)的大粒人参种子播种生长3年后,普通人参种子平均每株重10.38g,生长范围在0.1—21g之间;大粒人参种子平均每株重14g,生长范围在0.1~37g之间,大粒3年生参载平均每株重比普通的3年生参栽增加了3.62g。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时期人参中6种皂苷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生长时期的18批人参样品中6种皂苷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人参根中皂苷Rg1的含量在展叶期出现峰值,皂苷Re、Rf、Rb1的含量均在展叶期和果后参根生长期出现峰值,皂苷Rb2的含量在结果期和果后参根生长期出现峰值,皂苷Rd的含量在果后参根生长期出现峰值;人参茎中6种皂苷的含量在人参整个生长发育时期均变化不明显;人参叶中6种皂苷的含量均随着人参的生长而不断增加。结论:人参中6种皂苷的含量随着人参的生长而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科学地比较不同产地人参煎剂对小鼠NK细胞活性的影响,以明确人参产地与免疫药效的关系。[方法]选用健康雌性昆明小鼠80只,随机分成8组。其中正常组4组,包括正常空白对照组(A组)、辽宁人参灌胃组(A1组)、吉林人参灌胃组(A2组)、朝鲜人参灌胃组(A3组);免疫抑制组4组,包括免疫抑制模型对照组(B组)、免疫抑制辽宁人参灌胃组(B1组)、免疫抑制吉林人参灌胃组(B2组)、免疫抑制朝鲜人参灌胃组(B3组)。B~B4组小鼠采用国际公认的免疫抑制造模方法建立免疫抑制模型。造模成功后A1、A2、A3、B1、B2、B3组小鼠按对应产地的人参水煎剂灌胃,A和B组以生理盐水灌胃。各组灌胃剂量为0.4mL/只,1次/d,连给2周后处死各组小鼠,检测各组小鼠NK活性。[结果]①正常三地人参灌胃组与正常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②免疫抑制三地人参灌胃组与免疫抑制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③正常三地人参灌胃组、免疫抑制三地人参灌胃组与正常组间比较(P>0.05);④正常三地人参灌胃组间、免疫抑制三地人参灌胃组间比较(P>0.05)。[结论]三地人参水煎剂均可提高正常及免疫抑制小鼠NK细胞活性,并能将免疫抑制小鼠NK细胞活性提高到正常水平;三地人参对小鼠NK细胞活性的影响作用相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炮制方法对人参农药残留的影响。方法采用传统炮制工艺制备红参、生晒参、白干参和炸晒参,采购红参、生晒参、保鲜参和冻干参,以鲜参作为对照,建立气相色谱法对人参样品中有机氯农药残留进行检测。结果人参样品中检出五氯硝基苯、六氯苯和艾氏剂,其他农药未检出。9份样品均检出五氯硝基苯,5份样品检出六氯苯,2份样品检出艾氏剂,自制红参和采购红参中五氯硝基苯残留量分别为0.2874和0.2349mg/kg,明显低于鲜参中0.4462 mg/kg的残留量;结论采用适宜的蒸制工艺可降低人参中五氯硝基苯的残留量,规范人参加工炮制工艺可提升人参食用和药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1 山参的种类与鉴别山参生长于山野、森林中。在整个生长过程中未经任何人工管理,自然长成者,俗称纯山参或野山人参。习惯上认为:自然生长200a以上者,或重量达200g以上者称为老山参;生长100a以上,重量达50g以上者称大山参;重量不够5g者称小捻子、山捻子。同是野山参,因其生长状况与地域的不同,其质量也有优劣之分。目前商界仍沿习采用性状经验鉴别,即看参的“五形”(皮、纹、芦、须、艹丁)、“六体”(灵、笨、老、嫩、横、顺)。以此为标准山参可分为:纯山参、池底参、山参扒货、山参艹丁变、老栽子、籽海、籽扒和园参扒货等。具体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 人参人参是我国名贵中药,具有大补元气、强心固脱、安神生津之功效。来源于五加科植物人参 Panax Ginseng C.A.Mey.的根。主产我国东北,有野山参(野生的)和园参(栽培的)之分。野山参量较少,目前临床主要应用的为园参,根据加工方法不同又分为边条红参、普通红参、全须生晒参、生晒参、白糖参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人参,分野山参和人工栽培的园参两大系列。野山参中又分野山参、移山参、籽海、丁变、池底参。这里主要介绍人工栽培的园参。园参自古分为二个“路”。一是以集安市所产为代表的称“边条  相似文献   

20.
人参皂苷生物合成基因组织表达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物信息学及实时荧光定量方法对10个人参皂苷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的组织表达特性进行研究。运用转录组热图聚类方法分析了四年生吉林人参14个不同部位人参皂苷生物合成基因的表达;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测定人参组培苗、不定根中人参皂苷生物合成基因的表达;运用Pearson相关对这10个人参皂苷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β-AS,CYP716A52v2在吉林人参及组培苗的根中表达高,与Ro分布相一致;与达玛烷型人参皂苷合成相关的CYP716A47,CYP716A53v2表达呈显著正相关,从分子水平证明了人参皂苷化学成分分布的差异主要由转运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