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X刀在脑转移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X刀治疗的 30例脑转移瘤患者 ( 4 1个病灶 ) ,脑转移瘤直径 ( 2 .0 7± 1.7)cm ,平均剂量 2 2Gy ,肿瘤中心剂量 ( 2 8± 8)Gy ,边缘剂量 ( 16± 4 )Gy。比较分析手术加全脑放射治疗 2 6例 ,直径 ( 3.0 7± 0 .7)cm ,平均放疗剂量 4 6Gy。结果 :X刀治疗组 1年生存率 53% ,手术加全脑放疗组 4 3% ,1年后局部肿瘤控制率分别为 83%和 75% ,1年后因神经系统疾患死亡率分别为 39%和 4 1%。结论 :X刀是一种安全、有效和微侵袭的治疗方法 ,适用于中小体积脑转移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颅脑X刀治疗脑转移瘤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颅脑X刀治疗恼转移瘤的疗效。方法98例有原发灶或转移灶病理报告的脑转移患者进行颅脑X刀治疗,边缘剂量8 Gy/次,共4次,隔日1次。并在颅脑X刀治疗前或后进行了全脑放疗,2 Gy/次,共20次。对其近期和远期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全组病例随访12~5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随访率为94%。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年生存率分别为10个月、41%。单发脑转移瘤与多发脑转移瘤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年生存率分别为12个月、45%与7个月、38%,两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1)。临床缓解率为83%,6个月的病灶控制率为82.0%。病灶体积≤14.1 cm~3和>14.1 cm~3的控制率分别为85%和60%(P=0.029),放疗前肿瘤坏死率分别为13%和60%(P=0.000)。肿瘤中心发生坏死的病灶21个,其病灶控制率为62%,低于无坏死病灶87%的结果(P=0.013)。不同病理类型脑转移病灶的局部控制率无差异。结论颅脑X刀治疗能延长所有病理类型脑转移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体积≤14.1 cm~3的脑转移病灶的局部控制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影响X刀治疗脑转移瘤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X刀治疗的61例脑转移瘤患者(79个病灶).脑转移瘤直径(2.07±1.7)cm,平均剂量22 Gy,肿瘤中心剂量(28±8)Gy,边缘剂量(16±4)Gy.原发病灶:肺脏34例,肾脏5例,乳腺9例,消化系统13例.平均随访12个月(1~23个月),平均生存时间44周.结果患者6个月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68.9%和36.1%,Karnofsky评分≥70者平均生存时间46周,单一脑转移瘤体积≤8.2 cm3者平均生存时间58周.X刀治疗1年实际控制率83.0%.结论 Karnofsky评分、肿瘤体积、原发病灶的控制情况和有无颅外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病灶大小对局部控制有判断意义.  相似文献   

4.
1997年 3月~ 1999年 12月利用JX 10 0X刀系统加全脑放疗共治疗 40例脑转移瘤患者。 2 9例先行全脑常规放疗 35~ 40Gy ,而后行X刀治疗 ;11例X刀治疗后 ,再加全脑放疗。X刀治疗采用单次或分次照射 ,其中单次照射 2 8例 ,处方剂量 16~ 2 2Gy ,平均 19.2Gy ,分次照射 12例 ,分割 2~ 3次 ,处方剂量 6~ 12Gy 次 ,每周 1次 ,总剂量达 2 0~ 30Gy ,平均 2 5 4Gy。全组 40例均获 3~ 2 6个月的随访 ,中位 12个月。 40例患者生存期为 2~ 2 6个月 ,中位 11.5个月 ,其中 36例生存期超过 6个月 ,占 90 % ,2 7例超过 12个月 ,占 67.5 %。 2例超过 2 6个月 ,4例在治疗后 2~ 5个月内死亡 ;治疗后 6个月CT或MRI复查 ,32例病灶明显缩小或消失 ,占 80 %。 3例出现新的转移灶 ,占 7.5 %。 4例无明显变化占10 %。 4例死亡。在随访期间 ,有 2 6例死亡。死亡病例中 ,脑部肿瘤复发或出现新病灶者仅 5例 ,其余病例均因有其他脏器转移或原发肿瘤进展合并脏器衰竭而死亡。结果提示 ,X刀与常规放疗相结合治疗脑转移瘤优于单纯常规放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X 刀对颅内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32例颅内恶性肿瘤 (胶质瘤 2 1例 ,转移瘤11例 )行X 刀治疗 ,平均剂量 2 2Gy(18~ 32Gy) ,其中 17例X 刀治疗后继续行全脑常规体外放射治疗 ,平均剂量 2 0Gy。结果 :2 1例胶质瘤中 ,15例在治疗后 6个月肿瘤缩小 ,6例无变化 ,2例在X 刀治疗后 2个月内行开颅肿瘤切除术 ;11例脑转移瘤X 刀治疗后病灶全部消失 7例 ,明显缩小 4例 (≥5% )。全部病人中治疗后 11个月内死亡 9例。结论 :X 刀治疗颅内恶性肿瘤是有效的 ,X 刀结合放射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改善病人结果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放射治疗方法对肺癌脑转移的疗效.方法176例由病理学证实的肺癌脑转移患者分为4组:单纯全脑放疗(WBRT)组、全脑放疗加立体定向放射外科(WBRT SRS)组、单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组、全脑放疗加立体定向放射治疗(WBRT SRT)组.SRS治疗单次靶区平均周边剂量8~20Gy,总剂量20~32Gy;SRT治疗单次靶区平均周边剂量2~5Gy,总剂量25~60Gy;WBRT1.8~2Gy/次,总剂量30~40Gy.