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青光眼滤过术后恶性青光眼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庆军  张舒心 《眼科》2002,11(1):17-19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恶性青光眼合并睫体脉和膜脱离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12只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恶性青光眼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4只眼经1-3次脉络膜上腔放液联合抽玻璃体水囊联合前房注气术后,3只眼压恢复正常,1只眼前房不恢复,改行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余8只眼均一次行前 部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眼压控制正常,前房形成.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恶性青光眼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为难治并发症。脉络膜上腔放液联合抽玻璃体水囊治疗有效,前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提高一次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许钟毓 《眼科学报》2007,23(4):247-251
目的:观察改良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和特点。方法:118例白内障患者的118只眼,随机分为2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组58只眼与改良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组60只眼。对比观察两种术式并发症及术后视力。结果:改良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并发症、近远期术后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改良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手术成本低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且学习曲线短。结论:改良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适合在基层医院的白内障治疗中推广。眼科学报2007;23:247-25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后,术眼前房深度和角膜厚度及前房角结构的改变。方法:对20例2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wk使用超声生物显微镜量化测量前房深度、角膜厚度和前房角宽度。结果:全部患者术后1wk角膜厚度明显增加,前房深度明显增大;500μm处前房角开放距离(AOD500)及ACA角度均与术前值比较明显增加,且均P<0.01。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使角膜厚度显著增加;可显著增加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前房深度及房角宽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41眼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负度数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6mo,观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眼底情况。结果:术前平均眼轴长度为32.11mm。术后视力<0.1者3眼,0.1~0.5者26眼,>0.5者12眼。术中2眼晶状体后囊膜破裂;1眼角膜水肿,未见视网膜脱离。24眼眼底有明显的高度近视眼底病变。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眼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同轴1.8 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高龄白内障患者黄斑区平均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80岁以上高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6例(46只眼),随机分为2组,A组患者23例(23只眼)行1.8 mm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Akreos MI60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23例(23只眼)行3.0 mm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Tecnis ZA9003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以观察黄斑区平均视网膜厚度的变化。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术眼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提高,OCT检查结果提示术后1个月A组黄斑区平均视网膜厚度(269.71±32.35)μm,B组黄斑区平均视网膜厚度(278.89±37.39)μ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组黄斑区平均视网膜厚度(257.86±27.42)μm,B组黄斑区平均视网膜厚度(261.18±25.17)μ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3.0 mm小切口手术相比,1.8 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可显著减轻手术对黄斑区视网膜的影响,从而保持稳定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6.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的改变。方法:对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且术前、术中无并发症患者56例56眼,行术前及术后1,3mo黄斑区OCT检查,观察术眼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及视力变化。结果:56眼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平均厚度术前为241.3±9.9μm,术后1mo为(260.7±16.8)μm,术后3mo为(245.6±17.6)μm,术后1mo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术后3mo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37)。术后1mo,2眼出现黄斑囊样水肿,术后3mo,1眼黄斑囊样水肿消退,另1眼黄斑囊样水肿较前略降低,其余眼未出现黄斑囊样水肿。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mo黄斑中心凹厚度明显增加,术后3mo大部分黄斑水肿消退。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伴严重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63例(63眼)高度近视伴严重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白内障患者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平均年龄68岁,术前矫正视力光感~0.1,平均近视度数-12.4D,平均植入人工晶体度数+2.77D。结果 除1眼术后视力未提高外,其余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视力≥0.1者占74.6%,≥0.3者占27%,末见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度近视伴严重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白内障患者的视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术中切忌追求速度和操作粗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所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92例(92只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并发不同程度的翼状胬肉,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手术后角膜创面及角膜缘切口愈合良好。术后视力0.3以上86例,脱残率93.4%,复明率100%。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取17例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有7只眼发生脉络膜脱离,5只眼行脉络膜上腔放液+前房成形术,1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前房成形术,1只眼行脉络膜上腔放液+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前房成形术.有9只眼发生恶性青光眼,1例行抽玻璃体水囊联合前房成形术,3例行前部玻璃体切除及后囊切开联合小梁切除及丝裂霉素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及房角分离术,1例行前部玻璃体切除术中发生脉络膜脱离及脉络膜上腔出血行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放液,2只眼行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及房角分离术,1例行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前房成形术,术后前房仍浅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后囊膜切开及房角分离术,1例为视网膜脱离术后硅油存留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术及前房成形术.结果 术后前房恢复时间脉络膜脱离组行脉络膜上腔放液及前房成形术平均为5.6d,恶性青光眼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及后囊切开组前房恢复时间最短,平均为1.1d.