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鉴定燕麦叶斑病菌、筛选防治该病害的有效杀菌剂,结合形态学特征和rDNA-ITS序列,对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燕麦叶斑病菌进行了鉴定,并测定了不同碳、氮源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情况;进一步地,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分离得到的43株燕麦叶斑病菌为燕麦内脐蠕孢(Drechslera avenae)。比较7种碳源和8种氮源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发现供试碳源果糖和氮源酵母提取物对燕麦内脐蠕孢菌丝生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室内药剂筛选试验表明,吡唑醚菌酯和咯菌腈对燕麦叶斑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EC50值分别为0.894 mg·L-1和3.656 mg·L-1;而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和代森联的抑制作用较差,EC50值在9.145 mg·L-1~12.850 mg·L-1之间。研究结果可为燕麦生产过程中使用杀菌剂防治燕麦叶斑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引起细绿萍黑腐病病原菌种类,研究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常用杀菌剂对其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形态学结合多基因联合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引起细绿萍黑腐病的致病菌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生物学特性表明,细极链格孢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均为25℃,全黑暗条件下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pH值在6.0~8.0时更利于其产孢,在CM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而在PSA培养基上产孢量最大。碳源选择上,在丙三醇上生长速度最快,而甘露醇最有利于其产孢;氮源选择上,在硝酸钾上的生长速度最快,且酵母浸膏最有利于其产孢。室内药剂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5种杀菌剂对细极链格孢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32.5%苯甲嘧菌酯SC的抑制活性最强,EC50为0.001 2μg·mL-1。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芒果链格孢叶斑病菌的致病力差异和生物学特性,以便为病害的发生危害规律、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离体叶片法评价了采集自云南省和四川省的14个病菌菌株的致病性差异,发现菌株间的致病力差异显著,以菌株109致病力最强。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评价了不同温度、pH、碳源、氮源对不同致病力、不同采集地的6个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最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是28~32℃、较适宜生长的pH为7、能广泛利用供试的9种碳源、氮源中的硝酸钾和L-天冬氨酸有利于菌丝生长,不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不尽相同。这说明芒果链格孢叶斑病菌能适宜较高的环境温度、广泛的酸碱环境和多种碳氮源。  相似文献   

4.
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引起的百香果采后果腐病是黄果百香果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为明确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不同温度、pH、碳源、氮源和光照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并测定了14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病原菌的最适生长pH为4.5~5.5,最适生长温度为31~34 ℃;其可利用蔗糖、甘油、D-半乳糖等11种供试碳源;可利用硫酸铵、氯化铵、L-天冬酰胺等11种供试氮源,尿素为最难利用的氮源;不同光照条件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14种供试杀菌剂对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戊唑醇和丙环唑的毒力较高,其EC50值分别为0.0072 mg·L-1和0.7067 mg·L-1,均小于1 mg·L-1;其EC95值分别为90.5459 mg·L-1和33.1295 mg·L-1,均小于100 mg·L-1。  相似文献   

5.
病害严重影响了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的产量和品质,为明确荞麦主要病害的防治药剂,本研究以甘肃省荞麦的6种靶标病原菌和7种高效低毒的杀菌剂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对链格孢叶斑病(Alternaria alternata)、葡萄孢灰霉病(Botrytis ci...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苜蓿根腐病致病菌尖孢镰刀菌的生物学特性和最佳杀菌剂,本试验采用不同培养基、温度、pH、光照和碳氮源的条件培养尖孢镰刀菌,测定菌落生长速率和孢子萌发率;用4种杀菌剂与PDA培养基混合制成含药培养基培养尖孢镰刀菌,测定菌落生长速率和抑制率。结果表明:适宜培养尖孢镰刀菌培养基有PSA、SNA和YMM;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pH为7~8;黑暗条件适于生长。其中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20℃,最适pH分别为7和5,最适碳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麦芽糖,最适氮源分别为尿素和蛋白胨,菌丝和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52℃(10min)和50℃(10min)。在供试的4种杀菌剂中,75%百菌清抑制效果最好,在稀释500倍时抑制率为89%,EC_(50)为4.5279mg/L。  相似文献   

