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胃镜活检在胃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68例疑似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胃镜活检,术中行快速病理诊断,术后做外科病理诊断,将外科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分析胃镜活检诊断准确率,细胞分化程度检出率与病理类型检出率。结果:68例疑似胃癌患者术后经外科病理诊断,确诊65例,非胃癌3例。将外科病理诊断作为诊断金标准,胃镜活检的灵敏度为83.08%(54/65),特异度为66.67%(2/3),准确度为82.35%(56/68)。与外科病理诊断比较,胃镜活检的分化不良型检出率较高,分化型的检出率较低(χ~2=7.270,P=0.007)。胃镜活检对管状腺瘤的检出率5.56%低于外科病理诊断的30.77%,乳头状腺瘤检出率46.30%高于外科病理诊断的27.69%,黏液腺瘤检出率44.44%高于外科病理诊断的24.62%,印戒细胞瘤检出率3.70%低于外科病理诊断的16.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胃镜活检对胃癌的诊断准确率虽低于外科病理诊断,但仍可作为胃癌诊断的重要手段。外科病理诊断对胃癌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可鉴别细胞分化程度。为进一步提高临床胃癌患者诊断的准确性,临床可将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诊断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胃镜及钡餐检查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胃镜、钡餐检查对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研究62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胃镜及钡餐检查结果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62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经胃镜检查明确病因55例(88.7%);钡餐检查明确病因43例(69.3%);二者合用明确病因59例(95.1%)。结论:胃镜是上消化道出血病人首选诊断方法。而钡餐检查有其独特的优点。二者合用能提高诊断率,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胃癌的检查中应用钡餐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700例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钡餐造影以及胃镜检查。结果:经分析总结,采用钡餐检查在胃底癌、胃体癌以及胃窦癌等胃部恶性肿瘤的诊断率83.86%明显高于采用胃镜检查的诊断率62.57%。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钡餐造影检测对于胃癌患者有较高的检出率,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赵殿莲 《临床医学》2003,23(2):65-66
目的 :探讨胃镜、钡餐检查对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研究 80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胃镜及钡餐检查结果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80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经胃镜检查明确病因 70例 (87 5 % ) ;钡餐检查明确病因5 4例 (67 5 % ) ;二者合用明确病因 76例 (95 0 % )。结论 :胃镜是上消化道出血病人首选诊断方法 ,而钡餐检查有其独特的优点 ,二者合用能提高诊断率 ,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54例胃镜诊断胃癌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包括检查前健康宣教,咽部麻醉,检查中患者体位摆放,协助留取送检活检标本,检查后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及病情观察.认为通过护理人员熟练配合医生对胃癌患者给予胃镜检查护理,能使患者顺利完成胃镜检查,对于提高胃镜检查的准确率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联合应用放大与超声胃镜诊断胃癌及癌前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联合应用放大胃镜和超声胃镜检查,提高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方法pit分型pitⅢ以上患者124例,随机分成两组,放大染色胃镜及超声内镜组62例,放大染色胃镜组62例。行常规黏膜活检,标本送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放大染色胃镜及超声内镜组发现胃癌9例(早期胃癌6例),总检出率为12.5%。肠腺化生25例,异型增生24例,检出率分别为40.3%和38.7%。放大染色胃镜组发现胃癌4例(早期胃癌2例),总检出率为6.4%。肠腺化生34例,异型增生18例,检出率分别为54.8%和29.0%。结论联合应用放大染色胃镜及超声内镜检查可明显增高异型增生及早期胃癌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早期胃癌疑似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0例胃镜黏膜活检组患者中,44例患者确诊,达到了88%的确诊率;2例患者未确诊。胃镜黏膜活检对胃癌的确诊率明显比外科病理检查高,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应将胃镜黏膜活检和外科病理检查有机结合起来,用外科病理检查判断胃癌,将胃镜活检诊断结果作为临床实践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CT及X线钡餐造影在中晚期胃癌诊断中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中晚期胃癌进行CT与X线钡餐造影的对照研究。方法 分析48例经手术及/或胃镜病理证实的中晚期胃癌的CT与X线钡餐造影的表现。结果 CT及X线钡餐造影在中晚期胃癌病灶的检出率上无显差别,CT在检出转移灶及判断邻近器官的受侵的程度上明显优于X线钡餐造影。但有对CT在检出转移灶及判断邻近器官的受侵程度上也可出现假阳性(误诊)与假阴性(漏诊)。X线钡餐造影在观察病变空间位置、胃壁柔软度方面则优于CT。结论 在中晚期胃癌的诊断上,X线钡餐造影仍不失为一种首选的常规检查方法。CT检查则可用来作佐证,以相互补充证实。  相似文献   

10.
