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医学心理学教学和团体咨询对蒙古族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某高校87名蒙古族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开设医学心理学课程,同时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团体咨询,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测试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干预前,87名蒙古族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青年组常模,有23人存在心理问题,各种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6.44 %;干预后,SCL-90中的各项因子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12人存在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3.79 %,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 医学心理学教学和团体咨询有助于改善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医学院校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医学院校开展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采用SCL-90对医学院校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量,并比较不同性别毕业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医学院校毕业生在SCL-90的9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院校毕业生在SCL-90的强迫及人际关系2个因子得分高于2分,达到了心理健康问题的诊断标准。男生在SCL-90的9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女生,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在SCL-90的强迫、人际关系及抑郁3个因子得分高于2分;女生在SCL-90的强迫因子得分高于2分,均达到了心理健康问题的诊断标准。结论 医学院校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不佳,在某些方面存在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需引起学生管理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某医学院校D型人格新生心理健康自我调整情况,为开展相关心理健康疏导工作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14条目D型人格量表(Type D Personality Scale-14,DS14)和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对某医学院校D型人格新生入校初期及入校1年后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与同期入校的非D型人格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对比。结果入校初期,D型人格医学生检出率10.34%(40/387)。入校1年后,D型人格检出率10.00%(39/390)。入校初期,D型人格医学生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得分高于非D型人格医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82、3.283、3.403、2.040,P=0.002、0.001、0.000、0.042)。入校1年后,D型人格医学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和抑郁3个因子得分高于非D型人格医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5、2.074、2.655,P=0.042、0.039、0.008)。入校1年后,D型人格医学生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8个因子得分均低于入校初期,在人际关系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98,P=0.000)。结论医学院校D型人格新生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自我调节能力,但与非D型人格新生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规律,为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SCL-90量表对学院2014—2016年3届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连续 3年高职新生 SCL-90 总均分高于全国常模,除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外,大部分因子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异常心理问题检出率逐年升高;因子分阳性筛查排名依次为:强迫症状、人际敏感、焦虑。3季新生各因子得分比较,只有强迫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6年得分要高于2014年。结论 高职新生是心理健康问题相对高发的人群,应及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现阶段某高校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为开展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高校医学生2020级、2021级749名医学生(男生261名,女生488名),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比较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结果 本次调查医学生SCL-90总分平均为(136.92±39.97)分,男生为(130.88±39.34)分,女生为(140±39.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4,P<0.05);女生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8个因子均分及SCL-90总分均高于男生(P<0.05)。与国内成人常模比较,虽然医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敌对2个因子均分较低(P<0.05),但是强迫症、抑郁症、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5个因子均分、总分及平均分较高(P<0.05)。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26.84%,其中男生24.14%,女生2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8,P<0.01)。结论 某高校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应针对性进行心理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研究不同级别医院胸外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国际上通用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随机选择济南市2所不同级别医院有正规学历的60名胸外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胸外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人群(P<0.05)。在各因子得分中躯体化因子、强迫症状、忧郁因子、焦虑因子得分均高于中国常模。三级医院胸外科护士躯体化因子、忧郁因子、焦虑因子得分明显的高于二级医院。结论 胸外科护士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应采取相应有效心理干预缓解其心理压力。医院级越高,胸外科护士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越严重。  相似文献   

7.
