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并进行积极治疗。方法对我院1990-2010年收治的11例RA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疾病活动度评分DAS(Disease Activity Score)28〉5.1(代表重度疾病活动度),伴高水平类风湿因子,关节外表现常见以肺间质病变和皮肤血管炎为突出。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多发性,多为感觉、运动神经纤维同时受累。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对改善病情有一定疗效,但常常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足、腕下垂,肌萎缩等。结论类风湿关节炎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常出现于重症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待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则神经损害的后遗症不可逆转,结合神经电生理检查尽可能早期诊断、积极治疗,以便最大程度地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合并周围神经病变(peripheral neuropathy,PN)的临床特点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R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合并PN分为PN组26例和非PN组52例。观察PN组患者肌电图表现,比较两组实验室指标及生物制剂使用率。结果:PN组患者平均病程(98.81±77.89)月长于非PN组的(83.94±99.81)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组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51.12±32.10 mm/h,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37.39(16.21,83.83)mg/L,分别高于非PN组的31.82±26.57 mm/h和17.09(5.56,37.32)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N组疾病活动度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DAS28)4.49±1.37分,高于非PN组的3.34±1.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N...  相似文献   

3.
周瀛 《安徽医学》2013,34(7):1044-1046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风湿性疾病,主要病理为关节滑膜炎,软骨及骨侵蚀,导致关节破坏。关节之外RA还可以造成多系统的损害,如心脏、肺、肾脏及神经系统等。RA合并周围神经系统病变患者占RA患者的0.5%~30%[1],国外曾对新近诊断RA的患者进行3年的随访,发现有明确神经损害依据的患者占总人数的9%[2]。RA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肾脏受累患者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08年RA合并肾脏病变(肾病组)患者35例及同期住院的未合并肾损害且无重要合并症的89例RA患者(非肾病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包括首发症状、病程中临床特点、化验室检查以及肾脏组织活检等情况。[结果](1)肾脏病变组首发症状以发热乏力者多于非肾脏病变组(P<0.05);在病程中肾脏病变组关节肿痛总数较非肾病组多见(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的ESR、CRP、WBC、IgG、IgM、IgA以及RF分别为(85±32)mm/h和(75±36)mm/h;(59±34)mg/L和(48±25)mg/L;(10.3±2.9)×109/L和(9.3±3.0)×109/L;(11.1±3.0)g/L和(10±2.1)g/L;(2.1±1.00)g/L和(1.6±0.98)g/L;(32±2.10)g/L和(29±0.98)g/L;(35±15)U/mL和(41±21)U/mL,两组中除ESR、WBC和IgG以及RF以外,IgM、IgA以及CRP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肾病组在停用疑似对肾脏有损害药物或使用肾毒性小的药物治疗2个月后分别有5例血尿8例蛋白尿患者转阴,与非肾脏病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肾病组24 h尿蛋白治疗前后分别为(2.54±0.56)g/24 h和(1.63±0.21)g/24 h,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肾病组ESR、CRP、WBC、IgM、IgA在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选取其中5例持续性肾损害患者肾组织活检发现,2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例膜性肾病,1例新月体肾炎,1例膜增生性肾炎。[结论]合并肾脏病变的RA患者在首发症状和病程中的临床表现与未合并肾脏病变RA患者有所不同;肾脏病变者大多有用药史,临床肾脏损害以药物性和免疫炎症引起为主,排除药物因素后诊断不明者应尽早行肾穿刺明确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慢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病。其常见症状为对称性关节炎,此外可累及皮肤、眼、肺、心脏、神经系统等。肺间质病变是RA常见的关节外损害。现将我院诊治的RA病人中伴发肺间质病变的22例临床特征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关节炎(RA)是全身性结缔组织疾病,在心肺血管系统含有丰富的结缔组织而并发心肺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RA-ILD)的发病年龄、平均病程及各种实验室指标的表达水平,分析RA-ILD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的14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发病年龄、平均病程及实验室指标,分析RA-ILD患者的特点。结果:61例RA-ILD患者占全部RA患者的43.3%,RA-ILD组在发病年龄、平均病程及C反映蛋白(CRP)、抗核抗体(ANA)、抗环瓜氨酸抗体(抗CCP抗体)方面均高于RA-非I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RA患者,尤其是年龄较大、病程较长以及血清ANA、抗CCP抗体阳性和CRP高表达的患者,应尽早做肺部高分辨CT及肺功能测定,以早诊断和治疗肺部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类风湿血管炎的发生、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类风湿血管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5 d-6个月,8例合并指端坏疽的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坏疽部位无扩散,均干性坏死。4例单纯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中,2例RA病程小于5年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2例RA病程大于5年患者治疗6个月后效果差,肢体感觉异常无改善。结论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类风湿血管炎患者病情较重,应重视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规范治疗,同时类风湿血管炎临床表现多样,较易漏诊,临床检查要全面仔细,一经确诊,应积极治疗,避免延误病情,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RA—ILD)的发生情况、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指标的表达水平,加深对RA—ILD的认识。方法:回顾2005年1月至2007年7月住院的8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指标,分析RA—ILD患者的特点。