7.
草坪草红丝病与粉斑病是发生于世界范围内可危害多个草种的重要草坪草病害。本研究对我国首次报道的红丝病和粉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在室内测定了14种杀菌剂对该两种病原菌的毒力。研究结果表明:红丝病和粉斑病病原菌菌丝适宜生长pH为5~7,最适生长pH为6,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0 ℃水浴处理10 min。红丝病和粉斑病病原菌能够利用多种碳氮源,最适碳源和最适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L-谷氨酰胺。红丝病病原菌最适培养基为燕麦片煎液琼脂培养基(OMA);粉斑病病原菌最适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和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5%烯唑醇在14种供试杀菌剂中对红丝病病原菌和粉斑病病原菌毒力最高,其EC50值分别为0.113和0.282 mg/L;然而,15%甲霜灵·10%霜霉威毒力最低,其EC50值分别为121.522和214.532 mg/L。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病原菌的基础生物学及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摘要:在贡柑黑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的基础上,对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Alternaria citri Ellis & Everhart)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佳。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分别为21~30 ℃和18~30 ℃,适宜pH值分别为5~12和4~7。供试的6种碳源中,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较利于菌丝生长,蔗糖较利于孢子萌发;供试的6种氮源中,牛肉膏较利于菌丝生长,酵母膏较利于孢子萌发。光照条件对病原菌产孢影响不大,完全光照与光暗交替12 h较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1 ℃水浴10 min。  相似文献   

9.
2种麦冬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胶孢炭疽菌和黑线炭疽菌是麦冬炭疽病的病原菌.胶孢炭疽菌菌丝体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都为28℃,黑线炭疽菌的分别为25,28和25℃.弱酸条件有利于2种炭疽菌菌丝体的生长和产孢,在pH值为4时产孢量都达到最大值,胶孢炭疽菌在pH值为7时孢子萌发率最大,黑线炭疽菌在pH值为8时达最大.光照处理对这2种病菌营养生长和产孢均无显著影响.供试碳源中果糖和葡萄糖有利于胶孢炭疽菌的菌丝体牛长,山梨糖和淀粉有利于其产孢;麦芽糖有利于黑线炭疽菌的菌丝体生长,淀粉有利于其产孢;氮源中有机氮有利于2种炭疽菌生长和产孢,化学氮源则表现抑制作用.胶孢炭疽菌和黑线炭疽菌的致死温度分别为55和50℃10 min.  相似文献   

10.
据《果树学报》2008年第5期报道 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系和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系的研究人员,以链格孢菌为供试菌,通过梨果实创伤接种病原菌试验,研究了鹿蹄草素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由链格孢菌侵染引起的梨果实采后黑斑病的防病效果;并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药物处理后菌体超微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木霉菌株GAU 1-X-2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碳氮源、酸碱度及生长温度等方面对俄罗斯木霉(Trichoderma rossicum)菌株GAU 1-X-2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俄罗斯木霉菌株GAU 1-X-2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0℃;菌落在pH值为5.0~12.0的培养基上能够生长,pH为7.0时,生长最快,pH值为8.0时产孢量最大;营养生长最好的碳源为甘露醇,产孢量最好的碳源为葡萄糖;营养生长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在供试的7种氮源中,培养6d未观测到该菌株产孢;完全黑暗条件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孢子致死温度为68℃,10min。  相似文献   

12.
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分析,对采自重庆地区疑似由链格孢菌引起的枇杷叶斑病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所得病原菌的rDNA-ITS序列与 GenBank中登陆的四株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登录号分别为:FJ228163、KT192329、KM100451、KP278185)的相似性均为99%,结合病原菌的菌落、分生孢子形态特征及致病性测定结果,将其鉴定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GenBank登录号为KY397985,并命名为24-CQYB。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咪鲜胺、嘧菌酯、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及苯醚甲环唑等5种杀菌剂对24-CQYB菌株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中苯醚甲环唑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3.84 mg/L。  相似文献   

13.
牧草根际3种平脐蠕孢菌培养性状及对营养的利用能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首次对我国典型草原牧草根际特异平脐蠕孢菌、高粱平脐蠕孢菌及麦根腐平脐蠕孢菌3种真菌的培养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平脐蠕孢菌菌丝生长的温限均为10~35℃,最适温度30℃.在试验的11种碳源中,D-果糖等碳源对3种平脐蠕孢菌菌丝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菊糖、氯醛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试验的12种氮源中,亮氨酸、L-谷氨酸、硝酸铵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L-精氨酸、尿素、碳酸铵、甘氨酸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高粱平脐蠕孢菌对多种碳、氮源利用能力较强,麦根腐平脐蠕孢菌则较弱.3种平脐蠕孢菌在不同碳、氮源培养基上菌落颜色、大小、边缘整齐度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依照柯赫氏法则,利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首次对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沙尔沁基地红豆草疑似黄萎病的病样进行分离和鉴定,利用蘸根接种法对病原菌的致病性进行测定。同时,首次在室内条件下对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如生长最适温度、酸碱度以及碳源、氮源对病原菌生长速率和产孢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引起沙尔沁基地红豆草黄萎病的病原菌为大丽轮枝孢菌,菌株具有较宽的温度和酸碱度适应范围,最适于菌株生长和产孢的温度均为25℃,最适于菌株生长和产孢的pH值范围分别为7~10和5~6。在碳源选择上,大丽轮枝孢菌在可溶性淀粉上的生长速度最快,而蔗糖最有利于其产孢。在氮源选择上,大丽轮枝孢菌在牛肉膏和L-脯氨酸上的生长速度较快,且L-脯氨酸最有利于其产孢。  相似文献   

