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罹患重度牙周病变的磨牙常伴有深牙周袋与严重的牙槽骨吸收,同时累及上颌磨牙根尖区的炎性病变亦可扩散至上颌窦内引起上颌窦黏膜出现增厚样改变。这不仅会影响患者鼻窦正常功能,还会为对应上颌磨牙丧失后的种植治疗设计和实施增加难度和风险。对待拔上颌磨牙进行微创拔牙、彻底清创,同期行位点保存术,不仅能够有效控制拔牙位点的感染,保存牙槽嵴轮廓,同时可减轻上颌窦黏膜炎症反应性增厚。文章完整展示了1例罹患重度牙周病变的上颌磨牙实施微创拔牙、彻底清创同期行位点保存术后完成种植修复治疗后定期随访的全过程,并对拔牙前后对应上颌窦黏膜厚度的变化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为此类病例的临床处置提供了一定依据与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种植治疗因其临床长期效果稳定,逐渐成为牙列缺损或缺失后的常规修复方法,而充足的骨量和良好的软组织条件对种植治疗方案的实施至关重要。罹患重度牙周病变的磨牙不但在拔牙之前已经存在牙槽骨吸收,而且在拔牙窝愈合过程中所发生的不同程度牙槽骨吸收均会增加种植治疗的难度。文章完整展示了1例磨牙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病例从病情分析、采取微创拔牙和微翻瓣技术在拔牙窝实施位点保存创造良好硬组织条件、按照标准化流程完成种植修复到追踪观察3年的具体实施过程,为评价此类病例微创拔牙和微翻瓣位点保存术后种植修复的长期效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种植治疗作为修复牙列缺损的重要方式,充足的软硬组织条件是种植修复成功的必要条件。下颌磨牙区与下颌管关系紧密,种植治疗时种植体最根方与下颌管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避免神经损伤。罹患重度牙周病变的下颌磨牙自然愈合后常常骨量不足,要实现以修复为导向的种植治疗的难度与风险大大增加。牙槽嵴保存术能够阻止或减缓牙槽骨宽度及高度的丧失,为种植治疗创造良好的骨量条件。文章展示了1例因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保留无望的下颌第二磨牙行微创拔牙同期牙槽嵴保存术后6个月实施种植修复治疗的过程,提高了种植治疗的安全性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积累了针对此类病例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4.
罹患重度牙周炎的患牙常伴有严重的感染和牙槽骨破坏,而且拔牙后牙槽窝在愈合过程中进一步骨吸收和改建,增加了后期以修复为导向的种植治疗难度。在上颌磨牙区因毗邻上颌窦,种植治疗常需要进行上颌窦提升术来弥补垂直骨量不足。文章展示了1例罹患重度牙周炎的上颌磨牙,通过微创拔牙后彻底清除牙槽窝感染,结合微翻瓣牙槽嵴保存术,有效减少牙槽窝愈合过程中的骨吸收,实现牙槽嵴的保存和重建,为后期种植修复提供了良好的硬组织三维条件。这一方法将上颌磨牙区骨增量术前移,简化了后续种植治疗的复杂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常见根分叉区有病变的下颌磨牙残冠,患者长期咀嚼疼痛,牙龈及牙槽黏膜反复肿胀、溢脓甚至牙齿松动。因治疗效果不理想,过去被认为是拔牙的适应证。随着重度缺损牙保存修复技术日趋成熟,近年来我们尝试采用分根术治疗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用烤瓷联冠修复恢复患牙的咀嚼功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活水平及治疗技术的提高,种植修复成为越来越多患者的选择。良好的牙槽嵴和牙龈解剖形态的保存或重建是修复体获得满意美学效果和长期稳定性的先决条件。下前牙是牙周炎的好发牙位,下前牙松动脱落伴随下颌骨的吸收势必会造成软硬组织缺陷。文章完整展示了1例罹患重度牙周病变的下前牙即刻种植、同期引导骨再生结合帐篷式植骨术创造良好硬组织三维条件,获得最终较好种植修复效果的具体实施步骤,积累了针对此类问题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7.
