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目的分析深圳市2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调查情况及防控工作,并提出防控建议。方法收集分析2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疫情资料。结果 2例病例为散发病例,均得到治愈,未发现人传人证据。结论减少活禽接触及活禽交易市场的暴露,能有效降低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感染风险,我市需探讨建立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及时有效地控制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制疫情扩散蔓延。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病例的发病经过、可能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及暴露因素等,医学观察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结果确诊l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经抢救无效死亡。患者有明确的活禽市场接触史,咽拭子检测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无继发病例。通过强化监测流感病例215例,均未发现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患者暴露的活禽交易市场外环境20份标本检出3份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结论以后仍有可能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各项防控措施必须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我市1例人感染 H7N9禽流感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为人感染 H7N9禽流感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病例的发病经过、可能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及暴露因素等,对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同时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治、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1例人感染 H7N9禽流感病毒,经救治后症状好转。患者无明确的活禽及市场暴露史,咽拭子检测 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52名密切接触者中有1名出现呼吸道症状,经采样检测也均排除H7N9禽流感;其他密切接触者在观察期间均未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通过扩大监测流感样病例(IL I )1188例以及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S A RI )20例,均未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结论:患者的感染来源不明,应加大宣传力度,减少人感染H7N9流感病毒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立人感染H7N9禽流感监测预警指标体系,为下一步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Delphi专家访谈法、小组讨论等方法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监测预警指标体系进行筛选,最终确立人感染H7N9禽流感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结果本研究共进行两轮德尔菲问卷调查,第1轮专家咨询共发放问卷36份,有效回收33份,专家积极性系数为91.67%。第2轮共发放问卷33份,专家积极性系数为87.88%。专家对一级指标的判断依据基本在0.7以上,熟悉程度全部在0.7以上,权威程度较高。经过两轮咨询,肯德尔和谐系数的显著水平均小于0.05,提示专家对指标意见协调程度尚可。最终建立39个三级指标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结论人感染H7N9禽流感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可以作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监测预警的基本指标,评分靠前的指标需要在今后的防控工作中进一步强化和调整。  相似文献   

5.
2013年3月在中国华东地区爆发了一场严重的人类感染禽流感疫情,导致此次疫情的病原体为一种全新的H7N9 禽流感病毒,该病毒以其对人类的高致病性及远高于H5N1禽流感病毒的传播速度而引起全球广泛关注。本文就H7N9禽流感病毒的病原学?致病的分子基础?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了解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研究进展,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2013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特点,为H7N9禽流感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经多渠道核实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的相关数据通过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其发病时间、地点、年龄和性别等因素。结果 2013年中国共确诊H7N9禽流感病例148人,其中死亡48人,病死率为32.43%;主要集中在疫情爆发初期3~5月,特别是在4月,发生124例,占总数的83.78%,疫情在夏季明显减弱,进入秋冬季又逐渐抬升;确诊病例基本为散发状态,绝大多数发生在以江浙沪为中心的华东地区,上海、浙江和江苏三省市较多,各自都超过了25例,其余各地均低于10例;男女性别比为2.33∶1;年龄分布在4~91岁的各个年龄段,以中老年人为主,45岁以上确诊病例占72.30%。结论 H7N9禽流感感染以散发为主,目前资料不支持H7N9存在人与人之间接触传播;H7N9感染人群具有独特的性别、年龄分布流行病学特征;H7N9禽流感病毒有进一步扩散的可能性,必需监测疫情的各个环节,建立可靠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定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查明感染来源,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疫情,为今后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河南省开封市1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同时采集患者咽拭子,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包括甲型、H1亚型、H3亚型、H5亚型、H7亚型和N9亚型。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对该病例进行诊断和分析。结果该患者厨师职业,病初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并伴有胸闷,病情持续性加重,临床诊断为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不排除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可能。患者咽拭标本禽流感病毒(H7N9)核酸阳性。患者发病前未接触过类似病人,但接触过屠宰的禽类。所有密切接触者经医学观察8 d均未出现类似症状。结论该病例确诊为开封市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未发现人传人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广州市首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家庭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追溯感染来源,为预防控制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病例、密切接触者和涉禽场所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呼吸道标本和环境标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H7N9病毒核酸。