结果:20例RA—ILD患者占全部RA患者的22.8%,RA—ILD组在年龄及C反映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表达水平方面均高于单纯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病程、疼痛与肿胀关节数、晨僵时间、血沉(ESR)、免疫球蛋白(IgS)表达方面及抗核抗体(ANA)、血清抗环瓜氨酸抗体(CCP)、抗角蛋白抗体(AKA)阳性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发热和血管炎的RA患者在RA—ILD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纯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RA患者,尤其是年龄较大、有关节外表现以及血清CRP和RF高滴度表达的患者,应尽早做肺部高分辨CT及肺功能测定,以早诊断和治疗肺部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RA-IL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2011年5月我院住院及门诊病人93例RA-ILD及93例未合并ILD的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特点及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抗核抗体(ANA)及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SSA/SSB抗体、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计数(PLT)进行比较。结果 RA-ILD组患者呼吸系统症状多数以咳嗽为首发症状。RA-ILD组患者年龄、RF滴度、吸烟构成比均显著高于无ILD的RA组,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A-ILD组病程、性别、ESR、CRP、ANA、抗SSA/SSB抗体,以及服用甲氨蝶呤与无ILD的R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过后退法建立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1.093,95%CI 1.053~1.136,P<0.05),年龄每增大1岁,危险性增加0.093倍。结论年龄增大是RA发生ILD的相关因素,高龄的RA患者应警惕IL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测定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IL-22的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70例初诊的RA患者(RA组)和18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22的水平,其中RA组患者进一步分为RA活动组和RA非活动组,有骨侵蚀组和无骨侵蚀组,类风湿因子(RF)阳性组和RF阴性组,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阳性组和抗CCP抗体阴性组。分析IL-22在不同组别的表达及其与RA患者临床及炎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1RA组患者血清IL-22水平[(80.30±37.73)pg/mL]较健康对照组[(29.29±7.38)pg/mL]明显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RA活动组[(86.58±41.21)pg/mL]与RA非活动组[(63.24±17.98)pg/mL]及健康对照组[(29.29±7.38)p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患者有骨侵蚀组[(94.71±42.20)pg/mL]与RA无骨侵蚀组[(56.03±18.16)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IL-22在RF阳性组、抗CCP抗体阳性组[(84.65±38.47)、(100.3±43.68)pg/mL]明显高于RF阴性组及抗CCP抗体阴性组[(59.48±39.01)、(64.12±18.32)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RA组患者血清IL-22中水平与DAS28、RF呈正相关性(r=0.2883,P=0.0382;r=0.3670,P=0.0074)。结论 RA患者血清IL-22水平明显升高,可能参与了RA的发病机制,可作为RA病情活动及骨侵蚀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李睿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4):123-124,126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NCV)、F波及H反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价值。方法用Viking Select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230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检测和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检测与胫神经H反射检测及胫神经F波检测。结果230例糖尿病患者的SCV异常率62.2%,MCV异常率52.6%,SCV和MCV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胫神经F波异常率53.9%,H反射异常率70.9%,H反射异常率和F波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肢共检测神经1840条,927条异常,异常率50.4%;下肢检测神经1380条,891条异常,异常率64.6%;上下肢传导速度异常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CV及F波、H反射是早期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手段,其中H反射是最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尼莫地平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8例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华  康后生  严宗逊  毛淑芳 《四川医学》2002,23(11):1161-1162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口服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尼莫地平口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48例,观察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肌电图的改变。结果:用尼莫地平口服治疗6月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肌电图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尼莫地平对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杨吉娟  宫怡  竺红  杨栋 《宁夏医学杂志》2009,31(12):1089-1091
目的建立抗P68抗体的检测方法,研究其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以Hela细胞为抗原基质,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1例RA患者,42例其它风湿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抗P68抗体表达。结果抗P68抗体诊断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42%、76.20%,其在RA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P68抗体阳性RA组患者血小板计数高、病程长、晨僵持续时间长、握拳差、骨质侵蚀严重。结论抗P68抗体在RA组中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作为诊断RA的一项特异性血清学指标,该抗体可在RA早期出现,能预测骨质侵蚀、反映疾病的活动性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2005年1月~2014年6月近10年来临床应用左卡尼汀治疗相关疾病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尤其是对血液透析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应用加以归纳整理,总结左卡尼汀注射液在相关领域的临床应用体会并结合本项目发现左卡尼汀注射液对血液透析患者及其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有确切效。左卡尼汀单独或与其他药物联合对血液透析患者及其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有着宽泛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相似文献   

16.
