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王娟 《中学数学》2023,(15):62-63
<正>《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的“一核四层四翼”是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命题要求,近两年的高考数学试卷也是围绕这个指导思想,同时基于数学学科素养进行一些具有学科特色的创新与改变,围绕数学学科素养呈现出创新与差异;数学文化的渗透更加合理自然,数学应用的构建更加贴近生活,而且加大了数学探索与理性思维的考查题量与试题难度.1 数学文化适当渗透将数学史中的经典问题或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试题背景,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家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郑锋 《数学通报》2023,(11):46-49
<正>2019年12月,教育部考试中心正式发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数学学科素养包含理性思维、数学应用、数学探索、数学文化四个方面,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展示理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品质[1].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高考命题“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为了贯彻这一要求,高考数学命题加大了开放题的创新力度,强调利用开放题考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相似文献   

3.
汪燕铭  曹絮 《数学通报》2023,(1):36-39+58
<正>2020年1月7日,教育部考试中心正式发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用“一核”“四层”“四翼”回答了为什么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关键问题,强调了从考知识,到考能力的转化.从2020年开始,根据教育部对高考改革的总体要求,北京高考对数学不分文理科的试题命制进行了诸多探索,高考数学北京卷在试卷结构及题型设置上进行了一系列调整,结构不良问题的试题设置就是其中一个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4.
李刚 《数学通报》2023,(2):16-21
<正>1问题提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要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创设合适的数学情境和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方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和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分别从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角度对考查目标进行评价.基于情境或情境活动的探究,要求学生能够在正确思想观念的引领下,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或技能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5.
陈俊阳 《数学通报》2023,(1):40-43+47
<正>1引言1.1问题背景《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构建了“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1],新高考更加关注对数学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的考查,通过逐渐优化试卷结构,命制开放性试题、结构不良试题,通过创新题型,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考查.比如,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2021年八省适应性考试和2021年全国新高考II卷的填空题均出现了“构造例子”型的开放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刘胡良  宋宝和 《数学通报》2022,(4):26-30+36
<正>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教育部考试中心研制发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下简称“高考评价体系”).高考评价体系是教育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也是高考命题、评价的重要依据.针对高考中“如何考”的问题,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提出了“四翼”的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1].“四翼”在高考评价体系的落实中居于关键位置,  相似文献   

7.
陈国梁 《数学通讯》2002,(13):34-35
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 ,高考已不再是单纯考知识 ,相反更注重考能力、考素质 ,考题还反映出了学生如何运用数学视角去观察科学、技术、社会中相关的数学问题 .这意味着高考试题将加强数学与STS的联系 ,要求学生能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 ,同时也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了解数学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的特点 ,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STS试题一般具有综合性强、起点高、落点低的特点 ,由于试题设置了新的情境 ,其中涉及到学生不熟悉的实验方法及数学思维 ,使有些学生感到困惑…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教育部教育考试院正式颁布,2019年底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主要内容是“一核”“四层”“四翼”[1],在每年不再发布高考考试大纲后,回答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高考试题命题者、研究者指明了方向,为高中教师和高中学生指明了教学和复习应考方向.我们结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王浩 《数学通报》2023,(11):42-45+62
<正>《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确定了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重点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及核心价值,命题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及创新性([1]).本文结合2023年新高考数学全国Ⅰ卷,从高考评价体系的视角分析试卷命题特点,从而对日常教学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2010年高考数学浙江卷从学科整体知识结构和思想体系的高度设计试题,创设新颖情景和设问方式,全面深入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具有考查内容全面,重点知识突出,深化能力立意,注重对数学内涵的理解等特点,从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数学理性思维及数学素养和潜能,体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考潜能的目标追求,同时加大了对知识综合性的考查,要求考生在解题时能抓住问题的实质,对试题提供的信息进行分炼、加工、组合,寻找合理解决的方法,整份试卷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难度较2009年增加.  相似文献   

11.
晨旭 《数学通报》2003,(9):11-13
20 0 3年高考全国卷共有八套数学试卷 ,高考命题遵循《考试说明》的各项要求 ,在继承和总结近几年试题改革的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大了改革力度 ,融入了新大纲的教育理念 ,拓宽题材 ,选材多样 ,创设新颖情景和设问方式 ,宽角度、多视点地考查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能力 .努力引导中学数学教学向扎扎实实打好基础 ,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的方向发展 .1 考查数学思想 ,突出能力立意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是高考试题改革的重点之一 .2 0 0 3年数学试题紧扣《数学考试说明》 ,强调了基础和…  相似文献   