该文对3836例消化道疾病患者进行纤维胃镜检查,检出胃癌168例,胃癌检出率为4.38%。胃镜目视下加活检的诊断正确率,进展期胃癌为98.75%。还对本组8例早期胃癌的形态特点,进展型胃癌的误诊病例.溃疡性病变的性质辨别进行了讨论;同时分析了活检阴性的因素。期望能提高胃癌特别是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胃癌的CT检查及临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CT在胃癌诊断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 对37例胃癌病人的CT检查进行了总结。其中男20例,女17例,绝大部分属中晚期,其中部分有邻近及远处转移,全部病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检查前空腹,上检查床前10-15分钟肌注654-220毫克,分2-3次口服水1000毫升,扫描部位以及剑突平面至脐平面,先作平扫,然后再行增强扫描。结果:所有37例在CT检查时部清楚地显示了肿瘤病变,在CT评估可行肿瘤切除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旨在提高CT对胃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或纤维胃镜、病理证实的84例胃癌CT表现。结果:全部病例均有局部或广泛胃壁增厚,其中1例早期胃癌,4例皮革胃。周围组织脏器侵犯9例,后腹膜及远处转移4例。结论:CT对中晚期胃癌定位和定位的较高的诊断价值,对早期胃癌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口服速溶助显剂胃超声造影在老年人胃癌检出、分期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35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老年入胃癌患者术前口服胃超声造影资料,评估病灶检出率、T分期符合率.结果:胃小弯区胃癌检出率较高,约95.5%,其次为弥漫型、胃底-贲门区、胃大弯.T分期符合率分别为40%、78.6%、88.9%、100%.结论:口服胃超声造影简便、经济,病灶检出率也较高,是老年人胃癌重要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胃癌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及胃镜活检病理证实的116例胃癌(早期8例,进展期108例),把116例胃癌分为手术组(68例)和非手术组(48例),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对照。结果:116例胃癌中,早期胃癌8例CT均未见阳性表现;进展期胃癌手术组60例中有5例CT未发现异常,检出率为91.7%。胃癌的主要CT表现为胃壁增厚、软组织肿块、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和转移。结论:CT对进展期胃癌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对胃癌手术切除可能性判断具有重要价值。但CT在胃癌诊断中也存在一些限度。因此,对胃癌的诊断,作者主张采取临床、X线钡餐、胃镜和镜下活检及CT的“四结合”  相似文献   

15.
应用多层螺旋CT对胃癌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对我院收治经胃镜证实为胃癌患者80例行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诊断病情及分期,并同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80例患者经多层螺旋CT扫描全部检出,检出率为100%,患者均未进展型胃癌,对胃癌大体分型总准确率为85%,TNM的分期总准确率为81.2%。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能够准确对胃癌进行诊断及分期,并为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和预后提供重要支持,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加压钡气灌肠双对比造影(简称CEDC)对结肠癌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84例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简称CF)均不能通过,再行CEDC检查,按造影剂(稀硫酸钡胶浆)经加压(13.3kPa。2~4次)后通过结肠狭窄段所测管径,将癌性梗阻分为轻(0.90~0.60cm)、中(0.59~0.30cm)、重度(<0.30cm)狭窄组并与手术病理对照。对结肠腔压力平衡后分次测压,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按大体标本分为增生型、溃疡型、浸润型及混合型各16、7、13、48例,各度狭窄间平衡压统计具有显著(P<0.05)与极显著性差异(P<0.01)。适度加压对结肠癌的范围、性质等显示更为明确。结论:CEDC能进一步诊断结肠癌病变,弥补结肠镜检查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口服超声造影剂强回声型在胃壁肿块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口服超声造影剂强回声型在胃壁肿块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胃窗声学造影剂”充盈检查法,用凸阵探头与线阵高频探头相结合,对1150名患经腹壁超声检查。结果超声显示胃壁肿块62例,良性肿块5例,恶性肿瘤57例。结论超声造影剂能消除胃腔气体干扰及声学伪像,延长胃十二指肠的超声显像时间,明显提高胃壁肿块显示率,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胃癌的CDFI特征及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胃癌的CDFI特征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76例经CDFI诊断并由手术和纤维胃镜活检证实的胃癌阳性、假阳性和假阴性病例进行了分析。结果 发现CDFI半定量与胃癌的大小密切相关(P<0.01),而且胃癌的血流分布规律与Bormann分型有关。本组CDFI诊断胃癌的正确性为90.8%,敏感性为93.2%。结论 2-DE和CDFI特征结合PD血流参数可提高胃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体表超声对胃癌浸润深度的诊断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体表超声对胃癌浸润深度诊断价值。方法:为前瞻性研究。对159例胃癌术前行体表超声检查,并与手术及术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超声对胃癌浸润深度总诊断符合率为74.2%,对T1、T2、T3和T4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3.8%、71.4%、84.1%和67.8%,T1诊断率最低;浸润深度过深判断与肿瘤伴炎症、溃疡疤痕形成有关。超声对肝脏及胰腺受侵诊断符合率较高,分别达80.O%及73.5%;十二指肠、横结肠、脾及脾门受侵诊断符合率较低,膈肌受侵超声不易诊断。病变厚度及长度与肿瘤浸润深度有一定关系。结论:体表超声有助于判断胃癌浸润深度,可成为胃癌术前分期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超声显像在胃溃疡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分析超声显像在胃溃疡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9例经胃镜检查为胃溃疡的患,采用超声多切面、多角度观察胃部结构及邻近脏器,并与胃镜检查结果比较,统计得出超声检出符合率。结果 49例患中,超声诊断胃溃疡39例,总体检出符合率为79.6%;漏诊10例,占20.4%。39例中,胃角部溃疡27例,占69.2%;胃小弯部溃疡8例,占20.5%;胃大弯部溃疡4例,占10.3%。4例溃疡型胃癌全部检出。结论 在胃充盈良好的情况下,超声可清楚分辨胃壁的各层结构及其异常改变,根据面积大小及凹陷程度、胃壁增厚与胃蠕动等指标可鉴别溃疡的程度及性质,对于溃疡型胃癌的发生及其对周围脏器的影响也有很好的分辨率。因此,超声对胃部溃疡的诊断虽具有较高价值,但对较小浅表的溃疡仍可能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