结论 恶性青光眼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及后囊切开治疗有效快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7例(37眼)因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记录术前眼轴长度和术后视力,屈光度数,观察手术并发症术后眼部情况。术后随访时间为6~24mo。结果:术前平均眼轴长度为28.3mm。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2共35眼(95%),≥0.5者共33眼(89%)。术中无后囊膜破裂;术后角膜水肿2眼,术后一过性高眼压1眼,后发性白内障2眼;术后发现黄斑变性和眼底出血共4例,无视网膜和脉络膜脱离者。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低度数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眼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小切口超声乳化及大直径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对于治疗高度近视性白内障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表麻醉下对40例68只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施行透明角膜3.2mm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植入大直径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体。察术中的安全性及术后疗效。结果术中无一例发生后囊膜破裂、前房出血以及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术后1天裸眼或正视力≥0.5者,占54.41%;术后1周为70.59%;1个月为82.35%;视力≥1.0者,术后1天为8.82%、术后1周为25%、1个为41.18%。结论小切口超声乳化及大直径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具有视力恢复快、无严重并发症等点,但是对手术技巧要求较高。术后视力提高与高度近视眼底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6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房角、眼底改变。随访时间为术后1~6月。结果术后视力、眼压、房角均较术前改善,眼底照相、视野检查未发现进一步视神经损害。术后一过性浅前房11例,眼压控制稳定,无高眼压者。89例术后无需继续用药,7例术后仅需少量用药。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及房角变化情况。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28例(28眼)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d、1周、1个月及3个月眼压变化,A超及前房角镜观察测量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中央前房深度及房角变化,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术后1d、1周、1个月及3个月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9·82±1.21)mmHg(1kPa=7.5mmHg)、(18.64±1.62)mmHg、(16.14±1.36)mmHg、(15.87±0.93)mmHg,与术前(24.35±1.64)mm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各时间点眼压两两比较,术后1d与术后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个月、3个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1周与术后1个月、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平均中央前房深度分别为(2·0±0.6)mm、(3.1±0.2)mm、(3.2±0.5)mm;与术前中央前房深度相比,术后1个月、3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房角开放状态相比,术后1个月、3个月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可有效降低眼压,同时也可明显开放房角,有助于更好地控制眼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青光眼白内障手术时机与三联术式的选择,方法:在降糖药物突击治疗及降眼压药物应用的同时,选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施行手术28例,结果:28例术后眼压均控制在20.25mmHg以下(1mmHg=0.133kPa),视力不同程度恢复,≥0.5者占67.8%,≤0.4者占32.2%,术中术后无严重不可逆并发症。结论:对糖尿病合并青光眼白内障患者,尤其是药物控制眼压不理想者,为挽救视功能,选择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具有损伤小,安全系数大的优点,是此类病人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251 例279眼,208眼前房角宽度为NⅠ~NⅡ,单纯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71眼前房角宽度为NⅢ~NⅣ,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 结果:术后随访3mo,单纯超声乳化组208眼眼压均保持在正常范围;超声乳化联合手术组68眼眼压保持在正常范围。术后1wk有3眼眼压仍波动在20~25mmHg,经给予50g/L贝特舒眼液点眼治疗,眼压控制正常。全部病例视力较术前提高,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人工晶状体植入及联合小梁切除术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高度近视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Bigbag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42例(52眼)高度近视行超声乳化联合Bigbag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 52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未见后囊皱褶、视网膜脱离或黄斑水肿等并发症.结论 高度近视植入Bigbag人工晶状体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的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 对28例(30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的白内障,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6月,观察术后视力及眼压等情况.结果 30眼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1月平均眼压较术前略有下降.结论 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保存原有青光眼滤过泡,术后反应轻,视力恢复好,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17眼)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伴有明显的白内障者实施了此联合手术。先行常规白内障囊外摘出术或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再行标准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最后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随访2月~3年,平均13月。16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1眼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术后2月因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行广泛视网膜冷凝后视力下降。术后早期16例(17眼)均有不同程度的角膜后弹力层皱褶,术后7~10d消失。2例(2眼)术后有一过性眼压升高。1例(1眼)术后2月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3例(3眼)术后后囊浑浊,未影响视力。结论此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优点,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并要求有熟练的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囊袋内植入折叠人工晶状体手术治疗增生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合适的选择增生期DR合并白内障的患者23例(23只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囊袋内植入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手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以上不同时期采集术眼角膜内皮细胞的各项分析指标,从中分析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并同时比较单纯玻璃体切割术29例(29只眼)及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25例(25只眼)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改变,从中评价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功能及手术安全性。结果组内比较单纯玻璃体切割手术组手术前后各期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不明显,超声乳化组及联合手术组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各组间比较超声乳化组及联合手术组无显著差异,而两者与单纯玻璃体切割组比较差异明显。结论选择性的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增生期DR伴有白内障的手术是有效的,对于角膜内皮细胞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联合手术与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这种手术方式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