结果首例患者2014年1月3日发病,11日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有活禽市场暴露史,病情危重;其密切接触者(女儿)14日发病,18日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轻症病例,感染途径可能为活禽市场暴露或与患病父亲的密切接触。经积极处理和救治,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两病例康复出院。结论此疫情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家庭聚集性疫情,感染途径可能为活禽市场暴露和有限的人传人。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涉禽市场环境污染监测;加强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管理、规范市场管理是控制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安徽省首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家庭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追溯感染来源及传播模式,为预防控制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2例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对采集的相关标本进行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结果首例患者2016年2月4日发病,2月27日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有活禽市场暴露史,非重症病例;其密切接触者(儿子)2月15日发病,24日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为重症病例,感染途径可能为活禽市场暴露或与患病母亲的密切接触;经积极防控处置和救治,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此疫情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家庭聚集性疫情,感染途径可能为活禽市场暴露或者有限的人传人;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活禽市场环境污染监测,加强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管理、规范市场管理是控制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安徽省芜湖市居民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相关知识的知晓度、态度以及相关信息的需求,以期为安徽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抽样采用分层整群随机的方法,选择不同年龄阶段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居民对H7N9禽流感疫情关注度不高,对H7N9禽流感相关知识知晓率低,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表现出恐惧的心理,相关部门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宣传。结论对H7N9禽流感相关信息需求集中在个人防护措施、传播途径和最新疫情动态,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 对中国大陆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分析,并对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宿主来源的H7N9禽流感血凝素及神经氨酸酶基因进行分子进化分析,为H7N9禽流感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汇总各公开网站发布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信息,分析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从Genbank筛选H7N9禽流感毒株的核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利用MEGE5.0?Bioedit等软件构建进化树,分析核苷酸及所编码蛋白关键位点的变异情况?【结果】全国共报告45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病死率为19.96%,男女性别比约为2.25:1; 60岁以上(含60岁)病例占全部病例的45.76%;浙江,广东,江苏,上海四省市报告病例较多;2013年4月前后和2014年1月至2月为两个发病高峰?进化树显示H7N9禽流感毒株分为美洲来源支和欧亚来源支,分离的时间地点越接近进化关系越近?自韩国2011年野鸟中分离的H7N9毒株的NA基因与中国2013年及2014年分离的H7N9毒株NA基因进化关系较近?广东第一例人H7N9禽流感的NA基因与2013年5月分离自山东环境中的H7N9禽流感的NA基因及2013年4月来自浙江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NA基因的同源性较高?所有人感染H7N9毒株NA茎区69~73位缺失了QISNT序列?【结论】 老人及男性是感染H7N9禽流感的高危人群,冬春季是疫情高发期,病例集中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分子进化分析表明H7N9禽流感毒株有时间和空间的聚集性,时间空间距离越短则进化关系越接近?广东地区H7N9禽流感病毒可能是北方的候鸟迁徙所致,中国H7N9毒株NA片段可能来自韩国禽类携带的毒株?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毒力及耐药性尚未发生变异?NA茎区69~73位缺失QISNT序列可能与该病毒具有感染人类的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揭阳市外环境禽流感病毒动态分布情况和流行特点,评估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风险,为人禽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揭阳市2016—2020年5个县(市、区)禽类市场进行相关标本采集,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对标本进行流感病毒A型检测,阳性标本再进行H5N6、H7N9、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揭阳市2016—2020年共采集外环境标本1 798份,甲型流感病毒(FluA)阳性标本660份,阳性率为36.71%;其中H5N6、H7N9、H9N2亚型阳性率分别为1.61%、1.28%和21.91%。普宁市和惠来县的外环境禽流感病毒阳性率较高,分别为54.14%和51.43%。揭西县的外环境禽流感病毒阳性率最低,为4.84%。不同类型标本检测阳性率最高为清洗禽类污水(47.09%)。结论 揭阳市禽类市场外环境中存在H5N6、H7N9、H9N2及多种亚型混合的禽流感病毒污染,禽流感病毒流行区域较广,存在感染人的风险,应继续加强外环境禽流感实时监测和城乡禽类市场卫生监管。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Southeast China is one of the sites of influenza origin. During 2003-2004, nine avian influenza outbreaks took place in Guangdong Province. But no human case was reported. To examine the status of potential human infection by human influenza (H1N1, H3N2) and avian influenza (H5N1, H7N7, H9N2) in the avian influenza epidemic area of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we conducted a seroepidemiologic survey in the people of this area from April to June of 2004.