15.
桑褐斑壳丰孢(Phloeospora maculans)是近几年鉴定的云南蚕区桑园发生桑褐斑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不同培养基及碳源和氮源、p H值、温度、光照条件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与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桑褐斑壳丰孢的菌丝适宜在PDA培养基和PDA+1%桑叶碎片培养基(简称PDA桑叶培养基)上生长,其中PDA桑叶培养基是最佳的产孢培养基;菌丝生长最佳培养基中的碳源和氮源物质分别是麦芽糖、蛋白胨,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的培养基产孢量最大,而在所有有氮源和无氮源物质的培养基上均不产孢;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p H值为6~9,而p H 6时产孢量最大;在22~28℃培养条件下,菌丝生长最快,产孢量最大;连续黑暗条件适合菌丝生长和产孢;菌丝的致死温度条件为50℃水浴处理10 min。上述研究结果提示桑褐斑壳丰孢有很强的营养利用和环境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6.
摘要:以芒果枝枯病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mangiferae Ahmad)为供试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考查了不同温度、pH、碳源、氮源、致死温度及时间、光照时间及不同芒果组织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最适温度范围为25~30℃,以28℃生长最好;最适pH值为7;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牛肉膏;致死温度为50℃处理30min或55℃处理20min;光照时间和不同芒果组织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从海南文昌椰子树上分离得到26株奇异根串珠霉菌,选取在PDA培养基上培养性状差异明显的3个分离株,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3株分离株可以在15~35 ℃范围内生长和产孢,但对30 ℃以上高温的适应性有较大差异。3株分离株均可在查彼克培养基(Czapek)上生长和产孢。在供试碳源中,3株菌菌丝生长最佳碳源均为可溶性淀粉,BR2和GF924产孢最适碳源亦是可溶性淀粉,TR924产孢最适碳源为甘露醇;菌丝生长最佳氮源是氯化铵,BR2最适产孢氮源是硝酸钾,TR924和GF924在查彼克培养基(Czapek)上产孢量最大。3株分离株在pH4~11的范围内均能很好的生长和产孢。  相似文献   

18.
由石榴假尾孢菌(Pseudocercosproa punicae (P.Henn.) Deighton)引起的石榴褐斑病是石榴上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主要病害之一。本研究对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和室内毒力测定研究。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P.punicae在5~35℃,pH3~8的条件下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生长pH为5。菌丝的致死温度为47℃,10min。24h光照有利于菌丝的生长。菌丝在燕麦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最快。麦芽糖和尿素分别为最佳碳源和氮源。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杀菌剂在试验浓度下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各药剂间的EC50各不相同。其中毒力效果最好的是40%氟硅唑乳油(EC)。  相似文献   

19.
通过十字交叉法和血球计数板法测定柿树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horri的生物学特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16种常用杀菌剂对该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和对孢子萌发的影响。柿树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篊,最适产孢温度为28篊,适合菌丝生长的pH值为4.0~6.0,最适产孢pH值为4.0;最佳碳源为葡萄糖和麦芽糖,最佳氮源为牛肉膏。16种常用杀菌剂中, 33.5%喹啉铜悬浮剂、25%溴菌腈乳油和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对柿树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抑制效果最好,可作为防治柿树炭疽病的优选药剂,其次为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400 g?L-1氟硅唑乳油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可作为备选药剂。该研究结果可为柿树炭疽病的有效防治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3种镰孢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三线镰孢(Fusarium tricinctum),木贼镰孢(F.equiseti)和尖镰孢(F.oxysporum)3种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镰孢菌生物学特性有显著差异,三线镰孢和木贼镰孢菌丝生长温度为5-35℃,最适生长温度为20℃,尖镰孢的生长温度为15~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3种镰孢菌在pH值4~8.5均能生长,适宜pH值为7。三线镰孢和木贼镰孢的最适碳源为淀粉,最适氮源为氯化铵,尖镰孢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