团体咨询对贫困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团体咨询改善贫困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效果,为医学院校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的、可操作性的干预技术。方法运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我概念问卷(SCT),采用修补试验设计,对某医学高等专科学校45名贫困学生进行团体咨询,对比干预前后UPI、SCL-90和SCT等心理量表的得分情况。结果贫困生SCL-90各症状因子的得分比干预前均有所下降,除躯体化因子外,其他各项因子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PI筛选为第一类的学生比干预前明显减少,总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CT各因子得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团体咨询是提高贫困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探讨童年期虐待对成年后心理及社交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童年期虐待量表(CTQ-SF)、德克萨斯社交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38名成人进行问卷调查;以CTQ-SF均分为界,将238位被试者分为CTQ-SF高分组与低分组,分析CTQ-SF得分与德克萨斯社交问卷、SCL-90得分的关系。结果 不同儿童期虐待组社交行为总分及SCL-90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童年期虐待与社交行为呈负相关(r=-0.165,P<0.05),童年期虐待与SCL-90呈正相关(r=0.434,P<0.01),社交行为与SCL -90呈负相关(r=-0.337,P<0.01)。结论 童年期虐待与成年后社交行为和心理健康呈负相关,童年期虐待会对成年后社交及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魏沙 《中国校医》2013,27(1):16-17
目的分析中医临床专业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特质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对某高校中医临床专业466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医临床医学生SCL-90的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焦虑和恐怖等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不同气质类型大学生的SCL-90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血质性格被试在所有因子评分中得分最低,而抑郁质得分最高。结论中医临床医学生的人格特征影响心理健康水平,应引起学校有关机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为有针对性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量表(16PF)为测试工具,对377名不同年级在校医学生进行测评,有效样本375份。结果医学生SCL-90因子分明显高于国内青年常模;不同年级医学生SCL-90测评结果呈显著性差异,16PF测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男女生SCL-90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差异有显著性;SCL-90任一因子分≥2的学生和SCL-90任一因子分<2的学生16PF测试在乐群性、稳定性、兴奋性、敢为性、忧虑性、怀疑性、独立性、紧张性、内向与外向型、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心理健康因素、有专业成就人格因素、适应与焦虑型、创造力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应注重学生人格特征倾向,扬长避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更有效地提高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的关系。方法通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成人)对某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 t 检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的检出率为12.8%;人格类型以外向稳定型为主。心理问题高危人群 SCL-90各因子与 EPQ 的神经质、精神质得分存在显著正相关,神经质、内外向因子对心理健康状况有预测作用。结论该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心理问题高危人群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团体心理咨询对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索团体心理咨询改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效果,为改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对某医学院20名学生(贫困生12名、非贫困生8名)进行团体心理咨询的干预,对比干预前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等心理量表的得分情况。结果贫困生SCL-90各症状因子的得分比干预前都有所下降,其中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等6个症状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SRS量表的结果显示贫困生的主观支持得分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团体心理咨询是改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SARS期间应激状态下医学院校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为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采取危机干预对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和SCL - 90症状自评量表 ,对 40 7名医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SCL - 90筛查学生心理问题阳性率为 60 .0 %;4种气质类型中抑郁质组各种心身症状最多 ,胆汁质组次之 ,且 2组学生SCL - 90各项评分均高于常模 (P <0 .0 5) ;粘液质组、多血质组SCL - 90大部分评分低于全国常模。结论 应激状态下 ,抑郁质组、胆汁质组学生更易产生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近4年某医学高专新生的心理健康整体特点及发展规律,为学校整体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合理的建议,提升医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方法 选用SCL-90和EPQ量表对2015-2018年共11 285名新生进行心理普查.结果 本研究的高专医学新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在波动中逐年提升.心理问题检出率为5.68%,心理问题检出率前5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2020年北京市某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为促进医务人员在抗击疫情期间的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以定点收治医院一线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在救治患者的第14天和第21天,分别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共纳入66名医护人员,男性24例,女性42例;年龄(34.8±8.8)岁;医生22例,护士44例。医务人员第1次SCL-90总分阳性检出率6.1%(4/66),第2次阳性检出率7.6%(5/66);第2次结果中>30岁组医务人员阳性检出率低于≤30岁组(P<0.05)。2次SCL-90总均分均优于中国常模(P<0.01),并且第2次分值低于第1次,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医务人员SCL-90总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各因子分低于中国常模。不同年龄、职业医务人员10个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医务人员恐怖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心理素质更好。结论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一线医务人员可以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优于中国正常成人常模。随着在一线工作时间延长,>30岁的医护人员较年轻者心理健康状态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