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唾液HBVDNA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者唾液HBVDNA检测的流行病学意义及诊断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法检测HBVDNA。对 114例慢性HBV感染者唾液和血液标本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  114例慢性HBV感染者唾液和血液HBVDNA阳性率分别为 2 8.1%和 4 7.4 % ,阳性者平均HBVDNA含量分别为 6 .37± 0 .95和 8.18± 1.5 4 (拷贝数 /ml的对数 ) ,后者均显著高于前者。唾液HBVDNA含量与血液含量高度正相关 (r =0 .918)。血液HBVDNA阳性者的唾液阳性率为 5 9.1% (32 / 5 4 )。血液HBVDNA阴性者唾液阳性率 0 .0 0 % (0 / 6 0 )。血液HBsAg(+)、HBeAg(+)者的唾液HBVDNA阳性率为 10 0 % (2 0 / 2 0 )。血液HBsAg(+)、HBeAg(- )者的唾液HBVDNA阳性率为 15 .1% (11/ 73)。结论 慢性HBV感染者尤其是HBeAg阳性者和血液HBVDNA阳性者的唾液含有HBV ,可能有一定传染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 HBV DNA 检出情况及其与血清病毒标志物及肝功能在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296例不同血清学类型的 HBV 感染者血清中的 HBV DNA ,同时检测 HBV 血清标志物与肝功能.结果99例 HBeAg (+)标本中 HBV DNA 阳性率为100%,平均 HBV DNA 含量为1.21×107 copy/mL ,其 HBV DNA 检出率和含量与 HBeAg(-)模式的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sAg (+)与 HBsAg (-)模式比较,HBV DNA 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功能正常组与肝功能异常组 HBV DNA 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8例 HBsAg (-)且肝功能又正常的标本中检出了4例 HBV DNA 阳性.结论实时 FQ‐PCR 定量检测 HBV DNA 与 HBV 血清标记物及肝功能指标联合应用可使诊断更准确,治疗更合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灵敏、特异的DNA检测方法.方法用荧光偏振技术检测102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BV DNA,并与多聚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CR-ELISA)方法作比较.结果该方法可以检测出1×101拷贝的HBV DNA模板,CV为6.44%,对102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HBsAg(+)、HBeAg(+)、抗HBc(+)血清HBV DNA阳性率为100%(40/40);HBsAg(+)、抗HBe(+)、抗HBc(+)血清HBV DNA阳性率为81.8%(27/33);HBsAg(+)、抗HBc(+)血清HBV DNA阳性率为72.4%(21/29),其余为阴性.30例非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 DNA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该方法简单、灵敏、特异,适用于临床进行大样本核酸检测.  相似文献   

4.
孔建新  王保龙 《检验医学》2002,17(4):250-252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FQ-PCR法对240例不同的肝病患者及108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以及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不同临床类型(急慢性乙肝患者、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血清中HBV DNA的阳性检出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x2=9.40,P<0.05);不同人群血清中HBV DNA阳性检出率的差异亦具有显著性(x2=125.31,P<0.001).ELISA检测结果为"HBsAg(+)HBeAg(+)HBcAb(+)"和"HBsAg(+)HBeAb(+)HBcAb(+)"的HBV感染者,体内HBV DNA含量显著高于HBVM阴性者;e抗原阳性和阴性者体内HBV DNA含量的差异亦具有显著性.HBV、HCV重叠感染者血清HBV DNA含量明显低于单纯HBV感染者(P<0.05).结论 FQ-PCR法检测HBV DNA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结果可靠的优点,可反映HBV真实感染和低复制状态,对于乙肝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FQ--PCR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华  王淑琴  高建英  王宁 《检验医学》2001,16(6):363-364