帅世全  孙红兵 《西部医学》2011,23(8):1551-1552,1555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病人的抑郁情况和心理治疗模式。方法选择门诊和住院RA患者200例,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调查。对于有抑郁障碍的不同患者采取re-attribution model"再归因模式"心理治疗。结果 46%RA病人具有抑郁障碍,其中郁闷、情绪低沉、易疲劳、易激怒、性兴趣减退、睡眠障碍、兴趣丧失、无用感等抑郁症状常见。SDS标准分〉53分组和≤53分组的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程无明显差异。有抑郁障碍的患者中以受教育程度低、从事体力劳动者为主。有抑郁障碍的患者采取"再归因模式"心理治疗后78%患者抑郁症状改善。结论 RA病人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障碍,提示我们在RA治疗方案选择和疗效评定上要关注病人心理和情绪。对有抑郁障碍的RA患者采取"再归因模式"心理治疗,可改善RA病人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应用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术治疗糖尿病性下肢周围神经病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性下肢周围神经病患者5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以常规治疗和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两组腓肠神经、腓浅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的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腓浅神经、腓肠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术治疗糖尿病性下肢周围神经病患者,可恢复患者肢体的感觉,获得满意结果 ,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8例,根据发病的年龄,分成幼年组、中青年组、老年组。幼年组年龄小于16岁,中青年组年龄在16~60岁之间,老年组年龄在60岁以上。结果:对组间进行比较,幼年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IgM、类风湿因子水平要高于中青年组以及老年组,P〈0.05具有统计学的意义;WBC、肌酐水平、抗CCP以及尿素氮低于中青年组以及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老年组患者尿素氮、肌酐水平以及血清CRP高于中青年组,抗CCP低于中青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管炎、血液系统受累以及发热等病症上,幼年患者较多发;在肺间质病变、胃肠受累上,老年患者多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特点。方法住院T2DM患者600例,根据肌电图结果分为DPN组488例和无DPN(NDPN)组112例,另选择30例正常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查3组的甲襞微循环形态、流态、血管周围状态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1)微循环特征:与健康对照组比较,DPN组和NDPN组甲襞微循环形态和袢周积分明显升高(P<0.01);与NDPN组比较,DPN组袢周积分和总积分升高(P<0.01)。(2)甲襞微循环表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袢周渗出、出血积分升高,DPN组管袢数、乳头积分升高,袢顶直径减小(P<0.05,P<0.01),且DPN组袢顶直径和乳头积分与NDPN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3)病变程度:2组患者甲襞微循环正常者比例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DPN组中度异常的比例高于NDPN组(52.9%vs 19.6%,P<0.01),正常者和轻度异常者比例低于NDPN组(分别为13.5%vs 31.2%,25.0%vs 43.8%,P<0.01)。结论 T2DM患者均存在甲襞微循环异常,DPN患者甲襞微循环异常更为严重,可能是DPN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伴贫血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和治疗前后RA伴贫血患者血红蛋白(Hb)的变化。方法:将经过8周治疗的42例RA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将42例RA患者分成RA轻度贫血组、RA中度贫血组和RA非贫血组,把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后Hb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42例RA患者贫血的发生率为25例(59.5%),严重程度分为中度贫血和轻度贫血,中度贫血患者为7例(16.7%),轻度贫血患者为18例(42.9%),未发现重度贫血。RA轻度贫血组的Hb上升6.2g/L,RA中度贫血组的Hb上升17.1g/L,RA非贫血组的Hb上升1.6g/L。结论:贫血是RA患者常见的关节外表现之一,发生率高。严重程度分为中轻度,对RA伴贫血患者进行正规抗风湿治疗后,Hb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