12.
陈庆菊 《数学通报》2023,(3):42-48+51
<正>2020年1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高考评价体系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教育功能上,实现了高考由单纯的考试评价向立德树人重要载体和素质教育关键环节的转变.力求运用教育评价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在高考评价中完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机制设计,以及与素质教育理念、目标和要求的衔接.二是在评价理念上,实现了高考由传统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评价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综合评价的转变.多年来,高考评价体系在高考内容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吸收中外教育发展和评价研究的新成果,结合国家课程标准修订的新要求,创造性地提出综合评价的新理念.三是在评价模式上,实现了高考从主要基于“考查内容”的一维评价模式向“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三位一体评价模式的转变.高考评价体系基于素质教育理论和考试评价规律,创造性地将素质教育目标与考查内容对接,将素质教育评价维度与考查要求对接.[1]本研究结合2021年、2022新高考Ⅰ卷的数学试题,从高考评价体系的视角分析试题命题特点,并形成新高考评价体系下的中学数...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考改革的持续推进,对学生的教育越来越侧重基本素养的培养和关键能力的形成.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它们是相辅相成、有机而又统一的,从中体现出学生的价值取向、完备的品格和数学关键能力.其中,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都与数据有关,是数学学习不可或缺的关键能力,高考试题中也越来越侧重对学生数学运算的考查,试题情境化,数据多元化,侧重学生关键能力的体现.所以,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要加强对数学运算素养的重视程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据处理习惯,形成科学的运算法则体系,获取优秀的运算思维,进而能准确得出运算结果.本文中结合部分数学运算问题的处理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关于高考数学创新型试题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要选拔具有创新潜质的人才,高考数学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考查,因此,设计创新型试题是选拔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高考数学创新型试题是指从测量考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着手突出能力考查的新颖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更加重视考查学生的学习潜能,因而在试题创新上下了很大功夫,各种新题型层出不穷,尤其新定义型问题成为考查的热点.根据对近两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分析研究,新定义型问题主要给出了新定义一种运算、概念(如一种符号、一种图形等)、一种性质等,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试题所给的新型定义,进而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题型.这种试题常以其为载体考查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特别是能将所学知识与方法迁移到不同情境中,进而考查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数学素养.本文在对高考试题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涉及新定义型试题常见的几类问题及其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刘学 《中学数学》2023,(23):54-55
数学情境创设类试题是新高考数学试卷中的一类基本考点,体现了社会发展对高考的要求.根据数学情境创设中几类比较常见的形式,从自主创新与科学发展、文化传承与“五育”并举、生活情境与数学应用,以及研究探索与迁移创新等方面展开,结合实例来剖析与应用,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与数学核心素养等.  相似文献   

17.
2004年高考数学上海试卷,仍然坚持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体现了稳中求新的特点,难易程度比较适中,试题贴近考生,有利于素质教育和高校选拔.试卷平和清新,达到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考潜能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考试目标.1.立足基础知识,挖掘教材的考评价值许多试题源于课本,紧扣教材,是课本例题或习题的类比、改造、延伸和拓展,给考生似曾相识的感觉.事实上,数学概念、定义及其性质是解决数学问题的起点,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发展的.教材丰富的内涵是编拟高考试题的源泉,课本中重要的例题和习题,一般都具有典型性、…  相似文献   

18.
一年一度的全国高考已经落幕,留给我们丰富的题库资源和广博的思考空间.赏析这些高考试题,让我们耳目一新,创新试题自然成了高考题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其中新定义型创新题,以其背景新颖别致、总是似曾相识、解法灵活多样深受笔者青睐.这类试题,能有效地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能力,对促成学生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形成数学素养都是极好的素材.本文赏析几道2010年各地高考试题中新定义型创新题.  相似文献   

19.
张琥 《中学数学》2012,(7):56-59,3
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对数学学科的考查,强调重基础,考能力.试题体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考查考生数学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潜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全国高考卷中的一类“比大小”高考题能体现出众多教学价值:题目的基础性、综合性、抽象性有利于夯实学生“双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创造性思维,而挖掘题目的背景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思想与本质,并将解题教学提升到数学文化,继而到学科育人.通过研究这些试题,可以让一线教师深刻领悟命题目的,切身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感受高考试题的评价功能与导向,增强“以考促教”的主动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