目的评价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 DN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F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251份和健康体检者血清116份的HBV DNA和HBV血清标志物.结果HBsAg、HBeAg和抗-HBc 3项阳性、HBsAg、抗-HBe和抗-HBc 3项阳性以及抗-HBs、抗-HBe、抗-HBc同时或分别阳性的样品,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96.5%、56.6%和12.3%,HBV DNA拷贝数分别为1.12×10s/ml、1.45×106/ml和6.61×104/ml.用ELISA检测HBeAg阳性率仅为FQ-PCR检测HBV DNA阳性率的55.4%.结论FQ-PCR对乙型肝炎早期诊断,传染性的判断及疗效考核有临床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前S1抗原(PreS1)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及HBV血清标志物(HBV-M)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58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HBV-M,ELISA法检测PreS1,PCR检测HBV DNA.结果 HBV DNA在HBeAg(+)模式中的阳性率为94.8%,高于在HBeAg(-)模式中的阳性率(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reS1在HBeAg(+)模式中的阳性率为87.9%,高于在HBeAg(-)模式中的阳性率(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 DNA在HBeAg(+)模式中的阳性率高于PreS1在HBeAg(+)模式中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者在HBeAg(-)模式中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85例标本中,HBV DNA总阳性率为69.1%,比PreS1的总阳性率(63.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与HBV DNA的一致性一般,PreS1与HBV DNA的一致性较好(P<0.05).结论 PreS1能较HBeAg更敏感地反映病毒复制,与HBV DNA有较高的符合率,在无条件开展HBV DNA检测的条件下可作为补充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免疫学标志物(HBV-M)与HBV DNA定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分别对245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HBV-M的定性检测及HBV DNA的定量检测。结果 ELISA检测结果为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共83例(大三阳),其中77例(92.78%)为HBVDNA阳性(HBV DNA>1.0×102copy/mL)。ELISA检测结果为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共150例(小三阳),其中78例(52.00%)为HBV DNA阳性(HBV DNA>1.0×102copy/mL)。大三阳组与小三阳组HBV DNA定量检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结果为HBsAg(+)HBeAg(+)的患者体内HBV DNA阳性率为96.55%,且81.60%的HBV DNA在1.0×105~1.0×108copy/mL。结论 HBV DNA的含量与HBV-M检测结果具有相关性,两者联合,对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新钰  李敏  曹利 《临床荟萃》2003,18(10):555-55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HBV DNA)低水平复制与HBV标志物(HBVM)含量的关系及预后。方法 患者入院时第 1份血清 ,同步进行HBVM定量、HBV DNA定量和肝功能检测 ,对其中 12 4例HBV DNA含量小于 9.0× 10 5拷贝 /ml的低水平复制的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2 4例HBV DNA低水平复制的患者中 4 3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乙型肝炎e抗原 (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 (HBcAb)阳性和4 9例HBsAg、乙型肝炎e抗体 (HBeAb)、HBcAb阳性 ,阳性率分别为34.6 8%和 39.5 2 % ;临床表现以慢性肝炎居多 ,占74 .19% (92 / 12 4 ) ;HBV DNA平均含量为 (3.38± 2 .0 7)拷贝 /ml。结论 HBV DNA低水平复制的患者 ,以慢性肝炎多见 ;部分HBeAb阳性患者HBV DNA持续复制 ,可能与HBV基因变异有关 ;慢性持续感染者体内病毒复制活跃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或功能低下 ,不能清除病毒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定量(HBV DNA)与免疫标志物(HBV-M)及谷丙转氨酶(ALT)的关系.方法 用Tag酶荧光定量PCR法、ELISA法、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法分别检测HBV DNA、HBV-M和ALT.结果 HBsAg阳性者,HBV DNA阳性率61.9%;HBsAg阴性者中HBV DNA阳性率1.7%;HBsAg、HBeAg、和/或抗HBc阳性者,HBV DNA阳性率99%,其中载量〉106为91%;HBsAg、抗HBe、抗HBc阳性者,HBV DNA阳性率38.3%,其中〉106为9%;其它HBV-M模式下,HBV DNA阳性率1.3%~18.3%;HBV-M全阴模式下,HBV DNA 阳性率1.3%;HBV DNA阳性者ALT升高,与阴性组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HBV阳性而病毒载量不同的两组间,ALT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HBsAg阴性者,HBV DNA也可阳性.HBeAg的阴转不能说明是病毒复制的静息与好转,有些HBeAg/抗HBe的转换后,HBV DNA〉106.ALT的升高常伴有HBV DNA阳性,HBV DNA阳性者不一定ALT升高,且ALT的升高程度不与HBV DNA值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唐丽  陈瑞琳 《华西医学》2010,(2):331-332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血清中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的分布特点及其与不同疾病状态的关系。