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神经网络PID的交流伺服系统位置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水中兵器测试装置交流伺服系统具有定位精度高、运行平稳、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采用BP神经网络与PID组合自适应控制器来实现该装置中的交流伺服系统控制。研究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对某水中兵器测试装置交流伺服系统的控制是合适的,具有鲁棒性强、控制精度高和运行平稳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步进式伺服系统的可编程序控制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可编程控制器对步进伺服系统进行控制,是一种简单,可靠,方便适用的控制方法,文章介绍了系统电路的设计原理以及运行于FX系列机型上的应用软件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某冲压线的一台高精度挤压设备,简要分析如何实现西门子可编程控制器与交流伺服系统的通讯和控制,以及在高精度定位系统中的应用。本文详述了此类高精度挤压机的设计原理和实际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4.
利用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系统的高可靠性、编程及维护方便、体积小的特点,将其应用于环流可逆调速系统中,研制出基于PLC的机床主轴直流伺服系统,使机床主轴的伺服控制更加简单、可靠和稳定。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一汽集团某冲压件厂引进的开卷校平落料线,简要分析该设备的电气方案设计及其实现手段,重点分析可编程控制器、交流伺服系统在落料生产线中的应用,并对此类设备的典型性、先进性、科学合理性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范维  陈剑文  曾荣 《机床与液压》2023,51(13):21-26
针对多线切割机线锯缠绕换向和往复走丝加工硬脆材料,导致线锯张力变化影响加工精度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张力预补偿控制策略。首先通过自主研发的多线切割机和张紧轮系统,研究线锯在导轮两侧的张力变化规律。然后根据线锯张力波动对张紧轮角位移的影响得出张紧控制系统的预补偿模型,结合伺服系统三环架构,设计基于可编程运动控制器的多线切割张力预补偿控制器,进行张力预补偿控制与伺服系统自带的传统PID控制下的张力波动与速度跟随性能测试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张力预补偿控制下线锯张力波动差值更小,线锯系统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使交流伺服系统在不同负载情况下运行时,保持良好动、静态特性,需实时辨识系统转动惯量并及时调整控制器控制参数。提出一种变增益模型参考自适应辨识法(MRAI)对系统的转动惯量进行精确辨识,并根据辨识结果结合速度控制器的数学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速度控制器的PI控制参数进行优化的方法,实现对交流伺服系统控制参数的整定优化。仿真结果表明,变增益模型参考自适应辨识法辨识精度高、收敛速度快,结合遗传算法对速度控制器参数进行优化,有效提高了交流伺服系统的动态特性,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PID控制器性能好坏的关键在于比例、积分和微分参数的选择.传统PID调节器中参数的选择主要依靠反复调试和经验知识,但由于参数之间的互相影响以及PID调节器对被控对象的鲁棒性较差,因此将其应用于交流伺服系统中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根据交流伺服系统高精度、快响应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应用于交流伺服系统的基于适应性遗传算法优化的交流伺服系统模糊PID控制器.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响应快、鲁棒性强,系统具有较好的动、静态性能和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9.
屈金平  潘睦安 《轻金属》1999,(11):53-55
针对目前铝棒锯切效率低、锯切质量差、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的现状,将可编程控制器、液压系统成功地应用到高速锯床上,保证了锯床高效、安全、自动化地工作。  相似文献   

10.
由于交流永磁直线同步电机(PMLSM)伺服系统中负载扰动及参数的变化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大,所以对系统采用了鲁棒控制策略。对电流环设计了一般的PI电流控制器,而对速度环设计了H∞速度控制器,并对其使用了LMI方法进行求解。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H∞控制器对交流永磁直线同步电机(PMLSM)伺服系统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抑制模型不确定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万军  贾宇明 《机床与液压》2021,49(2):124-127
建立直流伺服系统精确模型比较困难,采用传统PI控制器进行控制时系统鲁棒性较差。针对直流伺服系统的控制问题,采用基于现场可编程序模拟阵列的PI控制器实现直流伺服系统的有效控制,并对控制效果进行仿真验证。建立了直流伺服系统的数学模型,构造了其运动方程。设计采用继电器和PI控制器并联组合的基于现场可编程序模拟阵列的PI控制系统。采用MATLAB软件对直流伺服系统进行仿真,将仿真结果与传统PI控制器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基于现场可编程序模拟阵列的PI控制器的直流伺服系统能够产生非超调响应,跟踪性能明显提高,能在0.4 s内快速消除波动,并且所需控制电压减少50%左右。  相似文献   