Methods Three out of 9 H5N1 avian influenza affected poultry areas in Guangdong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the population living within 3 kilometers of the affected poultries were chosen as the survey subjects. One thousand two hundred and fourteen people were selected from 3 villages at random. Human and avian influenza antibody titers were determined by hemagglutination-inhibition (HI) test and microneutralization test (MNT).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antibody to H5N1 was 3.03% in the occupational exposure group and 2.34% in general citizens group; that of H9N2 was 9.52% in the occupational exposure group and 3.76% in the general citizens group. Moreover one case in the occupational exposure group was positive for H7N7. One year later, all previously positive cases had become negative except for one H5N1-positive case.
Conclusion The observations imply that H5N1 and H9N2 avian influenza silent infections exist in Guangdong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1例H9N2流感病例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H9N2流感病毒感染患者的感染来源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2015年4月发现的H9N2流感患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及相关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该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轻症流感样症状。患者发病前有活禽市场暴露史;活禽市场环境监测标本中H9型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为24.1%;29名密切接触者在观察期内未出现流感样聚集性疫情。结论 该病例感染来源可能与农贸市场环境暴露有关,病毒来源于禽源H9N2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15.
2013年3月,在中国境内报道了首例因感染新型甲型H7N9流感病毒而致死的病例。除了病毒基因重组、重要氨基酸位点变异等病毒进化生物因素外,还存在影响人感染新型甲型H7N9流感的社会因素。目前中国尚存在活禽养殖过程不规范、交易市场管理混乱、从业人员卫生意识薄弱、居民自我防护措施不足等问题。这些因素通过增加人与生禽密切接触机会而促进流感病毒传播,增加人患禽流感的危险性。针对上述情况,在今后的流感防控工作中,应加强农、林、医等多部门联动机制的建设,进行高效的防控与监测;通过健康教育来提高居民的健康保护意识及风险意识。同时应该根据禽流感病毒进化监测数据加快科学研发流感疫苗进程。基于社会影响因素开展公共卫生预防应是今后降低人感染禽流感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深圳市不同人群和鸡群感染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毒株在深圳市不同人群和鸡群中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常规的鸡胚双腔法分离流感病毒;采用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H1)和中和试验测定流感病毒抗体。结果从深圳市农贸市场300只鸡只样本中分离到27株H9N2亚型流感病毒,其抗体阳性率为7%,但未能从人群中分离到H9N2亚型流感病毒。人群血清中其抗体阳性率与职业高度相关,与鸡只密切接触的人群明显高于非密切接触的人群。结论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对人群和鸡群均易感,可通过近距离的密切接触传播;推测人所感染的H9N2可能主要来源于鸡只等家禽。  相似文献   

17.
云浮市2004~2005年流行性感冒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文  岑玫喜 《热带医学杂志》2006,6(7):798-799,804
目的探讨云浮市流感的流行特征及掌握病毒毒株变异情况,为制定流感防控策略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云浮市流感监测网络系统,对流感作流行病学、病原学监测,并严密监控云浮市各地流感暴发情况。结果2004~2005年监测医院上报流感样病例14655例,占监测医院内科门诊(或儿科门诊、发热门诊)病例的3.60%,病例以少年儿童为主,占86.48%,全年均有病例发生,冬春季病例较多;两年共分离到106株流感病毒毒株,有甲3(H3N2)、甲1(H1N1)亚型和B型,病毒毒株以甲3(H3N2)为优势株;暴发疫情五起,均发生在中、小学校,四起由甲3(H3N2)亚型病毒毒株引起,一起由B型毒株引起。结论云浮市2004年和2005年的流感发病相对平静,未发生较大规模的暴发流行,病毒毒株未发现有明显的变异,建议继续加强流感监测网络建设,建立流感早期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H7N9流行初始江苏省职业暴露人群H5N1禽流感抗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别使用香港株?广东株与安徽株抗原,用血清凝集抑制法(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测定血清样本抗体滴度,计算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统计分析影响抗体水平的因素?结果:检测职业暴露人群血清标本416份,性别与抗原株对职业暴露人群抗体滴度有显著影响?结论:江苏省职业暴露人群H5N1禽流感抗体滴度普遍较低?男性抗体滴度低于女性,广东株抗原与禽流感病毒现有流行株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