结果四组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47.0%、87.7%、86.5%和78.0%;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0,11.0,11.5和10.0个月;局部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3.33,8.33,9.33和7.67个月;颅脑无新病灶生存期分别为4.11,8.57,9.03和6.12个月.在死因分析中,WBRT组死于脑转移的比率为57.6%,较其他三组高.而WBRT SRS组的晚期放射反应的发生率为12.2%,较其他组高.结论肺癌单发脑转移瘤患者的最佳治疗方式是单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治疗失败后再行挽救性全脑照射或立体定向放疗.对于多发脑转移,全脑放疗加立体定向放射治疗(WBRT SRT)在提高生存率以及减少并发症方面优于其他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NVB)、顺铂(DDP)加用卫萌(Vm-26)联合脑部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和生存率。方法:Vm-260·1,静脉滴入,d1~d3;NVB25mg/m2,静脉滴入,d1、d8;DDP20mg/m2,静脉滴入,d1~d3;21d为1个周期,脑部放疗于第1个周期化疗开始后第5天开始,每次DT1·8~2·0Gy,1次/d,每周5次,1~2个病灶者全脑放疗DT40Gy后缩野追加至DT60Gy,≥3个转移灶者给予全颅放疗DT45Gy。结果:治疗后90%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改善,对脑转移灶的客观有效率为71·1%(27/38),对肺原发灶的有效率为42·1%(16/38),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脱发,中位生存期11·01个月,1年生存率39·5%(15/38)。结论:同步放、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患者有效率和生存率均较高,且患者耐受性好。肿瘤防治杂志,2005,12(19):1502-1504  相似文献   

8.
回顾性分析PET(Paclitaxel135mg/m2,d1,Vp-1675mg/m2d1~d3,DDP80mg/m2,d1~d3使用)方案化疗联合胸部放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24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接受PET化疗,每3周重复1次,共4~6个周期,胸部放疗于化疗2个周期后开始进行,2Gy/(5次·周),DT50~60Gy/25~30次,治疗达完全缓解者予以全脑预防性放疗DT30Gy/(15次·3周)。结果显示,24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完全缓解(CR)19例,部分缓解(PR)4例,总缓解率95·8%(CR79·2%,PR16·7%),中位生存期25个月,2、3年生存率分别为50·0%和41·7%,局部复发率29·2%,远处转移率54·2%。PET方案化疗联合胸部放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缓解率和近期疗效,毒性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9.
射波刀治疗脑转移瘤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射波刀(Cyberknife)治疗脑转移瘤临床疗效.方法 搜集2007年前1年天津肿瘤医院资料完整、射波刀治疗的脑转移病例40例,其中原发灶为肺癌27例、乳腺癌4例、消化道肿瘤4例、肾癌1例、原发灶不明4例.脑转移病灶共计68个,最大直径0.4~7.5 cm,平均1.9cm.在脑转移发现时,35例患者原发病经手术或化疗达到部分缓解或者稳定状态.射波刀治疗以计划靶体积几何中心为射野等中心及剂量归一点,通过数百个方向的射线束照射,使得80%等剂量面必须包括95%以上计划靶体积.采用低分割照射5~25Gy/次,1~5次,总剂量18~36Gy.结果 失访2例,随访率为95%.射波刀治疗后1周评价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为90%(36例),3个月后复查颅脑强化CT或MRI后的病灶治疗有效(CR+PR+SD)率为94%(64/68).3个月局部控制率、1年生存率分别为78%(53/68)、68%(27例).在原病灶范围以外出现新发病灶14例(35%);新发病灶与年龄、是否行全脑放疗、肿瘤数目、肿瘤最大直径、射波刀单次治疗剂量、治疗次数和总治疗剂量等因素无关.结论 单纯射波刀作为脑转移首程治疗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分析>3 cm脑转移瘤分次立体定向放疗(FSRT)的初步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2006年前10年间采用FSRT且资料完整的直径>3 cm的脑转移瘤患者47例,其中男34例,女13例,年龄31~87岁(中位值58岁).原发灶病理为腺癌19例,鳞癌7例,小细胞癌7例,腺鳞癌3例,黑色素瘤2例,低分化癌、透明细胞癌、移行细胞癌各1例,病理类型不明6例.初治组26例,复发组21例.脑转移瘤直径3.1~6.0 cm(中位值3.8 cm).计划靶体积2.5~33.8 cm3(中位值9.4 cm3).FSRT总剂量16~68 Gy(中位值31 Gy)分2~15次(中位值5次).原发灶治疗方法 :手术23例,放、化疗22例,未治2例.结果 随访截止2008年4月,随访率为100%,满5年随访的例数为28例.1、2、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49%、44%、44%.中位生存期11.0个月(0.5~88.0个月,95%CI=8.1~13.8个月);1、2、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0%、17%、6%.在死亡的46例中,21例死于颅内病变进展,17例死于颅外病变进展,8例死于其他原因.结论 FSRT通过分次治疗、个体化给量、全脑放疗或一程FSRT后推量,能有效控制最大径>3 cm的脑转移瘤、延长生存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