方法2008年1月-12月收治慢性HBV感染者120例,男79例,女41例;年龄15~52岁,平均35岁。其中慢性HBV携带者21例,HBeAg阳性者38例,HBeAg阴性者35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26例。采用巢式PCR法检测血清中HBV cccDNA。结果120例慢性HBV感染者血清中HBVcccDNA阳性总检出率为43.3%;慢性HBV携带者、HBeAg阳性者、HBeAg阴性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ccc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6.2%、64.7%、34.3%和0,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高HBV DNA定量组HBV cccDNA阳性检出率高于低HBV DNA定量组(P〈0.05)。结论HBVcccDNA检出率与外周血HBV复制指标HBeAg、HBV DNA有显著的相关性,并与不同疾病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孕妇HBV DNA含量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感染模式(HBVM)和肝功能的关系.方法 280例感染HBV孕妇晨空腹采血,ELISA法测HBVM,核酸扩增荧光定量法测HBV DNA,速率法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 以HBV DNA含量>103cp/mL为阳性,113例阳性,阳性率40.4%;按HBsAg阴/阳性分组,HBsAg阳性198例中108例阳性,占54.5%,HBsAg阴性82例,5例阳性,占6.1%,组问X2=56.5>X2.olo),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HBsAg、HBeAg、抗HBc阳性者88.5%HBV DNA含量>105cp/mL,HBV DNA阳性率100%;HBsAg、抗HBe、抗HBc阳性和HBsAg、抗HBc阳性的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38.8%和33.3%;其余感染模式也有少量HBV DNA阳性率.不同HBV DNA含量均有儿例肝功异常.线性回归X2检验ALT异常组X2=0.028<X2 0.05(3);AST异常组X2=0.75<X2(3),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sAg阳性孕妇半数HBV DNA阳性;孕妇ALT、AST升高例数不随HBV DNA含量增高而增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 (HBV‐DNA )与血清免疫标记物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样本中HBV‐DNA含量.结果 A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B组[HBsAg(+)、乙型肝炎e抗原(抗‐HBe)(+)、抗‐HBc(+)]、C组[HBsAg(+)、HBeAg (+)]、D组[HBsAg (+)、抗‐HBc(+)],4组阳性率分别为94.4%、89.0%、100.0%、58.0%.结论 HBV‐DNA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记物联合检测,对临床 HBV感染的诊断、治疗、疗效观察、传染性和复制情况的判断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全血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含量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20μl血清裂解液提取HBV DNA、和取同样量的全血经不同裂解液提取血液中血清及白细胞内总HBV DNA,同时经PCR检测.对78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两种取材方法检测HBV DNA含量进行比较.结果检测HBV DNA的最低检测限为1×103拷贝/ml,29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抗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均为阳性患者全血检测HBV DNA阳性率为100%,血清阳性率为100%,P>0.05;37份HBsAg、抗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和抗HBc均为阳性患者全血检测HBV DNA阳性率为97.30%,血清阳性率为48.65%,P<0.01;12份HBsAg和抗HBc均为阳性患者全血检测HBV DNA阳性率为91.67%,血清阳性率为25%,P<0.01;20份非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均为阴性.血清HBVDNA阳性多数是ALT升高患者,其拷贝数均小于全血测定的拷贝数.