种植修复已被广泛应用于牙列缺损或缺失的功能重建。罹患重度牙周病变需要拔除的牙齿常存在广泛的牙槽骨吸收破坏。其中下颌第二前磨牙根尖毗邻颏孔区,由于其位置特点使得该处根尖区炎症进展易波及下颌管,一旦保留无望的牙拔除后,其种植修复治疗亦存在较大难度与风险。在拔牙同期应用牙槽嵴保存术可恢复和维持良好的牙槽嵴软硬组织轮廓,为种植治疗提供有利条件。文章完整展示了1例下颌第二前磨牙拔除同期行微翻瓣牙槽嵴保存术,术后进行种植修复及2年随访观察的全过程,为存在严重牙槽骨破坏的下颌第二前磨牙的治疗方案设计与临床处置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重度牙周炎磨牙拔牙微翻瓣牙槽嵴保存与自然愈合后实施种植修复3年种植体存留率、成功率、种植体周软组织情况以及边缘骨水平变化。方法纳入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 因重度牙周病变需要拔除磨牙并拟进行种植修复的40例重度牙周炎患者, 共计40颗磨牙, 根据就诊时间, 前20颗磨牙纳入自然愈合组, 后20颗磨牙纳入微翻瓣牙槽嵴保存组, 两组患者分别在拔牙后自然愈合或经过微翻瓣牙槽嵴保存后进行种植治疗, 6个月后两组患者均接受上部结构修复。所有患者在种植冠修复完成2周内(基线)、修复后1、2、3年复查记录种植体改良菌斑指数、探诊深度、改良出血指数和颊侧角化组织宽度;拍摄平行投照根尖片, 测量种植体边缘骨水平, 计算边缘骨丧失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比较两组间上述临床指标和影像学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种植体负重后3年存留率和成功率均为100%(20/20)。两组种植体改良菌斑指数、探诊深度、改良出血指数、颊侧角化组织宽度和边缘骨丧失在修复后1、2、3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自然愈合组负重3年时边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牙周病患者拔牙后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慢性中、重度牙周病患者,在牙周治疗后,随机选择34例拔除患牙后即刻种植41枚种植体;另外34例患者拔牙后3个月延期种植45枚种植体。术后随访2年,评价种植体的存留率、牙周探诊深度、美学评分、种植体颈部骨吸收率。结果:种植体脱落情况,即刻种植组3枚,延期种植组2枚,存留率分别为92.68%和95.56%;2年随访期内,仅第3个月的美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控制牙周炎,术中彻底刮除拔牙窝中的感染组织,配合使用抗生素,牙周病患者即刻种植可取得与延期种植类似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牙周病患者拔牙后即刻种植的可行性,手术步骤及临床效果。方法 :40例牙周病患者,拔除患牙后即刻植入48枚种植体,术后随访2年,通过分析种植体的存留率、牙周探诊深度、美学评分、种植体颈部骨吸收等临床参数,评价术后效果。结果:2年内共有3枚种植体脱落,成功率为94%,其余种植体在临床工作中正常行使功能,随访期内各项检查参数均保持稳定。结论:只要对拔牙窝进行严格的清创处理,去除感染源,并保证种植体有良好的初期稳定性,牙周病患者即刻种植也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种植技术的普及应用及其良好的临床效果,临床医师着力探寻可以降低种植治疗的难度及风险,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手术接受度的诊疗策略。牙槽嵴保存技术随之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临床试验也证实牙槽嵴保存技术能有效减缓拔牙术后牙槽嵴的吸收,达到维持牙槽嵴体积形态的目的。目前关于牙槽嵴保存的综述都集中在手术术式、材料应用以及相关程序的选择上。本综述针对非牙周炎患牙与牙周炎患牙牙槽嵴保存技术,从组织学和形态学的角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以期为临床上处理不同拔牙位点牙槽嵴保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重度牙周炎造成牙周软硬组织的严重破坏,患牙拔除后会进一步导致牙槽骨不可逆吸收和软组织塌陷缺如,若拔牙同期行位点保存术可减少牙周炎患牙剩余牙槽骨的过度吸收,有效保存牙龈组织,为后期种植修复创造良好的牙周基础条件,从而获得令人满意的种植修复的功能和美学效果。文章就牙周炎患牙拔除后位点保存的意义,牙周炎对位点保存的影响,牙周炎患牙拔除后位点保存技术操作要点、种植时机及效果评价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尽管在过去15年里,口腔种植修复无论是在功能和长期效果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解剖条件不良时的种植修复无论是在其临床难度,关学效果,还是长期效果上都是当代种植学专业世界范围内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为,骨量不足,软组织结构异常,颌关系不良,牙周病重度骨吸收,垂直骨量不足等.本研究基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中心完成的解剖条件不良的285例种植修复的病例,就临床诊断,种植设计,外科入路,系列治疗,修复方式,临床效果,美学评估等在报告中进行讨论.11例先天性腭裂伴齿槽突裂的患者接受了植骨,正畸,正颌及种植治疗.61例垂直骨量不足的患者接受了植骨,骨牵引和种植治疗或者只接受了种植与牙龈瓷替代的种植治疗.213例牙周病致使重度水平和垂直骨吸收患者接受了不同的种植设计与治疗,包括牙列缺损与牙列缺失的重度牙周病患者.种植修复方式包括种植体支持的活动修复与种植体支持的固定修复(All-on-four技术).共835枚种植体植入285例患者,平均追踪39个月,至最后一次复查12枚种植体脱落.植骨方式,Onlay还是GBR?植骨时机?牙周病拔牙的时机?拔牙的数量?邻牙的处理?种植时机?软组织如何处理?即刻种植修复临床技术等临床中最常遇到的实际问题将在报告中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慢性重度牙周炎患者行系统性牙周治疗后上颌磨牙区拔牙后即刻种植和位点保存术后延期种植两种种植方式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38例慢性重度牙周炎患者导致上颌后牙区牙齿保留无望,经过系统性牙周治疗及复查提示牙周状况良好后行种植治疗,共植入修复体49枚,其中即刻种植组23枚,位点保存术后延期种植组26枚,种植术后3~6个月行修复治疗。观察种植体留存情况及修复后种植体周围组织状况。结果:种植体脱落情况:即刻种植组2枚,延期种植组1枚,存留率分别为91.30%和96.15%。两组种植体种植修复后即刻及6月后复查的PD、BI、BOP(+)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内种植成功的种植体功能良好,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状况良好。结论:慢性重度牙周炎患者经过完善的牙周系统治疗,在牙周状况良好的条件下,上颌后牙区拔牙后即刻种植和位点保存术后延期种植短期内临床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5.