12.
肖永清 《机床电器》2012,39(5):4-9,15
交流伺服系统作为现代工业生产设备的重要驱动源之一,是工业自动化不可缺少的基础技术。作为工业控制装置的重要功能部件,伺服驱动装置的特性一直是影响其性能的重要指标。本文阐述了伺服驱动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特性;步进电机和交流伺服电机的使用性能;以及伺服驱动产品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状况;同时指出了伺服控制系统逐渐成为工业设备的重要驱动源及伺服驱动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上下料机械手运动频繁且可靠性要求高的特点,设计了基于三菱PLC的卧式数控车床上下料机械手的电气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硬件系统包括主控制器、触摸屏、伺服系统、电源系统等,软件系统包括运动控制模块、通讯模块、故障检测模块。为了实现机械手工作状态的在线监测,在实时采集机械手伺服电机编码器位置反馈信号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统计过程监控理论的机械手早期故障检测方法。该卧式数控车床上下料三轴机械手的控制系统,具有机械手早期故障检测功能,可提高机械手的工作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某一型号砂轮压机的性能要求,对其电液伺服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为使系统具有动态相应快、稳态精度高的特点,采用混合型模糊PID控制器。当系统的偏差较大时,采用模糊控制,加快系统的响应过程,当系统的偏差小于某一值时,在模糊控制的基础上加入积分控制保证系统的精度。实测结果表明,本文所采用的控制方式完全能够满足砂轮压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针对微塑性成形工艺过程对位移、力等参数精确控制的要求,分析了超声振动辅助成形系统的设计要点,提出了关键设计参数。超声振动辅助微塑性成形系统由机床本体系统、超声振动系统和伺服控制系统等主要单元组成。机床本体设计参考四柱液压机结构形式,采用两端固支梁和压杆的简化模型,计算得到主要结构尺寸,并用ABAQUS验证其刚度。通过选用匹配的超声发生器和换能器,满足成形过程中的超声振动要求,利用理想变截面杆纵振波动方程设计变幅杆结构,并用ABAQUS进行变幅杆模态分析,确保设计振幅满足要求。伺服控制系统采用可编程多轴控制器PMAC卡控制伺服电机,通过光栅尺和力传感器反馈实现高精度的位置及成形压力控制。通过测试证明在纯铜压缩试验中叠加超声振动,成形压力显著降低,成形精度达到4μm。  相似文献   

16.
CNC系统中"S曲线加减速"规划算法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速度控制、位置控制、多轴联动、直线插补和圆弧插补等是开放式CNC(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系统的关键技术。运动过程中的升降速控制是高档CNC系统开发中的一大技术难题。优良的升降速控制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加工精度。对S曲线加减速算法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和应用研究,通过该算法使系统的速度变化尽可能的平稳,实现系统加减速的柔性控制,减少对电机的冲击,延长整个系统的使用寿命。应用于工业PC、基于TMS320LF2407A的运动控制器、Lexium17D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组成的伺服系统中,其效果明显优于“梯形曲线加减速”。  相似文献   

17.
李宇辉 《机床电器》2003,30(2):39-40
本文介绍利用可编程控制器(PLC)与个人计算机(PC)之间的通讯功能,借助SWOPC-FXGP/WIN-C专用编程软件,以提高FX系列PLC的控制应用程序的设计效率以及该编程软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虚拟主从同步控制在高精度龙门式机器人中的应用,描述了该系统的原理、结构。基于LTi高端伺服驱动器Servo C-Plus以及控制器Motion One,使用符合IEC61131-3标准并支持Code Sys V3.0平台的PLC编程语言,实现了双伺服电机的同步控制,大大提高了龙门式机器人的精度、速度。  相似文献   

19.
将一种参数在线自校正模糊控制器引入数控机床交流伺服系统中,该控制器可以根据测量得到的偏差E及偏差的变化率EC在线自动整定PID控制器的三个参数,采用上述方法后,可以显著提高控制系统的精度。大大降低跟踪误差,实验结果表明,这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对现有烧结压机设备进行改进,采用伺服油泵系统替代电液比例阀控制系统,详细论证分析伺服油泵系统的工作原理、电气控制及PLC控制伺服电机流程,同时比较伺服油泵系统与普通比例阀系统在应用过程中的优缺点。改进后经客户使用,结果显示:烧结压机中伺服液压系统压力控制精度为±0.1 MPa,稳定了产品质量;噪音由65 dB降到45 dB,改善了工作环境;烧结压机油箱温度较没改进前降低12.5℃,节能效果明显;延长了液压元件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提高了烧结压机设备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