结论全血检测HBV DNA阳性率高,避免血液中白细胞内HBV漏检,它能准确地反应血液HBV含量,更好地为临床治疗效果作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HBV前S1抗原在乙型肝炎HBV标志物各种模式中的表达,分析前S1抗原与其他HBV血清标志物的关系,以评价同步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前S1抗原对病毒性乙型肝炎诊断、治疗和预后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8 400份人血清标本HBV前S1抗原和HBV 5项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以乙型肝炎5项标志物模式进行分组,比较不同血清模式HBV感染者前S1抗原的阳性率.结果 前S1抗原在大三阳和HBsAg(+)、HBeAg(+)模式及HBsAg(+)、HBeAg(+)、抗-HBe(+)、抗-HBc(+)模式的阳性率显著增高,分别为87.42%、90.00%、83.33%.前S1抗原与HBeAg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二者相符率为87.43%,HBeAg阳性模式各组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与HBeAg(-)各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1).结论 检测HBV前S1抗原可以完善和补充HBV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比HBeAg能更好地反映HBV的复制状态和传染性,与乙型肝炎两对半联合检测,在乙型肝炎诊断、治疗及疗效考核中将互为补充,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及抗体同时阳性少见模式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HBV感染者HBsAg与抗-HBs共存的不同模式, 与HBV DNA、肝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HBV标志物;采用荧光定量法检测HBV DNA含量;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结果 83例HBsAg与抗-HBs共存的患者中,HBsAg(+)HBsAb(+) HBeAg(+)HBcAb(+),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与HBsAg(+)HBsAb(+)HBeAb(+)HBcAb(+)三组HBV-DNA 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69,P<0.05).HBV-DNA阳性组肝功能5项指标与对应阴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将HBV-DNA含量与肝功能5项指标进行相关分析,P均大于0.05. 结论 HBV-M、HBV-DNA、肝功能反映疾病的不同方面,对于乙肝患者来讲三者结合能全面了解HBV感染、复制及传染性、肝损伤的程度,对诊断、治疗及疗效判断都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HBsAg阳性者血清中HBV DNA及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68例临床血清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HBeAg和PreS1Ag,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结果 HBeAg阳性组PreS1Ag阳性率为87.2%,HBV DNA阳性率为91.0%;HBeAg阴性组PreS1Ag阳性率为54.7%,HBV DNA阳性率为55.7%.患者血清PreS1Ag与HBV DNA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reS1Ag与HBV DNA符合率较高,比HBeAg更能反映病毒复制情况,可作为一项新的病毒复制指标.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特殊模式样本HBV DNA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特殊血清学模式的传染性.方法日常用甲试剂检测获得HBV标志物特殊结果样本,经倍比稀释法或二步法确认HBV表面抗原(HBsAg)结果,用乙试剂与丙试剂重检,剔除试剂因素造成的假性结果样本;以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 DNA.结果 70例3种试剂HBV标志物检测结果一致样本的特殊血清学模式分2类5种A类结果为HBsAg与HBV表面抗体(HBsAb)双阳性,其HBV DNA的阳性率(>5×102拷贝/ml)为84.4%、载量为5.66±1.62;B类结果为HBsAg阴性而HBV e抗原(HBeAg)阳性,其HBV DNA的阳性率为72.0%、载量为4.41±1.12;50例HBsAg、HBeAg、HBV核心抗体(HBcAb)阳性样本HBV DNA的阳性率为100.0%、载量为7.21±0.43.结论临床工作中出现特殊HBV标志物结果,应考虑用其他试剂或二步法确认,同时建议医生追加HBV DNA检测,根据HBV DNA结果作出临床解释.  相似文献   

18.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同血清标志物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PCR法 (FQ PCR)检测HBVDNA同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将FQ PCR法检测HBVDNA的标本用ELISA法重新测定HBV血清标志物前S1抗原 (PreS1 )及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结果 1 86份HBVDNA阳性标本中 ,HBsAg阳性率 98.92 % ,抗 HBc阳性率 94 .0 9 % ,有 2例HBsAg阴性 ,其中 1例为抗 HBc单独阳性。