牙周基础治疗甚至手术治疗并不能解决晚期牙周炎的全部问题,对于牙齿支持组织丧失较多、患牙预后较差等情况,选择拔除重度患牙对于控制感染、保持口腔整体健康及牙列稳定有积极意义.但牙周病破坏的牙槽嵴往往呈现低、窄等较差条件,对后期义齿修复的长期固位和功能均有影响,在前牙区更有影响修复美容效果之忧.拔牙创的牙槽嵴保存术对于牙槽骨及牙龈组织的最大保存、有效减少牙槽嵴过度吸收、萎缩有积极作用,可为后期的修复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212例全牙列重症牙周病松动牙保存修复初探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初步探讨一种全牙列晚期牙周病重度松动牙保存修复的新方法。方法:采用“药物 高压氧 手术 金瓷全牙牙固定桥”的综合治疗方法。结果:通过临床212例应用证明。该方法能够保存重度松动的患牙,控制牙周病的发展,恢复牙列的形态和功能。结论:全牙列晚期牙周病重度松动牙必须采用治疗与修复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口腔医学》2017,(9):837-840
牙周病是导致我国成年人牙齿缺失的首要原因,而其伴随的感染、骨量不足等问题增大了缺牙区种植修复的难度。近年来,重度牙周病患牙已逐渐打破即刻种植的禁忌,成为临床应用新热点。然而,围绕其技术应用和临床预后等还存在多方面争议。该文就重度牙周病患牙即刻种植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拔牙同期行拔牙窝植入胶原骨联合应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并进行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探讨美学区域拔牙植骨的适应证、外科技术及种植时机等。方法:2006年7月至2010年1月,位于美学区域且唇侧骨板缺损或为菲薄型牙周生物类型的42颗患牙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中心拔除,同期行拔牙窝植骨并联合应用PRF,术后观察并记录软硬组织愈合情况、种植体类型及术中初期稳定性、采用的植骨术式等。结果:36例患者的42个牙位植骨区均愈合良好,已全部完成种植手术。42枚种植体平均观察时间14.6个月,目前无一例松动脱落,平均直径为3.8±0.4mm,平均长度为13.5±1.7mm。其中14枚种植体种植术中唇侧骨板<1mm,采用GBR技术增厚;其余28枚种植体植入后唇侧骨板厚度>1mm,未行植骨手术(占66.7%)。33枚种植体均已完成修复,临床观察27枚种植修复体龈缘高度及牙间乳头均获得了良好的保存。结论:位于美学区域、唇侧骨板缺损或为菲薄型牙周生物类型的患牙,拔牙同期拔牙窝植入胶原骨,并覆盖PRF关闭拔牙创,可有效的保存牙槽嵴顶的宽度,能为II期早期种植及最终的美学修复创造有利条件,临床操作简便,并可有效的节省患者的植骨费用并缩短治疗周期,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利用倾斜下颌第三磨牙作固定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利用倾斜第三磨牙制作固定桥,修复下颌磨牙缺失。方法 选择下颌第二磨牙或第一、第二磨牙都缺失且第三磨牙已有不同程度倾斜的病例11例,通过纠正第三磨牙长轴后,以其作为固位体修复缺失牙。结果 随访1-3年,所的缺牙修复咀嚼功能良好,基牙无牙体牙周病变。结论 本方法扩大了固定桥的应用范围,同时保存了第三磨牙,并有效地恢复其咀嚼功能。  相似文献   

20.
邵水易  明盼盼  邱憬 《口腔医学》2016,(10):930-933
金属支架单套冠作为一种新型种植固定义齿修复技术具有独特优势。本文报道了1例牙槽嵴重度萎缩无牙颌的金属支架单套冠种植固定修复病例,修复效果良好。金属支架单套冠种植固定修复技术能有效解决牙槽嵴重度萎缩和种植修复体唇颊侧螺丝孔暴露问题,兼顾了功能与美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