PreS1阳性率为 6 1 .83% ,HBeAg阳性率为6 6 .6 7% ,后二者同时检出率 4 2 .4 7% ,联合检出率 86 .0 2 % ,PreS1和HBeAg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HBVDNA阴性而HBsAg阳性标本 1 1 4例 ,抗 HBc阳性率为 96 .4 9% ,PreS1阳性率为 2 2 .81 % ,HBeAg阳性率为 5 .2 6 % ,后二者同时检出率 3.5 1 % ,PreS1和HBeAg阳性率差异非常显著 (P<0 .0 0 1 ) ;HBV低水平和高水平复制标本PreS1和HBeAg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HBVDNA阳性标本中 ,对于PreS1和HBeAg而言 ,PreS1单独阳性者HBVDNA对数值为 6 .6 5 4± 2 .2 0 3(x±s) ,HBeAg单独阳性者为 6 .892± 1 .5 79,同时阳性者 6 .70 6± 1 .6 4 3,均阴者为6 .32 1± 1 .76 3,四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清PreS1和HBeAg与HBVDNA关系密切 ,可作为HBV复制的标志物 ,尤其二者联合检测效果更好 ,但以HBeAg特异性较高。二者存在状态与HBV复制程度关系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产妇血清与其初乳汁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载量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住院分娩产妇共522例,依据HBV五项血清学指标,分为A组:乙肝"HBsAg、HBeAg、HBcAb均阳性"103例,B组:乙肝"HBsAg、HBeAb、HBcAb均阳性"221例,C组:HBsAg、HBeAg阳性20例,D组:HBsAg、HBcAb阳性43例,E组:乙肝其他血清模式49例,另选F组:HBV模式全阴性的产妇86例作为对照组;均采用ELISA法检测产妇血清、乳汁中HBV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阳性者采用该项目胶体金标试纸复核,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产妇血清和乳汁HBV DNA载量,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年龄18~44岁围产期妇女体检乙肝感染指标,A组乙肝"HBsAg、HBeAg、HBcAb均阳性"产妇血清和乳汁HBV DNA诊断灵敏度分别为100.00%(103/103)和86.41%(89/103)、血清HBV DNA载量平均为4.11×108 copies/ml;B组乙肝"HBsAg、HBeAb、HBcAb均阳性"产妇血清和乳汁HBV DNA诊断灵敏度分别为19.46%(43/221)和2.71%(6/221),血清HBV DNA载量平均为6.85×104 copies/ml ;C组乙肝HBsAg、HBeAg阳性产妇血清和乳汁HBV DNA诊断灵敏度分别为100.00%(20/20)和80.00%(16/20),血清HBV DNA载量平均为8.27×106 copies/ml ;D组HBsAg、HBcAb阳性产妇血清和乳汁HBV DNA诊断灵敏度分别为65.12%(28/43)和25.58%(11/43),血清HBV DNA载量平均为2.89×105 copies/ml ;E组HBV其他模式产妇血清和乳汁HBV DNA诊断灵敏度分别为10.20%(5/49)和2.04%(1/49),血清HBV DNA载量平均为1.59×104 copies/ml ;F组乙肝五项全阴性产妇血清和乳汁HBV DNA诊断灵敏度分别为1.16%(1/86)和0(0/86),血清HBV DNA载量<1.00×103 copies/ml.A组与B组间乳汁HBV DNA实验诊断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45,P<0.01).HBV携带者乳汁HBV DNA载量与其血液HBV DNA载量呈正相关(r=0.721).结论 携带HBV产妇乳汁HBV DNA载量远低于血液HBV DNA载量;乳汁中HBV传染性也低于血液传染性;研究证实A组产妇经母乳HBV传染性是"HBsAg、HBeAb、HBcAb均阳性"产妇的87.45倍,HBV其他模式者乳汁传染性与乙肝"HBsAg、HBeAb、HBcAb均阳性"产妇乳汁传染性相近.  相似文献   

20.
孙燕  王金兵  吴燕 《临床荟萃》2010,25(11):930-932,935
目的 探讨高发区原发性肝癌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标志(HBVM)状态和核酸(HBVDNA)水平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江苏省启东地区211例原发性肝癌(肝癌组)和229例HBV感染者(对照组)进行HBVM和HBV DNA含量检测.结果 肝癌组HBV感染率高达99.5%,两组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70.0%和66.4%(P>0.05).肝癌组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5.2% vs 93.9%(P<0.05),这类患者HBV DNA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9.9% vs 69.3%(P<0.05),但其中栽量≥106 copies/ml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8.0%vs 40.3%(P<0.05).HBVM模式主要有HBsAg/HBeAg/抗-HBc阳性、HBsAg/抗-HBe/抗-HBc阳性和HBsAg/抗-HBc阳性3种,它们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中HBsAg、抗-HBe、抗-HBc阳性模式最常见(41.5%),而肝癌组中HBsAg/抗-HBc阳性者最多(35.7%),且其HBV DNA阳性率和平均水平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启东地区原发性肝癌患者HBV感染率很高,多数处于中低水平的HBV复制活跃期,这可能增加了HBV DNA的肝内整合机会,最终导致癌变的发生;启东肝癌患者HBVM以HBsAg/抗-HBc阳性最多见,HBVe系统的缺失是否暗示有特定变异的存在值得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